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选用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探讨其在妇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患者分别采用自控泵止痛法和自控静脉镇痛( PCIA)止痛,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结果.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估(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镇痛效果均达到临床要求.结论:自控泵止痛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而对妇科手术后适宜使用PCIA.两种镇痛方法应结合具体特点和病患情况来使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时机.方法:对102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与102例非超早期手术患者病历对照分析再出血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初次血肿总清除率69.8%~92.1%;3d内意识明显好转43例,占42.17%,死亡13例,其中5例死于脑疝晚期,3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3例死于再出血.再出血率2.9%;非超早期手术组:术后复查头颅CT初次血肿总清除率70.8%~92.1%,死亡20例(19.6%),其中8例死于脑疝晚期,4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6例死于再出血.再出血率27例(26.4%).结论:超早期手术再出血率低, 死亡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前列腺素E1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有显著改善.结论:PGE1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mPAP,提高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左外叶胆管外引流术对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并严重阻塞性黄疸的病人,施行姑息性肝左外叶肝管置管引流,以解除梗阻.分析术后黄疸、腹水、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7例均基本达到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5例腹水消退,术后2例行化疗,2例行放射治疗,平均生存7~8月.结论:姑息性左外叶胆管外引流术操作简单、可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率低,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基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骨折并发肺栓塞的防治策略,提高骨折并发肺栓塞的治愈率.方法:收集12例资料完整的骨折并发肺栓塞病人,总结治疗方法及防治策略.结果:12例病人中,1例住院期间因肺栓塞死亡,其余11例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效果满意.结论:骨折病人急性肺栓塞发病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护理管理,探讨降低早产极低体重患儿死亡率的方法.方法:对68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加强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全身营养支持等重点护理管理.结果:68例极低体重儿, 合并NRDS 6例,NEC 5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6例,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可提高存活率,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终止妊娠术局部麻醉的佳效果.方法:采用宫颈管局部麻醉施行终止妊娠术.结果:第1组中疼痛0组(无腹痛、稍感不适)2例(2%),疼痛Ⅰ级(下腹酸痛可忍受)18例(20%),疼痛Ⅱ级(明显下腹痛,伴出汗,仍可忍受)59例(66%),疼痛Ⅲ级(强烈下腹痛,不能忍受,呻吟、出汗)11例(12%).结论:宫颈管麻醉纱条用于终止妊娠术效果满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30例妊娠中晚期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手术的护理体会到宫颈环扎术治疗过程中通过精良的护理方面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作表面麻醉后,微波功率调至50 W,用直角形微波双极探头接触扁桃体后,开启微波向扁桃体内刺入凝固2~4s,深度视扁桃体大小而定,上中下均应凝固,勿遗漏扁桃体隐窝.结果:微波治疗后创面有一层较厚的白膜覆盖,2~3周脱落,未发现其他并发症.3个月后复查,一次微波治疗后,临床治愈75例,好转5例,临床治愈率93.7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微波治疗扁桃体炎,安全有效,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好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机种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员的病历进行调查分析,按飞行机种类和飞行员年龄进行分类统计,并做比较.结果:歼击机飞行员发病率明显高于运输机类和直升机类飞行员(P<0.05),而运输机飞行员与直升机飞行员发病率基本相同(P>0.05).>31岁飞行员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龄<30岁飞行员(P<0.05),31~40岁飞行员和≥41岁飞行员发病率基本相同( P>0.05).且≥30岁飞行员多反复发作且多转化为慢性病急性发作而入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与飞行机种和飞行员年龄有一定关系,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还原酶4(Peroxiredoxin 4,简称Prx 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vison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及21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以及胃癌、食管癌、肝癌、结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组织各10例中Prx 4的表达情况.比较Prx 4在胰腺癌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与其他肿瘤之间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分析Prx 4与胰腺癌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中Prx 4的表达阳性率为80.6%(29/36).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9%(4/21).Prx 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P均<0.05).Prx 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0.6%)高于在其他常见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在肺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0%,在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0%).结论:Prx 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提示Prx 4可能在胰腺癌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Prx 4在胰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有可能为潜在的胰腺癌标志物.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从人体为一统一的有机整体出发,从辨证的角度,通过对机体与损伤因子之间相互作用所发生的损伤效应及机体的去损伤调节的分析,探讨高血压病可能的发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按改善靶器官功能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进行分类,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与内因的调控及外因的诱导密切相关.