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曾莉;曲银娥;夏庆安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及狭窄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98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及相关血生化检查,同时测定血压,并结合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较重组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均高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较轻组,病变程度与病程、体质指数、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年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糖水平、高血脂密切相关.
作者:金文敏;荣玉栋;刘玉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瘤按病理形态分型中的一种类型;是指在多种易感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缺陷等的作用下,导致主动脉中层出现退化、变性、坏死等结构异常,在此基础上,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中层形成假腔,或由于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后导致壁内血肿形成假腔,假腔逐渐扩张发展为夹层.AD的每年发病率是0.005‰~0.03‰,这种疾病虽然不常见,但其结果往往是致命性的,大部分患者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或诊断前死亡[1].AD的发病原因复杂,但任何致病因素终都需要通过改变主动脉的自身组织结构发挥作用.AD患者均不同程度的伴有细胞外基质异常改变[2].以下就AD易感因素和细胞外基质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潘旭东;孙立忠;郑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人血脂异常状况的影响,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化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辖区内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每一个体进行危险评估、个体化用药指导,并跟踪随访.结果 本研究人群是多重危险因素高度聚集的心血管疾病群体,冠心病及等危症者占69.81%;经过3年的综合干预,他汀类药物的服用率由14.48%上升到22.32%,提高了54.45%;高总胆固醇(TC)血症治疗达标率由27.00%上升至63.78%,提高了136.2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率由19.79%上升到63.65%,提高了221.63%;TC与LDL-C的达标率均有显著性的增高(P<0.01),其中冠心病组达标率提高幅度大于危险因素组;TG的达标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健康教育和根据危险分层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相结合的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提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达标率,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必将使该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关系,寻找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收集200例脑梗死患者、1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1年血压水平检测随访.观察脑卒中再发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脑卒中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脉压差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病组(P<0.05).脑卒中高血压组1年随访结果,再发脑卒中28例(13.86%).脑卒中非高血压组有2例再发脑梗死发生(2.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85.71%再发脑梗死者、100%再发脑溢血者血压控制不理想.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的1年随访发现脑卒中的再发与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控制不理想有明显关系.
作者:叶辉;邵娇梅;蒋键刚;赵春霞;张帆;汪道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对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和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 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疗效确切,且方便安全,可作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杨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GSF)的发病因素及自体骨成型术的疗效.方法 对5例GS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均有颅脑外伤史,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病程呈现缓慢发展逐渐加重的趋势,以头部肿物表现突出而其他症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显示有骨折线、骨缺损、脑膨出、蛛网膜囊肿、脑挫伤及脑软化等.术中发现硬脑膜破损同时证实影像学检查所见.结论 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损是GSF的病理基础,硬脑膜的完整性与否在GSF的发病环节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婴幼儿期颅脑发育、颅骨薄及硬脑膜与颅骨内面紧密粘连、外伤后颅内压力对骨折线的作用、骨折缘缺血、骨折处蛛网膜囊肿形成为发病的重要因素.严密修补硬脑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自体全层骨板行颅骨成型术适合于婴幼儿,疗效确切.
作者:田剑光;孙晓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和前列腺液中4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6例CAP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中IL-2、IL-4、IL-8、TNF-α进行检测,同时与20例非CAP健康男性进行比较.结果 CAP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中的IL-2、IL-8、TNF-α以及血清IL-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患者前列腺液中的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列腺液中WBC计数与IL-8水平存在相关性(r=0.64,P<0.05),与IL-2、IL-4、TNF-α水平无相关关系(r=0.12、0.29,均为P>0.05).结论 检测血清和前列腺液中IL-2、IL-8、TNF-α水平和前列腺液中的WBC计数,对CAP辅助性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李树平;孟双艳;李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颇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与食管腺癌等疾病的发生相关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反酸等症状,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t食管等合并症.GERD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除可具有食管本身损伤及食管症状外,还可引起呼吸道、咽喉、耳鼻及口腔等食管以外的组织器官损伤和症状.由于胃、十二指肠反流而产生的胃肠道以外的相应症状,称之谓GERD食管外表现.有研究[1]表明,在6 215例GERD患者中,具有食管外表现者占32.8%,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占具有食管外表现的GERD患者的34.9%,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患者占30.5%.患者的性别、年龄、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GERD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吸烟等因素,均与食管外表现的发生有关.GERD伴有食管外表现的患者,可以具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也可以没有反流症状,因而给诊断增加了难度.而且,即使24 h食管内pH监测结果阳性,亦很难确定食管外表现与GERD之间的因果关系.
