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番泻叶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

高士华

关键词:番泻叶, 剖宫产术后, 治疗组, 临床护理观察, 对照组, 肠蠕动, 子宫复旧, 早日康复, 术前用药, 剖宫产率, 口服, 减轻痛苦, 肛门排气, 产妇, 进饮食, 缩短, 手术, 身体, 排泄, 泌乳
摘要:多年来,产科剖宫产率一直都较高,由于术前用药和手术干扰以及麻醉的关系,术后肠蠕动常常减弱,肛门排气一般需48h至72h.为了使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肠蠕动早日恢复,减轻痛苦,早进饮食,早期泌乳,促进子宫复旧,使产妇身体早日康复,对60例剖宫产术后予以番泻叶口服(治疗组),另以60例剖宫产术后未给番泻叶口服进行对照(对照组),经临床护理观察效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泄时间明显缩短.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应用前列腺素E1(勃乐斯)治疗记性脑梗塞60例,并设立维脑路通对照组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红雯;任会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造影剂对心脏介入治疗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影响

    目的:观察造影剂对心导管术中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影响.方法:200例接受心导管手术患者分为二组,一组为使用造影剂组(冠脉造影组),一组为不便用造影剂组(射频消融组).每组患者均为100例,观察并记录每住患者在术中及术后24h内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情况,并随机抽取30例,于术前及术后即刻用荧光法测定每位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含量并观察其变化.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组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率远大于不使用造影剂的射频消融术组(11%vs%,P<0.05),冠状动脉造影组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增高较射频消融术组明显(0.2424±0.0843vs0.1771±0.1480,P<0.05;0.0761±0.0606vs0.0324±0.1375,P<0.05).结论:①造影剂的确对心导管手术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有影响.②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浓度过度增高在造影剂所致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机制中占重要作用.③心导管手术中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多以血压下降为主,伴有窦性心动过缓,属于血管抑制型晕厥.

    作者:查滨;周殷;张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肝病血性腹水38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38例慢性肝病合并外观血性腹水的病因诊断与预后.方法:选择慢性肝病并有外观血性腹水病例38例,总结临床资料,以临床症状、腹水常规、肝功能、肝脏病理、B超诊断结果分别对38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病人全部有乏力,腹胀、腹水及不同程序纳差、肝痛;总胆红素异常升高率94.7%,AFP阳性率78.9%,ALT异常升高率为84.2%;活动进展期各型肝炎18例,肝癌20例;治疗好转4例,无变化8例,死亡26例.结论:慢性肝病并有自发性血性腹水的病人预后不良.

    作者:汪贵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颅入路视神经减压治疗视神经损伤

    自1999年3月以来,采用经颅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10例,多发眶额部外伤数小时后逐渐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来院后急诊行开颅视神经减压开放术,外伤至手术时间数小时至两周不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国辉;王曙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度肝炎的临床观察

    自2003年1月以来,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威佳)治疗慢性重度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并设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肝炎病程1~25年,平均5.8年,年龄25~65岁,平均36.8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病程1~22年,平均4.2年,年龄26~66岁,平均37.2岁.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性别、病程、年龄、主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均有可比性.

    作者:李先慧;赵波;那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茶多酚水溶液稳定性实验

    茶多酚系由绿茶提取的纯天然中药成份,具有清除人体自由基和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可降血脂,降血糖.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化合物,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报道以水作为茶多酚的溶媒,采用经典恒温法作稳定性加速实验,化学动力学参数则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处理测得的数据,推算出室温和夏季高温下的有效期,供生产和临床使用参考.

    作者:王立清;刘炜;肖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O2激光在治疗皮肤科疾病中应注意的问题

    自1986年开展激光治疗皮肤病以来,已经累计治疗各种皮肤病8000余人次,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近20年的激光治疗经验,总结治疗中常见问题如下:

    作者:李永科;王晓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它的发生主要是围产期各种因素使大脑缺氧缺血,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是引起小儿智能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脑部彩色多普勒检查便于早期诊断、治疗,降低伤残率.现对2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值进行了对比观察.

