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附46例分析)

贝为武;黄卫民

关键词:重度, 子痫前期,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重度子痫前期临床特点以及妊娠结局.方法:对46例重征子痫前期患者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个组别,根据器官受累情况比较分析后结果.结果:早发型组器官受累77.78%;晚发型组发生器官受累53.57%.在伴有器官受累者中,早发型患者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为7.14%;在晚发型患者中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为6.67%.结论:积极治疗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噻肟纳速发性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

    1 病例介绍患儿,男,3岁,于2009-03-05以肺炎在门诊治疗,T:37.9℃,P:108次/min,遵医嘱做头孢唑啉钠皮试.皮试前询问有无过敏史,家长否认.按要求配制试敏液并做皮试,观察20 min,结果为阴性,并肌注头孢唑啉钠0.2 g.按医嘱顺序先输入其他药物,2 h后续点5%葡萄糖100 mL,头孢噻肟纳1.5 g,10~15滴/min严密观察,2~3 min患儿主诉咽部不适,舌根发硬.

    作者:陈洪霞;郑晨晨;李玉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试验性治疗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在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细胞形态学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对那些同时伴有叶酸和(或)维生素B12低下原始细胞比例增高不明显,外周血细胞减少呈大细胞性贫血MDS患者,与MA鉴别困难,延误治疗,在临床工作中,试验性治疗用于MDS与MA的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孙润月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天麻素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本研究应用天麻素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50例,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在将其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郭枫;段文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烧伤病房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护士的职业性危害也在不断增加.而烧伤专业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更决定了烧伤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接触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开放性伤口、接触多种抗生素等都会给烧伤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烧伤护士应充分了解本职业所存在的及潜在的危害因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预防和控制,使职业危害降到低限度,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秀华;陈素红;潘春丽;郭晶;李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巨噬细胞(PM)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并观察白藜芦醇(Res)对SAP大鼠PM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SAP组和Res组3组.制模后4、12 h剖杀大鼠.分离PM并培养24 h.RT-PCR法检测PM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白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及病理学评分.结果:与SAP组比较,Res组胰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SAP组PM中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均高于SO组(P<0.001);与SAP组比较,Res组PM中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01),但仍高于SO组(P<0.05).结论:PM在SAP发病机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Res能显著减轻SAP时胰腺组织损伤,其机制与抑制PM功能,从而抑制TNF-α和IL-1β的分泌有关.

    作者:王烜;邓明明;夏国栋;张留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研究现状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经静脉治疗(化疗、胃肠外营养、血液净化),血液动力学检测,标本收集,甚至用于胸腔积液引流,心包穿刺引流,外周静脉置入等领域,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也随之增加,引起临床上的广泛关注.

    作者:李喜元;尹吉东;丛洪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ERCP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创始于1968年,1973年引入我国,经过近年来技术及器械的发展,使其在胰胆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ERC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迪氏括约肌切开术(EST),胆、胰管取石,内支架置入,鼻胆引流等技术使ERCP得到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ERCP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少、可重复使用的诊疗技术.但是ERCP的广泛开展仍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所以防治并发症在诊疗过程中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ERCP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潘春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治疗时间每次40 min,1次/d,10 d为1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骨创伤治疗仪能明显加快骨的愈合速度,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作者:唐传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体位对无痛人流后苏醒时间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人工流产后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18~35周岁门诊预约人流手术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观察组(Ⅱ组),Ⅰ组于手术结束后摇动手术台使病人呈半卧截石位姿势,Ⅱ组于术后仍保持术中的截石位,记录手术结束至病人可呼之睁眼的时间.结果: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结论:术后半卧截石位有助于缩短病人苏醒时间,加快手术台的周转.

    作者:刘丽英;王景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于9点至12点角膜缘后作6~8 mm巩膜隧道切口,撕囊或截囊后以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 d视力:12眼<0.05,68眼≥0.05~<0.3,40眼视力≥0.3;术后1mo复查时视力6眼<0.05,71眼≥0.05~<0.3,43眼≥0.3.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结论: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成功率高,视力恢复良好.

    作者:赵福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各检测1次,取其高值作为统计数据,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56例重症肝炎患者,随AFP水平升高,病死率下降.结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型无明显关系,但与AFP水平有关.

    作者:朱永朝;胡洁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开颅术后吸收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颅脑手术后吸收热的退热疗效.方法:按我院神经外科自然病区随机分为两组,对颅脑手术后患者分别用醒脑静注射液(醒脑静组,8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89例)治疗,比较2组退热幅度和退热疗效.结果:醒脑静注射液组退热幅度、退热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颅脑手术后吸收热有确切的退热作用,退热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其临床主要症状.

