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玮
目的:观察甲状腺腺瘤行腺叶切除与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择期甲状腺腺瘤患者,施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36例、次全切除术30例和腺叶部分切除术21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有无复发.结果:87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全部临床治愈,随访10个月~3年,腺叶全切除术组无复发,腺叶全切除、次全切除术复发率3.3%均显著低于腺叶部分切除术复发率19.0%(χ2=7.374,P<0.01;χ2=3.449,P<0.05).结论:腺叶全切除、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有效术式.
作者:沈正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女患者实施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来我妇科就诊并择期手术的1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数量相等.我们对研究组的70例患者安排指定的护理人员在其进行妇科手术前后进行一系列有关术后尿潴留的健康心理教育以及相关的护理指导.而对照组我们则只是按照术后常规性的健康教育和基本的护理指导.结果:研究组拔管后排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张萍;葛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考察湿疹乳膏的药效作用.方法:观察湿疹乳膏高、中、低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DNCB诱发豚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和对磷酸组胺致痒阈的影响以及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情况.结果:湿疹乳膏高、中、低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DNCB诱发豚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提高磷酸组胺致痒阈,对常见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湿疹乳膏具有抗炎、止痒及抗菌的功效.
作者:张莉莉;刘光斌;马毅;张玉叶;宫兆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是当今医学改革的发展目标,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很难将医学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随着模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们将模拟医学教育应用于医学生的培养,现将模拟医学教育及其在妇产科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做如下介绍.
作者:于坤;蔡治方;郑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肠道蛔虫诊断中的声像图特点及优势.方法:对近四年来我科诊断肠道蛔虫患者进行随访及分析.结果:肠道蛔虫患者肠腔内均可见一条或多条蛔虫样回声,经驱虫治疗后复查,蛔虫体消失.结论:超声在肠道蛔虫的诊断中优势明显,可作为可作为目前肠道蛔虫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郭建康;唐凤珍;柏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进行相互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MoCA、ADL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显著疗效.
作者:沈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 (CAPD) 患者血脂情况,并分析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中心门诊的随访超过3月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分别检测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我院参考值比较以了解维持性腹膜透析的血脂情况.并复习三年来的门诊随访记录,观察使用调脂药物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肌酶的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TG较参考值升高明显,而TC,HDL,LDL均在正常范围,TG与LDL-C的水平升高较TC升高更为明显.在随访期间发生两例严重不良事件,分别为横纹肌溶解及严重肝损害.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异常以TG与LDL-C的水平升高为主.调脂治疗时应密切监测,重视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作者:彭鲲;洪大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复合溶菌酶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复合溶菌酶治疗,对照组创面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硝酸银软膏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情况、创面炎性反应情况以及瘢痕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治疗后愈合时间、创面细菌检出率、创面炎性反应率以及瘢痕增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复合溶菌酶联合治疗烧伤创面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吴红林;黄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通过1例危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救治及护理,总结危重症甲型流感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危重症甲型流感的预防和诊断、治疗及护理水平.方法:救治的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在护理方面我们着重加强了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该患者的成功救治,使其在隔离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院内感染发生,并康复出院.
作者:王莉丽;陆桂银;葛争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卡泊三醇软膏两种不同用法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10~2011-10于我院就诊诊断中重度银屑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予卡泊三醇软膏2次/d,疗程7周;治疗组予卡泊三醇软膏1次/d,2 h后照射UVB,治疗4周后根据症状停用UVB照射,仅予卡泊三醇软膏2次/d外用,继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2%,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0.9%,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三醇软膏足量治疗再配合照射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翟翊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经临床多次运用,在治愈、止痛、恢复腰部功能等方面优于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局部痛点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运动治疗.结果:对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观察,治愈率达85%,总有效率达98%,在60例中,经局部放血配合针灸运动治疗1次治愈者25例,占42%:其中病程在一天以内,一次治愈者15例,占2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局部痛点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时,急性腰扭伤,且针刺穴位少,疗效快,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脑卒中又叫脑中风,是指颅内突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为常见.脑卒中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体会.方法:选取2009-05~2010-05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17例,两组均实施病情观察、日常生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指导,比较分析两组病人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使病人对本身的疾病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对疾病防治、健康饮食、合理锻炼等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非接触式测量、三维测量、智能测量三种方法测量股骨颈干角及股骨头颈前倾角的准确性,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国人18副,即36例成人干性尸体股骨标本的股骨颈干角及股骨头颈前倾角分别进行三维测量、非接触式测量及智能测量.对三种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种方法测量股骨颈干角的检测结果彼此间相关性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非接触式测量和三维测量的相关系数r=0.360 57,P=0.026 2;智能测量和三维测量的相关系数r=0.531 30,P=0.000 6;非接触式测量和智能测量的相关系数r=0.600 73,P<0.000 1.三种方法测量股骨头颈前倾角检测结果彼此间相关性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非接触式测量和三维测量的相关系数r=0.613 91,P<0.000 1;智能测量和三维测量的相关系数r=0.457 32,P=0.005 0;非接触式测量和智能测量的相关系数r=0.462 75,P=0.004 5.结论:智能测量股骨颈干角及股骨头颈前倾角结果准确,为临床测量股骨颈干角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新方法.在临床中可作为初步测量和异常筛查的方法.
作者:李宏;卢鸿谦;朱秀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对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临床治疗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方法,为临床提高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思美泰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60.61%(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外源性腺苷蛋氨酸补充,结合常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08~2012-08住院治疗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同时期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而B组患者则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高敏感性的ELISA试剂盒检测并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P<0.05),而B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可通过检测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来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尽早治疗和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席雅娟;肖海燕;李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普通人群的发病率较高,而且近年有上升趋势,对于心血管危重病人,细致的监护和护理,是避免死亡、有效救护的关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好转率,有效的护理就要求护士要做好监护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及病人异常表现的观察,并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救护,从而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病人的信心.
作者:李桂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子宫切口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术中宫体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10例(A组),术中宫体局部注射缩宫素10例(B组),术中用止血带10例(C组).结果: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比其它两组更能减少子宫切口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结论:无垂体后叶素使用禁忌症并适合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在术中应推广使用垂体后叶素.
作者:任悦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危重患者的治疗和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对74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危重患者进行观察,将其按照疾病引发的不同的静脉特点分类,总结佳有效穿刺方法和护理方法,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综述如下,共同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李海燕;赫文清;罗艳;刘红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马凡综合征又名肢体细长征、先天性中胚层营养不良症、蜘蛛指(症),是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常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变.患病率估计为40~60/100万人口,此综合征已被证明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变主要表现为躯体异常,如体格细高,四肢及指(趾)细长以及胸部畸形等;眼晶体脱位;关节松弛;心脏大血管病变等.马凡综合征的心血管病变,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1].2011-06收治1例马凡综合征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巍;谢秀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