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利霞;吕慧;尚敏;杨乐;李晶
1 临床资料例1:男,46岁.阑尾术后20年,反复切口窦道形成2年入院.患者于20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2年前右下腹切口处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并逐渐出现脓肿,切开引流后形成窦道,在外院先后3次行窦道处理均不愈.入院查体,见右下腹切口处有一约0.3 cm×0.3 cm的窦道口,挤压腹壁时可见少量淡黄色渗液.术前行窦道造影,明确窦道方向及深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窦道切除术,术中见窦道深达腹膜,形成约1.0 cm×1.0 cm大小的硬结,未与腹腔内组织粘连,切除窦道,缝闭腹膜,剖开硬结见内有粗大线结.术后8 d痊愈出院,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作者:邱长南;刘剑云;翁其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为了更好的护理患者,分享护理经验,共同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方法:分析2009-07~2012-08做全脑血管造影术3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分析病例资料,总结经验.结论:通过对34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并消除并发症的发生,除2例尿潴留,1例假性动脉瘤,1例血管痉挛以外,全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率100%.
作者:姚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比较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术)和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及适用范围.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10例行MED术或小切口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MED术(MED组)56例,男3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9.6岁(28~63岁),病变节段:L4-530例,L5S123例,L4-5、L5S1双节段3例;小切口术(小切口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42.3岁(26~73岁),病变节段:L4-527例,L5S121例,L4、5、L5S1双节段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MED组和小切口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3.5、15.3个月,MED组与小切口组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均显著少于小切口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小切口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临床疗效参照Macnab标准评定,MED组:优37例,良13例,可6例;小切口组:优33例,良12例,可6例;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小切口手术比较,MED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恢复快等优点,小切口手术也具有其优势及适应症,临床应用中应掌握手术指征,采用合理术式,以获得佳疗效.
作者:叶茂;黄拥军;邹毅;杨绍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对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临床治疗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方法,为临床提高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思美泰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60.61%(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外源性腺苷蛋氨酸补充,结合常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医疗废物的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多个部门,多类人群,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在医疗废物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加强培训教育,加强产生地、暂存处、运送人员等环节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专职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实施安全有效的医疗废物管理.
作者:魏道琼;向钱;周忠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8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与血塞通静滴,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口服与血塞通静滴.总结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其疗效显著,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
作者:肖宏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诊原因,以进一步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2009-02~2012-04的1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检查结果,着重讨论各型阑尾炎的超声特征及漏诊原因.结果:124 例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3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误诊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3.1%.结论:了解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漏诊原因,全面仔细的超声检查,对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利霞;吕慧;尚敏;杨乐;李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未婚女性人流术中的效果及心理干预.方法:将50例妊娠50~70 d,要求人流术的未婚首孕女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在人流术前4~6 h将米索前列醇0.2 mg置于阴道后穹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焦虑、恐惧、心情紧张,给予适当的情绪疏导和情感支持.结果:两组患者在宫颈软化、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手术时间、疼痛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加强未婚先孕患者的心理干预,一方面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整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可减轻人流时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恩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卡泊三醇软膏两种不同用法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10~2011-10于我院就诊诊断中重度银屑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予卡泊三醇软膏2次/d,疗程7周;治疗组予卡泊三醇软膏1次/d,2 h后照射UVB,治疗4周后根据症状停用UVB照射,仅予卡泊三醇软膏2次/d外用,继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2%,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0.9%,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三醇软膏足量治疗再配合照射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翟翊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病例摘要病人,女,24岁,居民,停经37周,因呕吐数次、乏力、出汗、心悸伴上腹部隐痛2 d入院.孕早期有轻微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无病毒感染及服药史,无X线及有害物接触史.常规产前检查,孕30周自觉胎动自今.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亢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及血液制品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有遗传相关疾病.
作者:周茜;廖邦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腺瘤行腺叶切除与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择期甲状腺腺瘤患者,施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36例、次全切除术30例和腺叶部分切除术21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有无复发.结果:87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全部临床治愈,随访10个月~3年,腺叶全切除术组无复发,腺叶全切除、次全切除术复发率3.3%均显著低于腺叶部分切除术复发率19.0%(χ2=7.374,P<0.01;χ2=3.449,P<0.05).结论:腺叶全切除、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有效术式.
作者:沈正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整理我院56例剖宫产术后疼痛产妇的临床病历,分析引起术后疼痛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56例剖宫产术后疼痛产妇经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后,全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与产妇本身、手术创伤和医护管理等因素关系密切.结论: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和控制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在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范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hs-CRP水平,同时测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hs-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为63.1%(41/65).认知障碍组血清TT3、FT3、FT4、TSH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TT4略高于认知正常组;其中FT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认知障碍组血清hs-C反应蛋白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在急性脑梗死后有较高的发生率.急性脑梗死后血清FT3及hs-C反应蛋白水平是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靳美;戴艳萍;陈晓光;齐丹;张春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普通人群的发病率较高,而且近年有上升趋势,对于心血管危重病人,细致的监护和护理,是避免死亡、有效救护的关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好转率,有效的护理就要求护士要做好监护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及病人异常表现的观察,并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救护,从而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病人的信心.
作者:李桂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加强对小儿肺炎的认识及重视,提高X线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探讨小儿急性肺部感染的x线表现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导津800,双台双管X线照相机所拍摄的胸部后前位片,新生儿及婴幼儿采用婴幼儿多方位摄片固定防护装置,低能量胸部x线检查并结合临床而明确诊断的73例小儿肺炎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吸人性肺炎21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31例,4~5岁儿童支气管肺炎21例.结论:诊断小儿肺炎有代表性的X线征象主要包括肺部过度充气,肺门影增浓,肺纹理增强,纵隔及心缘模糊,局限性肺气肿,空气支气管征,心脏大血管及肝脏改变.
作者:尹振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奥泽格瑞对早期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发病时间超过12 h但不足48 h的早期脑梗死患者予奥泽格瑞治疗,同时将30例予一般治疗的相似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奥泽格瑞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疗后较疗前有所延长.结论:对脑梗死早期予抗凝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奥泽格瑞是一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
作者:傅文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的安全性,防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520例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患者资料.结果:未完成冠脉造影1例,未完成冠脉介入1例.桡动脉痉挛126例,死亡1例,室颤3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严重血管并发症少.
作者:倪焕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 21-1、NSE和CEA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NP方案(盖诺 +顺铂)一线化疗,于治疗开始前及化疗两周期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EA、NSE和CYFRA 21-1的浓度.结果:NP方案化疗前后血清CYFRA 21-1、NSE和CE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YFRA 21-1、NSE和CEA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晚期肺癌评价疗效和监测复发的理想选择.
作者:葛春艳;王岩静;刘家驹;李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肠道蛔虫诊断中的声像图特点及优势.方法:对近四年来我科诊断肠道蛔虫患者进行随访及分析.结果:肠道蛔虫患者肠腔内均可见一条或多条蛔虫样回声,经驱虫治疗后复查,蛔虫体消失.结论:超声在肠道蛔虫的诊断中优势明显,可作为可作为目前肠道蛔虫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郭建康;唐凤珍;柏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006-06~2011-05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手术治疗的34例胫骨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4例患者3个月内愈合骨折愈合16例,4~6个月骨折愈合15,3例在7~8个月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29%(29/34).3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经治疗痊愈.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手术手术操作安全、简单、切口小,在达到内固定的同时,减少了软组织损伤、感染和皮肤坏死的发生,使骨愈合时间和效果提升.
作者:王栋;刘百峰;刘建斌;沈建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