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畸形致剖宫产误伤膀胱1例

刘宏建;孙金豹;王吉云

关键词:膀胱畸形, 剖宫产术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37岁.因停经40周,阴道流水6小时,于2002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为婚后13年首次妊娠,爱人体健.产科检查:腹部膨隆,宫高34 cm,腹围101 cm,胎方位LOA,胎心140次/min,先露未衔接,宫缩不规律,宫口未开,颈管坚硬,长2 cm,胎膜已破,骨盆外测量无异常.入院诊断,宫内孕41周,孕1产0,LOA,胎膜早破,高龄初产.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腺因子D与黄芪治疗老年肺结核3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胸腺因子D与黄芪在初治老年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配对法,将60例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化疗方案为2 HRZE/4HR加用胸腺因子D与黄芪;对照组化疗方案2 HRZE/4 HR,不加用胸腺因子D与黄芪.结果观察组治疗的前3个月痰涂片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满6个月后,两组痰涂片阴转率无显著差异(P>0.05),病灶明显好转及空洞关闭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改善.结论胸腺因子D与黄芪能改善初治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利于痰茵阴转、病灶吸收、空洞关闭,而且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可作为初治老年肺结核的免疫治疗和短程化疗的辅助治疗.

    作者:贡献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的凋亡异常及其与病情活动性和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65例UC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的PMN凋亡指数,并检测34例活动期UC患者体外PMN的凋亡变化.分析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指数与病情活动性和严重性的相关性.结果体内、外UC患者PMN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者显著下降(P<0.001),与病变范围相关.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指数与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内镜表现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炎症递质抑制UC患者PMN凋亡;UC患者外周血PMN凋亡指数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的评价指标.

    作者:刘少平;董卫国;刘少春;贺降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aroli综合征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16岁.因腹胀,腹围进行性增大1年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家族中无肝病史.体检:发育差,第二性征未发育,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腹隆起,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肝右肋下3 cm,剑突下5 cm,质硬,无触痛,脾左肋下4 cm,质硬,移动性浊音阳性.

    作者:吴坚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透析膜对血清白介素-12、干扰素-γ和白介素-4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膜对透析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26例不同透析膜透析患者的透析前、后血清IL-12、IFN-γ、IL-4的水平.结果铜仿膜透析后与透析前相比血清IL-12水平增高,INF-γ水平降低(P<0.05);聚砜膜、血仿膜透析对血清IL-12和IFN-γ无明显影响.3种透析膜透析后对血清IL-4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各组相比以铜仿膜透析组血清IL-4水平低(P<0.01).结论血清IL-12的变化可作为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指标之一,铜仿膜透析可能损害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陈昕丽;林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抗感染药物致血尿

    近年来,有关抗感染药物引起血尿的报道不断增多,本文对此作一综述,以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侯金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致腹腔广泛侧支形成1例报告

    1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因乙肝病史5年,乏力、纳差、反复呕血、黑便1年余入院.患者5年前体检时发现HBsAg(+),检验外周血象、肝肾功能无异常.B超提示早期肝硬变、脾大.

    作者:李志伟;王洪波;齐瑞兆;孙文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患儿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及T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及其预防冠状动脉损害的作用机理.方法T细胞亚群采用S-P一步法,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因子测定用刘景田法.测定37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下降,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R)升高,促进因子(E)活性降低,抑制因子(I)升高,E/I降低,CD3、CD4下降,CD8升高,CD4/CD8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经IVIG治疗后RBC@C3bR、促进因子(E)回升,ICRR抑制因子(I)下降,CD3、CD4回升,CD8下降,CD4/CD8回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IVIG可能与提供抗体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血管炎症反应有关,IVIG能改善川崎病急性期炎症及预防冠状动脉损害.

    作者:杨丽芳;乔荆;焦富勇;李月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栓塞引起右心扩大左心缩小的治疗

    1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因活动后喘憋10余年加重4年入院.患者曾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憋,活动后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稍缓解,但效果差.

