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硒与肝癌的预防

田庚善;徐京杭;于岩岩

关键词:肝癌, 硒
摘要:我国是病毒性肝炎严重流行的国家,由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的患者也相当常见.目前对于肝硬化和肝癌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预防肝癌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材料提示,硒可能有预防各种癌瘤,包括肝癌,但也有不同意见,而且硒也有一定毒性.故在临床上较少用于慢性肝炎患者以预防或减少肝癌的发生.因此了解硒是否确有预防肝癌的作用非常必要.现对此综述如下.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对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和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 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疗效确切,且方便安全,可作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杨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胎儿窘迫的诊断指标及其与新生儿窒息相关性的分析

    目的 总结胎儿窘迫的诊断指标及其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对胎儿窘迫的合理诊治措施.方法 对近2年多来362例胎儿窘迫病例,按胎儿窘迫的不同诊断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统计其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并统计各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百分比.结果 362例临床诊断为胎儿窘迫中,发生新生儿窒息69例(19.06%),以胎心率异常、胎心电子监护异常、羊水粪染Ⅱ~Ⅲ°任何一项指标异常确诊胎儿窘迫者,其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羊水粪染Ⅱ~Ⅲ°伴胎心率异常或胎心电子监护异常二项指标同时诊断者;可找到的发生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亦如此,在362例胎儿窘迫病例中,能找到相关因素的有266例(73.48%),以脐带因素高,占41.35%,其次为羊水过少(10.90%)和妊娠合并症(10.52%),新生儿窒息亦与脐带因素关系大,占34.78%.结论 胎儿窘迫应采取多指标来诊断,对于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者,应密切监护、积极处理、适时行剖宫产术,既要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又要避免对胎儿造成不必要的干预而增加手术产率.

    作者:刘增佑;余燕梅;单莉莉;罗颖贞;朱艳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抗精子抗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抗精子抗体对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方法 培养法检测精液UU感染,采用间接血凝法检测精浆抗精子抗体,采用精子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精子运动参数.结果 UU阳性组精子运动参数精子曲线速度、直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均显著低于UU阴性组(P<0.001);UU阳性组精子运动参数平均移动角度、鞭打频率均显著高于UU阴性组(P<0.05).抗精子抗体阳性组精子曲线速度、直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前向性和摆动性均低于抗精子抗体阴性组(P<0.001或P<0.05).UU阳性与UU阴性组比较,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精液UU感染和精浆抗精子抗体均可影响精子运动.

    作者:于昉;赵竞;梁海东;马玉涵;江露;刘睿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在结直肠外科的临床应用(附12例报告)

    目的 评价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在结直肠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纤维结肠镜定位后,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内镜息肉微波灼除术.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技术治疗结直肠疾病,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而且定位准确、手术成功率高,能避免因定位不准确而导致的手术失败.

    作者:渠时学;吴志学;刘志高;张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钠素、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血栓素与68-酮-前列腺素比值的相关性.方法 确诊心力衰竭患者51例,分3次采血:第一次入院明确诊断后;经治疗心力衰竭症状好转时;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每个阶段抽血8ml检测各种神经内分泌因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心力衰竭组治疗前、治疗中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与治疗后对照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心力衰竭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心钠素、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栓素、6-酮-前列腺素对心力衰竭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极大意义.

    作者:梁大兴;饶惠清;聂振荣;姜悦;杨勇;冯国活;李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及病变程度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及狭窄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98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及相关血生化检查,同时测定血压,并结合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较重组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均高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较轻组,病变程度与病程、体质指数、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年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糖水平、高血脂密切相关.

    作者:金文敏;荣玉栋;刘玉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和前列腺液中4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6例CAP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中IL-2、IL-4、IL-8、TNF-α进行检测,同时与20例非CAP健康男性进行比较.结果 CAP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中的IL-2、IL-8、TNF-α以及血清IL-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患者前列腺液中的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列腺液中WBC计数与IL-8水平存在相关性(r=0.64,P<0.05),与IL-2、IL-4、TNF-α水平无相关关系(r=0.12、0.29,均为P>0.05).结论 检测血清和前列腺液中IL-2、IL-8、TNF-α水平和前列腺液中的WBC计数,对CAP辅助性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李树平;孟双艳;李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蒙脱石减少红霉素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红霉素注射液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因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而限制了其临床上的应用.我院2003年12月至2005年6月在静脉滴注红霉素前令患儿口服蒙脱石,观察红霉素胃肠道副作用,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赵凤珍;尹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癫癎持续状态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目的 探讨癫癎持续状态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可能机制及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观察癫癎持续状态并发SIRS及导致MODS的发生率.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比色法动态监测78例癫癎持续状态患者血清NO及NOS的水平,并以32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癫癎持续状态并发SIRS的发生率为47.43%(37/78),其中56.75%(21/37)导致MODS.78例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的加重呈上升趋势(均P<0.01);重型组较轻型组、死亡组较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癫癎持续状态并发SIRS是导致MODS的主要机制,NO、NOS参与了癫癎持续状态并发SIRS及导致MODS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具有很高的预警价值.

