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娇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玻璃体积血16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在病程1周后常规使用血管扩张剂:血栓通注射液0.5g静滴,每日1次;2周后改服复方血栓通软胶囊0.74g/次,3次/d;治疗组同时予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每次20 min,每天2次,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恢复与眼底改善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9例、有效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2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3.75%;治疗组患者视力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积血有改善症状、促进积血吸收、提高视力的良好治疗效果,与常规单纯全身药物治疗相比,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好方法.
作者:韦丽娇;谢祥勇;唐勇华;何碧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突发性耳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2~72岁;发病时间<10 d 21例,10~20 d 9例,20~30 d 4例,>30d2例;听力40~59 dB 15例,60~90 dB 14例,>90dB7例;伴随症状:耳鸣30例,眩晕4例.
作者:程需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帕瑞昔布钠是一种新型环氧化酶-2抑制药,具有镇痛强、作用持久、副作用小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麻醉医生信赖.本研究在全麻手术中早期应用帕瑞昔布钠,观察它对全麻术后苏醒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择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5~57岁,体重51~75 kg,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术前也未使用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的药物,并否认消化道溃疡和药物过敏史.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帕瑞昔布钠组;Ⅱ组:生理盐水组.
作者:王国平;刁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院2002年1月~2009年3月收住乳腺癌患者76例,经回顾性分析发现,乳腺癌手术有一定比例并发症.术中精心操作、彻底止血,术后加压包扎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费用,更好为患者服务.
作者:陈中旗;周昊;周利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但疗效不一[1].选取本院近年收治的TIA患者68例,应用葛根素治疗者36例与应用复方丹参液者32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木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慢性肺心病合并营养不良,国外报道发生率为25%~65%,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5%~65%[1].近年来,我科采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高原农村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营养不良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学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易黄汤阴道冲洗结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对比.方法:将加味易黄汤阴道冲洗结合西药治疗设为研究组,单纯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各60例,10d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研究组60例治疗后56例痊愈(93.3%),4例无效(6.7%).对照组60倒治疗后20例有效(33.3%),无效40例(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易黄汤阴道冲洗结合西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巫海婷;付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胃病是指胃黏膜的病变及舒缩功能失调所致的消化、吸收功能异常,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消化道疾病,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反酸、呃逆、腹痛及便血,胃病的发生与饮酒、吸烟、刺激辛辣食物、药物、气候及精神神经因素等均有关.2010年6月~2011年4月我科在西医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野苏胶囊治疗胃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娄金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误诊情况、治疗及预后.方法:综合分析我院47例诊断为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结果:47例患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38例(80.8%),有关节炎36例(76.6%),多发性红斑28例(59.6%),口干3例(6.4%),反复口腔溃疡2例(4.2%);结棱菌素实验47例患者全部阳性,血结核抗体阳性32例(68.1%),血沉阳性37例(78.7%),抗“O”阳性16例(34.0%),类风湿因子阳性8例(17.0%),C反应蛋白阳性42例(89.4%);胸部CT发现肺部陈旧性病灶4例,36例骨关节炎患者有30例(83.3%)出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无1例骨质破坏;47例患者中,误诊42例,误诊率达89.4%,其中,误诊为结缔组织病27例(64.3%)、骨性关节炎6例(14.3%)、风湿热4例(9.5%)、皮肤病3例(7.1%)、其他2例(4.8%);47例患者均在我院正规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并随访2年,无1例复发.结论: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误诊率高,结核菌素实验及血结核抗体对结核性变态反应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姚琳;史安良;王小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变特点、手术方法及鼻内窥镜术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福州市二医院2008~2011年收治的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变窦腔予以开放并清除窦腔内真菌块及脓液,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效果好,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虹;肖志勇;陈瑜萍;李其兴;张孝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被称为肝源性消化性溃疡(hepatogenie ulcer,HU],其发生率占肝硬化患者的18%[1].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等特点而未被重视,且因基础病较重,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本文观察中药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源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
作者:闵贤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加热敏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7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予针刺加热敏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6例予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占80.6%,对照组痊愈20例,占55.6%.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治疗产后抑郁症安全有效.
作者:王黎玲;王招玲;蒋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放射治疗是给一定的肿瘤体积准确的、均匀的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很小[1].为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小,就必须将位于照射野中的正常组织用铅挡块遮挡.而机器附带的标准铅挡块均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棱柱体,临床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标准铅挡块之间易发生射线泄漏、不规则靶区没有合适的铅挡块、射野半影较大.我们开展低熔点铅适形制模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伍红贵;邓春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阻断Ⅰ组与阻断Ⅱ组,新生儿于出生后12h、生后4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u,同时采用0、1、6程序免疫法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阻断Ⅰ组,孕妇在妊娠7、8、9个月时,每月肌肉注射2次HBIG 200u.观察组:采用0、1、6程序免疫法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结果:阻断Ⅰ组与阻断Ⅱ组的阻断率分别为96.46%和97.00%,与观察组阻断率89.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于出生后采用HBIG联合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柳忠生;周汉;方秀香;韩白乙拉;金艳霞;王静;赵志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临床表现早期多不典型,发病率约4.9/10万[1],夏季是发病的高峰[2].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初诊时被误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5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郑海文;时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血栓性外痔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的肿块,局部皮肤水肿、疼痛剧烈和出血.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肛门洗剂联合金黄膏治疗血栓性外痔,疗效满意.
作者:曾玲;肖慧荣;谢昌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胃肠型高原反应是人体突然进入海拔2500m以上所出现的以消化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高原反应,其临床表现复杂,广泛而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不思饮食、纳食无味,并腹胀、便秘、腹泻(大便每天2~3次),多为不成形软便,部分人便前有腹痛、便后腹痛减轻或消失等,并要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甚至数月以上,是高原反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自2010年8月~2011年12月笔者有幸参与了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建设的医疗保障工作,笔者所在医疗卫生所承担了格尔木-小南川这段长达110公里线路的医疗保障工作,海拔在2 828~4 000 m之间,参建者达2 000人以上,笔者在这段时间内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胃肠型高原反应,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小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增液承气汤治疗糖尿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口服增液承气汤颗粒制剂及果导片治疗,疗程3周,观察起效时间、排便间隔、排便方式及一次排便时间的变化.结果:多数患者服药1d即出现排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5.0%和67.5%,排便间隔时间分别从治疗前的(4.5±0.3)d和(4.4±0.3)d改善至治疗后的(2.4±0.3)d和(2.3±0.5)d,两组间差异无量著意义(P>0.05).停药2周后复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排便间隔时间分别为(2.5±0.3)d和(3.4±0.3)d(P<0.05).结论:增液承气汤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近期疗效与果导片相当,远期疗效优于果导片.
作者:虞成毕;严东标;张美珍;陈勇;王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心肌桥是一种先天的解剖学异常[1],冠脉造影检出率为0.5%~16.0%[2],病理检查中发生率有很大差异,为5.4%~85.7%[3].通常心肌桥被认为是良性的,但由于其使收缩期血管受压迫和舒张期血管扩张延迟,可能影响冠脉血流,导致与心绞痛相似的胸痛等相关性并发症,从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
作者:鄢孟舟;李永生;张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新生儿黄疸是指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50%以上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 d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血球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质.
作者:贺香毓;姜丽萍;林丽燕;梁忠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