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出版

闻芝梅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 科学
摘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第十五讲logistic回归方法的正确应用及结果的正确解释

    logistic回归是研究当因变量为二分变量时,因变量与自变量关系的常用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国内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统计软件的日益成熟而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作者:金水高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六种市售奶粉氯化二苯并二噁英和氯化二苯并呋喃的定量检测分析

    二(口恶)英类化合物共包括210种同系物和异构体.但对人类具有毒性意义的化合物是其中的17种2,3,7,8位氯原子取代的二(口恶)英和呋喃.氯化二苯并二(口恶)英(PCDDs)和氯化二苯并呋喃(PCDFs)是一类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作者:张建清;姜杰;周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华医学会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波中的一种新型去屑止痒剂的含量

    目前,去头屑香波发展速度很快,已占香波总量的35%以上[1],新型去屑止痒剂甘宝素[climbazole,其化学名称为1-(4-氯苯氧基)-1-(1H-咪唑基)-3,3-二甲基-2-丁酮]对卵圆形头屑芽孢菌、白色念珠菌、糠藓真菌属有抑制作用,能通过杀菌、抑制脂肪酶的水解、抗氧化和分解氧化物等方式阻断头屑的产生,从而达到有效地去屑止痒的效果.

    作者:王萍;李洁;张晓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豆异黄酮和玉米赤霉烯酮对卵巢癌细胞株PEO4增殖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大豆异黄酮(genistein,GS)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卵巢癌细胞(PEO4)增殖的影响探讨其雌激素效应.方法雌激素受体阳性卵巢癌细胞株PEO4在达克尔培养基(DMEM,含小牛血清10%)中采用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于加受试物5 d前将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后改在无酚红高糖DMEM(含活性碳-葡聚糖苷处理过的胎牛血清5%)中培养,实验设溶剂对照、雌激素对照、抗雌激素对照和2种受试物各4个剂量组,采用噻唑蓝法、3H-Td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术对PEO4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96μmol/L GS对PEO4处理24 h,可明显抑制PEO4细胞增殖和细胞DNA合成,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至48 h,32 μmol/L GS也能明显抑制PEO4细胞增殖,在浓度低于8 μmol/L时,GS有促进细胞增殖的趋势.ZEA对PEO4增殖的影响与雌二醇类似,96 nmol/L ZEA对细胞处理24h可明显促进PEO4细胞增殖和细胞DNA合成,并将细胞周期由G0/G1向S期推进,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结论ZEA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效应,在较低的浓度条件下(8 nmol/L,92 h)即可促进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PEO4的增殖作用;GS对PEO4细胞的影响作用比较复杂,较低浓度的GS(<10 nmol/L)促进细胞的增殖作用,而在高浓度的处理条件下则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这些资料提示高剂量的GS有抗卵巢癌的作用,而ZEA具有雌激素样效应.

    作者:余增丽;张立实;李群英;吴德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环境激素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是指环境中具有激素样作用,能够模拟或干扰体内激素生理生化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它不仅包括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激素样化合物,如植物性雌激素;还包括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如二噁英、双酚化合物、烷基酚、多氯联苯化合物(PCBs)、金属铅镍等,以及人工合成的激素,如己烯雌酚、睾酮和邻苯二甲酸酯类.

    作者:李晓梅;李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理压力的公共卫生问题与预防对策

    压力(stress)是物理学描述系统负载的一般概念.在物理学上压力和张力(strains)都有着十分精确的概念.不幸的是这些概念在生物学的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作者:杨廷忠;刘晓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出版

    作者:闻芝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的甄别方法和评价体系

    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environmental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EDCs)对人类和野生动物健康的危害已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张立实;吴德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甘肃省五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与其母亲血红蛋白的关系

    贫血是婴幼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探讨5岁以下儿童与母亲血红蛋白(Hb)的相关关系,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作者:格鹏飞;赵玉霞;赵辉;安富英;范元德;赵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对大鼠的生殖毒性

    目的研究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对大鼠的生殖毒性.方法雄鼠80只,雌鼠124只随机分4组,溶剂对照组,3个剂量组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分别为400、800和1 600mg/kg.雄鼠交配前连续给药60d,交配期间继续给药;雌鼠交配前连续给药14 d,交配后给药至妊娠第14天;分别观察生殖毒性试验指标.结果400 mg/kg组无明显毒副反应,800 mg/kg组有个别鼠出现后肢麻痹,1 600 mg/kg引起雌雄大鼠后肢麻痹,消瘦.吡哆素L-2-比咯烷酮-5-羧酸酯1 600 mg/kg使雄鼠的交配率下降50%,有统计学显著性.800mg/kg组生育鼠7只,1600 mg/kg组未生育,对雄鼠的生育率有统计学显著影响.800 mg/kg组雄鼠的精子数为(59.40±21.71)×105,1 600 mg/kg组雄鼠的精子数为(0.40±0.14)×105.800mg/kg组活胎数为(8±3)只,1 600 mg/kg组无受孕鼠.结论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在本实验条件对SD大鼠无致畸性,无作用剂量为400 mg/kg,发育毒性的无作用剂量小于400 mg/kg.

