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鸽;徐宝儿;俞增强
我省历年来开展的临床血液室间质评仅有四个项目(即:HGB、RBC、WBC、PLT).自从全面普及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报告结果以来,各实验室对血液分析的检测均能向临床医师发出18个以上项目的检验报告.因而仅仅对上述四个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是不能满足现代检验医学发展的要求.对此我们在2004年新增加了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质量评价工作,经统计分析发现,在全年两次10个批号质评结果中,尽管都是使用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报告结果,但测定的结果可比性较差,符合率偏低,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熊玉根;王文丁;贺葵阳;万本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为了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我们把患者分为低浓度组(cTn Ⅰ≤10ng/ml)和高浓度组(cTn Ⅰ>10ng/m1),把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的定量结果>1.5ng/ml作为阳性样本个数,这样有利于两种方法之间的比较.结果用定量的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Ⅰ的灵敏度比免疫层析法的快速诊断卡高,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1).结论定量的方法灵敏度高,即临床诊断率高;免疫层析法快速简便,但在低浓度时,不能及时检出.如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这样可以提高心肌损伤病人的诊断率,做到快速准确.
作者:冯娅萍;杨丹;舒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老年人群的尿路感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抵抗力低下的人群易导致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1].即使在抗生素层出不穷的今天,其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而盲目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各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扰乱了机体微生态的平衡,导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的变迁及多重耐药的出现.本文对我院2002~2004年尿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期对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用药给予帮助.
作者:丁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酱腌菜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食品.酱腌菜生产历史悠久,主要是以新鲜蔬菜为原料,采用不同腌渍工艺制作而成,包括各种酱菜、发酵与非发酵性各类腌菜和渍菜,常见的有榨菜、泡菜、萝卜干、什锦菜等.防腐剂和糖精钠是由人工合成,长期过量摄入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损害[1,2],因此,我国对防腐剂和糖精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为了解酱腌菜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对南昌市售的酱腌菜进行了抽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周鸿黄;敬卢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美国库尔特GENS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测定参数多、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性能相对稳定等特点,但在白细胞分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我院几年来使用中的体会综合报告如下.
作者:董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DNA定量标准品的制备方法.方法PCR扩增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d,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证实.结果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有较大的线性范围,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也较好,且可长期稳定保存.结论使用质粒标准品对样本中病毒载量进行测定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作者:李立人;张冬雷;鞠少卿;施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临床应用价值也日渐显现,特将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戴育成;戴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去白细胞输血对临床反复输血患者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244例反复输血患者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结果观察组130例反应1例,总反应率为0.77%,对照组114例反应15例,总反应率为13.15%,其中血液病区24例反应3例,反应率为12.50%,妇科病区40例反应5例,反应率为12.50%.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去白细胞输血能够有效降低反复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庄爱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1,2].
作者:吴春龙;许玲鸽;陈世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樟树叶水溶液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煮沸过滤的方法粗制樟树叶水溶液,并研突其对几种医院内常见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100%樟叶水溶液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甲型溶血型链球菌、非致病奈瑟菌的临床分离株并无抗菌活性,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具有显著抗菌效果,3种菌完金抑制的低浓度分别为10%、10%和50%.结论樟树叶水溶液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具有选择性抗菌活性.
作者:孙敬;陈会;陈利霞;沈燕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科现有两台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随着来我院就医的病人增多,工作量大大增加,完成全部检测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后一批标本从加样到上机测定,多要间隔6个小时左右.由于样品杯没有盖子,随着血清中水分的蒸发,血清样本浓缩,致使检测结果偏高,影响检验质量.有文献报道[1]可使用专门的防蒸发系统来减少这种影响,但操作稍显繁琐,并且该装置尚未投放市场.我们用以下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验证明效果良好,现向各位同行作一推荐.
作者:陈刚;蒋雨虹;眭东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们用自行研制的无血清培养体系和早期作用生长因子的组合,在排除血清的干扰、以及异源血清带来的免疫反应和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情况下,研究了脐血有核细胞和CD34阳性细胞的体外扩增,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革;李洁;曹青;李剑;吴琼;戴育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验室在进行LDH同工酶电泳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一些缺点,如:电泳时间不易掌握:电泳标本>6个时易出现电泳槽两端标本较中间标本电泳速度快(即各标本之间由于位置不同而造成速度不等);同工酶条带有时出现不规则形状而造成结果扫描分析困难等现象发生.根据LDH同工酶琼脂糖电泳原理,我们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试将原电泳电压100V增加至110V和120V进行电泳,操作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敏;孙建华;杨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之间骨髓象外观和造血机能是否改变.方法观察分析500份年龄从60至90岁之间的髓片外观及镜下所见并作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除小粒外,脂肪滴和有核细胞与年龄和性别各有不同的变化.结论随着年龄增加骨髓黄髓化程度相应增大,但在生理需要情况下,可恢复其造血功能.
作者:吕彩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过敏性特异性IgE抗体,筛选相关过敏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S1公司生产的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1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食物性过敏原阳性35例(阳性率35%),以虾、蟹,鱼,蛋白、蛋黄为主,阳性率分别为16%、10%、8%.吸入物过敏原阳性70例(阳性率70%),吸入物过敏原除白桦等阳性稍低外,其余过敏原差异不大.在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三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35.8%、14.3%、16.6%,吸入物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89.5%、42.8%、50%,荨麻疹患者两组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种疾病.结论IVT法检测过敏原,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患者痛苦少且安全,过敏原的筛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患者饮食忌口,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
作者:王文强;鞠北华;陈唐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尿液标准化和沉渣自动分析技术的推广,近年来,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尿液沉渣自动分析方法参考值范围也相应建立,本文通过对日本sysmex公司UF-1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牛鲍定量计数板测定尿沉渣比对成都市老年人晨尿沉渣参考值范围,验证针对不同方法在尿液沉渣分析中建立参考值范围的可行性.
作者:李焱鑫;钟亚玲;刘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简史1954年英国从爆发败血症、脑膜炎和关节炎的仔猪中分离出1株α溶血链球菌,按兰氏(1ancefieid)分类法属于R或S或T群不十分确定,1966年Elliott称该菌为猪链球菌,Elliott(1968)按荚膜分类法,称该菌为荚膜2型猪链球菌.
作者:桂炳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需氧感染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与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2.7~2004.9本院胆道外科送检的137份胆汁进行需氧培养.结果检出细菌78例,阳性率56.9%,单一菌株感染48例,占61.5%,二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30例,占38.5%.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及氨基糖苷类敏感率较高,所有菌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胆汁需氧培养与药敏分析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主要依据.
作者:管鸽;徐宝儿;俞增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NA、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和补体联合检测在SL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ANA和抗ds-DNA抗体,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ENA,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补体C3、C4.结果1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ENA阳性率为96.4%,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72.3%,ENA总阳性率为56.3%,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3.9%.40例对照组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全部为阴性.SLE患者补体C3、C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均为阴性的SLE患者补体C3、C4亦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种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SLE诊断准确率.
作者:叶竟妍;程涌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血站自2002年5月18日流动采血车上街开展无偿献血以来,无偿献血的比例由2001年的0.59%上升到50%,极大地缓解了全市血源紧张状况,提高了血液质量,但也存在着血液报损率较高的问题.本文统计了无偿献血10023人次,分析血液报损原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萍萍;刘有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