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莉;刘光斌;马毅;张玉叶;宫兆东
目的: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及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服用方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慧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情感表达家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50例首次发作且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采用坎伯威尔家庭问卷中文版 (CFI CV)进行调查,根据CFI CV评分,将被调查对象分为高情感组和低情感组.将筛选出的高情感组72例(占48%),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除药物治疗外,出院期间还定期给予家庭心理疏导.干预组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措施1年,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后,干预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提高高情感表达家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改善其社会功能,降低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方佳毅;黄承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08~2012-08住院治疗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同时期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而B组患者则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高敏感性的ELISA试剂盒检测并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P<0.05),而B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可通过检测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来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尽早治疗和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席雅娟;肖海燕;李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浆心纳素(ANP)在心力衰竭(CHF)时含量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测定50例正常人血浆心纳素浓度,对70例CHF患者ANP含量测定,及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射血分数(LVEF).结果:(1)ANP在CHF对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并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2)心功能Ⅱ、Ⅲ级的高心病ANP含量较冠心病、风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组低;(3)治疗后心衰明显缓解的大部分ANP含量下降,有少量高心病合并冠心病的ANP含量升高;(4)CHF的ANP含量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在心衰患者中可测ANP含量反应病情的轻重;ANP是评价心衰治疗效果的指标.
作者:白福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诊原因,以进一步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2009-02~2012-04的1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检查结果,着重讨论各型阑尾炎的超声特征及漏诊原因.结果:124 例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3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误诊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3.1%.结论:了解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漏诊原因,全面仔细的超声检查,对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利霞;吕慧;尚敏;杨乐;李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腺瘤行腺叶切除与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择期甲状腺腺瘤患者,施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36例、次全切除术30例和腺叶部分切除术21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有无复发.结果:87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全部临床治愈,随访10个月~3年,腺叶全切除术组无复发,腺叶全切除、次全切除术复发率3.3%均显著低于腺叶部分切除术复发率19.0%(χ2=7.374,P<0.01;χ2=3.449,P<0.05).结论:腺叶全切除、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有效术式.
作者:沈正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女患者实施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来我妇科就诊并择期手术的1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数量相等.我们对研究组的70例患者安排指定的护理人员在其进行妇科手术前后进行一系列有关术后尿潴留的健康心理教育以及相关的护理指导.而对照组我们则只是按照术后常规性的健康教育和基本的护理指导.结果:研究组拔管后排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张萍;葛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病例摘要病人,女,24岁,居民,停经37周,因呕吐数次、乏力、出汗、心悸伴上腹部隐痛2 d入院.孕早期有轻微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无病毒感染及服药史,无X线及有害物接触史.常规产前检查,孕30周自觉胎动自今.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亢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及血液制品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有遗传相关疾病.
作者:周茜;廖邦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广价值.方法:在X线引导下选定突出髓核靶点,穿刺到位后持续射频热凝治疗.结果:良好66例,较好34例,总有效率达100%,术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靶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顺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体会.方法:选取2009-05~2010-05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17例,两组均实施病情观察、日常生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指导,比较分析两组病人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使病人对本身的疾病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对疾病防治、健康饮食、合理锻炼等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目标血压为指标调整硝酸甘油的大剂量护理措施可否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方法:随即选取2010-10~2011-10收治的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无心源性休克)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观察组在保证目标血压且患者无不适的情况下,将滴数调整至患者能耐受的大30~40滴,再5~10 min测一次血压,连续观察血压、30 min相对稳定且患者的自觉症状得到改善维持该剂量.采用迈瑞500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心电图的变化,记录主观症状缓解时的平均血压、心率.用数字表法观察患者疼痛减轻程度,观察主观症状缓解率、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疼痛的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主观症状缓解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以目标血压为指标调整硝酸甘油的大剂量护理措施,可明显缩短患者疼痛时间,尽快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主观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毛全芳;刘晓红;黄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是当今医学改革的发展目标,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很难将医学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随着模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们将模拟医学教育应用于医学生的培养,现将模拟医学教育及其在妇产科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做如下介绍.
作者:于坤;蔡治方;郑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根据统计32例使用乙酰谷酰胺病例,其中11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21例乙酰谷酰胺0.5 g、1次/d;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8~51岁;脑外伤26例,急性农药中毒6例.我科尽量统计单一病种,排除失血性、失液性及心源性休克,排除药物过敏性休克.32例病人,出现3例低血压,其中2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严重低血压.症状体征:轻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直立性眩晕等,血压>90/60 mmHg,但脉压差<30 mmHg;严重时血压<90/60 mmHg,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等休克症状.处置情况:立即停药并予乳酸林格氏液1 000 mL,一例较轻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血压恢复正常;2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重危患者立即停药,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强心:多巴胺100 mg+间羟胺20 mg泵入予以升压,继续乳酸林格氏液1 500 mL,16 h后血压恢复正常.
作者:陈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中药服用治疗,探讨分析中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1-02~2012-03我院收治的9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平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行金莲清热颗粒服药治疗,B组行感冒舒颗粒服药治疗,C组行双黄连口服液服药治疗,对三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积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各组行不同药种治疗后,A组治疗有效率为93.9%,B组为90.9%,C组为81.8%,治疗前后三组所得的临床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组内差异显著,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中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值得临床治疗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道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加强对小儿肺炎的认识及重视,提高X线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探讨小儿急性肺部感染的x线表现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导津800,双台双管X线照相机所拍摄的胸部后前位片,新生儿及婴幼儿采用婴幼儿多方位摄片固定防护装置,低能量胸部x线检查并结合临床而明确诊断的73例小儿肺炎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吸人性肺炎21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31例,4~5岁儿童支气管肺炎21例.结论:诊断小儿肺炎有代表性的X线征象主要包括肺部过度充气,肺门影增浓,肺纹理增强,纵隔及心缘模糊,局限性肺气肿,空气支气管征,心脏大血管及肝脏改变.
作者:尹振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脑卒中又叫脑中风,是指颅内突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为常见.脑卒中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清miR-29a在CR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无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和存在肝转移的患者48例,同时募集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9a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miR-29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进行结直肠癌诊断时的灵敏度为71.35%,特异度为83.96%.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血清miR-29a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的CRC患者(P<0.01).鉴别转移性与非转移性CRC患者的敏感性为79.38%,特异性为85.26%.结论:血清miR-29a可能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指标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血清中的miR-29a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关.
作者:奉林;庞智;沙莎;吴兵;徐峰;尹少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进行相互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MoCA、ADL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显著疗效.
作者:沈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比较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术)和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及适用范围.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10例行MED术或小切口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MED术(MED组)56例,男3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9.6岁(28~63岁),病变节段:L4-530例,L5S123例,L4-5、L5S1双节段3例;小切口术(小切口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42.3岁(26~73岁),病变节段:L4-527例,L5S121例,L4、5、L5S1双节段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MED组和小切口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3.5、15.3个月,MED组与小切口组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均显著少于小切口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小切口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临床疗效参照Macnab标准评定,MED组:优37例,良13例,可6例;小切口组:优33例,良12例,可6例;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小切口手术比较,MED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恢复快等优点,小切口手术也具有其优势及适应症,临床应用中应掌握手术指征,采用合理术式,以获得佳疗效.
作者:叶茂;黄拥军;邹毅;杨绍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的安全性,防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520例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患者资料.结果:未完成冠脉造影1例,未完成冠脉介入1例.桡动脉痉挛126例,死亡1例,室颤3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严重血管并发症少.
作者:倪焕然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