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胡化疗的护理研究.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0月的22例采取化疗的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9例顺利完成化疗周期,3例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放弃化疗.结论:做好各项护理,保证化疗顺利完成,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化疗患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184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mg,夜间睡前服法莫替丁40mg,后者仅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 mg,两者均予西沙比利5mg,3次/d,疗程8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其胃镜表现及返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92例中治愈6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7%,对照组92例中治愈40例,有效2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69.6%.结论: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GERD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美拉唑者(P<0.05).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30例妊娠中晚期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手术的护理体会到宫颈环扎术治疗过程中通过精良的护理方面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门诊手术中注入肿胀液的镇痛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06~2009-06期间应用肿胀麻醉局麻下施行的660例各种整形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局部注射肿胀液的病例中,外科手术进行顺利,所有病例术中麻醉效果均较满意,无一发生利多卡因中毒反应.结论:肿胀麻醉可使局部组织利多卡因浓度大量化,延缓药物吸收,增强局部和全身药效,提高药物毒性上限,增加静水压减少出血,大大增加了患者满意度,且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在腹膜透析过程中,研究丹参酮对间皮细胞增殖活性、氧化应激、转移生长因子(TGF β1)分泌等所产生的影响,为以后的医学工作提供可靠地经验和依据.方法:收录110例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腹膜透析液(PDS)组和丹参酮两组,然后通过检测试验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对上清MDA、SOD、GSH水平,TGF β1含量进行研究.观察GSH、SOD、MDA三者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腹膜透析中,丹参酮可以对间皮细胞产生有关的作用,影响着间皮细胞的GSH,SOD,MDA等各项指标.结论:丹参酮除了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起到抑制作用,也可抑制氧化应激和TGF β1分泌.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12~2009-08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17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MMSE神经心理学评估,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Hcy水平(分成两组:HCY≤15组和HCY>15组)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值(分成IMT<1.0mm组、IMT1.0~1.2mm组和IMT>1.2 mm组)进行分组,对不同分组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MSE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同时颈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其分值降低越明显.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密切的相关,为及早识别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一定价值.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健择联合5-FU及CF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健择联合5-FU及CF2~3周期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转移性肝癌10例;胰腺癌3例;胆囊癌术后胆管及腹腔内转移2例;胃腺癌术后腹腔内转移2例. 结果:总有效率为55%.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健择联合5-FU及CF治疗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有效好的近期疗效,且毒副反应小,一般可耐受,是临床治疗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可行方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以及在术中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术后的恢复情况,验证其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3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Ⅰ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胸科术后病人咳嗽咯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I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IM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为主,同时眼睑水肿,鼻塞及打鼾等也常见.并发症多见,达85%,累及系统多,但以消化系统,特别是肝功能受损多见,血清嗜异凝集试验(HA)阳性率低(16.7%,),抗E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EBV-VCA-IgM)阳性率(58.3%)较HA高.结论:应该重视IM的某些临床特点,以提高确诊率,应重视并发症的诊治,以改善预后.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早期足量应用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颅脑损伤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3)及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体重,用500 ml乳酸钠林格氏液稀释后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滴24h,连用7 d后减量为4.8 mg/d,继续应用3 d后停药.两组总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0 d后的格拉斯哥评分(GCS)计分和随访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0S)计分,以及治疗前后β内啡肽(β-EP)浓度变化.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GCS计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10 d后GCS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β-EP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G0S计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足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可以促进患者清醒和脑功能恢复,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作表面麻醉后,微波功率调至50 W,用直角形微波双极探头接触扁桃体后,开启微波向扁桃体内刺入凝固2~4s,深度视扁桃体大小而定,上中下均应凝固,勿遗漏扁桃体隐窝.结果:微波治疗后创面有一层较厚的白膜覆盖,2~3周脱落,未发现其他并发症.3个月后复查,一次微波治疗后,临床治愈75例,好转5例,临床治愈率93.7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微波治疗扁桃体炎,安全有效,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好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颈部微创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甲状腺肿块使用超声刀行颈部微创小切口(2~4cm)甲状腺叶切除术.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行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4例,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例.手术切口平均长度3.5cm(2~4cm),平均手术时间50 min(30~75 min),术中出血量均<10ml.术后均未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及手足抽搐等症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3~5d).结论:颈部微创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终止妊娠术局部麻醉的佳效果.方法:采用宫颈管局部麻醉施行终止妊娠术.结果:第1组中疼痛0组(无腹痛、稍感不适)2例(2%),疼痛Ⅰ级(下腹酸痛可忍受)18例(20%),疼痛Ⅱ级(明显下腹痛,伴出汗,仍可忍受)59例(66%),疼痛Ⅲ级(强烈下腹痛,不能忍受,呻吟、出汗)11例(12%).结论:宫颈管麻醉纱条用于终止妊娠术效果满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前列腺素E1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有显著改善.结论:PGE1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mPAP,提高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65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观察,探讨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针灸、理疗、药物、运动疗法等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65例,收集临床资料,观察疗效. 结果:治愈30例,显效31例,好转4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92.7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增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应用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侵袭性牙周炎病人进行口腔,清除 齦上齦下牙石.常规取模、分牙、清洁牙面,粘托槽,进行正畸治疗,内收松动移位牙,然后用与牙齿一致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制作牙弓夹板.结果:5例患者经过6月~1年的综合治疗,牙列形态和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咀嚼力大大提高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内收前牙,分散牙合力,减轻牙周组织负荷,促进牙周组织愈合.显效快患者易接受.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固定矫治术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对其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方法:112例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综合治疗组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治疗结束后即观察患者牙面釉质脱矿情况.结果:对照组牙釉质脱矿率62.5%,综合治疗组为33.9%,有显著性差异.脱矿好发牙位是前牙,部位是托槽龈方.结论:固定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对牙齿有脱矿的损害.矫治前和中对其可能的危害因素有充分预测和控制如酸蚀时间,牙面氟化处理,口腔卫生宣教,定期牙面的清洁等,均可减少固定矫治患者牙齿脱矿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通过比较195例各浓度水平的血浆淀粉酶(AMY)在两种检测系统中的偏倚,证实在不同检测系统及不同方法检测时存在一定的离散度,需要以相应的回归方程加以校正,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符合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红细胞中9种微量元素(Zn、Ca、Mn、Fe、Cu、Mg、Pb、Cr、Al)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红细胞内上述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阿尔茨海默氏病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的Cu、Zn、Fe 、Mg和Al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阿尔茨海默病组的Cu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余4种元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Mn、Ca、Pb和Cr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且阿尔茨海默病组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发病与多种微量元素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些微量元素的改变可作为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今后药物性肝损伤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8年全年收治并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121例,所有病例均做过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很多,中成药多见;乏力、黄疸、转氨酶升高是常见的临床表现;DILI的病理特点为中央静脉周围,即小叶Ⅲ带出现肝细胞脱失、坏死,同时常伴有kupffer细胞增生或淤胆,坏死区炎症反应轻,汇管区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多见;有肝病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结论:熟悉药物毒副作用,详细询问用药史,以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好办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