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OSAHS和CHD发病率与GMP-140、D-二聚体变化的相关性

冯笑梅;刘喜;冀虎岗

关键词: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冠心病, a-颗粒膜蛋白, D-二聚体
摘要:目的 了解血浆GMP-140,D-二聚体在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体内浓度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CHD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方法 对重度OSAHS组18例、CHD组22例、OSAHS合并CHD组12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GMP-140与D-二聚体浓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OSAHS组、CHD组和OSAHS合并CHD组(合并组)血浆GMP-140浓度分别为(18.84+1.99)ng/ml、(18.82±1.59)ng/ml和(18.88±1.79)ng/ml,与正常对照组(12.79±1.32)ng/ml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0.43±0.003)mg/L、(0.50±0.001)mg/L、(0.50±0.004)m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22±0.001)mg/L(P<0.05).而OSAHS组、CHD组和合并组之间GMP-140浓度、D-二聚体浓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GMP-140与D-二聚体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0.69,P<0.05.结论 重度OSAHS患者因乏氧体内存在血管内皮(包括冠脉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系统激活和继发性纤溶系统功能亢进,这些可能是OSAHS患者CHD的发生、发展机制.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N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EN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ENA抗体对45例SLE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SLE患者检测ENA结果为抗Sm抗体阳性率为31.11%(14/45)、抗UIRNP抗体阳性率为8.89%(4/45)、抗SSA抗体阳性率为24.44%(11/45)、抗SSB抗体阳性率为6.67%(3/45)、抗核糖体抗体阳性率为11.11%(5/45)、抗RO-60抗体阳性率为46.67%(21/45)为高.抗Scl-70抗体和Jo-1抗体没有检测到,其中SLE患者检测抗Sm抗体、抗SSA抗体和抗RO-60抗体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抗ENA多肽抗体谱检测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对SLE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詹克勤;吴杰敏;洪志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测定及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腺苷脱氨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51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前白蛋白(PA)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活力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1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对照组血清PA和ADA含量显示,代偿期为(228.5±74.1)mg/L和(11.2±4.8)IU/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为(159.5±109.8)mg/L和(16.8±6.8)IU/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A和ADA测定可分别从肝脏的蛋白质、酶及胶原代谢三个方面辅助诊断肝硬化,同时由于PA和ADA的检测具有快速、价廉的特点,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建华;徐勇;郑晓丰;张财成;张经宇;黎静;邹海虹;陈唐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依据卫生行业标准建立产前监测和开放性神经管缺损诊断AFP中位值及评价

    目的 依据卫生行业标准(WS/T247-2005)推荐方法建立产前监测和开放性神经管缺损诊断AFP中位值.方法 分别用100例15-20孕周的孕中期母体血清检测AFP结果计算AFP中位值,与累积中位值相比较,并评价中位值与孕周的线性关系.结果 按标准方法计算的中位值与累积中位值无明显差异,与孕周呈良好的半对数线性关系,其筛查总阳性率为1.09%.结论 卫生行业标准(WS/T247-2005)推荐的产前监测和开放性神经管缺损诊断AFP中位值建立方法与大批量监测数据计算结果高度一致,在尽量降低数据量的前提下,保证了中位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袁红;罗红权;保勇;杨明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吉安地区支原体的感染状况与耐药分析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支原体是引起NGU的主要原体之一,包括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这可引起一系列泌尿生殖首感染性传播疾病,超来超受到临床的关注.

    作者:邓小凤;李海林;刘国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海沿岸白族人群A2及A2B亚型的调查

    为了解洱海沿岸白族人群A2和A2B亚型的分布,笔者对洱海东岸及西岸的部分白族村寨的村民及学样师生1348人作了调查.

    作者:何永勋;张利华;李国美;舒贤辉;洪汾;郑智钢;高培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用CTB技术检测出一例CINⅢ级报道

    2005年11月我科应用CTB染色技术(即妇科自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检测出一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病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冬梅;祝云霞;周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前后HBV-DNA及HBeAg的变化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目前作为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1].我院采用IFN-a-2b治疗慢性乙肝患者110例,检测IFN-a-2b对部分乙肝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和HBeAg滴度的影响,同时为了检测干扰素的疗效,我院在检测血清内病毒含量及HBeAg外,特检测了PBMCs内的病毒载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冠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左氧氟沙星对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并与其他抗生素比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耐亚胺培南革兰氏阴性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均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应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药敏统计和分析.结果 651株耐亚胺培南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大肠埃希菌为53.6%、铜绿假单胞菌为5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17.2%、肺炎克雷伯菌为37.0%、鲍曼不动杆菌为47.1%、阴沟肠杆菌为37.5%、变形杆菌为40.0%、粘质沙雷菌为28.6%、枸椽酸杆菌为38.9%、产碱杆菌为37.5%.总耐药率为40.3%,高于舒普深34.7%(P=0.042);和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相近(P分别为0.903和0.584);显著低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类抗生索和其它喹诺酮类抗生素(均P=0.01).结论 左氧氟沙星对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王宝囡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肌钙蛋白I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 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ACS患者(ACS组)的cTn I含量,采用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同时随机取30例门诊健康体健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的cTn I和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的cTn I、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1).结论 心肌损伤特异性指标cTn I和机体炎症急相期敏感性指标hs-CRP含量升高与AC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ACS早期诊断及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俞禾涛;尤佳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检验教学之我见

