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清;初开秋;李妮;李雨升;王志强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ctivatedpartial thromb plastic time)是内源性凝血因子,SLE抗凝物质的检测以及肝素的实验室监测中起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的厂家生产的APTT试剂,由于其激活剂的不同(如白陶土,鞣化酸,硅土)或激活剂相同而内在品质存在差异,使其测定的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给临床上的判断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应用三种不同的APTT试剂,对同一批标本进行了检测,同时对加试剂后的激活时间进行了探讨,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万腊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技术基本成熟,其临床应用逐步扩展,有可能成为常规应用的临床检验一项新指标.
作者:王金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穿刺细胞学是根据穿刺细胞的形态改变来研究疾病病理变化的一门科学.20世纪40~50年代由欧美国家开始采用,60年代初期我国也开始采用,现已普及到全国各级医院.从主要是宫颈刮片及痰涂片,发展到针吸细胞和脱落细胞等检查.本文通过近年来临床运用针吸细胞检查的资料和本人在实践中的经验分析与回顾,初步探讨针吸细胞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灵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结节病(sarcoidosis)为全身性疾病,在肺内其X线表现为规律性病程分期,组织学上以类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特征.近,我们用特殊的专用针穿刺纵膈淋巴结及肺部淋巴结细胞学诊断结节病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素贞;刘明珪;玄凤华;谢福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影响血液分析仪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完善的样品采集过程、分析前样品处理、每个参数的测定,验征实验信息、报告实验结果和参考范围的时间.为了确保每步操作均能恰到好处,需要采用统计学方法来验证和监测整个系统.
作者:胡晓波;李泳;宋颖;金大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nⅠ、Mb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6例AMI患者、4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血清CTnⅠ、Mb、CK-MB的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不同时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AMI患者入院时CTnⅠ、Mb、CK-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5.4%、73.1%、53.8%.CK-MB在UAP组和SM组,Mb在SM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Ⅰ在UAP和SM组中未检出.CTnⅠ、Mb在AMI发生4h内就呈显著升高,三项指标的高峰值在8~16h内均可出现,72h后Mb、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Ⅰ 7天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CTnⅠ、CK-MB、Mb在AMI早期诊断价值基本相同,CTnI有更宽的诊断时间窗和独特的特异性,是AMI早期诊断的首选指标.
作者:赵元明;刘凌云;陈颖;盛丽;窦翠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电极法测定血清中肌酐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按照NCCLS的评价方案,对电极法测定肌酐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同时与酶比色法进行对比.结果本法线性范围可达1580μmol/L,回收率为101.2%,血清批内和批间平均CV%分别为:1.23,2.01.本法(Y)和酶比色法(X)对比,相关性良好(Y=1.02X+1.587,r=0.991),胆红素<240μmol/L,血红蛋白<8g/L,抗坏血酸<60mg/L,甘油三酯<7.5mmol/L,镁<3.5mmol/L,对测定无明显干扰.肌酸>0.60mmol/L产生正干扰.结论电极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适合急诊检验.
作者:余洪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解庆元地区乙型肝炎病人中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状况,同时对丁型肝炎标志物(HD-VAg、抗-HDV)在不同类型肝炎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勤青;胡丽萍;王登福;叶祥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临床化学各项指标分析标本通常用血清,而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标本要求用EDTAK2抗凝静脉血.由于肿瘤病人在化疗期间经常需同时检测血液中的血细胞以及临床化学一些项目.为了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分离的EDTAK2抗凝血浆对临床化学15项指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时南;陈奋杰;陈玮;胡璟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属中晚期,部分肺癌患者的X线表现,与某些炎性包块常不易鉴别,因此,某些化学检测指标对肺癌的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我院2001年3月到2002年10月住院治疗的39例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维娜;庞保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大批量妊娠中晚期孕妇甘胆酸的检测结果的回顾,来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在孕妇群中的发病率.方法统计2001年1年中检测的7128例孕妇的甘胆酸结果.结论在妊娠中晚期,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占全部孕妇的3%左右,甘胆酸的动态观察尤为重要.
作者:沈国松;邱惠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临产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往往伴有大量出血,极易诱发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为了进一步了解临产妇血液的凝血状态,本文对31例临产产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三项进行了测定,并根据PT计算出INR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裘晓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SARS是一种起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的传染病.
作者:张立;李忠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和鉴定用VITEK-AMS(法国梅里埃公司出品)相配套的鉴定卡GNI和药敏卡GNS.结果 1)117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脑科、ICU;2)14种抗生素中,敏感性好为头孢哌酮/舒巴坦(85%);其次为左旋氧氟沙星(77%);环丙沙星(73%);亚胺培南(73%);差为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强,好发于住院时间长,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作者:林美珊;郑宇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19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检测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试验.结果 HBsAg阳性率12.01%、HCV阳性率0.36%、HIV阳性率0.06%、TRUST阳性率1.09%.结论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颖;李彬;朱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人中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特征.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对66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M定量测定同时采用PCR-ELISA方法进行HBV-DNA定量测定.结果南通地区HBV感染者中部分血清HBsAg呈低水平存在(5.5%),HBVM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为主,其次为HBsAg(+)、HBeAg(+)、抗HBc(+).在668例中有4例HBsAg单独阳性,含量均小于1ng/ml.结论南通地区作为肝炎高发地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的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毛丽萍;倪晓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胆汁酸(BA)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是唯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肝脏合成,肝细胞损害三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肝胆疾病时,胆汁酸代谢发生紊乱,空腹血清胆汁酸升高,为了解其在各型肝炎中的检测意义,作者对本院240例肝炎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华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分枝杆菌引起的咽部感染极其少见,我们应用快速分枝杆菌变包液体培养基检出咽部分枝杆菌1例,报道如下:
作者:郭明卫;张认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2例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27例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 MDS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与ANLL患者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DS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改变与ANLL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相关性,而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助于对MDS的鉴别.
作者:邵伟雄;鲍念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前列腺液中白细胞、颗粒细胞、卵磷脂小体等检验指标的影响,提供对前列腺炎诊断与治疗的依据.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48例前列腺液进行检测,同时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做对比.结果 248例前列腺液中,有30例解脲支原体和沙跟衣原体PCR检测结果阳性,同时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颗粒细胞、卵磷脂小体等检验指标与非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时的前列腺液中成分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颗粒细胞不完全增加,而卵磷脂小体数量明显下降.
作者:林景涛;王辉;代艳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