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失败原因分析,进一步探讨首次手术失败原因和再次手术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首次手术失败原因,病变节段神经根管狭窄这一共同特点,全部再次手术均采用后路.主要手术方法为POLAr术式,即腰椎斜后方重建术.方法为大部或全部切除病变节段小关节,彻底减压神经椎管,椎间植入融合器加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除1例患者术后右侧L4~5根瘫痪无改善外,其余患者原有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其中8例原有症状完全消失,5例症状大部缓解,2例症状部分缓解.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术前仅有定性分析,没有准确的定位定量分析,只注重中央椎管,没注意双侧的神经根管,再次手术主要采用POLAr术式,其核心是:针对神经根管狭窄的问题,以根管的后壁上下小关节突为中心,进行部分或全部切除,对神经根管进行彻底充分的减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原因、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方法: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5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总有效率38.46%,手术与药物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治疗颅脑外伤,尤其是额部、颞部及上颌骨损伤时,一定要警惕视神经损伤的可能,早期诊断,仔细查体,掌握治疗视神经损伤的佳时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乳头溢液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疾病症状,在各种乳房疾病的主诉中占第二位,仅次于乳腺肿块.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乳头溢液很有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站通过随访筛查确诊的79例输精管绝育术后附睾淤积症的患者,经确诊后均给予心理治疗,配合药物、理疗,无效后则行手术治疗.结果:经治疗痊愈76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输精管绝育术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感染.严格遵循手术规范操作.防止反复手术创伤,结扎组织过多.选择结扎部位应在输精管精索段中上1/3处(近睾端3cm处)不要距附睾太近等,是预防附睾淤积的重要措施.治疗方面:在心理干预下,酌情保守治疗,若无效行手术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以及在术中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术后的恢复情况,验证其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3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Ⅰ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胸科术后病人咳嗽咯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下简称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滴,两组应用其它常规药物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无毒副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增加椎基底动脉血量,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开胸术后血栓性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年龄在50岁以上,术前无各种血栓性疾病,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肺癌患者640例,按手术先后 (一侧肺全切除者除外)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0例, ,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11例,发生率为3.4% (11/320);死亡3例,死亡率为0.9% (3/320).其中脑梗死3例,死亡1例;肺梗塞4例,死亡2例;下肢静脉血栓4例.治疗组发病率较对照组为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胸部肿瘤开胸术后血栓性疾病有明显效果,且较为安全可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8例患者,头下型2例,经颈型12例,基底形14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经过平均2.5年随仿,疗效评定:优20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2.8%,骨折愈合27例,愈合率96.4%,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3.5%.结论: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对冶疗股骨颈骨折具可靠疗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左旋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规律血液透析病情稳定达到3个月以上的患者40例,每周血液透析2~3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辅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降压药、洋地黄制剂、利尿剂、扩血管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外,每次血液透析治疗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0g,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月后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O)及对透析耐受性和血浆肉毒碱浓度变化. 结果:应用左旋卡尼汀2个月后血浆肉毒碱浓度从(30.4±8.0)μmol/L提高至(123.50±22.15)μmol/L;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LVESD、LVESV 、LVEF、CO分别有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可作为MHD患者改善心功能不全的有效辅助治疗之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膀胱肿瘤的治疗途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18例有全膀胱切除指征,接受膀胱全切的浸润性、多发性和复发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膀胱的治疗,采用骼内动脉化疗及栓塞、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结合术后膀胱灌注等多元化治疗方法.在硬外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内肿瘤汽化电切术(TURBt).结果:18例患者经本综合方法治疗,10例(55.6%)仅一个疗程因微小病灶复发进入了第二个疗程,15例(83.3%)经膀胱镜检查未见复发,1例(0.06%)因双肾转移死亡,2例因非肿瘤原因发生死亡.