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气管癌12例误诊分析

杭建明;赵夕武;李坚;张蓝石

关键词:气管肿瘤, 误诊
摘要:原发性气管癌是指原发于环状软骨下缘至隆突间的气管恶性肿瘤,不包括肺、支气管癌等浸润到隆突或气管者.原发性气管癌少见,且早期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规X线检查难于发现,易误诊误治.为提高原发性气管癌的诊断水平,我们对1985年1月~2002年12月误诊的12例原发性气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处理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l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妊娠特发性肝脏疾病,80%发生于妊娠30周后,以皮肤瘙痒、血胆酸升高、轻或中度的肝功能异常为特征,可伴或不伴黄疽.

    作者:王静波;常青;史常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栓塞引起右心扩大左心缩小的治疗

    1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因活动后喘憋10余年加重4年入院.患者曾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憋,活动后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稍缓解,但效果差.

    作者:杨步军;马芳菲;刘亚辉;侯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进行性延髓麻痹1例误诊分析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2岁,病程2年.首发症状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且渐进性加重.初次就诊内科体检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咽反射稍减弱,舌肌无明显萎缩,无舌肌纤颤,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无异常,浅、深反射对称,无病理征.

    作者:徐靖文;左泽先;万兴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生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Ritter病,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在新生儿中其发病率显著高于成人.近年来,我们收治14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辛美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两起幼儿爆发性宋内细菌性痢疾临床分析

    由志贺菌感染所致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发病率仅次于乙型肝炎的第二大传染病,文献报道中以福氏菌多见,而宋内菌感染病例报道较少.2001年9月~2002年9月,我院连续救治两批爆发性宋内细菌痢疾患儿151例,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建英;王俊兰;程亚颖;孙东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气管癌12例误诊分析

    原发性气管癌是指原发于环状软骨下缘至隆突间的气管恶性肿瘤,不包括肺、支气管癌等浸润到隆突或气管者.原发性气管癌少见,且早期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规X线检查难于发现,易误诊误治.为提高原发性气管癌的诊断水平,我们对1985年1月~2002年12月误诊的12例原发性气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杭建明;赵夕武;李坚;张蓝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外置修补术在结肠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外置修补术在高危结肠损伤患者中替代结肠造口术的作用.方法48例结肠损伤患者.按Flint法分级:Ⅰ级12例,Ⅱ级19例,Ⅲ级17例.一期修补术21例,其中Ⅰ级全部,Ⅱ级9例;48例中外置修补术13例,其中Ⅱ级5例,Ⅲ级8例;结肠造口术14例中,Ⅱ级5例,Ⅲ级9例.结果21例一期修补术患者,切口感染2例(9.5%),吻合口瘘2例(9.5%),平均住院时间11.5天.13例外置修补术患者,修补处裂开3例(23%),切口感染1例(7.7%),死亡1例(7.7%),平均住院时间20.5天(P<0.05).14例结肠造口术患者,切口感染1例(7.1%),造口还纳术后吻合口瘘1例(7.1%),死亡1例(7.1%),平均住院31天.结论对需结肠外置的高危肠损伤患者以外置修补术替代结肠造口术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且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避免结肠造口切除还纳二次手术.

    作者:潘学峰;莫经刚;黄涛;杨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高危死亡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住院COPD患者临床资料,并对两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缓解出院224例,死亡32例,死亡组平均年龄、病程、吸烟指数、体重指数(BMI)、入院时氧合指数、pH值(pH<7.26)、合并肺心病比例及肺功能等与缓解出院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患者血清清蛋白两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测定相关指标,加强监护与治疗,对COPD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开芬;赵国厚;杨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患儿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及T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及其预防冠状动脉损害的作用机理.方法T细胞亚群采用S-P一步法,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因子测定用刘景田法.测定37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下降,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R)升高,促进因子(E)活性降低,抑制因子(I)升高,E/I降低,CD3、CD4下降,CD8升高,CD4/CD8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经IVIG治疗后RBC@C3bR、促进因子(E)回升,ICRR抑制因子(I)下降,CD3、CD4回升,CD8下降,CD4/CD8回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IVIG可能与提供抗体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血管炎症反应有关,IVIG能改善川崎病急性期炎症及预防冠状动脉损害.

    作者:杨丽芳;乔荆;焦富勇;李月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的凋亡异常及其与病情活动性和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65例UC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的PMN凋亡指数,并检测34例活动期UC患者体外PMN的凋亡变化.分析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指数与病情活动性和严重性的相关性.结果体内、外UC患者PMN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者显著下降(P<0.001),与病变范围相关.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指数与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内镜表现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炎症递质抑制UC患者PMN凋亡;UC患者外周血PMN凋亡指数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的评价指标.

