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元结合”构建药用植物应用技能综合培养体系

汪荣斌;钱枫;王乐;石青;李林华

关键词:药用植物, 应用技能, 综合体系, 多元结合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药用植物综合技能的能力.从优化药用植物应用技能课程内容、完善实践基地内涵、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校园药用植物文化活动、拓展实训基地的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建设,通过校园认药、野外实习、开放实验、在线学习、技能竞赛、科普活动等形式进行实践.建立药用植物应用技能综合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药用植物应用技能.为当前其它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药用植物应用技能培养提供参考.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尖锐湿疣患者外生殖器官微生态与HPV病毒亚型的关系

    目的 通过PCR、微生物培养等检测尖锐湿疣患者HPV病毒亚型、微生态pH值、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细菌等,旨在探讨尖锐湿疣患者HPV病毒亚型与微生态的关系.方法 收集50例尖锐湿疣患者(同时以正常健康者50例为对照),取不同部位(男性常规取外阴、尿道,女性取外阴、宫颈分泌物、白带)无菌拭子,常规测pH值、真菌涂片、真菌培养、细菌涂片、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白带常规、BV等.结果 50例尖锐湿疣患者中,HPV-6、11等低危型感染者25例,HPV-16、18等高危型感染者15例,同时有高危和低危型HPV感染者10例;合并支原体、衣原体、假丝酵母、淋球菌等微生物感染较比正常健康者高(P<0.01),男女之间无差异性(P>0.05),HPV高危型者、低危型者、混合感染者之间有差异性(P<0.05);25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中,pH值比正常健康者高(P<0.05),HPV高危型者、低危型者、混合感染者之间有差异性(P<0.05);女性患者白带异常率(60%)较正常健康者(20%)高(P<0.05),HPV高危型者、低危型者、混合感染者之间有差异性(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微生态失衡,易合并支原体、衣原体、假丝酵母、淋球菌等微生物感染,HPV-16、18等高危型病毒亚型患者较HPV-6、11等低危型病毒亚型患者更易致微生态失衡和合并微生物感染.

    作者:邓国辉;胡永轩;吴晓燕;杨国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按摩、牵引等保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进行形状神经节组织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椎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55例患者中43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显效,3例患者有效,3例患无效,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55例患者中治愈30例,11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有效,9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3.6%,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患者治疗前血流速度为(32.3±4.3)cm/s,治疗后血流速度为(43.2 ±5.3) cm/s,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得到明显的改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

    作者:杨智强;张晓磊;薛小军;巩伟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强化康复医疗建设管理刍议

    本文就康复医疗建设的原因及在其建设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来探讨怎样建设和完善康复医疗管理体系,从而强化康复医疗管理.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体制和资源方面还不完善.从增强康复医疗理论及护理能力、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均衡康复医疗资源分配等方面强化康复医疗建设管理意义深远.

    作者:徐婷婷;向鸿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合格健康的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干预组.分别对3组大鼠进行脑缺血再灌注24h,2d,5d的脑组织凋亡细胞数、c-fos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未出现脑凋亡细胞,单纯缺血组大鼠的脑凋亡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大鼠的脑凋亡细胞数较单纯缺血组的大鼠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缺血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h、2d,5d后c-fos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h、2d,5d后c-fos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组的大鼠(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缺血再灌注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脑缺血再灌注24h、2d、5d后降低c-fos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董凯;张春军;曾海;董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术前探视制度对于择期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术前探视制度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生理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行择期手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术前探视制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及麻醉前研究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探视制度应用于择期手术患者可维持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美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CBI教学理念的医药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传统的高职高专医药英语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对全能型医药英语人才的需求.本文对CBI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在高职高专医药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探讨高职高专院校中基于CBI教学理念的医药英语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医药英语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汪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饮食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饮食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9期)、PubMed、Web of Science、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对肿瘤化疗患者采用饮食护理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短期(0~3个月)饮食护理能缓解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P<0.001),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P<0.01).长期(3 ~6个月)饮食护理对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控制具一定效果(P<0.05),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P>0.05),效应尚不明确.结论 饮食护理能缓解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改善短期化疗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建议对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加强饮食管理.

    作者:陈婷玉;陈锦秀;李晓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左氧氟沙星致固定性红斑型药疹1例

    1例27岁男性患者,因恶心、呕吐、腹泻、发热2d入院.既往有中度脂肪肝,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1d后,患者阴茎及阴囊周围出现多个水疱、红色斑疹、斑片,红肿发痒,继而破溃糜烂.经皮肤科会诊诊断为固定性红斑型药疹,给予地塞米松等抗过敏治疗,加强破损皮肤的护理.治疗后患者无新发皮疹,皮损创面逐步干燥愈合.

    作者:曲娜;郑帅;那丽莎;赵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于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三维重建技术组征象(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牵拉征等)的显示率明显高于CT组,且其征象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C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刚;向子云;刘仰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和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较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30例预后良好,仅有2例死亡,而对照组患者仅15例预后良好,6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较对照组患者的26.92%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康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黄锦丰;凌国源;玉石;陈文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方法 选取我中心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21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其中合并糖尿病88例,为观察组.未合并糖尿病12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以阴虚、痰湿、气虚体质为主,对照组以阴虚、气虚、痰湿、平和体质为主,其中观察组痰湿体质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同年龄段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80岁比较,观察组痰湿体质明显多于对照组,而阴虚、气虚、阳虚、湿热体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痰湿质为主,其中痰湿体质明显多于高血压未合并糖尿病患者.