任何损伤因子的存在必将引起机体的去损伤效应而使效应器官达到新的平衡.由于个体的差异及损伤因子性质的不同,对损伤因子过于敏感及调节能力差的个体易于出现调节紊乱,在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参与下导致高血压的形成.因在高血压不同的阶段机体相应靶器官紊乱程度不同,故治疗方案视相应靶器官的功能状况而存在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与基因表达的时间依从性及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高血压发病初期,应以改善靶器官自身功能的药物为主,辅以小剂量调节神经内分泌的药物为佳;对靶器官已损伤者,调节神经内分泌的药物为必需,联用改善靶器官功能的药物作为基础,利于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恢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剖宫产切口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 探讨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组病人于术后48h切口换药后常规给予中药袋外敷剖宫产切口,持续应用,湿透后自然晾干,两袋交替应用,若渗出仍较多,可更换新药,直至渗出明显减少.对照组产后48h常规给予换药,未作特殊处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例,发生率0.75%,给予挑开小口引流后5~7d均愈合良好,对照组8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给予芒硝大黄外敷明显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且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今后药物性肝损伤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8年全年收治并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121例,所有病例均做过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很多,中成药多见;乏力、黄疸、转氨酶升高是常见的临床表现;DILI的病理特点为中央静脉周围,即小叶Ⅲ带出现肝细胞脱失、坏死,同时常伴有kupffer细胞增生或淤胆,坏死区炎症反应轻,汇管区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多见;有肝病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结论:熟悉药物毒副作用,详细询问用药史,以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好办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取自我院心内科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91例,除对原发病的继续治疗方案不变外,所有患者均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93例.治疗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粒,3次/d;对照组服用盐酸胺碘酮片每次0.2g,3次/d,然后 逐渐减量至02g,1次/d;病程均为4周.观察服药前,服药时血生化、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并观察服药前后心悸等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两组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服药后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均无异常改变,治疗组在服药过程中有4例出现胃胀,余无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服药后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胃肠道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组13例(13只眼)经常规眼科检查,眼肌检查及实验室系列化验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结果:13只眼均单眼发病,受累神经以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为7例,其次外展神经为4例,滑车神经为1例,复合神经(Ⅲ+Ⅳ)为1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并发眼肌麻痹,其微血管病变可能是临床发病的病理基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原因、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方法: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5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总有效率38.46%,手术与药物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治疗颅脑外伤,尤其是额部、颞部及上颌骨损伤时,一定要警惕视神经损伤的可能,早期诊断,仔细查体,掌握治疗视神经损伤的佳时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健择联合5-FU及CF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健择联合5-FU及CF2~3周期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转移性肝癌10例;胰腺癌3例;胆囊癌术后胆管及腹腔内转移2例;胃腺癌术后腹腔内转移2例. 结果:总有效率为55%.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健择联合5-FU及CF治疗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有效好的近期疗效,且毒副反应小,一般可耐受,是临床治疗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可行方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门诊手术中注入肿胀液的镇痛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06~2009-06期间应用肿胀麻醉局麻下施行的660例各种整形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局部注射肿胀液的病例中,外科手术进行顺利,所有病例术中麻醉效果均较满意,无一发生利多卡因中毒反应.结论:肿胀麻醉可使局部组织利多卡因浓度大量化,延缓药物吸收,增强局部和全身药效,提高药物毒性上限,增加静水压减少出血,大大增加了患者满意度,且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早期足量应用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颅脑损伤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3)及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体重,用500 ml乳酸钠林格氏液稀释后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滴24h,连用7 d后减量为4.8 mg/d,继续应用3 d后停药.两组总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0 d后的格拉斯哥评分(GCS)计分和随访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0S)计分,以及治疗前后β内啡肽(β-EP)浓度变化.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GCS计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10 d后GCS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β-EP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G0S计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足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可以促进患者清醒和脑功能恢复,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