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桂炳东;王伶;邹叶青;胡龙华;贾坤茹;章白苓;胡晓彦;谭立明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 耐药性, 分子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掌握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耐药谱选用改良K-B法,基因分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法.结果48株阴沟肠杆菌中ESBLs检出率为35.4%,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产ESBLs和不产ESBLs菌株间的耐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RAPD基因分型得的遗传聚类图,可分为四类,1、2、5、6号标本为同一聚类群.结论阴沟肠杆菌有很高的耐药性,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应首选亚胺培南,其次为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RAPD技术对阴沟肠杆菌感染同源性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集体性腹泻病人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学(PCR法)在副溶血性弧菌鉴定中的意义.方法用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同时用分子生物学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从腹腔病人19份标本中分离出14株可疑菌,PCR特异性扩增带在250bp~500bp之间且靠近250 bp片段,其大小为285 bp左右.本次共检样品19件,检出该菌14件,其检出率为74%.结论经过细菌形态学、生化反应、溶血试验确定该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分子生物学PCR方法结果一致.

    作者:夏文;邹国和;薛琳;吴越;倪贤生;胡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其药敏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属于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上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老年人群因机体、机能的下降,免疫力低,呼吸系统慢性病较为多见,因而较易引发感染.本文对我院老年患者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 9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耐药谱及多重耐药生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江志兰;周少雄;王晓玲;李婉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巨细胞病毒抗原性肽段的固相合成及其抗原性的初步评价

    目的合成巨细胞病毒结构蛋白的强抗原性表位肽段,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根据巨细胞病毒结构蛋白的抗原性表位,以Fmoc基团保护的氨基酸为原料,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SPPS)合成了具有强抗原性的部分肽段,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鉴定纯化,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对其抗原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成功合成了包含巨细胞病毒的结构蛋白强抗原性表位的两个肽段,纯度达95%以上,并且具有很高的抗原性.结论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巨细胞病毒的抗原性表位肽段,并且所合成肽段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可以作为抗原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

    作者:孙立山;俞炳耀;周文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标本存放条件对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影响

    凝血酶原时间(PT)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疗法的首选指标,也是检查外源性凝血障碍性疾病的重要过筛试验.本文着重探讨标本的保存温度及时间对PT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于利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浆TM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转铁蛋白(TRF)]联合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 44例糖尿病患者及72例健康人尿微量蛋白,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浆TM,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微量蛋白和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常规尿蛋白阳性组尿MA、α1-M、β2-M、TRF与常规尿蛋白阴性组比较P<0.0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尿MA与血浆TM联检后,阳性率则提高到93.7%.结论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浆TM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艳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肾炎患者血栓相关指标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中血栓相关指标(FIB、AT:A、VWF、VⅢ:C、D-D、PLG: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慢性肾炎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标本,于STAGO-STA自动血凝仪上用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和纤溶酶原活性(PLG:A);一期法测定VⅢ促凝活性(VⅢ:C);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及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0例慢性肾炎患者中FIB、VWF、VⅢ:C比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D-D也有升高(0.01<P<0.05),AT:A出现下降(P<0.05),而PLG:A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由于FIB升高、AT:A下降及血管内皮可能存在较严重损伤等因素,较易导致血栓形成,并可能进一步发展到继发性纤溶亢进,血栓相关指标测定对慢性肾炎治疗和病情发展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瑜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检测与临床应用

    目的为了更好地配合临床监测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聚集坡度都增高.结论实验室血小板聚集实验的检测对临床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四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文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清总胆汁酸与四种酶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胆汁酸(TBA)是胆固醇在肝脏的代谢产物,是肝脏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升高甚至早于肝活检组织学所见[1].我们对本院248例肝病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进行了血清TBA及四种酶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蒙松年;江世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两种粪便潜血试验方法的对比观察和评价

    粪便潜血(fecal occult blood,FOB)试验是临床 诊断和监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项重要常规检查项目,也是普查和筛选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1].其试验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和免疫方法两类,化学法虽简便易行,但特异性较低,如进食肉类或服用铁剂等均可导致假阳性.近年来为解决潜血试验的特异性,已有应用免疫学方法的趋势,为此,我们对本实验室两种粪便潜血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观察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旭英;吕旭军;朱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掌握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耐药谱选用改良K-B法,基因分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法.结果48株阴沟肠杆菌中ESBLs检出率为35.4%,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产ESBLs和不产ESBLs菌株间的耐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RAPD基因分型得的遗传聚类图,可分为四类,1、2、5、6号标本为同一聚类群.结论阴沟肠杆菌有很高的耐药性,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应首选亚胺培南,其次为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RAPD技术对阴沟肠杆菌感染同源性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作者:桂炳东;王伶;邹叶青;胡龙华;贾坤茹;章白苓;胡晓彦;谭立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酶法血肌酐测定对内生股酐清除率的影响

    本研究就对苦味酸法和酶法这两种不同方法所测肌酐值对CCr的影响进行比较,以探讨临床是否需要重新制定新的血肌酐和CCr正常范围的必要性.

