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320a靶向FOXQ1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

汤增秋;熊小亮

关键词:miR-320a, 结肠癌, FOXQ1
摘要:目的 探讨miR-320a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生物学行为,并初步阐明miR-320a对癌基因FOXQ1的靶向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结肠癌细胞中miR-320a和FOXQ1的表达;用miR-320a mimics转染结肠癌细胞株HTC-116;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试验检测miR-320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分析miR-320a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ing验证miR-320a对FOXQ1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miR-320a mimics明显上调miR-320a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CCK-8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显示上调miR-320a表达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Transwell试验表明上调miR-320a可抑制HCT-116结肠癌细胞侵袭;蛋白印迹实验显示上调miR-320a降低FOXQ1蛋白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进一步确认miR-320a可以调控FOXQ1的表达.结论 过表达miR-320a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靶向调控FOXQ1来实现的.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江西人群CCL3L1基因拷贝数与HIV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江西省HIV/AIDS(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人群趋化性细胞因子配体蛋白CCL3L1(CC chemokine ligand 3-like-1)的拷贝数及其与HIV病毒(艾滋病病毒)易感性及艾滋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192例HIV/AIDS和131例阳性者配偶阴性血样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RT(the Paralogue Ratio Test)法检测其CCL3L1基因拷贝数,计算江西省人群CCL3L1基因拷贝数中位数,用SPPS统计软件分析CCL3L1拷贝数与HIV感染的关系.结果 江西人群CCL3L1基因拷贝数中位数为2;HIV慢性感染者与健康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次CD4淋巴细胞数与基因拷贝数的变化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江西人群的CCL3L1基因拷贝数与HIV易感性无相关性,与感染进程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靳廷丽;刘丽萍;易志强;张娜;唐翼龙;丁晨;廖清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三种检测技术在不孕不育症患者解脲脲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液体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孕不育症患者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以评价临床效果.方法 对18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取泌尿生殖道拭子和尿液样本各一份,拭子样本采用SAT检测法、液体培养法及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尿液标本再进行SAT方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三种方法检测解脲脲原体,阳性率分别为45.00%、48.33%、46.6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SAT检测不孕不育患者解脲脲原体与液体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法相比具有较好相关性,为解脲脲原体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作者:王利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无痰或痰菌阴性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无菌或者痰菌阴性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以进一步提高肺结核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4例无痰或者痰菌阴性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变部位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的表现;对比刷检、灌洗液快速培养、活检、痰涂片和痰快速培养诊断肺结核的阳性率;统计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确诊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不典型肺结核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的表现以支气管炎性改变为常见,有81例,占44.02%,其次为黏膜溃疡或干酪样坏死51例(27.72%)和管腔狭窄38例(20.65%);灌洗液快速培养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阳性率为83.70%,显著高于刷检、活检、痰涂片和痰快速培养(均P<0.05);所有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108例(58.70%)出现痰中带血丝;所有患者确诊后经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均逐渐好转.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无痰或者痰菌阴性不典型肺结核的有效方法,其中以灌洗液快速培养的阳性率高,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傅佳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粪便中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分析粪便中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对象的粪便标本,分别应用单克隆双抗体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统计比较两种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效果.结果 转铁蛋白单独检测方式,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0.00%,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4.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2.00%;血红蛋白单一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48.00%,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8.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0.00%;联合检测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阳性检出率为86.00%,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88.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2.00%,联合检测方式诊断效果显著高于转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单独检测方式,误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能够大幅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同单一诊断相比,更具诊断价值.

    作者:张家超;薛国平;叶纪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析检测精子来源与活力对ICSI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常规手淫取精、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睾丸活检术三种不同方式获得新鲜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助孕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科室采用ICSI助孕的103新鲜周期.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45例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常规手淫取精获得精子助孕、B组:23例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获得附睾精子助孕、C组:35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睾丸活检获得睾丸精子助孕)女方均为年龄在25岁到37岁生育力筛查正常或单纯因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育.比较三组的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A组、B组、C组2pn受精率、 优质胚胎率、 着床率、 临床妊娠率为72.91%VS 76.91%VS 71.91%;42.55%VS 51.55%VS 48.55%;32.14%VS 38.14%VS 35.27%;53.33%VS 56.52%VS 54.29%(P>0.05).结论 不同来源的精子行ICSI助孕后结局相近,来源不同精子可能不是影响ICSI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琴;苏占营;吴成亮;辜敏;巢时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30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以及改良Hodge试验筛选CRK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CRPK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 63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6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为CRKP,占9.7%,CRKP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显著耐药,对替加环素具有良好的敏感性.PCR结果显示59株CRKP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53株携带bla KPC-2型基因(89.8%),4株携带bla NDM-1型基因(6.8%),2株携带bla OXA-48型基因(3.4%).MLST分型主要以ST11为主(49株,80.3%).结论 我院CRKP基因型主要为KPC-2型,另外有散在NDM-1和OXA-48型,MLST分型主要为ST11型.

