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PCI患者血小板功能活化与血流变状态的变化探究

罗进光

关键词: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小板功能活化及血流变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03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PCI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及血流学指标.结果PCI治疗后6h、12h和24h患者血小板抑制率[(14.31±1.28)%、(16.16±1.30)%和(17.34±1.34)%]呈持续升高(P<0.05),血小板聚集率[(42.34±5.82)%、(37.10±6.03)%和(30.22±4.16)%]呈持续降低(P<0.05);PCI治疗后6h、12h和24h患者GMP-140和TXB2[6h:(17.65±1.63)%和(241.03±60.32)d/ng·L-1;12h:(15.38±1.5)%和(198.45±52.10)d/ng·L-1;24h:(13.40±1.60)%和(140.01±37.31)d/ng·L-1]呈持续降低(P<0.05);PCI治疗后6h、12h和24h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和全血还原低切粘度[6h:(11.01±1.41)mPa·s和(24.64±1.81)mPa·s;12h:(10.23±1.32)mPa·s和(23.80±2.03)mPa·s;24h:(9.84±1.20)mPa·s和(23.20±1.84)mPa·s]呈持续降低(P<0.05).结论 冠心病 PCI 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功能活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PCI患者血小板功能活化与血流变状态的变化探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小板功能活化及血流变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03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PCI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及血流学指标.结果PCI治疗后6h、12h和24h患者血小板抑制率[(14.31±1.28)%、(16.16±1.30)%和(17.34±1.34)%]呈持续升高(P<0.05),血小板聚集率[(42.34±5.82)%、(37.10±6.03)%和(30.22±4.16)%]呈持续降低(P<0.05);PCI治疗后6h、12h和24h患者GMP-140和TXB2[6h:(17.65±1.63)%和(241.03±60.32)d/ng·L-1;12h:(15.38±1.5)%和(198.45±52.10)d/ng·L-1;24h:(13.40±1.60)%和(140.01±37.31)d/ng·L-1]呈持续降低(P<0.05);PCI治疗后6h、12h和24h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和全血还原低切粘度[6h:(11.01±1.41)mPa·s和(24.64±1.81)mPa·s;12h:(10.23±1.32)mPa·s和(23.80±2.03)mPa·s;24h:(9.84±1.20)mPa·s和(23.20±1.84)mPa·s]呈持续降低(P<0.05).结论 冠心病 PCI 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功能活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

    作者:罗进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病患者检测血清铁蛋白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病患者检测血清铁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A组)、25例代谢性疾病患者(B组)以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C组)作为研究对象,此外再将A组、B组、C组研究对象中的男性定义分别为A1组、B1组、C1组,女性分别定义为A2组、B2组、C2组,对比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增高率.结果 ①A组、B组、C组之间血清铁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B组、C组(P<0.05),B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C组(P<0.05).②A1组、B1组、C1组之间血清铁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B1组、C1组(P<0.05),B1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C1组(P<0.05).③A2组、B2组、C2组之间血清铁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B2组、C2组(P<0.05),B2组血清铁蛋白显著高于C2组(P<0.05).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患者均存在血清铁蛋白升高情况,该指标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宗寿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SF、RBP4、GP73、resistin水平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铁蛋白(SF)、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抵抗素(resistin)水平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CHB患者96例,依据患者肝炎活动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各32例.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CHB组、对照组血清SF、RBP4、GP73、resistin水平及不同程度CHB患者血清SF、RBP4、GP73、resistin水平,并分析血清SF、RBP4、GP73、resistin水平与CHB病情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CHB组血清SF、GP73、resistin水平均较高,RBP4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HB组血清SF、GP73、resistin水平高于中度CHB组,RBP4水平低于中度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CHB组血清SF、GP73、resistin水平高于轻度CHB组,RBP4水平低于轻度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可知,血清SF、GP73、resistin水平与CHB病情呈正相关,血清RBP4与CHB病情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SF、RBP4、GP73、resistin水平均可作为CHB病情评估指标,其中血清SF、GP73、resistin水平与CHB病情呈正相关,血清RBP4与CHB病情呈负相关.

