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6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分析

林燕;黄承斌;李世云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杆菌感染, 现报告如下, 条件致病菌, 医院环境, 人体皮肤, 耐药状况, 自然界, 抗生素
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等部位.近年来,由其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其耐药状况,我们对96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溶血对白细胞分类的影响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采血不顺利或操作有误,常有溶血标本出现.溶血对细胞计数的影响,国内多有报道,但鲜见对WBC分类影响的报道,笔者对此进行了实验,发现标本溶血对WBC分类有极显著影响,表现为嗜中性粒细胞(GR)比例明显降低,淋巴细胞(LY)比例明显升高,而对WBC计数无显著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DA、CRP和LDH联合检测对鉴别诊断胸腔积液的意义

    临床上很多原因可引起胸腔积液,诊断胸腔积液首先应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在渗出性胸液中以结核、细菌和恶性肿瘤引起的胸水为常见.确定胸水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常规的胸腔积液检测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大,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病原体检查阳性率不理想,因此临床上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与指标.作者通过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在结核性、化脓性、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组及漏出液组中的含量,探讨其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方便、可靠的诊断指标.

    作者:刘宁;王圆圆;王外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聚合酶链反应-测序技术快速检测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应用PCR-DNA测序技术快速检测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评价其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47株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及30株结核分枝杆菌敏感分离株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KatG基因突变.结果 47株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有31株KatG基因检出有突变,突变检出率为66.0%(31/47);30株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株检出1株KatG基因突变.结论 PCR-DNA测序技术方法敏感、准确、特异,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KatG耐药基因突变,有利于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作者:予季;熊国亮;张慧慧;刘珍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左氧氟沙星对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并与其他抗生素比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耐亚胺培南革兰氏阴性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均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应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药敏统计和分析.结果 651株耐亚胺培南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大肠埃希菌为53.6%、铜绿假单胞菌为5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17.2%、肺炎克雷伯菌为37.0%、鲍曼不动杆菌为47.1%、阴沟肠杆菌为37.5%、变形杆菌为40.0%、粘质沙雷菌为28.6%、枸椽酸杆菌为38.9%、产碱杆菌为37.5%.总耐药率为40.3%,高于舒普深34.7%(P=0.042);和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相近(P分别为0.903和0.584);显著低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类抗生索和其它喹诺酮类抗生素(均P=0.01).结论 左氧氟沙星对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王宝囡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尿沉渣分析仪质量控制初探

    近年来尿沉渣分析仪不断涌现并逐步用于临床,不同厂家,设计原理各有差异,有的基于尿沉渣镜检影像分析原理、或基于尿沉渣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检测原理[1],前者又有计算机自动识别并计数(辅以人工鉴别)、人工计数等,这些尿沉渣分析仪为尿液有形成份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但它们日常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如何?迫切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因此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对我科使用的AVE-763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邦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患者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五年结果回顾研究

    为加强临床输血管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高患者输血前梅毒抗体的检测准确率[1].避免输血纠纷的发生,我们对2002~2006年度开化县患者在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研究,获得了本地区患者输血前梅毒感染状况,并从中选择了提高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准确性的检测方法.

    作者:汪伟华;苏良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测定及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51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前白蛋白(PA)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活力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1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对照组血清PA和ADA含量显示,代偿期为(228.5±74.1)mg/L和(11.2±4.8)IU/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为(159.5±109.8)mg/L和(16.8±6.8)IU/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A和ADA测定可分别从肝脏的蛋白质、酶及胶原代谢三个方面辅助诊断肝硬化,同时由于PA和ADA的检测具有快速、价廉的特点,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建华;徐勇;郑晓丰;张财成;张经宇;黎静;邹海虹;陈唐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OSAHS和CHD发病率与GMP-140、D-二聚体变化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血浆GMP-140,D-二聚体在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体内浓度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CHD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方法 对重度OSAHS组18例、CHD组22例、OSAHS合并CHD组12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GMP-140与D-二聚体浓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OSAHS组、CHD组和OSAHS合并CHD组(合并组)血浆GMP-140浓度分别为(18.84+1.99)ng/ml、(18.82±1.59)ng/ml和(18.88±1.79)ng/ml,与正常对照组(12.79±1.32)ng/ml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0.43±0.003)mg/L、(0.50±0.001)mg/L、(0.50±0.004)m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22±0.001)mg/L(P<0.05).而OSAHS组、CHD组和合并组之间GMP-140浓度、D-二聚体浓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GMP-140与D-二聚体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0.69,P<0.05.结论 重度OSAHS患者因乏氧体内存在血管内皮(包括冠脉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系统激活和继发性纤溶系统功能亢进,这些可能是OSAHS患者CHD的发生、发展机制.