    作者:周道平;陆伟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检测在肝病诊断中应用探析

    目的 研究血清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在多种肝病中的变化规律,掌握其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1502例各类肝病患者及58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血清TBA、CHE、PA、ALB、ALT,并对结果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血清TB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CHE活性、P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血清ALB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ALT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A、CHE、PA是肝病诊断的敏感指标,可早期发现肝脏合成、代谢功能的下降,与ALB、ALT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各类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研判.

    作者:朱柏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DC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改变,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44例,另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DC细胞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DC1细胞和DC2细胞在对照组分别为1.82±0.43%和1.89±0.42%,显著高于胶质瘤组的1.44±0.24%和1.52±0.26%(P<0.05).DC1细胞和DC2细胞亚型在胶质瘤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不同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DC1细胞和DC2细胞术后1d和3d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DC1细胞和DC2细胞术后3d又显著低于术后1d(P<0.05),术后7d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 胶质瘤患者中存在DC细胞的低表达,不同分级之间DC细胞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手术治疗可以显著减低DC细胞表达,为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时期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伟丰;张智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75例CAP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275例患儿,MP-IgM阳性84例,阳性率为30.5%(84/275).MP感染以夏季阳性率高(40.2%),其次为春季(28.8%),学龄前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43.1%).结论 MP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段患儿中均有感染,尤其要加强春夏季学龄前儿童MP感染的预防.

    作者:夏厚才;罗小兵;彭惠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滤白监测系统在成分制备中的应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滤白监测系统在成分制备中实现适时性、真实性、监控性、有价值性、可追溯性、易操作性等多重目的,使得整个血液制备过程形成一个无缝式链接环路,提高了输血安全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血站2016年3月15日至2016年8月15日无偿献血3944人份(200ml规格),其中手工滤白操作1440袋,滤白监测仪辅助手工2504袋.采用在线滤器联袋的方式通过传统的手工滤白和使用滤白监测仪来完成血液的去除白细胞过程.比较滤白监测法与手工法制备的滤白全血在Hb含量、白细胞残留量、产品重量、制备时间监测、母袋与子袋条形码的关联性、操作者的电子记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运用滤白监测系统制备的滤白全血与手工法比较,可以监测制备时间与产品重量,发现重量不合格的有45例,滤白红细胞H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贮存末期溶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另外可以记录母袋与子袋条形码的关联性及操作者的电子记录.结论 无论是从去白细胞血液质量,还是规范制备流程的操作和记录整个过程,滤白监测系统都起到一定的实效.

    作者:黄辉;万仁英;杜忻;司江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大肠埃希菌是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其耐药谱也不断发生变化,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本文就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虞春华;丁岚;柯慧;马嫚;高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及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和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方法 对2014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采集1800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进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调查.结果 ⑴2014年江西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560例,平均发病率为12.3/10万,其中景德镇市发病率高,为36.7/10万.各月均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发生,其中4-7月为流行高峰.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4~10岁发病数较多,<18月龄发病数较少.⑵1800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检出腮腺炎抗体阳性1247例,阳性率为69.28%.不同县区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58.67%~75.67%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22.78%~89.44%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月~17月龄这部分人群的抗体水平低.结论 江西省免疫策略给18月龄孩子接种第一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合理的.应加大工作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发病,建立更有效的免疫屏障.

    作者:肖芳;施勇;龚甜;周珺;刘师文;熊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泪囊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1例及临床病理联系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右眼泪道术后发现泪囊区肿物4年余. 患者自诉2012年因鼻泪管阻塞在外院行泪道手术, 术后流泪症状无改善,出现泪囊区肿块,为进一步诊治,2014年到另一专科医院行泪道置管术, 拔管后又出现流泪症状,1月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并行病理组织活检, 病理结果不明确, 今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彩超:右眼泪囊区见一大小3.3cm×2.7cm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MRI: 右眼泪囊区见一不规则团块状长T1/短混杂T2占位,大小约3.4cm×2.7cm×2.3cm,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右眼球稍受压;病灶累计筛窦右份,筛窦右份及额窦内见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CT:右眼泪囊区见一等/高密度团块应影,边界清楚完整,大小约3.3cm×2.7cm×2.3cm,右眼球稍受压,右侧上颌窦内侧壁、眼眶内侧壁及骨局部见骨质破坏,病灶累及筛窦右份.