    作者: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Bcl-2、Bax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 研究Bcl-2、Bax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确诊的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120例为病灶组、癌旁组织标本60例为对照组,检测病灶组和癌旁组标本中的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各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 Bcl-2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x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学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Bax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Bcl-2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Bax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并且与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黄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品管圈在输血科血型鉴定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输血科血型鉴定错误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QCC)活动小组,通过PDCA循环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血型鉴定错误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⑴构建了QCC活动小组,QCC质量管理工具分析结果显示: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包括人、料、制度和环节因素;⑵QCC实施后血型鉴定错误率由0.0732%下降至0.0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相应设定目标达成率为128.6%,进步率为81.8%,且无形成果结果明显提高.结论 QCC活动在临床血型鉴定各环节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血型鉴定准确率,保障了患者输血安全.

    作者:熊永萍;余孝梅;黄韬;雷国华;李晒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SPOT.TB,TB-Ab联合检测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和抗结核抗体(TB-Ab)试验联合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42例结核病患者和115例非结核病患者采取静脉血进行T-SPOT.TB和TB-Ab联合检测,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来评价两种试验.结果 ①结核病患者组T-SPOT.TB,TB-A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8.7%、60.6%,均明显高于非结核病患者组(20.9%,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T-SPOT.TB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79.1%,84.0%,85.0%,4.24,84.4%,均高于TB-Ab(60.6%,76.5%,76.1%,61.1%,2.518,67.7%);且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SPOT.TB阴性似然比为0.143低于TB-Ab(0.515).③两种实验联合,并联的灵敏度为95.8%,高于T-SPOT.TB和TB-Ab(P<0.01);串联的特异度为93.9%,高于T-SPOT.TB和TB-Ab(P<0.01).结论 T-SPOT.TB检测的各项指标均优于TB-Ab试验,两种试验并联大幅提高灵敏度,串联大幅提高特异度,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联合方式的选择.

    作者:张晓梅;夏小明;罗兴燕;胡旺;黄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行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血清皮质醇及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行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血清皮质醇及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肝切除术患者68例临床数据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36)与开腹组(n=3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总时间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3d血清皮质醇、外周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的(P<0.05),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d血清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而腹腔镜组患者术后3d皮质醇水平与术前相当(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1、2、3d血清皮质醇水平均高于腹腔镜组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的CD3+、CD4+均低于术前(P<0.05),腹腔组患者术后第2、3d CD3+、CD4+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D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肝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血清皮质醇、细胞免疫能力影响更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刘作民;张寒冰;卢文士;张则才;吴涛;杜国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商丘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LA抗体分布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商丘市无偿献血人群HLA抗体的分布情况和特异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商丘市献血者200例,分为男性、未育女性和已育女性.检测其HLA抗体,并进一步鉴定HLA抗体阳性者的特异性.结果 已育女性HL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未育女性和男性,且以HLA-Ⅰ类抗体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抗体阳性多见于已育女性,要加强对已育女性献血者血液筛选,排除其血浆和血小板成分,加强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贾一宾;祖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不同eGFR公式评估肾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6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公式评估肾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59例恶性肿瘤患者,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SCysC)等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改良简化肾病预后膳食改良试验公式(改良sMDRD公式)、基于SCr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组织(CKD-EPI)公式(CKD-EPI SCr公式)、基于SCysC的CKD-EPI公式(CKD-EPI SCysC公式)、基于SCr联合SCysC的CKD-EPI公式(CKD-EPI SCr-SCysC公式)、基于SCysC的成年中国人GFR估算公式(SCysC AC公式)、基于SCr联合SCysC的中国公式(C SCr-SCysC公式)等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eGFR,其结果分别采用eGFR-A、eGFR-B、eGFR-C、eGFR-D、eGFR-E、eGFR-F表示.结果 ①6个公式计算得到的eGF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A显著高于eGFR-B、eGFR-C、eGFR-D、eGFR-E、eGFR-F(P均<0.05);eGFR-F显著高于eGFR-B、eGFR-C、eGFR-D、eGFR-E(P均<0.05);eGFR-D、eGFR-C均显著高于eGFR-B、eGFR-E(P均<0.05),eGFR-D与eGFR-C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eGFR-B与eGFR-E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6个公式计算得到的eGFR,两两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其中eGFR-E与eGFR-F的r高,为0.980(P<0.01);eGFR-C与eGFR-F的r次之,为0.972(P<0.01);eGFR-C与eGFR-E的r再次之,为0.959(P<0.01).结论 不同eGFR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不同公式之间r的差异较大,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eGFR计算公式评估肾功能时应慎重选择.