    作者:冯笑梅;刘喜;冀虎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吉安地区支原体的感染状况与耐药分析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支原体是引起NGU的主要原体之一,包括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这可引起一系列泌尿生殖首感染性传播疾病,超来超受到临床的关注.

    作者:邓小凤;李海林;刘国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唾液酸测定与急性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SA)与炎症感染的关系.方法 酶法测定70例炎症患者、62例非炎症患者及8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A的含量.结果 急性炎症感染者SA含量为:816.8±79.2mg/L,CRP 53.6±5.2mg/L;非炎症组SA含量为579.4±61.8mg/L,CRP 5.7±2.2mg/L;正常对照组SA含量为562.3±53.6mg/L,CRP 5.2±1.4mg/L.炎症组SA与另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非炎症组SA与健康体检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炎症感染患者血清SA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经典指标CRP呈正相关,可作为急性时相反应指标.

    作者:马彦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院内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难关.探讨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对指导临床用药和护理、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512例白血病患者病作了院内感染的回顾性调查,并对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黄美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检验教学之我见

    临床检验是一门检验技术与相关理论,临床与实验室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医学应用学科,内容多而且繁杂.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对教学法的探讨认为在临床检验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升到形象的感性认识;在实验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考查,可以提高学生对细胞形态的识别;通过走出课堂,进入实习基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把医学基础知识带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同学们所学的知识得到很好的衔接.合理运用教学法,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章英;周洁;陈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用CTB技术检测出一例CINⅢ级报道

    2005年11月我科应用CTB染色技术(即妇科自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检测出一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病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冬梅;祝云霞;周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ROC曲线评价血清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应用ROC曲线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共105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正常对照组98例作为研究对象.hS-CRP测定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PETIA),并对hs-CRP进行统计学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ACS两组中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P组(P<0.01).hs-CRP曲线下面积为0.77.结论 hs-CRP对于ACS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传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咖啡酸锗对小鼠U14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咖啡酸锗对小鼠U14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U14瘤模型,以咖啡酸锗尾静脉注射给药,观察抑瘤率,并测定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及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a-醋酸奈酯酶(ANAE)的阳性率.结果 咖啡酸锗对小鼠U14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45.47%、57.86%、55.83%(P<0.01);各剂量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NAE染色标记T淋巴细胞,环磷酰胺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及咖啡酸锗各剂量组(P<0.01);咖啡酸锗各剂量组较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咖啡酸锗对小鼠U14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春花;黄越燕;周志愉;肖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发性骨髓瘤高效价冷凝集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1例

    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的原因很多,某些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患者的自身抗体与红细胞抗原结合,造成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困难,现将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松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蛋白血症与A、B、O血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M蛋白血症与A、B、O血型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收集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血标本7058例,同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及A、B、O血型鉴定,检出在球蛋白区出现M蛋白异常条带的病例122例,统计M蛋白血症在A、B、O血型系统中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与血型抗原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2例M蛋白血症患者A、B、O血型抗原分布特征为:A>B>O>AB.不同血型间M蛋白发生率,经X2检验,P<0.01.结论 M蛋白血症与A、B、O血型系统之间存在相关性,表明不同血型所代表的免疫遗传性状与M蛋白血症之间有一定关系.

    作者:万唐;刘华;廖勇;姚卿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病历资料慢性乙型肝炎住院及肝病门诊患者46例,男性41例,女性5例.年龄19~56岁.诊断标准均符合2002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病毒指标除乙型病毒学指标阳性外,其余甲、丙、丁、戊型病毒学指标均阴性,排除失代偿性肝病、肝癌病例,所有病历均为ALT、AST>正常2倍以上,HBV DNA>1.0×106copies/ml,病程6个月以上者`

    作者:方红;杨富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ICA、IAA、GAD-Ab检测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正逐年提高,笔者通过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三种抗体,并分析其对糖尿病分型诊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永清;张晓梅;姜有妹;江蓝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抗精神病药物致粒细胞减少142例临床分析

    药物法是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中常可出现一些粒细胞不同程度减少或缺乏的病例,严重者甚至达到危及生命的程度.本文将粒细胞绝对计数≤1.8×109/L几作为粒细胞减少的界限,对本院住院的142例由于使用精神药物而出现粒细胞减少的病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冯敏;陈林俊;罗桂英;赵燕怡;刘昭薄;罗风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