    作者:郭广秀;戴素娟;陈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状腺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近2年内分泌科和门诊就诊的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0例体检健康合格者为对照组,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同时检测血清TSH、TPOAb、TGAb的水平.结果 甲状腺疾病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POAb、TGA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TSH水平,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SH和TPOAb、TGAb水平对于甲状腺疾病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玉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与抗HCV、HCV-RN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与抗HCV、HCV-RNA的相关性,为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80例丙型肝炎患者,以ABI3500dx基因测序仪对基因分型进行测序,确定基因分型,以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CV浓度,计算测定值/临界值(S/CO)比值,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浓度.结果 患者基因分型主要为1b、1c、2a分别有48例、14例、8例,占60.00%、17.50%、10.00%,其中1型共62例、非1型18例,分别占77.50%、22.50%;抗HCV阳性者79例、HCV-RNA阳性者53例,阳性率分别为98.75%、66.25%;基因型1型的患者抗HCV(S/CO)比值、HCV-RNA浓度分别为(13.27±3.33)、(6.54±1.24)×106 copies/ml均高于非1型患者(11.28±3.25)、(5.86±1.03)×106 copies/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阳性患者抗HCV(S/CO)比值为(13.33±4.39)高于阴性患者(9.74±3.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主要为1b、1c、2a,不同基因型时抗HCV、HCV-RNA浓度不同,基因分型与抗HCV、HCV-RNA的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冀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阴道分泌物湿片加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状况,探讨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年龄及气候与阴道炎的各种致病因子(病原体)的关系.方法 对阴道炎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湿片镜检,结合革兰染色方法,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7200例标本中检出清洁度异常的3682例,检出率为51.14%;念珠菌检出率19.19%;线索细胞检出率(细菌性阴道炎)占13.31%;滴虫检出率1.19%;革兰阴性双球菌检出率0.28%.不同清洁度中病原体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期妇女线索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未绝经期妇女(P<0.05),而念珠菌、滴虫、清洁度异常的检出率则相反;念珠菌、线索细胞和滴虫等病原体在夏季检出率明显高于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妇女阴道病主要以念珠菌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发病较高,清洁度异常的标本病原体检出率高,不同的病原体在不同的年龄、季节中检出率有差异,特别是绝经期妇女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率高,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梁杰昌;谭国权;梁洪邦;廖思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eckman Coulter AU2700全自动生化仪的性能验证

    目的 对在Beckman Coulter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部分检测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UREA)、总蛋白(TP)、氯(Cl-)的分析性能进行验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及其他相关文献对ALT、UREA、TP、Cl-的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生物参考区间等分析性能进行验证.结果 各项目批内精密度、 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1/4 CLIA'88的允许总误差(1/4Tea)、1/3 CLIA'88的允许总误差(1/3Tea);正确度偏倚小于1/2 CLIA'88的允许总误差(1/2Tea);ALT、UREA、TP、Cl-线性实验相关系数2≥0.975,以上项目在厂家规定的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均在设定的范围之内.结论 Beckman Coulter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验证项目性能符合要求,该检测系统能够满足临床应用.

    作者:杨伟明;王小中;刘静;吕娇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TBNK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化疗前后的变化,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之间的联系和病情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CD16+56+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患者的CD4+/CD8+低为(0.97±0.32).随着病情的缓解,指标都在升高并恢复至正常水平,缓解后各项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观察组的4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TBNK淋巴细胞比较,治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CD3+、CD4+、CD4+/CD8+、CD16+56+指标有明显的提高,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TBNK各项指标异常,化疗后得到有效的缓解,表明通过检测TBNK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病情的变化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琼;刘昭贵;王小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电解质检测在维持性血透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调查单个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电解质的水平,探讨电解质检测在维持性血透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7月我院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内科非肾功能减退患者9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电解质指标,检测观察组透析前后电解质指标并相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K+、sPHOS、sMg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a+、Cl-、sC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透析后K+、sPHOS、sMg水平均显著低于透析前(P<0.05),Na+、sCa水平均显著高于透析前(P<0.05).结论 维持性血透治疗可以纠正尿毒症患者的电解质紊乱,适时监测有利于其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调整.

    作者: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体液常规中细胞学检查内容与报告方式的改进

    体液常规检验是临床诊疗活动中基本的实验诊断项目之一, 其检查结果对于体液性质的鉴别至关重要. 目前各级医院在体液常规检测中,普遍存在细胞学检查内容特别是细胞学分类过于简单,特异性发现阳性率偏低等问题,难以反映标本质的改变,降低了检测报告的质量和价值,亟需对细胞学检查的内容与报告方式加以改进.

    作者:谭家成;冯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