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卢鸿谦;朱秀兰
目的: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中药服用治疗,探讨分析中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1-02~2012-03我院收治的9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平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行金莲清热颗粒服药治疗,B组行感冒舒颗粒服药治疗,C组行双黄连口服液服药治疗,对三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积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各组行不同药种治疗后,A组治疗有效率为93.9%,B组为90.9%,C组为81.8%,治疗前后三组所得的临床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组内差异显著,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中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值得临床治疗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道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及使用防护情况的问题作出的浅析,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使读者对医学影像辐射危害及在工作中防护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读者可就本单位具体情况,严格合理选择适应症,慎防对X线滥用情况.通过学习,使医院管理者不要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他人健康;临床医务工作者严格合理选择适应症,慎防对X线滥用.同时放射技术人员应不断提高摄影技术,使各种影象方法和手段优势互补.通过全社会的努力,相信影响学会在疾病的筛选,诊断,治疗等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罗永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肠道蛔虫诊断中的声像图特点及优势.方法:对近四年来我科诊断肠道蛔虫患者进行随访及分析.结果:肠道蛔虫患者肠腔内均可见一条或多条蛔虫样回声,经驱虫治疗后复查,蛔虫体消失.结论:超声在肠道蛔虫的诊断中优势明显,可作为可作为目前肠道蛔虫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郭建康;唐凤珍;柏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血管病变者40例,无血管病变者5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为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1~2 mL,迈瑞BC56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已确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增大(P<0.01),PLT计数降低(P<0.01);有血管并发症组较无血管并发症组MPV和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两组间PCT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影响血小板功能,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检查对发现T2DM有无血管并发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海涛;刘明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怎样提高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4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术前妇科检查和超声诊断,与术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者与术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5.7%,误诊2例,占4.3%.结论:对典型的超声图象与临床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张凤昌;温立俊;王艳艳;孙红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CD20+B、CD23+B和CD20+CD23+B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GD患者89例,按病情分为GD初诊组36例、GD未缓解组13例和GD缓解组23例,17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CD20+B、CD23+B和CD20+CD23+B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GD新发组患者外周血CD20+B、CD23+B和CD20+CD23+B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1.02±4.58%、18.78±5.71%、41.38±17.72%,明显高于缓解组6.60±2.86%、13.28±2.60%、22.94±13.46%和对照组6.12±2.55%、11.32±3.26%、27.05±1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23+B和CD20+CD23+B在GD治疗未缓解患者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GD治疗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0+CD23+B表达变化与评价病情缓解情况的相关指标(FT3、FT4、TSH)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0、0.426、-0.412,P<0.01).结论:CD20+CD23+B表达的变化与GD患者病情进展及缓解密切相关,可作为GD治疗的一项新的监测指标.
作者:古丽娣;陈镇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根据统计32例使用乙酰谷酰胺病例,其中11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21例乙酰谷酰胺0.5 g、1次/d;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8~51岁;脑外伤26例,急性农药中毒6例.我科尽量统计单一病种,排除失血性、失液性及心源性休克,排除药物过敏性休克.32例病人,出现3例低血压,其中2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严重低血压.症状体征:轻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直立性眩晕等,血压>90/60 mmHg,但脉压差<30 mmHg;严重时血压<90/60 mmHg,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等休克症状.处置情况:立即停药并予乳酸林格氏液1 000 mL,一例较轻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血压恢复正常;2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重危患者立即停药,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强心:多巴胺100 mg+间羟胺20 mg泵入予以升压,继续乳酸林格氏液1 500 mL,16 h后血压恢复正常.
作者:陈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病例摘要病人,女,24岁,居民,停经37周,因呕吐数次、乏力、出汗、心悸伴上腹部隐痛2 d入院.孕早期有轻微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无病毒感染及服药史,无X线及有害物接触史.常规产前检查,孕30周自觉胎动自今.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亢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及血液制品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有遗传相关疾病.