    作者:李卫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脐血RBP-4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新生儿脐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水平高低,探讨RBP-4与胰岛素水平以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93例新生儿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小于胎龄组32例、适于胎龄组30例以及大于胎龄组各31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检测所有新生儿脐血中RBP-4的水平以及胰岛素水平,同时依据出生体重来评估新生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三组间RBP-4以及胰岛素水平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血中RBP-4的水平以及胰岛素水平都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此外,脐血中RBP-4的水平与胰岛素水平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 新生儿脐血中的RBP-4的水平可以反映其胎儿时期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且可能与胰岛素共同参与调节有关.

    作者:谢有欢;樊秀花;胡艳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量清蛋白尿对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MAU)的出现对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入选该院冠心病患者共50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MAU组(UAER 30~300mg/d,n=25)和对照组(UAER< 30mg/d,n=25),并比较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随访12个月后比较分析其合并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的发生.结果 MAU组的微量尿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U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发病率分别为68%,48%,36%;对照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发病率分别为36%,20%,8%.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别,而MAU组心心血管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量清蛋白尿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杜英;兰军;涂昌;程飞;陈杰民;钟耀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4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肌腱外露35例,糖尿病足30例,骨折患者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和传统治疗后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前住院时间、修复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切取皮瓣面积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修复前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而观察组切取皮瓣面积较对照组患者扩大,观察组患者骨折总体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骨折患者疗效显著,缩短修复前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创面愈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小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028名孕妇孕期保健知识认知及需求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孕妇孕期保健知识认知及需求现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延边地区的102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孕妇保健相关知识、保健需求等问题.结果 孕妇的保健知识平均得分为10.40±2.829.剖宫产知识(84.2%),母乳喂养(82.3%)、产前检查(80.4%)等知识掌握较好,婴儿脐部护理(26.8%)、产后康复(34.9%)、婴儿哺乳(39.6%)等知识掌握较差,孕妇保健知识在年龄和家庭月收入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对产前保健(62.8%)、母乳喂养(60.4%)、分娩方式知识(55.2%)、新生儿护理指导(66.2%)、产后恢复指导(63.9%)等方面的需求较高.结论 绝大多数孕妇有孕期保健知识及服务的需求,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关注低龄、大龄孕妇以及经济水平较低者,提高知识水平,同时提供完善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作者:张凯;贾琳;徐萌泽;李香玉;申香丹;孙胜男;鲁萍;李春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应用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后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情况

    目的 探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对重度哮喘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病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各54例,另选取来院体检的54例健康受检者为正常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无创通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组来院体检时的肺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0,IL-33,干扰素(IFN-(a))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á水平.结果 对照组病情无改善、加重及病死患者数远多于观察组;观察组治疗全程并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后除血清IFN-(a)、TNF-á外,肺功能(FEV1、FEV1/FVC%、PEF)及其他细胞因子IL-4、IL-10、IL-33均较前改善显著;而观察组则无论是肺功能还是血清细胞因子等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治疗前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其FEV1、FEV1/FVC%、PEF等肺功能评价指标以及血清IL-10、IFN-(a)水平均较低而IL-4、IL-33、TNF-á则明显较高;而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均<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能有效提高重度哮喘患者肺功能,改善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罡;熊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配合功能训练在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索中药熏蒸配合功能训练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行关节镜下成形术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功能训练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的Lysholm评分、VAS评分(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3月Lysholm评分观察组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3月VAS评分观察组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蒸配合功能训练可促进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的恢复.

    作者:陈国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8.38 ±25.87) min,与对照组(82.74±29.14) min无明显差异.而出血量为(40.3 ±7.5)mL,明显少于对照组(62.6±8.2)mL;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4±7.2)h和(6.8±2.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恢复时间(34.8±8.5)h和(8.7±2.8)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0.8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2.11%.结论 使用腹腔镜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手术效果良好,在临床应用时应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术式.

    作者:陈俊峰;张家兴;黄剑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分析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感染性眼内炎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164例,共164只眼,均经B超、CT检查确诊.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2例(82只眼),对照组行20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行23G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常规抽取脓性玻璃体液行致病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术中酌情行眼内激光光凝治疗,并联合填充硅油或气体,术后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5.43±6.32) min,优于对照组的(124.38±12.8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功率为92.68%,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9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手术率、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眼球萎缩发生率及球结膜瘢痕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44%、0、2.44%、9.76%,均低于对照组的21.95%、12.20%、12.2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采取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均可达到较好效果,但23G玻璃体切割术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及再手术率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杨鸿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在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同时在学科服务管理机制、学科服务人员的能力与配备、学科资源和技术力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践发展还很不均衡.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服务机制,重视学科馆员知识和能力培养,加强学科资源和网络技术建设,积极主动宣传推送服务产品,使嵌入式学科服务良性健康发展.

    作者:付凯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牡丹江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