    作者:王茵;祝慧娟;来伟旗;陈建国;梅松;张炜煜;张幸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DNA依赖的蛋白激酶复合物研究进展

    DNA依赖的蛋白激酶复合物(DNA-PK)是重组修复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修复由电离辐射所引起的DNA双链断裂(DSBs),并且可以通过磷酸化多种蛋白质底物,广泛参与转录及细胞凋亡等过程.

    作者:张霞;周宜开;任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至九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评价指标的探讨

    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是评价个体或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统一尺度.尽管应用于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很多,但由于各指标适用的人群、标准制定的背景不同,局限了各指标评价的范围和适用人群,给有关评价和研究带来不便.

    作者:肖新才;苏宜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与血糖及血脂变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与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法对42对7~10岁肥胖及健康对照儿童进行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血糖、血脂水平的测定.结果肥胖及对照儿童瘦素水平分别为2.74~45.12 μg/L和0.53~10.18μg/L,经对数转换后肥胖组平均水平非常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及体脂百分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83%的肥胖儿童有瘦素抵抗,肥胖瘦素敏感组与体重正常组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性,而肥胖瘦素抵抗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肥胖瘦素敏感与瘦素抵抗儿童年龄、性别分布及BMI、WHR的差异无显著性,但瘦素抵抗组TG显著高于瘦素敏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瘦素敏感组.结论肥胖儿童即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筛查高危肥胖儿童的有用指标.

    作者:杨年红;周韫珍;毛丽梅;黄艳;祁振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种增塑剂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壬基酚(NP)、双酚A(BisA)和邻苯二甲酸酯二丁酯(DBP)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的影响.方法将MCF-7细胞在达尔克(DMEM)培养液(含10%小牛血清)中采用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开始实验前将培养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后改在无酚红DMEM(含5%胎牛血清)中培养继续4 d以耗尽其内源性雌激素.实验设溶剂对照、雌激素对照、抗雌激素对照及3种受试物各4个剂量组,采用噻唑蓝(MTT)法、3H-Td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术对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P、BisA和DBP对细胞处理24 h,分别在96×10-7mol/L、96×10-7mol/L、96×10-6mol/L可促进MCF-7细胞增殖和细胞DNA合成,并推进G0/G1期细胞进入S期,提高细胞增殖指数;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至96 h,3种化合物在较低浓度条件下也表现促进细胞增殖的效果.结论对-壬基酚、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二丁酯可促进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可能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作者:余增丽;张立实;徐培渝;吴德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氢醌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DNA及细胞核的影响

    目的研究氢醌(HQ)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DNA及细胞核的损伤作用,探讨其遗传毒性.方法分别用0、10、20、40和80 μmol/L的HQ染毒HLF细胞3 h,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再用相同剂量组HQ染毒HLF细胞1 h,继续培养24 h后进行微核试验.结果彗星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分别为12%、19%、42%、79%和95%,彗星尾长分别为7.87、9.35、11.03、19.28和23.32μm,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20、40和80 μmol/L剂量组的拖尾率和彗星尾长明显增加;且随着HQ剂量的升高,高度、重度DNA损伤的比例也逐渐增加.HQ也可致微核、核异常形成,各剂量组的微核率分别为2%、3%、10%、9%和15%,核异常率分别为6%、7%、16%、27%和28%,剂量效应关系显著,其中20、40和80 μmol/L剂量组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显著增加.结论HQ可致HLF细胞DNA和细胞核损伤,产生遗传毒性作用.

    作者:江高峰;庄志雄;刘起展;何云;杜柳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2003年度会议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首届年会暨全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回顾与发展论坛会议征文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饮用绿茶对胃癌、肝癌和食管癌预防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饮绿茶对3种上消化系统癌症(胃癌、肝癌、食管癌)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江苏省泰兴市的胃癌、肝癌、食管癌病例分别为206、204、218例及对照415例.结果饮用绿茶可降低饮用者胃癌危险度40%,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OR值为0.60(95%CI:0.36~0.99),并且随饮绿茶年限增长、浓度增高和饮用量的增加,保护作用增强,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每月饮茶超过250 g时,对肝癌的保护效率约可达60%.饮绿茶对肝癌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趋势,但统计学检验不显著,而饮绿茶对患食管癌无明显影响.结论饮绿茶对胃癌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对食管癌、肝癌未见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穆丽娜;周学富;丁保国;王如鸿;张作风;姜庆五;俞顺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职业噪声暴露与纺织女工生殖内分泌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我们研究了职业噪声暴露对纺织女工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作者:李佩芝;潘小川;徐希平;王黎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