    作者:刘少平;董卫国;刘少春;贺降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注射用丁胺卡那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丁胺卡那霉素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腹腔感染、胆道感染等.本文报道应用丁胺卡那霉素而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1例.

    作者:朱卫华;龙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损、抽搐、意识障碍、呕吐咖啡样液体

    1病历摘要患者男,36岁.因乏力、纳减、尿黄1周,抽搐、呕吐咖啡样液体、意识障碍3小时.拟重症肝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从当地医院转本院.患者入院前1周稍感乏力,食欲下降,右上腹隐痛不适、尿黄,无恶心及呕吐,查肝功能异常,在当地按肝炎治疗,症状好转.入院前3小时突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咖啡样液体,并出现全身性癫癎样抽搐,随后出现烦燥不安,定向力障碍.否认既往有类似抽搐史与癫癎家族史,既往亦无脑外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史.

    作者:杨建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发性颈髓内出血1例报告

    1病历摘要患者女,32岁.8天前顺产1女婴.入院前1天晚上.于夜间睡眠过程中突觉右肩部剧痛,随觉四肢麻木无力,约半小时后肩背部疼痛缓解,麻木仍存在,左上、下肢肌力恢复正常,右上、下肢瘫痪,两便潴留.

    作者:庄汉亭;白利平;王锡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8例误诊分析

    桥本病(hashimoto thyroiditis,HT)又叫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起病隐匿,病初可以表现为甲亢或甲减,仅有甲状腺肿或结节而无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误诊率高达80%[1],为探讨桥本病更加合理的诊疗方法,对我院资料完整的38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关宝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膀胱畸形致剖宫产误伤膀胱1例

    1病历摘要患者37岁.因停经40周,阴道流水6小时,于2002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为婚后13年首次妊娠,爱人体健.产科检查:腹部膨隆,宫高34 cm,腹围101 cm,胎方位LOA,胎心140次/min,先露未衔接,宫缩不规律,宫口未开,颈管坚硬,长2 cm,胎膜已破,骨盆外测量无异常.入院诊断,宫内孕41周,孕1产0,LOA,胎膜早破,高龄初产.

    作者:刘宏建;孙金豹;王吉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致腹腔广泛侧支形成1例报告

    1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因乙肝病史5年,乏力、纳差、反复呕血、黑便1年余入院.患者5年前体检时发现HBsAg(+),检验外周血象、肝肾功能无异常.B超提示早期肝硬变、脾大.

    作者:李志伟;王洪波;齐瑞兆;孙文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年龄、性别、GCS评分、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呕吐误吸、PaO2/FiO2等相关因素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年龄、GCS评分、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呕吐误吸、PaO2/FiO2等因素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GCS评分、胸部外伤程度、呕吐误吸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aO2/FiO2是判断伤情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

    作者:郑绍俭;姜秋泉;邱政;熊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全胃切除胸腔内Lygidakis代胃术29例报告

    目的介绍应用腹部正中切口联合左前胸肋间小切口行全胃切除胸腔内Lygidakis代胃术治疗胃癌29例的方法.方法29例患者右45°侧卧位,腹部正中切口,联合第7肋间小切口入胸,切除全胃,清扫各组淋巴结.用Lygidakis空肠代胃,在胸腔内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结果全组均根治性切除,无吻合口瘘,无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发生和上切端癌残留.术后胸腔引流180~520 ml,平均320 ml,28例痊愈出院;1例全胃切除患者术后5天因切口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占3.7%.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6.9%和42.3%.结论应用Lygidakis空肠代胃术胸内重建消化道具有良好代胃、防止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之优点,术后生存率高,该手术入路患者术后疼痛轻,对心肺功能干扰小,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值得应用.

    作者:杜俊峰;朱佳龙;刘筠;杨世疆;魏玉涛;朱志军;李乃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现已证实,中枢神经系统也具有与其它器官相同的抗原提呈、抗体产生、补体和细胞因子合成及细胞吞噬过程.免疫系统和炎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在疾病的进展和调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瑞芹;孙素真;胡皓夫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酒精性心肌病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酒精性心肌病(ACM)的早期诊断、处理及预后.方法将42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分为亚临床期(5例)和临床期(37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经2年的随访,该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但特异性差;胸部X线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佳;左心室肥厚、斑点状回声增强及早期舒张功能受损是酒精性心肌病患者较为特异的心脏超声改变;戒酒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得到控制,且亚临床期患者预后明显好于临床期患者.结论酒精性心肌病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彻底戒酒.

    作者:王兴祥;冯义柏;程龙献;廖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