    作者:吕赛平;王春阳;万祥辉;邹学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危重患儿质谱技术应用的研究

    目的 应用质谱技术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疑似遗传代谢病患儿进行筛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方法,对218例在河南省儿童医院PICU住院的疑似遗传代谢病的危重患儿进行45种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代谢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并对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共确诊7例遗传代谢病患儿,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3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丙酸血症1例,戊二酸血症1例.结论 对疑似遗传代谢病的危重患儿应及早开展质谱筛查,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患儿死亡率.

    作者:李娴;赵鼎;李林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PDCA循环在医院检验科试剂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对基层医院检验科实验室试剂耗材的管理方法,实现试剂耗材库存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及改进.方法 分析我科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PDCA循环管理措施,对管理前后的库存差异、盘点误差率和周转周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采用试剂库存管理平台进行网络化管理,专人负责、每月盘点及时纠正的方式进行持续质量管理改进,经PDCA干预后,我科试剂及耗材库存差异的平均值从263件降至24.5件;盘点误差率的平均值也下降明显,从12.1%降至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剂周转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我科采用实验室试剂耗材的全程信息化管理,通过运用PDCA的循环管理模式后显著减小试剂耗材库存盘点时库存差异数的大幅波动,降低了盘点误差率,提高了试剂周转效率.

    作者:徐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变化在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对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93例我院接诊的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病例列为研究样本,按照患者肺部感染的轻重程度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组.另外选取30例没有肺部感染的食管癌患者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Hs-CRP、TNF-α、IL-6表达变化.结果 轻、中与重度组在不同时间节点Hs-CRP、TNF-α、IL-6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三组之间及与对照组在相应时间节点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TNF-α 水平较对照组相应时间节点均下降明显,而IL-6、Hs-CRP水平较对照组对应时间节点均上升明显(P均<0.05).结论 血清Hs-CRP、TNF-α、IL-6的表达水平在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中有一定鉴别价值,三者可进行联合检测.

    作者:张玉德;郑成德;丁仓武;赵亮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急性肠炎患者血培养检出脆弱拟杆菌1例

    脆弱拟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常寄生于人体腔道内氧化还原电势较低的部位,如口腔、肠道和女性生殖道等,主要引起内源性感染. 可侵人血流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由于脆弱拟杆菌常在厌氧环境下生长,具有一定的隐匿性. 近几年来,对于脆弱拟杆菌引起的菌血症的也陆续地出现的报道[1,2],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人员足够的重视. 现对近我院一例急性肠炎病人血培养检出脆弱拟杆菌进行鉴定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庄云菁;潘俊均;修宁宁;吴志俏;邓沛汶;温海生;隋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宁夏回族自治区汉族与回族Rh阴性表型分布调查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汉族与回族无偿献血者Rh阴性表现型的差异,为临床Rh阴性患者筛选相合血液提供数据.方法 对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宁夏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RhD阴性血筛查及确认、表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并采用血型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进行Rh血型表型基因频率研究.结果 汉族献血者中确认为Rh阴性316例(0.29%),回族献血者中确认为Rh阴性122例(0.54%);汉族Rh阴性分型:dccee(58.86%)>dCcee(28.80%)>dccEe(4.43%)>dC-Cee(4.11%)>dCcEe(3.16%),回族Rh阴性分型:dccee(66.39%)>dCcee(23.77%)>dccEe(4.92%)>dCcEe(2.46%)=dCCee(2.46%).汉族单倍型基因频率dce(0.767203)>dCe(0.199006)>dcE(0.028874)>dCE(0.006944);回族单倍型基因频率dce(0.814801)>dCe(0.155818)>dcE(0.030191)>dCE(0.000000).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Rh阴性无偿献血者中回族Rh阴性率高于汉族,单倍型基因频率dce高于汉族,宁夏回族Rh阴性血清学具有本民族特征.