作者:周茜;廖邦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Muscle spare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特殊情况下的应用.方法:对2011-01~2011-12收治必须或适宜进行muscle spare开胸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6例术中顺利,出院后随访2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Muscle spare切口对术后引流量减少,平均住院日缩短,对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学兵;龚永生;刘迎梅;汪发九;成刚;张志炜;刘鑫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为了预防血液透析治疗中各种医疗事故的发生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法:在透析器的预冲,建立体外循环,下机等方面的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的各种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结果:自从开展预防护理以来,各种医疗事故明显降低.结论:实行血液透析的预防护理,可以减少空气栓塞,凝血,静脉肿胀、渗血、交叉感染等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人身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李凤娥;汤锋;陈萍;董万平;贺欣;陶用芬;李琴;钟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在重型乙型肝炎的应用.方法:34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在40.5岁,结合患者意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或者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死亡率(43.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5%,P<0.05),死亡率对比无有意义的差距(45.4%).结论:采用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可提高有效率,可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周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比较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术)和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及适用范围.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10例行MED术或小切口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MED术(MED组)56例,男3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9.6岁(28~63岁),病变节段:L4-530例,L5S123例,L4-5、L5S1双节段3例;小切口术(小切口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42.3岁(26~73岁),病变节段:L4-527例,L5S121例,L4、5、L5S1双节段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MED组和小切口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3.5、15.3个月,MED组与小切口组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均显著少于小切口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小切口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临床疗效参照Macnab标准评定,MED组:优37例,良13例,可6例;小切口组:优33例,良12例,可6例;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小切口手术比较,MED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恢复快等优点,小切口手术也具有其优势及适应症,临床应用中应掌握手术指征,采用合理术式,以获得佳疗效.
作者:叶茂;黄拥军;邹毅;杨绍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侧卧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10~2012-06收治的18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钬激光碎石组一次手术结石粉碎率显著高于钬激光碎石组(P<0.01);前者在手术时间、结石排净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均优于后者(P<0.01).两组术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侧卧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疗效好、创伤小的腔道泌尿外科碎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拥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006-06~2011-05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手术治疗的34例胫骨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4例患者3个月内愈合骨折愈合16例,4~6个月骨折愈合15,3例在7~8个月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29%(29/34).3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经治疗痊愈.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手术手术操作安全、简单、切口小,在达到内固定的同时,减少了软组织损伤、感染和皮肤坏死的发生,使骨愈合时间和效果提升.
作者:王栋;刘百峰;刘建斌;沈建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经临床多次运用,在治愈、止痛、恢复腰部功能等方面优于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局部痛点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运动治疗.结果:对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观察,治愈率达85%,总有效率达98%,在60例中,经局部放血配合针灸运动治疗1次治愈者25例,占42%:其中病程在一天以内,一次治愈者15例,占2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局部痛点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时,急性腰扭伤,且针刺穴位少,疗效快,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8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与血塞通静滴,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口服与血塞通静滴.总结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其疗效显著,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
作者:肖宏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对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临床治疗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方法,为临床提高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思美泰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60.61%(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外源性腺苷蛋氨酸补充,结合常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加强对小儿肺炎的认识及重视,提高X线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探讨小儿急性肺部感染的x线表现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导津800,双台双管X线照相机所拍摄的胸部后前位片,新生儿及婴幼儿采用婴幼儿多方位摄片固定防护装置,低能量胸部x线检查并结合临床而明确诊断的73例小儿肺炎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吸人性肺炎21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31例,4~5岁儿童支气管肺炎21例.结论:诊断小儿肺炎有代表性的X线征象主要包括肺部过度充气,肺门影增浓,肺纹理增强,纵隔及心缘模糊,局限性肺气肿,空气支气管征,心脏大血管及肝脏改变.
作者:尹振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危重患者的治疗和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对74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危重患者进行观察,将其按照疾病引发的不同的静脉特点分类,总结佳有效穿刺方法和护理方法,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综述如下,共同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李海燕;赫文清;罗艳;刘红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腺瘤行腺叶切除与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择期甲状腺腺瘤患者,施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36例、次全切除术30例和腺叶部分切除术21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有无复发.结果:87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全部临床治愈,随访10个月~3年,腺叶全切除术组无复发,腺叶全切除、次全切除术复发率3.3%均显著低于腺叶部分切除术复发率19.0%(χ2=7.374,P<0.01;χ2=3.449,P<0.05).结论:腺叶全切除、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有效术式.
作者:沈正卫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