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进行性延髓麻痹1例误诊分析

徐靖文;左泽先;万兴明

关键词:延髓麻痹, 误诊
摘要:1病历摘要 患者男,22岁,病程2年.首发症状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且渐进性加重.初次就诊内科体检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咽反射稍减弱,舌肌无明显萎缩,无舌肌纤颤,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无异常,浅、深反射对称,无病理征.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

    1982年Heald等[1]首次提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概念.严格地说,TME不是一种手术方式,而是直肠癌手术中采用的一项技术,如外科手术中的无菌术一样.

    作者:王海涛;赵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生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Ritter病,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在新生儿中其发病率显著高于成人.近年来,我们收治14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辛美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进行性延髓麻痹1例误诊分析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2岁,病程2年.首发症状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且渐进性加重.初次就诊内科体检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咽反射稍减弱,舌肌无明显萎缩,无舌肌纤颤,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无异常,浅、深反射对称,无病理征.

    作者:徐靖文;左泽先;万兴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致腹腔广泛侧支形成1例报告

    1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因乙肝病史5年,乏力、纳差、反复呕血、黑便1年余入院.患者5年前体检时发现HBsAg(+),检验外周血象、肝肾功能无异常.B超提示早期肝硬变、脾大.

    作者:李志伟;王洪波;齐瑞兆;孙文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98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和肥胖人群的日益增多,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2000年9月~2002年8月,我们对798例腹部切口的处理进行了改进,明显降低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报道如下.

    作者:胡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利尿剂对X综合征患者大氧耗量的影响

    X综合征是指临床上有典型劳力型心绞痛,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1].国外已有资料证实,利尿剂可防止硝酸盐耐受的发生,并有独立的抗心绞痛作用[2~4].2000~2001年,我院收治X综合征患者21例,采用利尿剂治疗,旨在探讨其对X综合征患者大氧耗量的影响.

    作者:王全顺;欧阳红梅;巩维如;刘春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的凋亡异常及其与病情活动性和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65例UC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的PMN凋亡指数,并检测34例活动期UC患者体外PMN的凋亡变化.分析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指数与病情活动性和严重性的相关性.结果体内、外UC患者PMN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者显著下降(P<0.001),与病变范围相关.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指数与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内镜表现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炎症递质抑制UC患者PMN凋亡;UC患者外周血PMN凋亡指数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的评价指标.

    作者:刘少平;董卫国;刘少春;贺降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降压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评价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降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西尼地平组(A组)27例,氨氯地平组(B组)27例.起始剂量为5 mg,活性药物治疗4周后未达到有效标准则药物剂量加倍继续治疗4周,有效者原药量继续服用4周.总疗程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和8周血压均比用药前下降(P<0.05).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19%和88.89%.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14.81%,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均能耐受,无一例退出试验.结论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均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江天;孙宁玲;陈源源;郭丹洁;吴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处理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l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妊娠特发性肝脏疾病,80%发生于妊娠30周后,以皮肤瘙痒、血胆酸升高、轻或中度的肝功能异常为特征,可伴或不伴黄疽.

    作者:王静波;常青;史常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膀胱畸形致剖宫产误伤膀胱1例

    1病历摘要患者37岁.因停经40周,阴道流水6小时,于2002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为婚后13年首次妊娠,爱人体健.产科检查:腹部膨隆,宫高34 cm,腹围101 cm,胎方位LOA,胎心140次/min,先露未衔接,宫缩不规律,宫口未开,颈管坚硬,长2 cm,胎膜已破,骨盆外测量无异常.入院诊断,宫内孕41周,孕1产0,LOA,胎膜早破,高龄初产.

