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丽;赵容;范燕;邓娟;杜衡
血清C-反应蛋白的检测不仅在儿科疾病、梗死病、脓毒症及各种急性感染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深静脉栓塞和感染、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炎性肠道疾病、SLE、血管炎、肌炎、中耳炎、气管炎、扁桃体炎、膀胱炎、盆腔炎等等几乎所有的感染均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的观察有助于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作者:农宝安;苏国生;赵桓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进行康复干预的疗效.方法:6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和对照组的基本药物治疗相同,每疗程 7 d,共治疗3疗程.早期康复组31例,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予以康复治疗;对照组32例,未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康复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别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功能重组.
作者:陈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方式及优缺点.方法:对240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分析.结果:240例中成功211例,成功率87.9%.切口甲级愈合206例,占97.63%,乙级愈合3例,占1.42%,丙级愈合2例占0.94%,无其他并发症,延长切口29例,占22.1%,本组全部治愈.结论:本术式具有切口疤痕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病情恢复快,技术操作简便,对具有一定阑尾手术经验的外科医生来说,是值得选择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景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护理预防.
作者:伏晓桂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的效果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本院结核病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6-06~2009-12收治的8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中,有2例是患者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痰菌未阴转,导致病情恶化而死亡的,其余均完成疗程,痰菌转阴.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治疗中,采用短程化疗方案,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及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赵利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唤醒麻醉是保证神经外科术中进行功能检测,准确区分病灶和功能区的重要方法,可以尽可能保护病人脑功能.了解手术方法及麻醉方式以及术中可能出现情况对于护理人员是完成手术的关键.
作者:杨方兰;刘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差,其主要影响病人及家庭生活.本文主要论述了肺癌病人常见症状的处理,对病人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
作者:熊芸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对产程、母儿的影响.方法:比较镇痛分娩组(观察组)159例与传统分娩组(对照组)160例产妇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产程、产后出血、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活跃期时间、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腰-硬联合镇痛分娩安全有效,可以减轻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柴福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42例住院治疗的学龄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和45例健康同龄儿童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同时描绘出流速-容量曲线.42例患儿均行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MP组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25)、达峰容积(VPTE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与潮气呼气峰流速比(TEF25/PTEF)、达峰容积比(VPTEF/VTE)均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MP)是人类上、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已有证据表明MP感染与哮喘相关,是引发哮喘和使哮喘加重的诱因之一.治疗儿童哮喘时应注意MP感染的评估,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控制MP感染.
作者:路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牙科综合治疗机是医院牙科常用的医疗设备之一,其结构原理较为简单,由气路和水路两部分构成, 用气路控制水路.由于管路较多,因此故障率发生率高且维修起来较为麻烦,本文就其在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的设备故障及其排除方法作了阐述.
作者:茶敬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200 mg,3次/d,连用3个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体内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治疗加用抗氧化剂可改善机体的通气及弥散功能.
作者:王喜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和胃散中橙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Inertsil ODS-SP(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1%醋酸(28∶72);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结果:橙皮苷在7.0~70.0 μg/m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5% (RSD=0.82%,n = 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和胃散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崔永青;刘光斌;毛和平;隆旭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比较TCT检测、HR-HPV检测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同时进行了TCT、HR-HPV、TCT联用HR-HPV检测的妇科门诊患者385例的检测结果,比较3种检测手段的检出率及相关性.结果:385例患者中,TCT法检出阳性98例,检出率为25.5%;HR-HPV法检出阳性105例,检出率为27.3%;而上述呈双阳性的患者只有66例,在阳性检出例中仅占65%;而TCT联用 HR-HPV法检出阳性268例,检出率高达69.6%,两种方法检测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T联用 HR-HPV法可显著提高检出率,建议临床检查时联合使用.
作者:伍艳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变革是21世纪的生存法则.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必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惟有这样才能生存和发展.然而当今的现状是许多医院没有预料到医院会发生危机,更没考虑未雨绸缪,早作应变的准备.本文从多个方面提示应变是医院永恒的主题.
作者:朱晋;黄江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的一种疾病,是上消化道疾病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发病还能造成其他严重的继发病症.
作者:王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视神经挫伤患者40例(42眼)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21眼),对照组20例(21眼).治疗组主要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用 2.0 mL0.9%氯化钠溶液或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1次/d,平均治疗21 d,同时给予改善微循环及激素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不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外,其他用药同治疗组.结果:主要疗效观察指标为视力、VE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52.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875,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神经挫伤的治疗具有肯定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国;张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和声学定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和声学定量技术测定30例尿毒症患者二尖瓣环运动速度(Ve/V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尿毒症患者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Ve/Va)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尿毒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EF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在无心脏收缩功能影响时已经存在舒张功能受损.
作者:柴红丽;吴邦骐;崔立平;陈建国;李洪霞;单诗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98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研究组)均做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检查,并设正常对照组72例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MRI、脑电地形图、脑电图、CT阳性率(分别为97.96%、91.84%、85.71%和56.1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研究组MRI、脑电地形图、脑电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P<0.01);研究组早期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阳性率显著高于后期(P<0.01).结论: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具有诊断价值;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与MRI检查组合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判断优于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与CT检查组合.
作者:张锋;李光;王淑媛;柳亚琛;余再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方法:对2003-09~2008-09就诊的136例胸壁结核患者手术前抗结核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136例中切口甲级愈合126例,延期愈合3例,未愈合2例.1年内原切口复发5例.结论:胸壁结核各种临床类型,术前强化抗结核治疗是手术成功的保证.选择不同的术式,彻底清除病灶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王章恩;解记臣;孙留安;马亚杰;魏志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退黄方剂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8-08~2009-02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86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及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中药茵陈退黄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葡萄糖水口服,两组均实施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两组资料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茵陈退黄汤可有效促进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作者:李小娟;万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