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方法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探讨

柳忠生;周汉;方秀香;韩白乙拉;金艳霞;王静;赵志峰

关键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乙型病毒性肝炎, 母婴传播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阻断Ⅰ组与阻断Ⅱ组,新生儿于出生后12h、生后4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u,同时采用0、1、6程序免疫法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阻断Ⅰ组,孕妇在妊娠7、8、9个月时,每月肌肉注射2次HBIG 200u.观察组:采用0、1、6程序免疫法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结果:阻断Ⅰ组与阻断Ⅱ组的阻断率分别为96.46%和97.00%,与观察组阻断率89.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于出生后采用HBIG联合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易黄汤阴道冲洗结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对比.方法:将加味易黄汤阴道冲洗结合西药治疗设为研究组,单纯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各60例,10d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研究组60例治疗后56例痊愈(93.3%),4例无效(6.7%).对照组60倒治疗后20例有效(33.3%),无效40例(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易黄汤阴道冲洗结合西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巫海婷;付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泮托拉唑联合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消化内科经常遇到的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上消化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后,引起的食管黏膜损害.临床药物治疗中常以抑酸为主,抑酸剂中,目前应用于临床且疗效理想的是质子泵抑制剂(PPI),但单一治疗有时往往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我院消化科从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肠溶片联合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并与单一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肠溶片治疗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戈水根;曹细英;聂清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6例均在C型臂X线透视机下闭合牵引、复位后,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殷骨上段及股骨大粗隆,安放股骨近端解剖型镇定钢板,在克氏针导引下,经股骨颈向头下部钻孔拧入镇定型松质骨螺钉,再于股骨远骨折段拧入锁定型皮质骨螺钉.结果:本组16例均随访,随访时间5~15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髋关节按Harris功能评分:优10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3.8%.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骨质损伤少、颈干角不变小、固定牢固、内固定螺钉不松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作者:沈家泰;王峰;樊恒;郭典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降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降逆和胃汤之方药,日1剂,永煎,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40例予吗丁啉10 mg,每日3次,饭前15~30 min口服,硫糖铝混悬液1 9,每日2次,饭前1h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腹痛、饱胀、烧心、嗳气、纳差、恶心呕吐、大便干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上腹痛、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口干苦、大便干、胃黏膜糜烂、胆汁反流和出血征象以及总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逆和胃汤能够明显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炎症恢复及胆汁的正常排泄,疗效确切.

    作者:王川;朱祖明;翟启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0例鼻内窥镜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变特点、手术方法及鼻内窥镜术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福州市二医院2008~2011年收治的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变窦腔予以开放并清除窦腔内真菌块及脓液,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效果好,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虹;肖志勇;陈瑜萍;李其兴;张孝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保留括约肌闭合引流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闭合引流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保留括约肌闭合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典的切开引流术,术后用雷夫诺尔纱条换药,形成肛瘘者再行肛瘘手术.两组患者痊愈后进行肛门功能、癜痕面积和治疗时间的对照研究,并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在痊愈后瘢痕面积及治疗时间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闭合引流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治愈肛周脓肿的同时能保护肛门括约肌,并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谌建平;胡晓阳;魏祖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心肌桥中西医诊疗现状

    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心肌桥是一种先天的解剖学异常[1],冠脉造影检出率为0.5%~16.0%[2],病理检查中发生率有很大差异,为5.4%~85.7%[3].通常心肌桥被认为是良性的,但由于其使收缩期血管受压迫和舒张期血管扩张延迟,可能影响冠脉血流,导致与心绞痛相似的胸痛等相关性并发症,从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

    作者:鄢孟舟;李永生;张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红外线照射联合青霉素G钠治疗下肢丹毒2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外线照射联合青霉素G钠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下肢丹毒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青霉素G钠及患处外敷硫酸镁,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青霉素G钠联合红外线患处照射.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霉素G钠治疗基础上辅以红外线患处照射对丹毒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兴;秦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36例中风患者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法对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进行针刺及药物治疗.结果:针刺法对不同程度的中风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整体有效率为86%,且不同程度患者的针刺疗效有所差异;针灸治疗组的显效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法治疗中风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钟华贵;滕进忠;杨博;郭余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别采用相应方剂进行治疗;对照组23例子西医常规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69.56%,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优于西医疗法.

    作者:黄晓燕;李贵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35例分析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因诊断为子宫肌瘤(28例)、子宫腺肌症(3例)、子宫内膜息肉(2倒)、顽固性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2例)的患者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同时期40例有同样适应证的患者行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后疼痛发生率、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腹部不留疤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敖卫红;孙金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与斑秃酊联合治疗斑秃40例疗效观察

    斑秃为一种常见的皮肤附件病,国内占初诊患者1.13%,英美则占2%,病因至今未明[1~2].目前多倾向于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因精神等因素诱发的免疫机制功能紊乱,可能系一种自身免疫病.从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期间,我们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和斑秃酊治疗斑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传义;葛恒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金茵泡剂药泳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附108例病例)

    新生儿黄疸是指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50%以上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 d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血球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质.

    作者:贺香毓;姜丽萍;林丽燕;梁忠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玻璃体积血16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在病程1周后常规使用血管扩张剂:血栓通注射液0.5g静滴,每日1次;2周后改服复方血栓通软胶囊0.74g/次,3次/d;治疗组同时予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每次20 min,每天2次,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恢复与眼底改善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9例、有效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2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3.75%;治疗组患者视力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积血有改善症状、促进积血吸收、提高视力的良好治疗效果,与常规单纯全身药物治疗相比,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好方法.

    作者:韦丽娇;谢祥勇;唐勇华;何碧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针灸与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与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梨状肌综合征病例随机分成针灸组和推拿组,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即时止痛效果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疼痛VS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后V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即时显效率为86.67%,推拿组为46.67%,针灸组的即时显效率明显高于推拿组;针灸组治愈率为33.33%,推拿组为20.00%,针灸组的治愈率高于推拿组,针灸组有效率100.00%,推拿组为93.33%,针灸组的有效率高于推拿组.结论:针灸与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均有明显临床疗效,但针灸的镇痛效果优于推拿.

    作者:吴家利;米勇;王锐;刘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50 mL/d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N-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NYHA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端脑钠肽前体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NYHA心功能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可以更显著地改善心功能及降低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邓晓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本院2002年1月~2009年3月收住乳腺癌患者76例,经回顾性分析发现,乳腺癌手术有一定比例并发症.术中精心操作、彻底止血,术后加压包扎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费用,更好为患者服务.

    作者:陈中旗;周昊;周利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30例疗效观察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的常见病,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流血,伴或不伴下腹痛及腰痛,妇检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妊娠有希望继续者[1].本文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止血合剂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30例,疗效满意.

    作者:曾淑琴;崔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阻断Ⅰ组与阻断Ⅱ组,新生儿于出生后12h、生后4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u,同时采用0、1、6程序免疫法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阻断Ⅰ组,孕妇在妊娠7、8、9个月时,每月肌肉注射2次HBIG 200u.观察组:采用0、1、6程序免疫法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结果:阻断Ⅰ组与阻断Ⅱ组的阻断率分别为96.46%和97.00%,与观察组阻断率89.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于出生后采用HBIG联合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柳忠生;周汉;方秀香;韩白乙拉;金艳霞;王静;赵志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针刺加热敏灸治疗产后抑郁症3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加热敏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7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予针刺加热敏灸,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6例予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占80.6%,对照组痊愈20例,占55.6%.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治疗产后抑郁症安全有效.

    作者:王黎玲;王招玲;蒋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