    作者:于芳;关云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B超诊断胆囊内蛔虫1例

    患者女,34岁,上腹不适3d.3d前上腹阵痛,伴恶心,元呕吐.缓解后上腹不适.查体:自动体位,表情自然,皮肤元黄染,肝脾未及,腹软无包块,剑下压痛轻微,血像正常.B超:肝脾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明显扩展,空腹胆囊大小正常,壁不厚,稍毛,透声可,胆囊内见一屈曲样、管状物中等强度回声,稍毛,未见其蠕动(如图).B超诊断:胆囊内蛔虫.

    作者:王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心病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碱失衡判断方法探讨(附80例次血气分析)

    目的:对42例肺心病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患者的80例次血气测定结果.方法:用不同的酸碱图(卡)及代偿公式进行酸碱类型的初步差别分析.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各种影响因素与治疗反应等作出综合判定.结论:比较二种判定的差异,并提出较为实用、可靠的判断建议,以助于复合型呼吸性酸碱失衡的临床诊断与处理.

    作者:刘德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肛门疾病手术镇痛治疗

    目的:探讨肛门疾病手术期间镇痛治疗效果.方法:对84例肛门病手术患者随机分治疗组采用综合镇痛治疗,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术后镇痛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76%有效24%,对照组有效25%,无效75%对2组病人术中、术后疼痛评估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综合镇痛疗法对肛门疾病手术镇痛有良好疗效.

    作者:郑培臣;林传尧;王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住院老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研究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如何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怎样使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医疗的同时也得到一个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摆在每一个医护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老年人由于体力、精力衰减、免疫力降低,易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在护理这个特定的年龄组病人时,首先应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作者:高士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短期发热,继而出现休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症候群为主要特征.典型临床病例具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经过,轻型病例可有越期现象,重型病例可有二期或三期重叠.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HFRS患者152例,其中26例具有典型低血压休克期表现,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赵波;李先慧;王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导管脉冲式加压灌注法治疗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探讨经导管脉冲式加压灌注法治疗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经健侧股动脉行Seldinger穿刺术,置入5Fcobra导管于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开口处,采用脉冲式加压灌注法给药,以期提高药物使用效率;术后随访,3个月后X线、CT摄片观察坏死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16例患者术后1~4周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髋关节的运动范围亦有不同程度恢复;患侧股骨头的囊状骨破坏区变小,囊内有新骨形成,股骨头显示成骨、骨硬化样改变.结论:经导管脉冲式加压灌注法治疗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何志军;王德元;吴淑芬;丁忠平;黄根东;杨景;涂序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拴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将导管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后,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术后6~12个月随访CT观察肿瘤直径大小变化及碘化油充填情况.结果:21例患者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5例直径超过8CM血管瘤一次栓塞后缩小的肿瘤内仍有血管瘤结构,经再次栓塞后显示瘤体内碘化油充填良好,随访6个月肿瘤无增大趋势.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栓塞肝血管瘤疗效良好,微创、安全、副作用小,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马勇;陶智慧;宁志方;陈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抢救急性中毒259例临床分析

    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死亡率高.血液灌流(HP)是抢救急性中毒有效措施之一.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I)可增加疗效,提高生存率.兹报道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抢救急性中毒259例如下:

    作者:张家宽;李红玲;安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喙锁间钢丝固定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

    目的:探讨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钢丝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2例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行切开,喙突与锁骨间环形结扎钢丝复位与固定.结果:参照Karlsson的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3例.结论:喙突与锁骨间环扎钢丝固定是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段志山;佟志刚;赵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丽科伟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自2004年1月至12月,应用抗病毒药丽科伟(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40倒,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骆萍;陈松柏;王艳坤;杨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护理

    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自90年代引进聚丙二烯补片取代了传统的修补方法,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秋洁;蔡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先天性视盘小窝1例

    病例介绍患者女3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变暗二个月,而来我院诊治.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6,矫正无提高.右眼正常,左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检查见:视盘颞侧见一灰色小窝,约1/10PD大,黄斑部网膜浅脱离,约7PD大,与小窝相连,黄斑呈暗红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A):早期视盘小窝呈低荧光,晚期视盘颞侧缘与黄斑间有小点状荧光斑,视盘小窝逐渐呈强荧光,小窝边缘的荧光斑逐渐向黄斑区延伸扩散,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黄斑区呈强荧光.眼B超示:左眼网膜局限性浅脱离.诊断为左眼先天性视盘小窝,合并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给予葛根黄芪口服液治疗三个月,无明显效果.

    作者:马新立;周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