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脂肪肝1例报告

周茜;廖邦兴

关键词:妊娠合并, 脂肪肝, 密切接触史, 早孕反应, 阴道流血, 血液制品, 相关疾病, 恶心呕吐, 传染病史, 产前检查, 不良嗜好, 病毒感染, 孕早期, 有害物, 糖尿病, 上腹部, 过敏史, 冠心病, 高血压, 遗传
摘要:1 病例摘要病人,女,24岁,居民,停经37周,因呕吐数次、乏力、出汗、心悸伴上腹部隐痛2 d入院.孕早期有轻微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无病毒感染及服药史,无X线及有害物接触史.常规产前检查,孕30周自觉胎动自今.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亢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及血液制品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有遗传相关疾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08~2012-08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68例同期在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以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临床意义.结果:肺癌转移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癌非转移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能够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参考依据,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甲亢病人的全程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体会.方法:选取2009-05~2010-05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17例,两组均实施病情观察、日常生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指导,比较分析两组病人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使病人对本身的疾病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对疾病防治、健康饮食、合理锻炼等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评价智能测量、非接触式测量、三维测量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的准确性

    目的:评价非接触式测量、三维测量、智能测量三种方法测量股骨颈干角及股骨头颈前倾角的准确性,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国人18副,即36例成人干性尸体股骨标本的股骨颈干角及股骨头颈前倾角分别进行三维测量、非接触式测量及智能测量.对三种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种方法测量股骨颈干角的检测结果彼此间相关性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非接触式测量和三维测量的相关系数r=0.360 57,P=0.026 2;智能测量和三维测量的相关系数r=0.531 30,P=0.000 6;非接触式测量和智能测量的相关系数r=0.600 73,P<0.000 1.三种方法测量股骨头颈前倾角检测结果彼此间相关性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非接触式测量和三维测量的相关系数r=0.613 91,P<0.000 1;智能测量和三维测量的相关系数r=0.457 32,P=0.005 0;非接触式测量和智能测量的相关系数r=0.462 75,P=0.004 5.结论:智能测量股骨颈干角及股骨头颈前倾角结果准确,为临床测量股骨颈干角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新方法.在临床中可作为初步测量和异常筛查的方法.

    作者:李宏;卢鸿谦;朱秀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型乙型肝炎34例的研究

    目的:探讨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在重型乙型肝炎的应用.方法:34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在40.5岁,结合患者意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或者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死亡率(43.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5%,P<0.05),死亡率对比无有意义的差距(45.4%).结论:采用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可提高有效率,可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周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卒中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又叫脑中风,是指颅内突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为常见.脑卒中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心血管危重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普通人群的发病率较高,而且近年有上升趋势,对于心血管危重病人,细致的监护和护理,是避免死亡、有效救护的关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好转率,有效的护理就要求护士要做好监护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及病人异常表现的观察,并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救护,从而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病人的信心.

    作者:李桂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清CYFRA21-1、NSE和CEA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 21-1、NSE和CEA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NP方案(盖诺 +顺铂)一线化疗,于治疗开始前及化疗两周期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EA、NSE和CYFRA 21-1的浓度.结果:NP方案化疗前后血清CYFRA 21-1、NSE和CE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YFRA 21-1、NSE和CEA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晚期肺癌评价疗效和监测复发的理想选择.

    作者:葛春艳;王岩静;刘家驹;李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8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分娩、产后的影响及恰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4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胎位异常发生率达28.12%,早产发生率达10.42%,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分娩时宫缩乏力发病率为29.13%,剖宫产率为63.54%,并使产后恶露时间延长.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并不增加手术失血量,利于术后子宫缩复.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明显增加胎位异常、早产、宫缩乏力发病率,影响产后子宫恢复,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和必要的.

    作者:彭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胃肠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感染预见性护理

    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胃肠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10~2012-08,共收治的老年胃肠道手术病患92例病患,在治疗方式上采用围手术期呼吸道感染的预见性护理方式.同时收集同期的老年胃肠道手术病患92例病患,将在治疗方式上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将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治疗的病患称为对照组,将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的病患称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例数为3例,占所有病患比例为3.26%,没有出现肺不张现象,平均住院时间为10.21±1.58.对照组肺部感染例数为15例,占所有病患比例为16.30%,出现肺不张现象5例,占所有病患比例为5.43%,15.19±1.65.观察组病患肺部感染情况、肺不张的病患例数,计算病患的平均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内采用预见性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在临床上可广泛推广.

