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手术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认识,加强对骨科高危人群的预防及护理,降低DVT的发生率.现就预防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从人体为一统一的有机整体出发,从辨证的角度,通过对机体与损伤因子之间相互作用所发生的损伤效应及机体的去损伤调节的分析,探讨高血压病可能的发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按改善靶器官功能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进行分类,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与内因的调控及外因的诱导密切相关.任何损伤因子的存在必将引起机体的去损伤效应而使效应器官达到新的平衡.由于个体的差异及损伤因子性质的不同,对损伤因子过于敏感及调节能力差的个体易于出现调节紊乱,在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参与下导致高血压的形成.因在高血压不同的阶段机体相应靶器官紊乱程度不同,故治疗方案视相应靶器官的功能状况而存在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与基因表达的时间依从性及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高血压发病初期,应以改善靶器官自身功能的药物为主,辅以小剂量调节神经内分泌的药物为佳;对靶器官已损伤者,调节神经内分泌的药物为必需,联用改善靶器官功能的药物作为基础,利于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恢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我国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规范治疗率、治疗达标率、持久用药率低,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致残、致死率不断增高,需要基层社区医生加大对患者的教育力度,普及科学防治心脑血管病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高血压的防治手段是基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而产生的.本文就高血压病在社区门诊进行非药物和药物治及健康指导, 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模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诊治经验.方法:SIADH者通过限水(严重者800ml/d 以内),3%NaCl液及呋塞米(速尿)1mg/kg静脉滴注.CSWS者通过静脉滴注3%氯化钠液和(或)生理盐水治疗.每日尿量>3000ml者,在受伤1周内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1周后无改善可肌肉注射长效尿崩停.结果:86例患者死亡8例,均与低血钠无关.存活的患者伤后14~21d,血钠平均138.43mmol/L,1例患者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低血钠症的形成机制、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发现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对其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飞快发展,我国出现了医院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与器械管理、维修、维护所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相匹配的问题,而且很多不良操作引导的事情也屡有发生,针对此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着重风险管理方面);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待遇;加强医护人员在学期间的操作技能培养来降低人围风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分析下颌下腺摘除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下颌下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类型和预防.结果:64例患者中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5例,感染2例, 1例恶性肿瘤患者二次手术后1年失访,余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周密的手术设计、熟悉的局部解剖和严谨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外科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在实施常规气管插管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及其他方法.结果:200例术后气管插管的患者中,对128例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只有2例形成了痰痂,效果良好.结论:心理护理和特殊护理会有效抑制痰痂的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在腹膜透析过程中,研究丹参酮对间皮细胞增殖活性、氧化应激、转移生长因子(TGF β1)分泌等所产生的影响,为以后的医学工作提供可靠地经验和依据.方法:收录110例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腹膜透析液(PDS)组和丹参酮两组,然后通过检测试验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对上清MDA、SOD、GSH水平,TGF β1含量进行研究.观察GSH、SOD、MDA三者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腹膜透析中,丹参酮可以对间皮细胞产生有关的作用,影响着间皮细胞的GSH,SOD,MDA等各项指标.结论:丹参酮除了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起到抑制作用,也可抑制氧化应激和TGF β1分泌.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子宫肌瘤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的有效方法,以期达到佳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本院2008年我科收治子宫肌瘤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刀治疗10例,6例患者拒绝手术出院,3例剖宫产术中发现恐出血未作手术,184例手术标本均送病理检查,都证实为子宫肌瘤,肉瘤变骶骨转移1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7例,合并肌腺症14例,合并卵巢畸胎瘤4例.结论:手术仍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 但要注意避免手术对患者以后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社会、家庭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1例神经毒型蛇咬伤患者,在昏迷20d,器官插管 28d后,对其实施严密监护,采取相应的救治,做好心肺,神经系统护理和基础护理,保证静脉营养供给,结果患者神志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患者住院36d后痊愈出院.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左外叶胆管外引流术对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并严重阻塞性黄疸的病人,施行姑息性肝左外叶肝管置管引流,以解除梗阻.