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例下颌下腺切除术临床分析

关键词:下颌下腺, 手术, 回顾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下颌下腺摘除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下颌下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类型和预防.结果:64例患者中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5例,感染2例, 1例恶性肿瘤患者二次手术后1年失访,余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周密的手术设计、熟悉的局部解剖和严谨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外敷剖宫产切口减少切口脂肪液化400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剖宫产切口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 探讨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组病人于术后48h切口换药后常规给予中药袋外敷剖宫产切口,持续应用,湿透后自然晾干,两袋交替应用,若渗出仍较多,可更换新药,直至渗出明显减少.对照组产后48h常规给予换药,未作特殊处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例,发生率0.75%,给予挑开小口引流后5~7d均愈合良好,对照组8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给予芒硝大黄外敷明显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且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外科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在实施常规气管插管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及其他方法.结果:200例术后气管插管的患者中,对128例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只有2例形成了痰痂,效果良好.结论:心理护理和特殊护理会有效抑制痰痂的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64例下颌下腺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下颌下腺摘除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下颌下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类型和预防.结果:64例患者中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5例,感染2例, 1例恶性肿瘤患者二次手术后1年失访,余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周密的手术设计、熟悉的局部解剖和严谨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低分子肝素预防胸部肿瘤开胸术后血栓性疾病的护理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开胸术后血栓性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年龄在50岁以上,术前无各种血栓性疾病,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肺癌患者640例,按手术先后 (一侧肺全切除者除外)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0例, ,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11例,发生率为3.4% (11/320);死亡3例,死亡率为0.9% (3/320).其中脑梗死3例,死亡1例;肺梗塞4例,死亡2例;下肢静脉血栓4例.治疗组发病率较对照组为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胸部肿瘤开胸术后血栓性疾病有明显效果,且较为安全可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手术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认识,加强对骨科高危人群的预防及护理,降低DVT的发生率.现就预防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在正畸防脱矿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固定矫治术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对其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方法:112例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综合治疗组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治疗结束后即观察患者牙面釉质脱矿情况.结果:对照组牙釉质脱矿率62.5%,综合治疗组为33.9%,有显著性差异.脱矿好发牙位是前牙,部位是托槽龈方.结论:固定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对牙齿有脱矿的损害.矫治前和中对其可能的危害因素有充分预测和控制如酸蚀时间,牙面氟化处理,口腔卫生宣教,定期牙面的清洁等,均可减少固定矫治患者牙齿脱矿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的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 对有关抗高血压药物的文献进行整理、结合本院实际用药情况,通过3个月门诊高血压病人的处方分析以及疗效调查,探索合理的用药方案.结果:目前, 66大类高血压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单一药物只能使40%~60%甚至更少的患者血压得到控制,对于重度和顽固高血压患者却力不从心,对于伴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常常顾此失彼.结论:6类抗高血压药物分别适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对于控制血压和改善预后是有利和必要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自控泵止痛和自控静脉镇痛( PCIA)两种镇痛方法在妇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选用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探讨其在妇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患者分别采用自控泵止痛法和自控静脉镇痛( PCIA)止痛,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结果.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估(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镇痛效果均达到临床要求.结论:自控泵止痛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而对妇科手术后适宜使用PCIA.两种镇痛方法应结合具体特点和病患情况来使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86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诊治经验.方法:SIADH者通过限水(严重者800ml/d 以内),3%NaCl液及呋塞米(速尿)1mg/kg静脉滴注.CSWS者通过静脉滴注3%氯化钠液和(或)生理盐水治疗.每日尿量>3000ml者,在受伤1周内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1周后无改善可肌肉注射长效尿崩停.结果:86例患者死亡8例,均与低血钠无关.存活的患者伤后14~21d,血钠平均138.43mmol/L,1例患者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低血钠症的形成机制、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发现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对其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胸科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手术分析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以及在术中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术后的恢复情况,验证其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3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Ⅰ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胸科术后病人咳嗽咯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喉罩在紧急气道开放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喉罩在紧急气道开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本院急救中采用喉罩和气管插管的123例患者分成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对插管前准备耗时,插管耗时,成功率,血氧饱和度改变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人工气道的建立,两组在插管成功率和血氧饱和度改变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准备耗时和插管耗时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喉罩在紧急气道开放中操作简便快捷、效果确实可靠,能有效的解除患者的通气障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多媒体技术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多媒体教学走进<伤寒论>课程组.多媒体教学引入<伤寒论>课堂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外国同学听课的效率.然而,多媒体教学亦存在诸多问题,如课堂主宾易位、信息传授过量、课件质量不高等问题都较突出.我们认为,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制作精良的课件,并在播放时掌握技巧,就可以扬长避短,使<伤寒论>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分类及治疗的进展

    脉管性疾病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病损,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以往对脉管性疾病的命名、分类比较混乱;治疗方法也很多,造成一些病例不同程度的过度治疗和引起难以纠正的并发症.而判定血管瘤增殖能力的大小,也就是判定血管瘤是否快速生长,成为众多治疗方法选择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多元化治疗复发性膀胱肿瘤的18例

    目的:探讨复发性膀胱肿瘤的治疗途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18例有全膀胱切除指征,接受膀胱全切的浸润性、多发性和复发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膀胱的治疗,采用骼内动脉化疗及栓塞、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结合术后膀胱灌注等多元化治疗方法.在硬外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内肿瘤汽化电切术(TURBt).结果:18例患者经本综合方法治疗,10例(55.6%)仅一个疗程因微小病灶复发进入了第二个疗程,15例(83.3%)经膀胱镜检查未见复发,1例(0.06%)因双肾转移死亡,2例因非肿瘤原因发生死亡.结论:骼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TURBt加膀胱内灌注化疗的多元化治疗方法,结合对症处理、规律的随访,为复发性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探讨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我国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规范治疗率、治疗达标率、持久用药率低,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致残、致死率不断增高,需要基层社区医生加大对患者的教育力度,普及科学防治心脑血管病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高血压的防治手段是基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而产生的.本文就高血压病在社区门诊进行非药物和药物治及健康指导, 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模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不合理麻醉处方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对不合理麻醉处方的分析,规范麻醉药品的用药行为.方法:通过在调剂前审核医生开具的麻醉处方,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拟定对策. 结果:在1 383张麻醉处方中,有95张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主要出现在麻醉处方正文,约占总数的2/3.其中以麻醉药品的用法用量和剂型的不合理居多.结论:参照麻醉药品处方基本信息表,医、护人员能更加合法、安全、合理地使用麻醉药品,促进了医院麻醉药品管理的法制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胃-食管反流184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184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mg,夜间睡前服法莫替丁40mg,后者仅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 mg,两者均予西沙比利5mg,3次/d,疗程8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其胃镜表现及返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92例中治愈6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7%,对照组92例中治愈40例,有效2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69.6%.结论: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GERD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美拉唑者(P<0.05).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从2006-08~2008-05收治的43例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患者经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血脂明显下降,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状态明显改善.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治疗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有密切关系,且与高血压、高血脂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乳头溢液62例分析

    乳头溢液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疾病症状,在各种乳房疾病的主诉中占第二位,仅次于乳腺肿块.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乳头溢液很有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下简称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滴,两组应用其它常规药物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无毒副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增加椎基底动脉血量,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