    作者:邵峰;步晓筠;杨洁;刘建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男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展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研究

    目的 分析男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疾病进展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以221例在我院就诊的男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份为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回顾性分析不同组间血清甲状腺功能激素变化与乙肝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总甲状腺素(TT4),第三代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乙肝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血清TT4,TT3,TSH,FT3与乙肝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均P<0.01).表明,乙肝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甲状腺功能间有一定的联系,疾病的进展与TT3,FT3的降低显著相关,提示应定期检测乙肝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变化,防止甲状腺功能的紊乱.

    作者:杨东蕾;楼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SP-C基因exonⅡ结构基因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SP-C)基因exonⅡ结构基因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NRDS患儿110例(NRDS组),同时选取新生儿病房非NRDS患儿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及基因分析技术检测SP-C基因exonⅡ突变.结果SP-C基因exonⅡ基因测序发现第115位基因位点杂合突变c.115G>T,为错义突变;NRDS组G/T基因型比例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0.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T患儿胸片Ⅲ~Ⅳ级比例和病死率分别为100.00%和66.67%,明显高于GG型患儿51.49%和6.93%(P<0.05);G/T和GG型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使用机械通气比例和PS使用3~4剂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C基因exonⅡc.115G>T基因突变可能与NRDS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牛银萍;郭淼;付朝阳;王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辅助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反复发作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持续肠道感染、肠黏膜屏障缺损、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其中,免疫因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尤为重要.辅助性T细胞及相关因子的免疫调节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参与黏膜炎症的多种免疫反应.本文就辅助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陈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SAA、BDNF、ALP水平与脑卒中后并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并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SA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许昌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后是否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SAA、BDNF、ALP、NIHS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分析发生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SAA、BDNF、ALP水平与NIHS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SAA、ALP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未发生组,BDNF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定向力、瞬时记忆、注意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得分明显低于未发生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SAA、ALP水平与NIHSS评分正相关,与认知功能评分负相关,BDNF水平与NIHSS评分负相关,与认知功能评分正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并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SAA、ALP水平较高,BDNF水平较低,且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孕妇TSH、FT3、FT4、TPOAb水平与母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与孕妇及胎儿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4月分娩的272例孕妇根据妊娠期TSH、FT3、FT4、TPOAb检验结果分为甲亢组(n=44)、甲减组(n=76)、亚甲减组(n=84)、TPOAb阳性组(n=64)、甲状腺功能正常同时TPOAb阴性者56例(n=56),将各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TSH、FT3、FT4、TPOAb水平与母婴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甲亢组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11.4%,母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9%,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1.8%和8.9%(P<0.05);妊娠期甲减组低体重儿率为14.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16.7%,母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4.5%,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6%,1.8%和8.9%(P<0.05);妊娠期亚甲减组母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9%,显著高于正常组的8.9%(P<0.05);妊娠期TPOAb阳性组母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6%,显著高于正常组的8.9%(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 TSH、FT3、FT4、TPOAb 水平异常将明显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加强妊娠早期上述指标的筛查可早期发现孕妇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并早期治疗,对于减少母婴并发症及提高人口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斌;孙博;吕会娟;艾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与血清钾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以PA患者66例作为疾病组,非PA高血压患者58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醛固酮(SAC)及肾素活性(PRA),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钾,并计算ARR比值(SAC/PRA).结果 PA组中ARR比值和血清钾浓度分别为203.47±50.23和2.76±0.72mmol/L,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以卧位ARR比值为112.0作为临界值,诊断PA的灵敏度为92.42%,特异性为87.93%,诊断符合率为90.32%;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联合进行诊断时,灵敏度为98.48%,特异性为86.20%,诊断符合率为92.74%.结论 血浆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联合测定可用于PA疾病的临床诊断,但将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指标联合检测时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可提高PA的检出率.

    作者:肖九长;谢海燕;钟树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