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秀梅;孙秀娟;王凤霞
1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以持续性上腹疼痛伴阵发性加重4h,伴恶心、呕吐6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黄疸.高血压5年,胆囊炎1月.否认糖尿病及冠心病史.入院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40/100mmHg,急性痛苦病容,神志清,被迫倦曲位,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平坦,全腹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明显,以右上腹及脐上中腹部为甚,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4.7×109几,NO.912,L0.088,血清淀粉酶3362μdL,尿淀粉酶6139μ/L,B超示:胆囊9.0×4.0×3.9cm3,胆囊壁厚0.3cm,胰头厚3.6cm,入院诊断: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作者:龙泰山;杨永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癌症晚期病人由于营养不良、消瘦、机体免疫力降低,不能主动翻身而长期处于被动体位,易发生褥疮,用常规疗法不易愈合.近年来采用微波加碘酒治疗癌症晚期并发褥疮35例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惠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脉冲式加压灌注法治疗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经健侧股动脉行Seldinger穿刺术,置入5Fcobra导管于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开口处,采用脉冲式加压灌注法给药,以期提高药物使用效率;术后随访,3个月后X线、CT摄片观察坏死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16例患者术后1~4周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髋关节的运动范围亦有不同程度恢复;患侧股骨头的囊状骨破坏区变小,囊内有新骨形成,股骨头显示成骨、骨硬化样改变.结论:经导管脉冲式加压灌注法治疗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何志军;王德元;吴淑芬;丁忠平;黄根东;杨景;涂序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它的发生主要是围产期各种因素使大脑缺氧缺血,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是引起小儿智能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脑部彩色多普勒检查便于早期诊断、治疗,降低伤残率.现对2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值进行了对比观察.
作者:于芳;关云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总结近5年来腹部手术946例,均无切口感染,所有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分类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和切口感染的关系,总结经验,供大家参考.
作者:龙泰山;杨永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至胆管损伤的预防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至2004年30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未发生胆管损伤.结论:深刻认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正规的人员培训,严守手术操作规范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熊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1999年3月以来,采用经颅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10例,多发眶额部外伤数小时后逐渐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来院后急诊行开颅视神经减压开放术,外伤至手术时间数小时至两周不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国辉;王曙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钾是人体内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是保持机体的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1],参与糖及蛋白质代谢,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所必需.钾离子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且浓度较衡定.其浓度的高低对细胞的反应性,特别是对心肌细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采用两种不同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观察真空采血对血钾的影响.
作者:于晓明;高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的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常表现为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各系统症状,针对此类病人的一般护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作者:王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1998年9月至2004年对243例利用前外侧小切口切入式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病人,术后并发症早期脱位的发生率及处理,其中3人早期髋关节脱位(术后6周)作者为其进行闭式手法复位加皮牵引,这些病人髋关节不需二次手术固定即可回复到稳定程度.
作者:张瑛;孙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应用美国产508型心电监护仪监测硬膜外麻醉中辅助用药后121例SPO2变化.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1例男性43例;女性蔼例.其中穿刺分为三组:①高位45例,均行胸部隆乳术及巨乳缩小术.注:隆乳手术切口在双侧腋窝部.②中位2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胆囊摘除术.
作者:周元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心肌梗塞起病急,病情危重,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进入角色,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防止意外发生,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总结对64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报下.
作者:杨洪花;张延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造影剂对心导管术中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影响.方法:200例接受心导管手术患者分为二组,一组为使用造影剂组(冠脉造影组),一组为不便用造影剂组(射频消融组).每组患者均为100例,观察并记录每住患者在术中及术后24h内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情况,并随机抽取30例,于术前及术后即刻用荧光法测定每位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含量并观察其变化.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组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率远大于不使用造影剂的射频消融术组(11%vs%,P<0.05),冠状动脉造影组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增高较射频消融术组明显(0.2424±0.0843vs0.1771±0.1480,P<0.05;0.0761±0.0606vs0.0324±0.1375,P<0.05).结论:①造影剂的确对心导管手术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有影响.②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浓度过度增高在造影剂所致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机制中占重要作用.③心导管手术中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多以血压下降为主,伴有窦性心动过缓,属于血管抑制型晕厥.
作者:查滨;周殷;张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茶多酚系由绿茶提取的纯天然中药成份,具有清除人体自由基和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可降血脂,降血糖.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化合物,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报道以水作为茶多酚的溶媒,采用经典恒温法作稳定性加速实验,化学动力学参数则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处理测得的数据,推算出室温和夏季高温下的有效期,供生产和临床使用参考.
作者:王立清;刘炜;肖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3种物理疗法对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86例患者均内服伊曲康唑200mg/d,连用7d.同时分3组采用冷冻、窄频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和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法,隔日一次的治疗,7次为一疗程.结果:冷冻组有效率92.2%,UVB组83.1,TDP组84.1%.结论:3种物理疗法均提高了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治愈率,而且安全有效,以冷冻治疗更佳,值得使用推广.
作者:殷筱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自90年代引进聚丙二烯补片取代了传统的修补方法,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秋洁;蔡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1990年1月~2002年12月,行乙状结肠人工成形术23例,临床疗效满意,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均为女性,年龄18~46岁,其中13例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6例先天性无阴道,子宫发育不良,4例先天性无阴道,子宫发育可.
作者:谷秀梅;孙秀娟;王凤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主要发病及死亡的原因.新生儿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为多器官侵犯,且病毒在受感染器宫内可持续复制,导致预后不良.既往用于治疗CMV感染的药物,如:阿糖腺苷、阿昔洛韦、干扰素和穿琥宁等的疗效均不满意.于2000~2003年用丽科伟及黄芪治疗CMV感染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车颖悟;白亚芝;宋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各种严重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下产生的应激性溃疡与由药物、乙醇、应激引起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统称为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近年来AGML的发病有所增高,对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收住院的136例AGML等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AGML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作者:贾勇慧;刘宇红;宋建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以往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多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或氯胺酮与安定复合麻醉.存在的问题是术中小儿眼压高、眼球振颤等.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现采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微泵复合与地西泮-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效果.
作者:刘凤娟;安万丰;张锐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