    作者:白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脂情况调查及调脂治疗安全性的分析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 (CAPD) 患者血脂情况,并分析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中心门诊的随访超过3月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分别检测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我院参考值比较以了解维持性腹膜透析的血脂情况.并复习三年来的门诊随访记录,观察使用调脂药物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肌酶的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TG较参考值升高明显,而TC,HDL,LDL均在正常范围,TG与LDL-C的水平升高较TC升高更为明显.在随访期间发生两例严重不良事件,分别为横纹肌溶解及严重肝损害.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异常以TG与LDL-C的水平升高为主.调脂治疗时应密切监测,重视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作者:彭鲲;洪大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子宫切口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术中宫体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10例(A组),术中宫体局部注射缩宫素10例(B组),术中用止血带10例(C组).结果: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比其它两组更能减少子宫切口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结论:无垂体后叶素使用禁忌症并适合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在术中应推广使用垂体后叶素.

    作者:任悦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01-01~2011-12-31收治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每天进行2次,3~5 h/次,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4±7.1 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3.1±11.7 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分析,治疗组PaO2、PaCO2和pH值改善明显(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葛红庭;仇海兵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手术后的应用

    目的:对异位妊娠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分析,指导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02~2012-04间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病例6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术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高,两组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苑芳;陈小银;甘秀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思美泰治疗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33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临床治疗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方法,为临床提高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思美泰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60.61%(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外源性腺苷蛋氨酸补充,结合常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29a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清miR-29a在CR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无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和存在肝转移的患者48例,同时募集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9a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miR-29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进行结直肠癌诊断时的灵敏度为71.35%,特异度为83.96%.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血清miR-29a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的CRC患者(P<0.01).鉴别转移性与非转移性CRC患者的敏感性为79.38%,特异性为85.26%.结论:血清miR-29a可能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指标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血清中的miR-29a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关.

    作者:奉林;庞智;沙莎;吴兵;徐峰;尹少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马凡综合征1例护理

    马凡综合征又名肢体细长征、先天性中胚层营养不良症、蜘蛛指(症),是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常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变.患病率估计为40~60/100万人口,此综合征已被证明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变主要表现为躯体异常,如体格细高,四肢及指(趾)细长以及胸部畸形等;眼晶体脱位;关节松弛;心脏大血管病变等.马凡综合征的心血管病变,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1].2011-06收治1例马凡综合征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巍;谢秀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在儿科病房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儿科病房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01~2011-01所收治的200例儿科病房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在儿科病房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浆心纳素在心力衰竭时含量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心纳素(ANP)在心力衰竭(CHF)时含量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测定50例正常人血浆心纳素浓度,对70例CHF患者ANP含量测定,及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射血分数(LVEF).结果:(1)ANP在CHF对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并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2)心功能Ⅱ、Ⅲ级的高心病ANP含量较冠心病、风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组低;(3)治疗后心衰明显缓解的大部分ANP含量下降,有少量高心病合并冠心病的ANP含量升高;(4)CHF的ANP含量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在心衰患者中可测ANP含量反应病情的轻重;ANP是评价心衰治疗效果的指标.

    作者:白福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血管病变者40例,无血管病变者5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为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1~2 mL,迈瑞BC56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已确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增大(P<0.01),PLT计数降低(P<0.01);有血管并发症组较无血管并发症组MPV和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两组间PCT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影响血小板功能,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检查对发现T2DM有无血管并发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海涛;刘明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女患者实施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来我妇科就诊并择期手术的1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数量相等.我们对研究组的70例患者安排指定的护理人员在其进行妇科手术前后进行一系列有关术后尿潴留的健康心理教育以及相关的护理指导.而对照组我们则只是按照术后常规性的健康教育和基本的护理指导.结果:研究组拔管后排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张萍;葛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