    临床检验是一门检验技术与相关理论,临床与实验室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医学应用学科,内容多而且繁杂.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对教学法的探讨认为在临床检验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升到形象的感性认识;在实验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考查,可以提高学生对细胞形态的识别;通过走出课堂,进入实习基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把医学基础知识带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同学们所学的知识得到很好的衔接.合理运用教学法,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章英;周洁;陈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牛链球菌一例

    牛链球菌引起脑膜炎国内很少报道,2007年2月我们从1例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1株该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超强;张丽华;朱凯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要素及对策

    向临床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高质量检验报告,获得患者和临床医生的信赖与认可,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临床实验室必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并贯穿于检验分析前、中、后的整个过程.分析前质量管理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具有影响质量因素的复杂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质量保证工作非检验人员完全可控性、责任难确实性等特点[1].因此分析前质量管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中薄弱的环节,越来越受到各临床实验室的重视.本文结合我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对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素及其对策加以探讨.

    作者:乐爱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药敏206例分析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因其发病率、耐药率不断上升,已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伴随着抗生素的普遍应用,甚至滥用,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而各地的耐药情况存在差异.为了解本地区女性各年龄段患者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笔者于2004年1月~2007年4月对本院妇科门诊206例Uu阳性患者的药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游小毛;吴美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患者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五年结果回顾研究

    为加强临床输血管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高患者输血前梅毒抗体的检测准确率[1].避免输血纠纷的发生,我们对2002~2006年度开化县患者在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研究,获得了本地区患者输血前梅毒感染状况,并从中选择了提高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准确性的检测方法.

    作者:汪伟华;苏良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蛋白血症与A、B、O血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M蛋白血症与A、B、O血型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收集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血标本7058例,同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及A、B、O血型鉴定,检出在球蛋白区出现M蛋白异常条带的病例122例,统计M蛋白血症在A、B、O血型系统中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与血型抗原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2例M蛋白血症患者A、B、O血型抗原分布特征为:A>B>O>AB.不同血型间M蛋白发生率,经X2检验,P<0.01.结论 M蛋白血症与A、B、O血型系统之间存在相关性,表明不同血型所代表的免疫遗传性状与M蛋白血症之间有一定关系.

    作者:万唐;刘华;廖勇;姚卿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96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等部位.近年来,由其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其耐药状况,我们对96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燕;黄承斌;李世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广东顺德地区在职人员肝吸虫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肝吸虫病高发区在职人员中肝吸虫病感染情况.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吸虫特异性抗体IgG.结果 在广东佛山顺德区新球和容奇两镇医院送检的血标本551例,检出肝吸虫特异性抗体IgG阳性91例,感染率为16.5%.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8.50%和14.48%,经卡方检验显示,男女性感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 顺德区新球与容奇镇在职人员肝吸虫感染的普遍性,男女间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坤波;汪凡军;何晓英;谭苗;胡朝晖;庄锡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镁常规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 评价临床常用的镁离子测定方法的性能.方法 对5种常用的镁离子测定方法做了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稳定性等实验并进行比较.结果 二甲苯胺蓝法、Calmagite染料法、偶氮胂Ⅰ比色法、偶氮胂Ⅲ法和酶速率法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0.99、0.60、1.24、1.23、1.15,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2.88、4.13、4.84、3.61、2.29.二甲苯胺蓝法和偶氮胂Ⅲ法线性可达2.5mmol/L,Calmagite染料法线性可达2.0 mmol/L,偶氮胂Ⅰ法和酶速率法线性可达4.0 mmol/L.二甲苯胺蓝法和酶速率法试剂开盖稳定性较好,5种镁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都在95%~105%.结论 二甲苯胺蓝法和酶速率法测定血清镁较适合临床常规实验室自动化分析仪使用.

    作者:邓荣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液粘稠度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液粘稠度状况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30例活期RA患者治疗前及症状缓解后同时测血液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血液粘稠度、CRP、RF明显升高,经治疗症状缓解后血液粘度、CRP、RF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仍有部分的RF、CRP未降至正常参考区间.除血沉外,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活动期RA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明显升高,导致微循环障碍,是加速病理损伤的一大因素,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帅丽华;卢敏;胡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危型HPV与TCT配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人乳头病毒高危型检测(HR-HPV-DNA),液基薄层细胞学(TCL)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06年7月妇科门诊具有高危因素的妇女2581份采用HR-HPV(HC-Ⅱ法)检测和TCT检测,其中168例在阴道镜下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检测2581名妇女,其中913名HR-HPV阳性,占35.37%.TCT检测中有异常涂片235例,其中ASCU132例,LSIL 73例,HSIL 24例,鳞癌及腺癌6例.HR-HPV的特异性87.88%,敏感性61.24%.TCT的特异性90.90%.敏感性53.49%.结论 采用TCT及HR-HPV初筛,异常者配合阴道镜下的病理检查,对宫颈病变具有预警作用,有利于科学地管理宫颈病变.

    作者:张雅琴;张甦;邢建明;李剑英;程红玲;高金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