分析术后黄疸、腹水、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7例均基本达到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5例腹水消退,术后2例行化疗,2例行放射治疗,平均生存7~8月.结论:姑息性左外叶胆管外引流术操作简单、可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率低,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基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红细胞中9种微量元素(Zn、Ca、Mn、Fe、Cu、Mg、Pb、Cr、Al)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红细胞内上述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阿尔茨海默氏病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的Cu、Zn、Fe 、Mg和Al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阿尔茨海默病组的Cu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余4种元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Mn、Ca、Pb和Cr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且阿尔茨海默病组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发病与多种微量元素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些微量元素的改变可作为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卵巢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00-01~2008-12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癌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位年龄47岁.FIGO分期:I期9例,II期27例,III期43例.79例患者全部手术治疗,其中单附件切除2例,全子宫加双附件加大网膜切除64例,全子宫加双附件加大网膜加盆腔淋巴结切除13例.肿瘤细胞减灭术32例,阑尾切除11例.术后辅以4~8个疗程化疗,其中43例行腹腔化疗1~2个疗程,1例无性细胞瘤患者化疗耐药,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改用放疗.总的3年生存率72.4%,5年生存率31.3%.结论:卵巢癌首发症状多为腹痛、腹胀及腹部包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加强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特点的认识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对4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高了老年人对低血糖反应的识别及自救能力.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健康宣教和血糖监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胎儿娩出后2h出血量,探讨影响产后出血量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1 022例产妇97个变量的资料,对可能影响产后出血量的每个因素进行回顾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与胎儿娩出后2h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有孕前和临产前体重,体重指数,腹围,宫高,胎儿体重和身长,第二产程时间,不孕史,难产家族史,并发妊高征,双胎,悬垂腹,手术产,胎盘位置等.宫颈评分高产后出血量减少.结论:通过分析影响产后出血量的危险因素,可以预测产后出血量,采取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应用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侵袭性牙周炎病人进行口腔,清除 齦上齦下牙石.常规取模、分牙、清洁牙面,粘托槽,进行正畸治疗,内收松动移位牙,然后用与牙齿一致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制作牙弓夹板.结果:5例患者经过6月~1年的综合治疗,牙列形态和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咀嚼力大大提高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内收前牙,分散牙合力,减轻牙周组织负荷,促进牙周组织愈合.显效快患者易接受.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麻痹性痴呆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通过机检的方法,收集了自1990~2008年18年间国内医学期刊上的相关文献,共收集病例126例,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痹性痴呆患者性别差异显著,男:女=12:1 症状表现按发生率依次为易激惹(70.7%)、判断力下降(63.5%)、言语夸大(18.2%)、少语淡漠(18.8%)、幻觉妄想(14.3%)、癫痫样发作(12.7%).结论:GPI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脑萎缩是GPI主要特点,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应用阿托品在人工流产的安全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将对2000例按受无痛人流术的妇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于术前和术后加用阿托品0.5mg,然后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将阿托品应用到无痛人流中,不仅能避免因麻醉药的副作用,而且能减少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针对性在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中的观察,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膀胱肿瘤的治疗途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18例有全膀胱切除指征,接受膀胱全切的浸润性、多发性和复发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膀胱的治疗,采用骼内动脉化疗及栓塞、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结合术后膀胱灌注等多元化治疗方法.在硬外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内肿瘤汽化电切术(TURBt).结果:18例患者经本综合方法治疗,10例(55.6%)仅一个疗程因微小病灶复发进入了第二个疗程,15例(83.3%)经膀胱镜检查未见复发,1例(0.06%)因双肾转移死亡,2例因非肿瘤原因发生死亡.结论:骼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TURBt加膀胱内灌注化疗的多元化治疗方法,结合对症处理、规律的随访,为复发性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作表面麻醉后,微波功率调至50 W,用直角形微波双极探头接触扁桃体后,开启微波向扁桃体内刺入凝固2~4s,深度视扁桃体大小而定,上中下均应凝固,勿遗漏扁桃体隐窝.结果:微波治疗后创面有一层较厚的白膜覆盖,2~3周脱落,未发现其他并发症.3个月后复查,一次微波治疗后,临床治愈75例,好转5例,临床治愈率93.7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微波治疗扁桃体炎,安全有效,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好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