作者:赵莉;刘新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红霉素注射液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因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而限制了其临床上的应用.我院2003年12月至2005年6月在静脉滴注红霉素前令患儿口服蒙脱石,观察红霉素胃肠道副作用,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赵凤珍;尹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泌尿外科常见病症,其发病率已经超过淋病[1].目前对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采用四环素族(如美满霉素)和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2],但对于因某种原因(如过敏,肝、肾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等)而不能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尚无其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3年起使用宁泌泰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赵润璞;琚保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各种病因所致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可行性.方法 各种病因的胸腔积液病例中经胸部X线和/或超声检查确诊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病例585例,分别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和反复多次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这两种治疗方法、效果、出现胸膜反应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不但可以减少患者需反复多次胸腔穿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还可以从导管反复多次往胸腔内注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结论 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少、费用较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基顺;李浩;林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抗精子抗体对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方法 培养法检测精液UU感染,采用间接血凝法检测精浆抗精子抗体,采用精子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精子运动参数.结果 UU阳性组精子运动参数精子曲线速度、直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均显著低于UU阴性组(P<0.001);UU阳性组精子运动参数平均移动角度、鞭打频率均显著高于UU阴性组(P<0.05).抗精子抗体阳性组精子曲线速度、直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前向性和摆动性均低于抗精子抗体阴性组(P<0.001或P<0.05).UU阳性与UU阴性组比较,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精液UU感染和精浆抗精子抗体均可影响精子运动.
作者:于昉;赵竞;梁海东;马玉涵;江露;刘睿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在结直肠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纤维结肠镜定位后,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内镜息肉微波灼除术.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技术治疗结直肠疾病,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而且定位准确、手术成功率高,能避免因定位不准确而导致的手术失败.
作者:渠时学;吴志学;刘志高;张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状况,分析乳腺癌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1).结果 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17例EBER1表达,阳性率为9.4%;而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病毒感染,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7.84,P<0.01).EB病毒感染与患者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χ2=0.90,P>0.05).结论 部分乳腺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淑英;曾莉;曲银娥;夏庆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在医学论文中,表格能够系统、简洁、集中地表述医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对比性,是实验数据、统计结果等一种有效表达形式.选择合适的表格,会使文章叙述清晰,篇幅紧凑,若表格设计、编排得当,还能起到调节款式、美化版面的作用[1].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作者撰写论文时对表格的设计不够规范,并往往出现一些错误,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述.现对表格中常见的几种错误分析如下.
作者:代小菊;杨秋;苗丽娟;张印朋;王淑敏;李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比较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和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术中、术后的临床指标,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6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别运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和电切术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术中出血、治愈率和有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选择性绿激光气化术一次性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电 切术,术中出血亦远远低于电切术(均为P<0.05),且术后不需留置尿管.结论 经尿道电切和绿激光汽化术是目前治疗腺性膀胱炎较为有效的方法,选择性绿激光治疗技术比电切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邓刚;韩刚;洪宝发;叶林阳;许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抗癫癎药高敏综合征(antiepileptic drug hypersensitive syndrome,AHS)是一种由抗癫癎药所致的与药物剂量无关的副反应综合征,多见于服用芳香族抗癫癎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卡马西平)的患儿.属于迟发性全身过敏反应[1].由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变化较大,缺乏特异性,故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AHS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周立文;赵秀品;赵贺堂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外伤病灶周围(A区)突触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数目和功能的变化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其的作用.方法 经落体撞击法将120只大鼠造成左顶脑挫裂伤,随机分为外伤、抑制、GM1和盐水组;每组在病程7、14和28 d分别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A区星形胶质细胞(AC)和突触数目、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突触素(SYP)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免疫反应强度.结果 第7、14、28天外伤组大鼠A区突触和AC数目,GFAP和SYP免疫反应强度均高于抑制组,均随病程而显著增加;GM1和盐水组各数据又均高于外伤组(P<0.01).结论 大鼠脑外伤A区突触数目增多、功能增强与AC增殖及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GM1对此有益.
作者:谭来勋;孙圣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科别及不同年龄组创伤骨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四种国际通用量表(SCL-90、HAMA、HAMD、SSRS)及自制心理健康状态调查表,对1 000例创伤骨折住院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结果 85.8%的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因性别、科别及年龄组不同,存在心理问题各有不同且程度各异.结论 对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分类进行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石荣光;李冬梅;王琳;张静玉;宋春兰;张本;王树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钠素、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血栓素与68-酮-前列腺素比值的相关性.方法 确诊心力衰竭患者51例,分3次采血:第一次入院明确诊断后;经治疗心力衰竭症状好转时;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每个阶段抽血8ml检测各种神经内分泌因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心力衰竭组治疗前、治疗中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与治疗后对照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心力衰竭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心钠素、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栓素、6-酮-前列腺素对心力衰竭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极大意义.
作者:梁大兴;饶惠清;聂振荣;姜悦;杨勇;冯国活;李铮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