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平;桂亮;张又良;余晨辉;吴斌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0年1月开始实施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随机抽选我院32例静脉护理人员,考核其静脉治疗知识和技能,并根据静脉专科质量标准平均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32例护理人员经规范化管理后,静脉治疗知识和技能得到显著性提高,各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显著提高。结论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大大改善了护理质量,为输液安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作者:唐欣慧;陈俊华;刘海燕;梁青拉;吴妙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120例门诊用药咨询情况,提高药学咨询服务质量,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集的120例门诊药物咨询记录,对门诊用药咨询的内容、人群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门诊药房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的措施及意义,探索更有效的药物咨询的模式。结果用药咨询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用法用量、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合并用药、用药禁忌、能否长期服用等。咨询率排在前三位的咨询内容依次为药物用法用量(31.17%)、注意事项(20.83%)和不良反应(14.17%)。咨询人群以50~70岁年龄段为主,占48.33%,其次是30~50岁年龄段,30岁以下的咨询比例较小;在文化程度方面,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用药咨询比例依次降低,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咨询比例高。结论药物咨询的大力发展,能促进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同时也是门诊收集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途径。
作者:罗小勇;刘伟武;安细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miR-128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6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癌组织及对照正常肝组织中miR-128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在65例肝癌组织中miR-128阳性表达率为24.6%(16/65例),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66.1%(43/6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miR-128的表达随着肝癌患者临床分期进展而降低。结论 miR-128可能成为肝癌患者病情进展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作者:廖银花;邓石军;胡玉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按摩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脑血液循环状态,促进损伤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柱;黄向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考核评价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与评价,促进高等教育的教与学,从全方位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生源质量、不同的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一个不断摸索、修正的过程。
作者:韩霜;王圣强;刘富;董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围产营养门诊创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9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门诊定期复诊,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围产营养门诊定期复诊,观察两组母体情况和围产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围生期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且围生儿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产营养门诊创建能够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潘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炎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消化科临床实习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方法以齐齐哈尔医学院2009级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消化科临床实习课教学中实施高仿真模拟教学。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和综合能力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分析高仿真模拟教学在实习课阶段应用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结果两组测试成绩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消化科临床实习课阶段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适合目前的医学教学资源状况。
作者:张秉全;禹晶;林佰艳;翟雅娟;王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高通量血液透析( HFHD)患者干体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进行HFHD的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HFHD期间的干体质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个性化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干体质量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心室射血分数( EF)、心排血量( CO)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0.0%,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需行HFHD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干体质量,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蔡雪珠;谢志恒;曾淑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下垂穿孔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方法对6例误诊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觉造成误诊的主要因素,并归纳总结避免误诊的方法。结果对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以下主要因素,第一是由于患者体征表现不典型,医师在诊断中忽视问诊及体格检查,第二对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不细致,第三,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疼痛类型理解不清。结论误诊有可能耽误患者的佳治疗时机,只有医生加强自我管理,完善对患者的问诊及体格检查,同时仔细参考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覃同昌;崖宝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文中分析了STS教育理念下的医学物理学学习情境的特点,并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物理学史、多媒体技术、问题讨论等方面对学习情境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充分证实了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引入STS教育思想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者:薛俭雷;田春华;万永刚;张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糖蛋白抗原CA15-3应用不同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出的结果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评价不同厂家仪器测出结果的偏倚程度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正常临床申请肿瘤组合检测标本20份,分别用日本全自动荧光磁微粒酶免分析仪AIA-600和西门子-X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A15-3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对偏倚程度评价。结果两台仪器对CA15-3检测的结果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在允许的范围内偏倚,二者的相关系数不高(r<0.975)。结论虽然不同医院应用不同的仪器对同一检测项目结果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应用同一台仪器会减少系统误差。
作者:郭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CANNY算子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边缘检测;但是它也存在缺陷和不足,可能失去部分细节,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传统算法的新颖的边缘检测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对边缘检测更有效,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更适合于图像边缘检测,检测结果获得更清晰。
作者:修雅慧;吴文庆;郭伟伟;郭艳红;赵春兰;王烨星;马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套管结合负压吸引经皮肾镜I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有效性。方法36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均采用超声定位引导穿刺,一步法建立20 F经皮肾镜通道,经皮肾镜联合使用双套管结合负压吸引技术I期处理结石性脓肾。结果均成功建立20F经皮肾镜通道,行Ⅰ期碎石,手术时间为30~90 min,平均为45 min;未出现严重出血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术后4~5天复查KUB平片及彩超,29例患者结石一次性取净80.55%(29/36),结石残留7例(19.45%,7/36)。结论采用双套管结合负压吸引技术经皮肾镜取石术I期治疗结石性脓肾能保证碎石过程低压或者无压力,有效避免碎石过程中感染播散,是一种治疗结石性脓肾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四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插管体位对耳鼻喉科胃管留置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间,耳鼻喉科收治的60例需行胃管留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侧卧位经鼻插胃管,对照组行平卧位经鼻插胃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主观体验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和主观体验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经鼻插胃管是耳鼻喉科胃管留置患者适宜的插管体位,其可以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插管时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及插管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刺激。
作者:徐倩;谭丹雪;李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以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并改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再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原因。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主要诱因为便秘、情绪激动或烦躁、高血压以及腰穿出血、不规范的剧烈活动以及尿潴留,以上分别造成患者再出血4例、6例、14例、3例、3例、2例。结论高血压以及其他引起血压上高的原因如剧烈运动、烦躁等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主要诱因,与此同时护理不周以及住院期间不适当腰穿都是引起再出血的重要因素,在住院护理时应注意稳定患者情绪并把握患者运动量同时避免不规范的护理,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作者:顾芳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自动持续正压呼吸机( cpap)对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纤溶系统及脑梗死再发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进行cpap干预。对照组50例未给予cpap干预。比较两组脑梗死再发的差异。同时评价两组纤溶系统情况。结果试验组脑梗死再发率6.0%低于对照组22.0%,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试验组t-PA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其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PAI-1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其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pap干预对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疗效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纤溶系统。进而减轻患者高凝状态。同时也能够降低患者脑梗死再发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作者:涂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维持性血透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临床以血液透析的常规方式进行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护理进行临床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分。结果干预组焦虑评分量表、抑郁评分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因子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对病人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邱均玉;苏东晖;梁健;杨志成;范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 )的临床特点,以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入院前误诊、入院后确诊为IM的55例患儿进行误诊情况分析。结果 IM临床表现多样,其主要表现为:发热55例(100%),咽峡炎40例(72.73%),淋巴结肿大45例(81.82%),肝脏肿大30例(54.55%),脾脏肿大23例(41.82%),皮疹9例(16.36%),鼻塞15例(27.27%),眼睑浮肿10例(18.18%)。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70.91%(39例),异形淋巴细胞检查>10%者100%(55例),EBV-VCA-IgM检测阳性100%(55例),可伴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肺炎等。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确诊难,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10%和 EBV-VCA-IgM 阳性可协助诊断。结论 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及时的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赛媛;林世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满意。
作者:曹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