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从人体为一统一的有机整体出发,从辨证的角度,通过对机体与损伤因子之间相互作用所发生的损伤效应及机体的去损伤调节的分析,探讨高血压病可能的发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按改善靶器官功能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进行分类,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与内因的调控及外因的诱导密切相关.任何损伤因子的存在必将引起机体的去损伤效应而使效应器官达到新的平衡.由于个体的差异及损伤因子性质的不同,对损伤因子过于敏感及调节能力差的个体易于出现调节紊乱,在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参与下导致高血压的形成.因在高血压不同的阶段机体相应靶器官紊乱程度不同,故治疗方案视相应靶器官的功能状况而存在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与基因表达的时间依从性及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高血压发病初期,应以改善靶器官自身功能的药物为主,辅以小剂量调节神经内分泌的药物为佳;对靶器官已损伤者,调节神经内分泌的药物为必需,联用改善靶器官功能的药物作为基础,利于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恢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护理管理,探讨降低早产极低体重患儿死亡率的方法.方法:对68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加强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全身营养支持等重点护理管理.结果:68例极低体重儿, 合并NRDS 6例,NEC 5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6例,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可提高存活率,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综述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的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 对有关抗高血压药物的文献进行整理、结合本院实际用药情况,通过3个月门诊高血压病人的处方分析以及疗效调查,探索合理的用药方案.结果:目前, 66大类高血压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单一药物只能使40%~60%甚至更少的患者血压得到控制,对于重度和顽固高血压患者却力不从心,对于伴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常常顾此失彼.结论:6类抗高血压药物分别适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对于控制血压和改善预后是有利和必要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子宫颈管向子宫腔内注入由高原子序数构成的高比重物质碘剂,在X线摄片下与周期组织形成明显的人工对比,使管腔显影,从而了解子宫及输 卵管腔道内情况.输卵管造影不但能提示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的部位,还能观察子宫腔形态.方法:经宫颈管插入通水管到宫腔,注入10 mL碘化油后立即摄骨盆片一张 ,24 h后再摄片一张.结果:双侧阻塞者6例,双侧通而不畅者16例,一侧不通者8例,一侧阻塞另 一侧通而不畅者4例.结论: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是女性不孕症常见的原因,而慢性输卵管炎 是造成输卵管阻塞的主要原因.碘油造影不孕症是妇产科疑难病症,在育龄妇女中发生率较 高.输卵管碘油造影时注入的造影剂有机械性的冲洗输卵管作用,造影时对子宫颈的牵拉作 用,可能将输卵管周围某些轻度粘连离断,碘油粘稠且易于乳化,能均匀地涂布在输卵管黏膜表面,可充分发挥碘的局部杀菌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ICU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选择合适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01~2008-12本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2006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0%,2007年为32%,2008年为42.5%.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见 ,占68.7%, ICU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占68.2%.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诊治经验.方法:SIADH者通过限水(严重者800ml/d 以内),3%NaCl液及呋塞米(速尿)1mg/kg静脉滴注.CSWS者通过静脉滴注3%氯化钠液和(或)生理盐水治疗.每日尿量>3000ml者,在受伤1周内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1周后无改善可肌肉注射长效尿崩停.结果:86例患者死亡8例,均与低血钠无关.存活的患者伤后14~21d,血钠平均138.43mmol/L,1例患者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低血钠症的形成机制、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发现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对其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还原酶4(Peroxiredoxin 4,简称Prx 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vison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及21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以及胃癌、食管癌、肝癌、结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组织各10例中Prx 4的表达情况.比较Prx 4在胰腺癌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与其他肿瘤之间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分析Prx 4与胰腺癌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中Prx 4的表达阳性率为80.6%(29/36).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9%(4/21).Prx 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P均<0.05).Prx 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0.6%)高于在其他常见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在肺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0%,在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0%).结论:Prx 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提示Prx 4可能在胰腺癌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Prx 4在胰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有可能为潜在的胰腺癌标志物.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探讨通过对52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观察与护理分析,总结出术前予以积极的生命支持;术后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妥善的引流管管理,积极预防术后再出血、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环境管理,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治愈7例,病情好转35例,4例因经济问题穿刺术后3~5d后放弃治疗,6例因出血量大致广泛脑水肿中枢衰竭死亡.结论:及时准确的健康教育和康复锻炼指导,对促进病人的康复、预防复发、减少后遗症发生及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统计分析本院临床药学对4种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药浓度.结果:4种药物2000至2004年间进行血药浓度监测,1301例次抗癫痫药物监测中,达有效血药浓度的703例次,占总数54.1%;低于达有效血药浓度的515例次,占总数39.6%;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83例次,占总数6.3%.310例次甲氨蝶呤监测中,未中毒共有258例次,占83.3%;中毒共有28例次,占9.1%.