结论:骼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TURBt加膀胱内灌注化疗的多元化治疗方法,结合对症处理、规律的随访,为复发性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左外叶胆管外引流术对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并严重阻塞性黄疸的病人,施行姑息性肝左外叶肝管置管引流,以解除梗阻.分析术后黄疸、腹水、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7例均基本达到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5例腹水消退,术后2例行化疗,2例行放射治疗,平均生存7~8月.结论:姑息性左外叶胆管外引流术操作简单、可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率低,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基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30例妊娠中晚期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手术的护理体会到宫颈环扎术治疗过程中通过精良的护理方面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UA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尿激酶2周,对照组静脉滴注肝素2周,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尿激酶可改善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是治疗UAP的有效药物.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卵巢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00-01~2008-12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癌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位年龄47岁.FIGO分期:I期9例,II期27例,III期43例.79例患者全部手术治疗,其中单附件切除2例,全子宫加双附件加大网膜切除64例,全子宫加双附件加大网膜加盆腔淋巴结切除13例.肿瘤细胞减灭术32例,阑尾切除11例.术后辅以4~8个疗程化疗,其中43例行腹腔化疗1~2个疗程,1例无性细胞瘤患者化疗耐药,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改用放疗.总的3年生存率72.4%,5年生存率31.3%.结论:卵巢癌首发症状多为腹痛、腹胀及腹部包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选用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探讨其在妇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患者分别采用自控泵止痛法和自控静脉镇痛( PCIA)止痛,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结果.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估(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镇痛效果均达到临床要求.结论:自控泵止痛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而对妇科手术后适宜使用PCIA.两种镇痛方法应结合具体特点和病患情况来使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通过比较195例各浓度水平的血浆淀粉酶(AMY)在两种检测系统中的偏倚,证实在不同检测系统及不同方法检测时存在一定的离散度,需要以相应的回归方程加以校正,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符合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I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IM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为主,同时眼睑水肿,鼻塞及打鼾等也常见.并发症多见,达85%,累及系统多,但以消化系统,特别是肝功能受损多见,血清嗜异凝集试验(HA)阳性率低(16.7%,),抗E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EBV-VCA-IgM)阳性率(58.3%)较HA高.结论:应该重视IM的某些临床特点,以提高确诊率,应重视并发症的诊治,以改善预后.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子宫颈管向子宫腔内注入由高原子序数构成的高比重物质碘剂,在X线摄片下与周期组织形成明显的人工对比,使管腔显影,从而了解子宫及输 卵管腔道内情况.输卵管造影不但能提示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的部位,还能观察子宫腔形态.方法:经宫颈管插入通水管到宫腔,注入10 mL碘化油后立即摄骨盆片一张 ,24 h后再摄片一张.结果:双侧阻塞者6例,双侧通而不畅者16例,一侧不通者8例,一侧阻塞另 一侧通而不畅者4例.结论: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是女性不孕症常见的原因,而慢性输卵管炎 是造成输卵管阻塞的主要原因.碘油造影不孕症是妇产科疑难病症,在育龄妇女中发生率较 高.输卵管碘油造影时注入的造影剂有机械性的冲洗输卵管作用,造影时对子宫颈的牵拉作 用,可能将输卵管周围某些轻度粘连离断,碘油粘稠且易于乳化,能均匀地涂布在输卵管黏膜表面,可充分发挥碘的局部杀菌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剖宫产切口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 探讨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组病人于术后48h切口换药后常规给予中药袋外敷剖宫产切口,持续应用,湿透后自然晾干,两袋交替应用,若渗出仍较多,可更换新药,直至渗出明显减少.对照组产后48h常规给予换药,未作特殊处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例,发生率0.75%,给予挑开小口引流后5~7d均愈合良好,对照组8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给予芒硝大黄外敷明显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且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诊治经验.方法:SIADH者通过限水(严重者800ml/d 以内),3%NaCl液及呋塞米(速尿)1mg/kg静脉滴注.CSWS者通过静脉滴注3%氯化钠液和(或)生理盐水治疗.每日尿量>3000ml者,在受伤1周内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1周后无改善可肌肉注射长效尿崩停.结果:86例患者死亡8例,均与低血钠无关.存活的患者伤后14~21d,血钠平均138.43mmol/L,1例患者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低血钠症的形成机制、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发现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对其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