    作者:张迎华;王军;林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孕妇血清低IgG血型抗体效价定期检测的临床意义

    母婴血型不合,母体血清中IgG血型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产前定期测定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以尽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极有意义.目前,临床上对IgG血型抗体效价>1:64的孕妇已足够重视,如定期检查及药物治疗以降低其抗体效价,而对≤1:64的孕妇则不够重视,一般在孕16周左右检测一次就不再检查.本文对512对夫妇血型不合的抗体效价为1:64或1:32的O型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进行定期检测,以观察其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碎永;林甲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上皮细胞对尿沉渣自动化分析仪白细胞检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对尿沉渣自动化分析仪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检测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及门诊2129例尿液标本进行尿沉渣镜检,对其中上皮细胞(4+),尿液自动化分析大于100/HPF的326例标本分析其白细胞镜检与尿沉渣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326例中81%的标本尿沉渣自动化分析仪白细胞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量上皮细胞可引起尿沉渣自动化分析仪白细胞检测结果假性增高,应通过镜检纠正其对白细胞检测的影响.

    作者:胡正强;邹盛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献血者检测ALT作用的初步探析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临床评价肝功能的常用检测项目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对献血者中非甲非乙型肝炎缺乏特异性检测方法,许多国家把对ALT的检测作为筛查这类肝炎的替代试验[1,2],我国自1984年起将ALT列为献血者必检项目.随着第二代、第三代抗-HCV检测试剂的应用,其检出HCV抗体与ALT水平升高的时间接近[1,3],目前美国等一些国家已不做或不规定做ALT检测.本文试从单纯ALT升高的无偿献血者复查情况探析检测ALT的作用.

    作者:左祝华;高尚峰;孙晓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尿蛋白电泳检出一例IgG型多发性骨髓瘤

    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男59岁.以反复腹痛一年,再次发作四天为主诉入院.曾于多家医院诊治未见好转.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返酸、无腹胀、无尿频、尿急、尿痛.

    作者:孟虎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浅谈变异或难采血管的穿刺技术

    穿刺技术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献血者的情绪,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是书本上所介绍的佳穿刺静脉.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几乎都是用这三根静脉采血的.但在实践工作中也碰到了几例变异的情况.有时在献血者手的肘窝处找不到这三根静脉,我们会继续去寻找别的静脉穿刺.现在就谈谈在工作实践中所碰到的几种血管变异及其穿刺要点和注意事项.

    作者:阳作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骨性关节炎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OA病变中MMP的意义及早期诊断.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和24例OA患者血中及关节液中的MMP-3水平.结果OA患者关节液中MMP-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关节液水平,血中MMP-3水平虽明显低于关节液中的水平,但与正常人对照组血清MMP-3水平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OA患者血中MMP-3水平对进一步研究OA发病机理及早期发现OA并采取有效防治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抽检

    有机磷农药是继有机氯农药以后被广泛使用的一类农药.使用的多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品种如:乐果、敌百虫、杀螟松、倍硫磷等.多年来,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一直较为突出[1,2].为了了解常用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2003年11月对南昌市墩子塘集贸市场的蔬菜进行了抽样检查.

    作者:单丽娜;周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乙肝病毒感染对红细胞、血小板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人体外周血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的影响.方法定量测定70例HBV感染者(HBSAg)和58例非感染者外周血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比HBV感染与非感染者各项指数的差异.结果MCHC增高(P<0.001),HGB增高(P=0.023),MPV增高(P=0.008),PLT、PCT降低(P<0.001),其余RBC、HCT、MCV、RDW、MCH无显著意义.结论HBV感染导致患者红细胞MCHC升高及血小板大小、数量的减少,但不影响红细胞、血小板的分布宽度.

    作者:马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乙肝五项标志物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目的探讨TRFIA法测定HBV-M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MEIA法和TRFIA法同时测定104份随机样本乙肝五项标志物.结果两种方法测定HBsAg、HBsAb、HBeAg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8.1%,96.2%,99.0%,经配对资料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HBeAb结果符合率为90.9%,x2=4.0,P<0.05,有显著差异.TRFIA法用1:30稀释血清检测HBcAb,而MEIA法是用原血清,故结果无可比性.结论TRFIA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除HBeAb诊断特异性稍欠佳外,其余四项指标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雷秀霞;陈英姿;徐邦牢;黄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