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分析

林美珊;郑宇琼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药敏性
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和鉴定用VITEK-AMS(法国梅里埃公司出品)相配套的鉴定卡GNI和药敏卡GNS.结果 1)117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脑科、ICU;2)14种抗生素中,敏感性好为头孢哌酮/舒巴坦(85%);其次为左旋氧氟沙星(77%);环丙沙星(73%);亚胺培南(73%);差为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强,好发于住院时间长,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大肠癌组织中p16、cyclinD1和CDK4的表达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多肿瘤抑制蛋白(p16)、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80例大肠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芯片中p16、cyclinD1和CDK4的表达.结果 80例大肠癌中p16、cyclinD1和CDK4的阳性率分别为40.0%、57.5%、47.5%.不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大肠癌中,p16、cyclinD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大肠癌中CDK4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16表达、cyclinD1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程度密切相关,大肠癌中p16低表达与cyclinD1的高表达密切相关.p16低表达影响cyclinD1的高表达.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作者:袁晟;刘勇;路名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探讨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2例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27例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 MDS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与ANLL患者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DS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改变与ANLL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相关性,而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助于对MDS的鉴别.

    作者:邵伟雄;鲍念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析Microscan AS-4微生物分析仪使用评价

    我院在1996年引进美国DADE Behring公司生产的Microscan AS-4微生物分析仪,对提高细菌室的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在鉴定药敏板稀释浓度的设置、比包重复性问题、软件的设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现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浅析如下.

    作者:张国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氧化氮与老年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血清一氧化氮(NO)和胆固醇(CHOL)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例老年人测定血压,血清NO及CHOL并将120例老年人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高血压高胆固醇组NO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单项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组NO有偏低趋势.结论高血压并高胆固醇血症NO偏低,降低胆固醇浓度能使舒血管物质NO增加,而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控制.

    作者:杨建鑫;郑宇琼;王乙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冠心病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炎症可能在AS的起始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关键证据包括:(1)AS斑块的病理学特征是慢性炎症;(2)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而其发生可肯定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2];(3)基础研究表明AS发生及发展主要的机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氧化修饰、内皮功能的损害及单核、巨噬等炎症细胞的活化.这三者相互影响促使AS病变的发生及发展[1];(4)AS及冠心病(CHD)各阶段均已证明有循环炎症标志物的升高[3],其水平且与CHD危险性呈正相关.

    作者:汤益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损伤的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好发于生育期妇女,患者常以关节炎,发热,疲倦,乏力,蝶形红斑,贫血,肾炎等症状就诊,随着病情进展,常累及多脏器损害,对患者危害极大,故早期诊断SLE,对于治疗,缓解病情相当重要.以下就SLE的几种自身抗体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蒋冬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体会

    穿刺细胞学是根据穿刺细胞的形态改变来研究疾病病理变化的一门科学.20世纪40~50年代由欧美国家开始采用,60年代初期我国也开始采用,现已普及到全国各级医院.从主要是宫颈刮片及痰涂片,发展到针吸细胞和脱落细胞等检查.本文通过近年来临床运用针吸细胞检查的资料和本人在实践中的经验分析与回顾,初步探讨针吸细胞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灵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浆细胞白血病一例

    患者,男,53岁,2002年11月20日因反复腰背疼痛2月半,加重伴胸骨疼痛20天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下段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心界左扩大,双下肢无浮肿.

    作者:贾冰;李海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人中低水平HBsAg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人中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特征.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对66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M定量测定同时采用PCR-ELISA方法进行HBV-DNA定量测定.结果南通地区HBV感染者中部分血清HBsAg呈低水平存在(5.5%),HBVM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为主,其次为HBsAg(+)、HBeAg(+)、抗HBc(+).在668例中有4例HBsAg单独阳性,含量均小于1ng/ml.结论南通地区作为肝炎高发地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的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毛丽萍;倪晓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试剂测定APTT的结果分析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ctivatedpartial thromb plastic time)是内源性凝血因子,SLE抗凝物质的检测以及肝素的实验室监测中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的厂家生产的APTT试剂,由于其激活剂的不同(如白陶土,鞣化酸,硅土)或激活剂相同而内在品质存在差异,使其测定的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给临床上的判断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应用三种不同的APTT试剂,对同一批标本进行了检测,同时对加试剂后的激活时间进行了探讨,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万腊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在CELL-DYN 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上对临床血样本123例进行血细胞分析,并用美国ABBOTT稀释液、溶血剂、清洗液比较.结果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与ABBOTT原装配套稀释液、溶血剂、清洗液对同一血样本检测18项参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个分布直方图的结果相符,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滴宝CD稀释液、CD-3WP溶血剂和CD清洗液适于CELL-DYN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上使用.

    作者:万德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学免疫学与免疫检验练习题

    作者:邱曙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各型肝炎中临床价值

    胆汁酸(BA)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是唯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肝脏合成,肝细胞损害三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肝胆疾病时,胆汁酸代谢发生紊乱,空腹血清胆汁酸升高,为了解其在各型肝炎中的检测意义,作者对本院240例肝炎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华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SA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唾液酸(Sialc acid,SA)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一试剂(CCM)显色法.结果急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肾病综合征患者(P<0.01),急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对比也相差显著(P<0.01).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意义(P>0.05),治疗前后也无差别(P>0.05).结论检测肾脏疾病患者SA水平,有利于观察肾脏疾病的进展状况,有利于疗效观察,对于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静;杨文东;曹银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脐血锌含量测定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脐血锌含量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将86例新生儿按体重分成两组,分别测定两组脐血锌含量,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测定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结果小于胎龄儿组(SGA)脐血锌含量及IGF-1,IGFBP-3水平均显著降低,与适于胎龄儿组(AG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锌浓度随出生体重和胎龄增加的值与IGF-1及IGFBP-3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锌在胎儿发育期发挥重要作用,孕期缺锌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因此母亲在孕期应补充适量锌.

    作者:于素清;初开秋;李妮;李雨升;王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核苷酸酶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5'-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EC3.1.3.3.5,5'-NU)是催化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键水解的一种特异性磷酸酶,长期以来作为一种肝胆疾病指标用于临床[1,2].而肝胆疾病患者中发生胆汁郁积后5'-NU活力的升高,有助于区分肝胆疾病患者中有否胆汁郁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宋朝晖;赵洪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的标本用于临床化学15项指标分析的探讨

    临床化学各项指标分析标本通常用血清,而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标本要求用EDTAK2抗凝静脉血.由于肿瘤病人在化疗期间经常需同时检测血液中的血细胞以及临床化学一些项目.为了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分离的EDTAK2抗凝血浆对临床化学15项指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时南;陈奋杰;陈玮;胡璟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乙肝患者血清丁肝标志物检测分析

    为了解庆元地区乙型肝炎病人中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状况,同时对丁型肝炎标志物(HD-VAg、抗-HDV)在不同类型肝炎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勤青;胡丽萍;王登福;叶祥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穿刺细胞学诊断结节病一例

    结节病(sarcoidosis)为全身性疾病,在肺内其X线表现为规律性病程分期,组织学上以类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特征.近,我们用特殊的专用针穿刺纵膈淋巴结及肺部淋巴结细胞学诊断结节病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素贞;刘明珪;玄凤华;谢福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快速分枝杆菌变色液体培养基检出咽部分枝杆菌1例

    分枝杆菌引起的咽部感染极其少见,我们应用快速分枝杆菌变包液体培养基检出咽部分枝杆菌1例,报道如下:

    作者:郭明卫;张认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