    作者:张泽舜;沈有碧;谭齐家;黄涛;隋立森;罗小川;韩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整合素β-1对绒毛膜癌细胞耐药的影响

    目的:探讨耐药绒毛膜癌细胞粘附分子β-1整合素的表达以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寻找逆转耐药的途径.方法:采用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R及耐足叶乙甙细胞株JEG,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癌细胞和耐药细胞β-1整合素的表达;MTT法、TUNEL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敏感细胞JER、耐药细胞JEG中均有β-1整合素的表达,但耐药细胞的β-1整合素表达总体水平高于敏感细胞(P<0.01);在敏感细胞及耐药细胞中加入纤维粘连蛋白FN其凋亡率与未结合FN的细胞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在敏感细胞及耐药细胞中加入抗β-1整合素抗体阻断细胞与β-1整合素的结合,同时加入纤维粘连蛋白FN,其凋亡率与只加入FN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耐药绒癌细胞β-1整合素表达增加,成为耐药表型;其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产生耐药;阻断其作用可以逆转肿瘤耐药.

    作者:孟盈盈;李春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床旁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2005-08~2009-05收治的57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HP),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内科治疗.观察对照两组病例的治愈率、阿托品总用量、昏迷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阿托品总用量减少(t=4.092,P<0.01),患者昏迷时间缩短(t=3.24,P<0.01),住院天数缩短(t=4.505,P<0.01),治愈率提高(χ2=4.073,P<0.05).结论:对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除内科常规治疗外加用血液灌流.

    作者:李伟荣;江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高血压基底节区脑溢血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分析34例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1.5年,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Ⅰ级)4例,部分生活或可独立生活(ADLⅡ级)8例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ADLⅢ级)12例,卧文档但有意识(ADLⅣ级)4例.结论:血肿消除去骨瓣减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溢血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杜玉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4-02~2008-11间贵州省肿瘤医院经确诊的消化性溃疡合并症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6例消化性溃疡中,消化道出血2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治愈.穿孔19例,1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治愈,6例行修补术;行穿孔修补术8例,其中胃溃疡合并穿孔3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5例;7例治愈,死亡1例.幽门梗阻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治愈.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外科手术治疗仍为重要及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献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宫腔镜检查联合病理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290例诊断评价

    目的:评价宫腔镜联合病理对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02~2009-04收治的29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加病理,对其中114例良性、器质性病变患者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子宫内膜息肉62例、萎缩宫腔58例、炎症54例、宫颈管息肉46例、子宫内膜增殖症3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12例、节育器1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6例.B超下子宫内膜<4.0 mm者宫腔内器质性病变33.3%,而≥4.0 mm者器质性病变58.6%,12例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内膜均≥4.0 mm,良性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者均宫腔镜下手术1次治愈.结论:宫腔镜检查辅以病理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春红;孟盈盈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鼓膜穿孔的致病原因与治疗措施(附254例分析)

    目的:总结鼓膜穿孔的形成原因与治疗措施,探讨治疗鼓膜穿孔的临床经验,减少给人带来的听力损害.方法:选择312鼓膜穿孔,根据患者的耳部病症进行观察鉴定,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鼓膜穿孔.结果:共确定254例患者鼓膜出现穿孔,经过观察,鼓膜孔形状多数为呈裂隙状、三角形、不规则形和圆形等,254例患者耳膜穿孔全部是由于外伤原因所致.结论:鼓膜穿孔对使人的听力下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我们需要做好与预防工作,避免因外界原因导致鼓膜穿孔.

    作者:黄辉;杜宝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癌患者经化疗后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化疗后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帮助其恢复健康.方法:对212例肝癌疑似病例进行身体检查,采用甲胎蛋白(AFP)、影像学检查B超和CT肝扫描诊断方式对病例进行诊断.结果:经过诊断后由于患者AFP高于正常值且影像学检查异常,共有174被确诊为肝癌患者,需要进行肿瘤化疗手术.结论:肝癌是死亡率极高的癌症病种之一,患者被确诊为癌症之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医生在治疗期间应与患者多沟通,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造成患者病情加重而导致死亡.

    作者:林燕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某工厂职工患高血压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厂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为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厂在职职工1 650人体检中高血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各年龄组检出率及血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315人,检出率为18.8%.其中男性高血压检出率为23.77%,女性检出率为5.08%,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男性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P<0.05).将调查人群分为高血压组及血压正常两组,调查结果显示两组体重指数有显著差别(24.68±3.07 vs 23.73±3.02,P<0.05);高血压组年龄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44.96±8.92 vs 35.55±6.87,P<0.05),高血压组家族史、吸烟的阳性率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职工健康教育及生活习惯的干预,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以提高职工健康水平.

    作者:丁伟;王永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