    作者:刘宏建;孙金豹;王吉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脾-颈静脉转流加门奇断流治疗布-加综合征并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探索布-加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佳手术方式.方法对15例重症布-加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脾切除、脾静脉-右颈内静脉血管间置转流加门奇断流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15例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并发症2例,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随访3~24个月,无再出血者,间置血管通畅良好.结论对重症布-加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行脾切除,脾-颈静脉血管间置转流加门奇断流止血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嵩洛;李诗杰;周忠勇;任学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小板参数变化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66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65例健康儿童的血小板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治疗前PLT减少,MPV、PDW、P-LCR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治疗后PLT上升,MPV、PDW、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变化有助于ITP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作者:梁春杰;陈鸿莲;黄大鸣;王薇;卓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aroli综合征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16岁.因腹胀,腹围进行性增大1年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家族中无肝病史.体检:发育差,第二性征未发育,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腹隆起,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肝右肋下3 cm,剑突下5 cm,质硬,无触痛,脾左肋下4 cm,质硬,移动性浊音阳性.

    作者:吴坚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栓塞引起右心扩大左心缩小的治疗

    1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因活动后喘憋10余年加重4年入院.患者曾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憋,活动后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稍缓解,但效果差.

    作者:杨步军;马芳菲;刘亚辉;侯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2例以不常见临床症状起病的HSE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在病毒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脑电图和MRI的异常所见作出临床诊断;应用抗病毒和抗癫癎药物治疗效果好.结论HSE以不常见精神异常、Kluver-Bucy综合征为唯一临床表现,根据脑电图(EEG)、核磁共振检查(MRI)可作出早期临床诊断,定期的MRI随访有利于进一步证实诊断和判断预后.在治疗时,无环鸟苷的治疗时间应依据临床症状的恢复和EEG的改善情况灵活掌握;卡马西平对精神异常及Kluver-Bucy综合征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作者:田少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年龄、性别、GCS评分、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呕吐误吸、PaO2/FiO2等相关因素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结果年龄、GCS评分、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呕吐误吸、PaO2/FiO2等因素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GCS评分、胸部外伤程度、呕吐误吸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aO2/FiO2是判断伤情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

    作者:郑绍俭;姜秋泉;邱政;熊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意外夜间猝死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45岁.因上腹部间歇性隐痛3天,门诊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不齐,电轴左偏,V2-3导联ST段抬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QT间期正常.

    作者:笪星星;程普新;钟美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全胃切除胸腔内Lygidakis代胃术29例报告

    目的介绍应用腹部正中切口联合左前胸肋间小切口行全胃切除胸腔内Lygidakis代胃术治疗胃癌29例的方法.方法29例患者右45°侧卧位,腹部正中切口,联合第7肋间小切口入胸,切除全胃,清扫各组淋巴结.用Lygidakis空肠代胃,在胸腔内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结果全组均根治性切除,无吻合口瘘,无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发生和上切端癌残留.术后胸腔引流180~520 ml,平均320 ml,28例痊愈出院;1例全胃切除患者术后5天因切口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占3.7%.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6.9%和42.3%.结论应用Lygidakis空肠代胃术胸内重建消化道具有良好代胃、防止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之优点,术后生存率高,该手术入路患者术后疼痛轻,对心肺功能干扰小,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值得应用.

    作者:杜俊峰;朱佳龙;刘筠;杨世疆;魏玉涛;朱志军;李乃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8例误诊分析

    桥本病(hashimoto thyroiditis,HT)又叫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起病隐匿,病初可以表现为甲亢或甲减,仅有甲状腺肿或结节而无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误诊率高达80%[1],为探讨桥本病更加合理的诊疗方法,对我院资料完整的38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关宝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气管癌12例误诊分析

    原发性气管癌是指原发于环状软骨下缘至隆突间的气管恶性肿瘤,不包括肺、支气管癌等浸润到隆突或气管者.原发性气管癌少见,且早期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规X线检查难于发现,易误诊误治.为提高原发性气管癌的诊断水平,我们对1985年1月~2002年12月误诊的12例原发性气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杭建明;赵夕武;李坚;张蓝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