    作者:杨步军;马芳菲;刘亚辉;侯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2例以不常见临床症状起病的HSE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在病毒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脑电图和MRI的异常所见作出临床诊断;应用抗病毒和抗癫癎药物治疗效果好.结论HSE以不常见精神异常、Kluver-Bucy综合征为唯一临床表现,根据脑电图(EEG)、核磁共振检查(MRI)可作出早期临床诊断,定期的MRI随访有利于进一步证实诊断和判断预后.在治疗时,无环鸟苷的治疗时间应依据临床症状的恢复和EEG的改善情况灵活掌握;卡马西平对精神异常及Kluver-Bucy综合征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作者:田少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生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Ritter病,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在新生儿中其发病率显著高于成人.近年来,我们收治14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辛美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两起幼儿爆发性宋内细菌性痢疾临床分析

    由志贺菌感染所致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发病率仅次于乙型肝炎的第二大传染病,文献报道中以福氏菌多见,而宋内菌感染病例报道较少.2001年9月~2002年9月,我院连续救治两批爆发性宋内细菌痢疾患儿151例,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建英;王俊兰;程亚颖;孙东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气管癌12例误诊分析

    原发性气管癌是指原发于环状软骨下缘至隆突间的气管恶性肿瘤,不包括肺、支气管癌等浸润到隆突或气管者.原发性气管癌少见,且早期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规X线检查难于发现,易误诊误治.为提高原发性气管癌的诊断水平,我们对1985年1月~2002年12月误诊的12例原发性气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杭建明;赵夕武;李坚;张蓝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全胃切除胸腔内Lygidakis代胃术29例报告

    目的介绍应用腹部正中切口联合左前胸肋间小切口行全胃切除胸腔内Lygidakis代胃术治疗胃癌29例的方法.方法29例患者右45°侧卧位,腹部正中切口,联合第7肋间小切口入胸,切除全胃,清扫各组淋巴结.用Lygidakis空肠代胃,在胸腔内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结果全组均根治性切除,无吻合口瘘,无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发生和上切端癌残留.术后胸腔引流180~520 ml,平均320 ml,28例痊愈出院;1例全胃切除患者术后5天因切口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占3.7%.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6.9%和42.3%.结论应用Lygidakis空肠代胃术胸内重建消化道具有良好代胃、防止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之优点,术后生存率高,该手术入路患者术后疼痛轻,对心肺功能干扰小,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值得应用.

    作者:杜俊峰;朱佳龙;刘筠;杨世疆;魏玉涛;朱志军;李乃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现已明确,收缩压(SBP)高低与舒张压(DBP)高低具有同样重要的临床意义.随年龄增加,高血压发生率也同时增加,而反映血压水平的不同指标也有不同的变化.

    作者:王一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吉尔伯特综合征合并病毒性肝炎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35岁.因乏力、尿黄1周而入院.1周前起病,初期表现为恶寒、发热等上感症状,后出现乏力、尿黄等,并逐渐加重,伴有纳差、恶心、肝区不适等,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谭宏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处理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l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妊娠特发性肝脏疾病,80%发生于妊娠30周后,以皮肤瘙痒、血胆酸升高、轻或中度的肝功能异常为特征,可伴或不伴黄疽.

    作者:王静波;常青;史常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现已证实,中枢神经系统也具有与其它器官相同的抗原提呈、抗体产生、补体和细胞因子合成及细胞吞噬过程.免疫系统和炎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在疾病的进展和调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瑞芹;孙素真;胡皓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8例误诊分析

    桥本病(hashimoto thyroiditis,HT)又叫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起病隐匿,病初可以表现为甲亢或甲减,仅有甲状腺肿或结节而无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误诊率高达80%[1],为探讨桥本病更加合理的诊疗方法,对我院资料完整的38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关宝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山莨菪碱致声嘶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70岁,反复心慌、胸痛4年,加重半天,于2002年9月16日入院.入院查体:T 36.5℃,P 75次/min,R 21次/min,BP 150/68 mm Hg(20/9 kPa),急性痛苦面容,神清语晰,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咽无充血,双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界不大,心率75次/min,律齐,A2>P2,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未见异常.

    作者:张家春;李月珠;鲁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98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和肥胖人群的日益增多,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2000年9月~2002年8月,我们对798例腹部切口的处理进行了改进,明显降低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报道如下.

    作者:胡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