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调节对处于筛选期的飞行学员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 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2007-03~2008-10处于筛选期的317名学员于飞行训练时间进行到4~5h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随即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航空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和个别心理咨询、自我心理调节训练等方式干预,于飞行9-13小时再次进行测试并对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有17.82%的飞行学员在飞行筛选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异常,因子分≥2的发生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偏执等;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阳性均分等几项统计指标,与干预前比较,显著降低. 结论:心理干预对处于筛选期的飞行学员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改善作用,航空医师应针对筛选期出现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和主动心理干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对提高飞行学生掌握技术进度和降低技术停飞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观察纤维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护理效果,预防息肉可引起出血,甚至 癌变.方法:纤维胃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是通过电视荧屏显示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及活动情况,将连接于高频电发生器的电凝管或氩气刀管,通过电子胃镜活检孔道送达消化道的病变部位,利用高频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变性脱落,同时有止血功能,从而达到息肉摘除并止血目的.结果:全部病例无发生穿孔和大出血现象.所有患者单纯息肉均一次性摘除,混和息肉视患者耐受情况一次或二次摘除.结论:纤维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安全、简便、危险低、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分析下颌下腺摘除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下颌下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类型和预防.结果:64例患者中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5例,感染2例, 1例恶性肿瘤患者二次手术后1年失访,余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周密的手术设计、熟悉的局部解剖和严谨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原因、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方法: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5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总有效率38.46%,手术与药物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治疗颅脑外伤,尤其是额部、颞部及上颌骨损伤时,一定要警惕视神经损伤的可能,早期诊断,仔细查体,掌握治疗视神经损伤的佳时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飞快发展,我国出现了医院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与器械管理、维修、维护所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相匹配的问题,而且很多不良操作引导的事情也屡有发生,针对此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着重风险管理方面);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待遇;加强医护人员在学期间的操作技能培养来降低人围风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左旋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规律血液透析病情稳定达到3个月以上的患者40例,每周血液透析2~3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辅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降压药、洋地黄制剂、利尿剂、扩血管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外,每次血液透析治疗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0g,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月后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O)及对透析耐受性和血浆肉毒碱浓度变化. 结果:应用左旋卡尼汀2个月后血浆肉毒碱浓度从(30.4±8.0)μmol/L提高至(123.50±22.15)μmol/L;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LVESD、LVESV 、LVEF、CO分别有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可作为MHD患者改善心功能不全的有效辅助治疗之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ICU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选择合适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01~2008-12本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2006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0%,2007年为32%,2008年为42.5%.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见 ,占68.7%, ICU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占68.2%.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进口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作对照药物,每次0.5~0.75g,2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注射用阿奇霉素,首日2次/d,其后每天1次,每次0.25g,时间≥60min.两组疗程均为3~5d,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2.1%,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显效率63.9%,总有效率90.3%,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抗菌药物.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30例妊娠中晚期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手术的护理体会到宫颈环扎术治疗过程中通过精良的护理方面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门诊手术中注入肿胀液的镇痛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06~2009-06期间应用肿胀麻醉局麻下施行的660例各种整形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局部注射肿胀液的病例中,外科手术进行顺利,所有病例术中麻醉效果均较满意,无一发生利多卡因中毒反应.结论:肿胀麻醉可使局部组织利多卡因浓度大量化,延缓药物吸收,增强局部和全身药效,提高药物毒性上限,增加静水压减少出血,大大增加了患者满意度,且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加强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特点的认识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对4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高了老年人对低血糖反应的识别及自救能力.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健康宣教和血糖监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综述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的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 对有关抗高血压药物的文献进行整理、结合本院实际用药情况,通过3个月门诊高血压病人的处方分析以及疗效调查,探索合理的用药方案.结果:目前, 66大类高血压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单一药物只能使40%~60%甚至更少的患者血压得到控制,对于重度和顽固高血压患者却力不从心,对于伴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常常顾此失彼.结论:6类抗高血压药物分别适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对于控制血压和改善预后是有利和必要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从2006-08~2008-05收治的43例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患者经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血脂明显下降,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状态明显改善.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治疗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有密切关系,且与高血压、高血脂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失败原因分析,进一步探讨首次手术失败原因和再次手术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首次手术失败原因,病变节段神经根管狭窄这一共同特点,全部再次手术均采用后路.主要手术方法为POLAr术式,即腰椎斜后方重建术.方法为大部或全部切除病变节段小关节,彻底减压神经椎管,椎间植入融合器加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除1例患者术后右侧L4~5根瘫痪无改善外,其余患者原有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其中8例原有症状完全消失,5例症状大部缓解,2例症状部分缓解.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术前仅有定性分析,没有准确的定位定量分析,只注重中央椎管,没注意双侧的神经根管,再次手术主要采用POLAr术式,其核心是:针对神经根管狭窄的问题,以根管的后壁上下小关节突为中心,进行部分或全部切除,对神经根管进行彻底充分的减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探讨通过对52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观察与护理分析,总结出术前予以积极的生命支持;术后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妥善的引流管管理,积极预防术后再出血、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环境管理,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治愈7例,病情好转35例,4例因经济问题穿刺术后3~5d后放弃治疗,6例因出血量大致广泛脑水肿中枢衰竭死亡.结论:及时准确的健康教育和康复锻炼指导,对促进病人的康复、预防复发、减少后遗症发生及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IHL)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03~2009-03手术治疗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的情况.结果:68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残石率17.7%,结石复发3例,出现并发症均治疗后痊愈.结论:胆管探查取石引流术、肝叶切除术和术后胆道镜联合使用是治疗IHL理想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我国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规范治疗率、治疗达标率、持久用药率低,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致残、致死率不断增高,需要基层社区医生加大对患者的教育力度,普及科学防治心脑血管病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高血压的防治手段是基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而产生的.本文就高血压病在社区门诊进行非药物和药物治及健康指导, 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模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三联雾化吸入对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伴有喘息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个月~2岁下呼吸道感染伴有喘息症状的患儿79例采用联合雾化吸入舒喘灵、嗅化异丙阿托品、丙酸培氯米松.结果:该方法疗效迅速可靠,患儿用药后喘息可迅速缓解、显效率92.3%,与对照相比较有较好的疗效,用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结论:联合吸入舒喘灵、嗅化异丙阿托品及丙酸培氯米松治疗婴幼儿急性喘息发作有很好疗效.可迅速缓解喘息症状、特别对伴有高危因素的喘息患儿还可作为早期干预措施,可达到减少喘息反复发作的目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不合理麻醉处方的分析,规范麻醉药品的用药行为.方法:通过在调剂前审核医生开具的麻醉处方,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拟定对策. 结果:在1 383张麻醉处方中,有95张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主要出现在麻醉处方正文,约占总数的2/3.其中以麻醉药品的用法用量和剂型的不合理居多.结论:参照麻醉药品处方基本信息表,医、护人员能更加合法、安全、合理地使用麻醉药品,促进了医院麻醉药品管理的法制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下简称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滴,两组应用其它常规药物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无毒副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增加椎基底动脉血量,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