周春艳
目的:应用横一字形切口并结合眼袋切口矫正内眦赘皮及重睑成形术,观察重睑形态及内眦赘皮矫正后瘢痕增生情况.方法:设计连接新内眦点与原内眦点及下睑缘切口标记线,呈横一字形切口,皮下分离并松解错位异构的眼轮匝肌,折叠缝合内眦韧带,同时常规行切开法重睑术,适度去除多余皮肤并妥善对位缝合.结果:29例患者,共58只眼,其中有3只左眼和1只右眼在1个月左右出现内眦部略微有发红、增生,3个月后均软化消退,18个月后随访患者均未见明显瘢痕出现.结论:应用横一字形切口并结合眼袋切口是矫正内眦赘皮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清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复合溶菌酶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复合溶菌酶治疗,对照组创面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硝酸银软膏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情况、创面炎性反应情况以及瘢痕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治疗后愈合时间、创面细菌检出率、创面炎性反应率以及瘢痕增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复合溶菌酶联合治疗烧伤创面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吴红林;黄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血管病变者40例,无血管病变者5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为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1~2 mL,迈瑞BC56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已确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增大(P<0.01),PLT计数降低(P<0.01);有血管并发症组较无血管并发症组MPV和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两组间PCT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影响血小板功能,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检查对发现T2DM有无血管并发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海涛;刘明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对异位妊娠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分析,指导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02~2012-04间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病例6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术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高,两组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苑芳;陈小银;甘秀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对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临床治疗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方法,为临床提高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思美泰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60.61%(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外源性腺苷蛋氨酸补充,结合常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子宫切口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术中宫体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10例(A组),术中宫体局部注射缩宫素10例(B组),术中用止血带10例(C组).结果: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比其它两组更能减少子宫切口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结论:无垂体后叶素使用禁忌症并适合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在术中应推广使用垂体后叶素.
作者:任悦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病例摘要病人,女,24岁,居民,停经37周,因呕吐数次、乏力、出汗、心悸伴上腹部隐痛2 d入院.孕早期有轻微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无病毒感染及服药史,无X线及有害物接触史.常规产前检查,孕30周自觉胎动自今.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亢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及血液制品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有遗传相关疾病.
作者:周茜;廖邦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在重型乙型肝炎的应用.方法:34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在40.5岁,结合患者意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或者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死亡率(43.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5%,P<0.05),死亡率对比无有意义的差距(45.4%).结论:采用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可提高有效率,可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周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及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服用方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慧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比较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术)和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及适用范围.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10例行MED术或小切口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MED术(MED组)56例,男3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9.6岁(28~63岁),病变节段:L4-530例,L5S123例,L4-5、L5S1双节段3例;小切口术(小切口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42.3岁(26~73岁),病变节段:L4-527例,L5S121例,L4、5、L5S1双节段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MED组和小切口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3.5、15.3个月,MED组与小切口组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均显著少于小切口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小切口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临床疗效参照Macnab标准评定,MED组:优37例,良13例,可6例;小切口组:优33例,良12例,可6例;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小切口手术比较,MED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恢复快等优点,小切口手术也具有其优势及适应症,临床应用中应掌握手术指征,采用合理术式,以获得佳疗效.
作者:叶茂;黄拥军;邹毅;杨绍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参苓保肾汤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营养不良大鼠的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肾切除大鼠配合低蛋白饮食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将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保肾汤组和开同组.用药4周后观察摄食量及体重变化,检测尿素氮、肌酐、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前蛋白及血浆、下丘脑LePtin含量.结果:CRF大鼠在术后8周出现营养不良,与模型组比较,参苓保肾汤组大鼠摄食量、体重显著增高,肾功能明显改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参苓保肾汤可降低血浆、下丘脑LePtin水平.结论:参苓保肾汤可改善CRF营养不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下丘脑LePtin水平从而促进CRF营养不良大鼠摄食,增加体重.
作者:王新伟;程广红;伊世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加强对小儿肺炎的认识及重视,提高X线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探讨小儿急性肺部感染的x线表现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导津800,双台双管X线照相机所拍摄的胸部后前位片,新生儿及婴幼儿采用婴幼儿多方位摄片固定防护装置,低能量胸部x线检查并结合临床而明确诊断的73例小儿肺炎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吸人性肺炎21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31例,4~5岁儿童支气管肺炎21例.结论:诊断小儿肺炎有代表性的X线征象主要包括肺部过度充气,肺门影增浓,肺纹理增强,纵隔及心缘模糊,局限性肺气肿,空气支气管征,心脏大血管及肝脏改变.
作者:尹振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马凡综合征又名肢体细长征、先天性中胚层营养不良症、蜘蛛指(症),是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常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变.患病率估计为40~60/100万人口,此综合征已被证明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变主要表现为躯体异常,如体格细高,四肢及指(趾)细长以及胸部畸形等;眼晶体脱位;关节松弛;心脏大血管病变等.马凡综合征的心血管病变,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1].2011-06收治1例马凡综合征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巍;谢秀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进行相互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MoCA、ADL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显著疗效.
作者:沈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通过1例危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救治及护理,总结危重症甲型流感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危重症甲型流感的预防和诊断、治疗及护理水平.方法:救治的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在护理方面我们着重加强了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该患者的成功救治,使其在隔离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院内感染发生,并康复出院.
作者:王莉丽;陆桂银;葛争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广价值.方法:在X线引导下选定突出髓核靶点,穿刺到位后持续射频热凝治疗.结果:良好66例,较好34例,总有效率达100%,术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靶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顺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例1:男,46岁.阑尾术后20年,反复切口窦道形成2年入院.患者于20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2年前右下腹切口处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并逐渐出现脓肿,切开引流后形成窦道,在外院先后3次行窦道处理均不愈.入院查体,见右下腹切口处有一约0.3 cm×0.3 cm的窦道口,挤压腹壁时可见少量淡黄色渗液.术前行窦道造影,明确窦道方向及深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窦道切除术,术中见窦道深达腹膜,形成约1.0 cm×1.0 cm大小的硬结,未与腹腔内组织粘连,切除窦道,缝闭腹膜,剖开硬结见内有粗大线结.术后8 d痊愈出院,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作者:邱长南;刘剑云;翁其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体会.方法:选取2009-05~2010-05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17例,两组均实施病情观察、日常生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指导,比较分析两组病人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使病人对本身的疾病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对疾病防治、健康饮食、合理锻炼等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女患者实施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来我妇科就诊并择期手术的1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数量相等.我们对研究组的70例患者安排指定的护理人员在其进行妇科手术前后进行一系列有关术后尿潴留的健康心理教育以及相关的护理指导.而对照组我们则只是按照术后常规性的健康教育和基本的护理指导.结果:研究组拔管后排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张萍;葛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诊原因,以进一步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2009-02~2012-04的1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检查结果,着重讨论各型阑尾炎的超声特征及漏诊原因.结果:124 例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3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误诊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3.1%.结论:了解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漏诊原因,全面仔细的超声检查,对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利霞;吕慧;尚敏;杨乐;李晶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