结论:血药浓度监测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提示临床加强治疗药物监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实行个体化给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发挥药物的佳效应.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太极扣精密附着体对类牙列缺损病例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为类牙列缺损患者制作精密附着体义齿7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12个月的观察,86%以上的患者对义齿的美观性,舒适性,固位,咀嚼及发音情况表示满意.对14基牙进行检查,无扣痛、无松动,影像检查未见支持组织明显改变,其中1颗基牙牙龈边缘红肿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太极扣精密附着体系统具有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及应用前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左旋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规律血液透析病情稳定达到3个月以上的患者40例,每周血液透析2~3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辅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降压药、洋地黄制剂、利尿剂、扩血管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外,每次血液透析治疗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0g,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月后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O)及对透析耐受性和血浆肉毒碱浓度变化. 结果:应用左旋卡尼汀2个月后血浆肉毒碱浓度从(30.4±8.0)μmol/L提高至(123.50±22.15)μmol/L;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LVESD、LVESV 、LVEF、CO分别有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可作为MHD患者改善心功能不全的有效辅助治疗之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健择联合5-FU及CF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健择联合5-FU及CF2~3周期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转移性肝癌10例;胰腺癌3例;胆囊癌术后胆管及腹腔内转移2例;胃腺癌术后腹腔内转移2例. 结果:总有效率为55%.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健择联合5-FU及CF治疗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有效好的近期疗效,且毒副反应小,一般可耐受,是临床治疗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可行方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外科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在实施常规气管插管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及其他方法.结果:200例术后气管插管的患者中,对128例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只有2例形成了痰痂,效果良好.结论:心理护理和特殊护理会有效抑制痰痂的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30例妊娠中晚期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手术的护理体会到宫颈环扎术治疗过程中通过精良的护理方面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今后药物性肝损伤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8年全年收治并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121例,所有病例均做过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很多,中成药多见;乏力、黄疸、转氨酶升高是常见的临床表现;DILI的病理特点为中央静脉周围,即小叶Ⅲ带出现肝细胞脱失、坏死,同时常伴有kupffer细胞增生或淤胆,坏死区炎症反应轻,汇管区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多见;有肝病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结论:熟悉药物毒副作用,详细询问用药史,以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好办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原因、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方法: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5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总有效率38.46%,手术与药物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治疗颅脑外伤,尤其是额部、颞部及上颌骨损伤时,一定要警惕视神经损伤的可能,早期诊断,仔细查体,掌握治疗视神经损伤的佳时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我国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规范治疗率、治疗达标率、持久用药率低,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致残、致死率不断增高,需要基层社区医生加大对患者的教育力度,普及科学防治心脑血管病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高血压的防治手段是基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而产生的.本文就高血压病在社区门诊进行非药物和药物治及健康指导, 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模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开胸术后血栓性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年龄在50岁以上,术前无各种血栓性疾病,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肺癌患者640例,按手术先后 (一侧肺全切除者除外)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0例, ,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11例,发生率为3.4% (11/320);死亡3例,死亡率为0.9% (3/320).其中脑梗死3例,死亡1例;肺梗塞4例,死亡2例;下肢静脉血栓4例.治疗组发病率较对照组为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胸部肿瘤开胸术后血栓性疾病有明显效果,且较为安全可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下简称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滴,两组应用其它常规药物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无毒副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增加椎基底动脉血量,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膀胱肿瘤的治疗途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18例有全膀胱切除指征,接受膀胱全切的浸润性、多发性和复发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膀胱的治疗,采用骼内动脉化疗及栓塞、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结合术后膀胱灌注等多元化治疗方法.在硬外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内肿瘤汽化电切术(TURBt).结果:18例患者经本综合方法治疗,10例(55.6%)仅一个疗程因微小病灶复发进入了第二个疗程,15例(83.3%)经膀胱镜检查未见复发,1例(0.06%)因双肾转移死亡,2例因非肿瘤原因发生死亡.结论:骼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TURBt加膀胱内灌注化疗的多元化治疗方法,结合对症处理、规律的随访,为复发性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