    作者:黄建敏;黄瑞雅;郑金瓯;梁志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分析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于妊娠晚期或产后早期具有生命危险的少见并发症.尽管发生率低(0.08‰~0.15‰),但严重的以肝衰竭为特征的肝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G)、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和肝性脑病可导致多脏器衰竭和死亡[1].我们对1998年至2005年我院ICU 12例AFLP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叶春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综合干预对老年人血脂异常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人血脂异常状况的影响,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化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辖区内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每一个体进行危险评估、个体化用药指导,并跟踪随访.结果 本研究人群是多重危险因素高度聚集的心血管疾病群体,冠心病及等危症者占69.81%;经过3年的综合干预,他汀类药物的服用率由14.48%上升到22.32%,提高了54.45%;高总胆固醇(TC)血症治疗达标率由27.00%上升至63.78%,提高了136.2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率由19.79%上升到63.65%,提高了221.63%;TC与LDL-C的达标率均有显著性的增高(P<0.01),其中冠心病组达标率提高幅度大于危险因素组;TG的达标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健康教育和根据危险分层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相结合的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提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达标率,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必将使该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与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比较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和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术中、术后的临床指标,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6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别运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和电切术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术中出血、治愈率和有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选择性绿激光气化术一次性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电 切术,术中出血亦远远低于电切术(均为P<0.05),且术后不需留置尿管.结论 经尿道电切和绿激光汽化术是目前治疗腺性膀胱炎较为有效的方法,选择性绿激光治疗技术比电切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邓刚;韩刚;洪宝发;叶林阳;许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母-胎输血致胎儿水肿1例

    1病历摘要女,24岁.末次月经2005年4月17日,预产期2006年1月24日,无明显早孕反应,孕3个月内无感冒、发热、风疹及用药史.孕4个月自觉胎动至今,孕中晚期顺利.自停经以来,精神、饮食好,大小便正常,1周来饮水增加,无阴道不规则出血史.22岁结婚,男方体健,1年前人工流产1次,无大出血及高热.

    作者:王敏;齐瑞莹;李国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 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CIC)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和CAA发病的关系.方法 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血清IFN-γ、TNF-α、IL-2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RBC-C3bRR和RBC-CIC测定采用红细胞酵母花环法.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D4、CD4/CD8以及RBC-C3bRR显著降低(P<0.05和P<0.01).而CD8和IFN-γ、TNF-α、IL-2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和P<0.01).结论 CAA患者表现多种免疫功能改变.监测CAA患者的白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活性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

    作者:王素云;魏影非;邓凯;王超;李杰;任莉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387例

    目的 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各种病因所致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可行性.方法 各种病因的胸腔积液病例中经胸部X线和/或超声检查确诊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病例585例,分别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和反复多次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这两种治疗方法、效果、出现胸膜反应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不但可以减少患者需反复多次胸腔穿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还可以从导管反复多次往胸腔内注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结论 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少、费用较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基顺;李浩;林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因素及自体骨成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GSF)的发病因素及自体骨成型术的疗效.方法 对5例GS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均有颅脑外伤史,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病程呈现缓慢发展逐渐加重的趋势,以头部肿物表现突出而其他症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显示有骨折线、骨缺损、脑膨出、蛛网膜囊肿、脑挫伤及脑软化等.术中发现硬脑膜破损同时证实影像学检查所见.结论 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损是GSF的病理基础,硬脑膜的完整性与否在GSF的发病环节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婴幼儿期颅脑发育、颅骨薄及硬脑膜与颅骨内面紧密粘连、外伤后颅内压力对骨折线的作用、骨折缘缺血、骨折处蛛网膜囊肿形成为发病的重要因素.严密修补硬脑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自体全层骨板行颅骨成型术适合于婴幼儿,疗效确切.

    作者:田剑光;孙晓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抗癫癎药高敏综合征10例误诊分析

    抗癫癎药高敏综合征(antiepileptic drug hypersensitive syndrome,AHS)是一种由抗癫癎药所致的与药物剂量无关的副反应综合征,多见于服用芳香族抗癫癎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卡马西平)的患儿.属于迟发性全身过敏反应[1].由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变化较大,缺乏特异性,故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AHS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周立文;赵秀品;赵贺堂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型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50例);2组病例综合治疗基本相似,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每次置换异体同型等量血浆2 000~3 000 ml,每周2~3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及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共治疗292次,症状、体征、肝功能和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组有效率为68.37%,对照组有效率为32.0%(P<0.01).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不良反应经处理均能好转.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莲蕊;赵俊杰;魏子安;刘宇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颇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与食管腺癌等疾病的发生相关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反酸等症状,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t食管等合并症.GERD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除可具有食管本身损伤及食管症状外,还可引起呼吸道、咽喉、耳鼻及口腔等食管以外的组织器官损伤和症状.由于胃、十二指肠反流而产生的胃肠道以外的相应症状,称之谓GERD食管外表现.有研究[1]表明,在6 215例GERD患者中,具有食管外表现者占32.8%,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占具有食管外表现的GERD患者的34.9%,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患者占30.5%.患者的性别、年龄、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GERD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吸烟等因素,均与食管外表现的发生有关.GERD伴有食管外表现的患者,可以具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也可以没有反流症状,因而给诊断增加了难度.而且,即使24 h食管内pH监测结果阳性,亦很难确定食管外表现与GERD之间的因果关系.

    作者:赵莉;刘新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乳腺癌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状况,分析乳腺癌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1).结果 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17例EBER1表达,阳性率为9.4%;而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病毒感染,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7.84,P<0.01).EB病毒感染与患者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χ2=0.90,P>0.05).结论 部分乳腺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淑英;曾莉;曲银娥;夏庆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