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汁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雷晓美;林月圆

关键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患者, 胆汁酸, 测定, 产妇血清, 并发症, 生化指标, 预后不良, 胎死宫内, 胎儿窘迫, 性损伤, 围生儿, 特异性, 妊娠期, 灵敏度, 肝实质, 发病率, 早产, 酸水, 浓度
摘要: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常导致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是造成围生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血清中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标,同时对检测胆汁淤积症也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1].为了了解临产妇血清TBA浓度的变化,减少ICP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5月收治的60例ICP患者进行空腹血清TBA及部分生化指标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本实验室白球比(A/G)参考范围的确立

    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在其实验室认可的通用准则中提出了临床实验室,应在分析方法应用病人标本检测前,对方法性能(包括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检测限、分析范围、参考范围、可报告范围等)进行确认.但很少实验室有此财力、物力、人力,我科针对临床科室及体检办公室对白球比(A/G)的抱怨-认为A/G偏低,随机从2004年上半年健康体检肝功能中抽取1200例(剔除黄疸及ALT偏高者),记录各自TP、ALB,将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出均值(x)和标准差(s),进而确立本实验室的白球比参考范围.

    作者:周月清;章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分离鉴定呼吸道酵母菌中的应用

    自2004年1月至2004年4月,我院细菌室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1256份送检的痰标本进行酵母菌分离鉴别,再用VITEK-YBC卡进行酵母菌的鉴定作比较,以探索酵母菌快速分离及鉴定的方法.

    作者:吴丽丽;沈世恩;邵伟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PSA、FPSA及PSAD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意义

    前列腺癌(PCa)是常见的男性肿瘤之一,为了尽早发现,PSA在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PSA仍然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不能算是PCa早期诊断中的理想指标.因此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PSAD和FPSA/PSA的概念.作者通过检测26例PCa和40BPH患者血清PSA、PSAD、FPSA/PSA,并应用ROC曲线评价它们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朱学海;李民;吴勇;赵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冷凝集试验方法学探讨

    冷凝集试验对冷凝集素增高疾病的诊断不失为简单易行的试验方法,但由于一些文献对其实验条件,要求不够确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差异.为此,我们对该试验的方法学进行了探讨.

    作者:耿素敏;赵勇;赵宝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胸腹水中癌胚抗原和LDH及Glu水平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酶(LDH)及葡萄糖(Glu)水平在良恶性胸腹水中的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速率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105例患者不同性质胸腹水中CEA和LDH及Glu的浓度,检测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和Dunett'C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胸腹水标本中CEA值较结核性胸膜炎组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明显升高(P<0.05);恶性肿瘤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标本LDH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但均高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P<0.05);恶性肿瘤组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标本Glu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结核性胸膜炎组(P<0.05).结论联合定量检测CEA和LDH及Glu对胸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褚美芬;吴茅;孙琦;孙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产前筛查孕妇血清AFP与胎儿发育状况的研究

    目的探讨产前筛查孕妇血清AFP的水平与胎儿发育状况的关系.方法对8227例产前孕妇进行血清AFP的测定,方法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结果8227例中AFP值>2.5MOM共计64例,其中21例胎儿发育出现异常,2.0MOM<AFP<2.5MOM的孕妇112例,其中早产率为32%,胎儿窘迫Apgar评分<7'为9.8%,双胞胎为6.25%,自然流产为2.7%.结论孕妇血清AFP值异常升高,提示胎儿发育有可能出现异常.

    作者:苗正友;葛嘉美;张宇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应用EP10-A对Bayer脱氧吡啶酚试剂盒的评价

    目的评价Bayer脱氧吡啶酚(DPD)试剂盒相关指标.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定量临床实验室方法初步评价核准指南(EP10-A)>对Bayer DPD试剂盒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低、中、高三种浓度的DPD质控检测偏差分别为0.94nmol/L,1.25 nmol/L和3.88 nmol/L,远低于标定偏差的10.70 hmol/L,16.40 nmol/L和42.00 nmol/L;检测三种浓度的DPD质控总不精密度CV分别为4.618%,1.819%和1.175%,均小于NCCLS文件规定的5%.与ELISA法相关良好(r=0.9247).结论Bayer DPD试剂盒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未见交叉污染、线性漂移等因素有明显影响,性能指标可靠,适合临床实验室使用.

    作者:庄健海;张劲丰;叶桂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列为性传播疾病的首位.主要原因与耐药株增加有关.对我院性病门诊疑为NGU患者2018例进行了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检测,并对832例阳性标本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曹德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应用

    目前,鉴别血尿来源的方法很多:有普通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镜、血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等.普通显微镜由于缺乏色泽对比和立体感,需要有丰富熟练的尿形态学检验工作经验者,且理想是染色,但较麻烦,故开展甚少;相差显微镜法反映尿红细胞形态立体感强,善于分辨;电镜法由于价格昂贵一般医院难以用于临床;血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体积,有客观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易受其他微粒的干扰;1995年日本推出的以流式细胞技术为原理的尿液分析仪SysmexUF-100可将尿中成分作荧光染色后加以识别.

    作者:韩晋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5'-核苷酸酶的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初步评价5'-NT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5例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结果在胆结石组、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中5'-NT活性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5'-NT在肝胆系统疾病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肝癌和胆道结石的敏感指标.同时也可作为胆结石、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一项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姜金成;楼文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D二聚体、ATⅢ和GPDA的检测及其价值

    目的探讨测定尿液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lycyl-proline dipeptidyl aminopeptidase,GPDA)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N)的病因和病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72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Ⅰ)、微量白蛋白尿组(Ⅱ)和大量白蛋白尿组(Ⅲ),分别进行检测.金标定量测D-D、连续监测法测GPDA,免疫比浊法测ATⅢ,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比较各组的差异.并与30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比较.结果①T2DM D-D、ATⅢ和GPDA水平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②Ⅰ组D-D仅GPDA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和Ⅲ组D-D、ATⅢ和GPDA水平分别依次升高.结论检测D-D、ATⅢ和GPDA可以为临床监控DN的进展和疗效提供依据.

    作者:刘风纯;杨文东;马庆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窒息(asphyxia)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之一,窒息缺氧和酸中毒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窒息新生儿与胆红素的关系目前众说不一,为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于2003年2月~2004年1月对41例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良旗;姚传华;高纪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川崎病患儿血清MMP-9和TIMP-1的水平测定

    目的了解血清MMP-9和TIMP-1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MMP-9和TIMP-1水平;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利用德灵BN ProSpec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结果30例KD患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前(静丙前)MMP-9水平与静脉滴注后(静丙后)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丙后与对照组差别无意义;静丙前和静丙后血清TIMP-1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但是静丙前和静丙后差别无意义;KD患儿血清MMP-9和TIMP-1水平与hs-CR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血清MMP-9和TIMP-1参与了KD血管炎的发病机制.

    作者:洪华;邓君;彭茜;梁敏;张玲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海岛渔民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监测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本地区几年来散发性传染病中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为了解该菌耐药性情况,控制该菌蔓延、繁殖,更好地提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对本院2001年6月~2003年5月间的门诊发热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13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采用自动化仪器,结合手工鉴定与药敏试验,用11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检测.发现氨苄青霉素耐药性高,氟嗪酸次之,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报告如下.

    作者:应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三种方法检测梅毒的比较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检测梅毒较常用的方法有TRUST法、ELISA法和TPPA法三种,为了降低临床检测中的漏诊率,避免产生医疗纠纷,我们对这三种方法做了测定比较.

    作者:单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两种血小板稀释液溶解红细胞的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复方尿素稀释液和草酸铵稀释液溶解红细胞的机理.方法用含10%尿素和1%草酸铵的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作红细胞脆性试验;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不同压积红细胞浓度与NH4+的关系;用生理盐水、复方尿素稀释液和草酸铵稀释液计数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数.结果尿素在红细胞膜两侧不形成有效渗透浓度,复方尿素稀释液对红细胞而言为一个低渗溶液(有效渗透浓度50mOsm/L);草酸铵稀释液的NH4+能主动转运到红细胞内,形成细胞内高渗而造成红细胞破坏;两种稀释液对血小板有相同的影响,即使血小板体积增大.结论复方尿素稀释液中尿素无破坏红细胞作用,溶解红细胞主要是溶液的低渗性;草酸铵稀释液溶解红细胞与红细胞膜对NH4+主动转运有关;两种稀释液对血小板计数无影响.

    作者:邵平扬;郑优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在慢性肾炎患者的表达及其价值

    目的观察慢性肾炎患者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表达(CR1)特点以及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CR1分子的数量.结果治疗前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肾炎患者存在红细胞CR1分子活性继发性降低,致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降低,使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临床治疗后能够提高红细胞CR1分子活性,改善RCIA功能及整个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动态定量检测慢性肾炎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作者:韩景银;杨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D3500血细胞分析仪异淋细胞结果可信性分析

    CD3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但能将白细胞分为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五类,还能提供其他四种分类及百分数,如:异常淋巴细胞%(VARLM)、胚细胞%(BLAST)、未成熟粒细胞%(IG)、带形核嗜中性粒细胞%(BAND).本文对仪器提供的异常淋巴细胞(以下简称异淋细胞)分类的百分数和传统的显微镜目测(以下简称镜检)分类百分数比较,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慧萍;卢文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CL型血凝仪分析转盘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进口血凝仪分析转盘属价高消耗品,许多医院分别采取各种方法加以节省,或者用国产分析转盘替代进口分析转盘,这里就有关分析转盘再利用并结合几家医院采取的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方法一,把用过的分析转盘浸没在双缩脲试剂中浸泡三天,待纤维蛋白溶解后,再把分析转盘冲洗干净,干燥待用.这样做的好处是省时省力.缺点是表面上洁净的分析转盘,反应部位由于较窄易残留双缩脲试剂,但用肉眼难以查觉.作者曾尝试用,发现有些分析转盘在对正常范围血浆样品测定过程中,可引起血凝检测项目PT、APTT、TT结果延长或不凝.评价是测定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这是由于残留双缩脲试剂本身的溶蛋白作用引起的.方法二,实验完成后,立即用针灸针划拨纤维蛋白凝块,把凝块拨离出来,但较为困难,易取不干净.

    作者:陈俊;朱秋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两种冰冻保存Rh抗血清效价变化观察

    为了观察Rh抗血清在低温保存时间及效价变化,笔者对-20℃和-45℃两种冰冻保存3年Rh抗血清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并用四种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甲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