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梁莉萍;刘文霞;王敏
CD226是NK细胞主要的活化性受体之一,与多种疾病的致病机制相关,在肿瘤免疫监视乃至肿瘤细胞清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在新研究中,CD226与黑色素瘤、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极大关联。 CD226的功能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受到抑制,可能导致NK细胞失活,从而加速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本文主要综述CD226杀伤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季;官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和连续性排班在优质病房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以提高患者满意度、病人抢救成功和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方法在原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实施分层管理和连续性排班模式,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将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分层管理和连续性排班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整体上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减轻了护士的压力,有利于人员的培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玉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利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在酒精提取的白鲜皮氯仿层中分离梣酮、黄柏酮、白鲜碱。方法利用柱色谱分离手段分离梣酮、黄柏酮、白鲜碱,之后用核磁、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所提取物质谱图与相关文献一致鉴定为梣酮、白鲜碱、黄柏酮。结论分离方法可行。
作者:丛欢;杨莹;郭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阻塞性呼吸睡眠综合征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七氟醚复合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 n=30):右美托咪定组( D组)和瑞芬太尼组( R组)。记录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 PACU)停留时间;PACU 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持续时间,采用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评价躁动程度。患儿入PACU即刻(T0)及15 min(T1)、30 min(T3)、60 min(T3)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分别评价疼痛程度和镇静程度。记录PACU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 D组躁动发生率和PEAD评分降低,躁动持续时间缩短,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Ramsay评分升高(P<0.05);两组患儿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郭训;李恒;杨秀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对师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至2013年在我院临床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历史对照,两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和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结果相较于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护生和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专业素质,同时促进改善师生间的正向评价(P<0.05)。结论分层次、分阶段的护理带教模式有助于教学相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在护理教育和管理领域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作者:孙晶;马月仙;张志伟;刘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45例被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梗死的相关动脉将45例患者分为两组:右冠状动脉25例、左回旋支动脉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关系。结果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在右冠状动脉发生率高于左回旋支动脉;②右冠状动脉组中,STV1抬高≥0.5 mm、STI压低≥0.5 mm的诊断率高,为100%;③在左回旋支动脉组中,STaVL抬高≥0.5 mm、STI抬高≥0.5 mm的诊断率高,达到了100%。结论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不同相关冠状动脉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存在差异,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廖小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38例剖宫产手术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采取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术后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要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阻滞起效间、感觉阻滞高平面固定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对母体循环影响更小,感觉阻滞完善,镇痛效果更好,麻醉恢复快,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刘庆仁;曹丽燕;陈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广西容县农村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的现状,从现在状况中发现问题探讨提高办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1-2013年3年间容县农村15个乡镇共17所托幼机构中儿童的4500人,采用入院集中体检的方式,每次体检在2周时间内完成,体检操作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均按照《儿童保健学》的要求统一进行。评价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儿童、体重参考值进行评价。结果2011-2013年间广西容县农村15个乡镇共17所托幼机构体检儿童的身高、体重均达到WTO标准。儿童营养不良呈下降趋势,贫血儿童呈下降趋势,肥胖儿童呈上升趋势,龋齿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儿童生长发育潜力可进一步提升,托幼机构要加强合理的膳食管理,保证儿童膳食营养平衡,及时进行干预。
作者:杜毅;罗兆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源化管理是医院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医院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医院人力资源优劣的竞争。而一所医院经营的成功或失败,不仅在于医师执业技术水平的高低,更在于医院对人员的科学管理,因而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化就越显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与配比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医师资源流失严重、人才资源配比不尽合理、人才任用与调配方面有待加强等。本文将探讨医院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刘向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比分析利培酮与硫必利用于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100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利培酮和硫必利治疗6周,用PANSS和TESS作疗效和副反应评定。结果治疗后利培酮组有效率为94%,硫必利组的有效率为92%,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的评分均显著降低,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ESS量表不良反应对比分析显示硫必利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必利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及行为症状疗效显著,且副反应较利培酮小,耐受好,依从性高。
作者:满建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皮敏消胶囊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1例,治疗组患者口服皮敏消胶囊,每天3次,每次4片,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每天2次,每次1遍,连续治疗8周;对照1组患者口服复方氨肽素片,每天3次,每次5片,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每天2次,每次1遍,连续治疗8周;对照2组患者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每天2次,每次1遍,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80.49%;对照1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78.05%;对照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41%。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59,P=0.018;Z=-2.102,P=0.036);治疗组与对照1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71,P=0.787)。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皮敏消胶囊联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是安全的、有效的。
作者:叶锦波;刘少珍;卢银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再次剖宫产或经阴道分娩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总结更为合理的产科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36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资料,比较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子宫破裂,或孕产妇、新生儿死亡。阴道分娩组比再次剖宫产组在产程、孕产妇产时出血、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产后发热、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分娩并非必须采用剖宫产。
作者:郑翠华;陈惠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莪术对正常和血瘀证孕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与冷刺激的方法制备血瘀证模型,造模后将正常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莪术组,将血瘀证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莪术组。受孕后第6~19 d给予不同剂量的莪术水煎液。检测受孕雌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莪术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正常组与血瘀证模型组在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正常+莪术高剂量组在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中切变率下,各剂量血瘀+莪术组的全血黏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莪术+血瘀证模型组能使全血黏度降至正常孕大鼠水平,证明了中医“有故无殒,亦无殒”的中药辨证减毒理论。
作者:徐天娇;赵学梅;郭丽娜;洪博;王晓丽;李晓明;李刚;牛英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改良式冲洗辅助负压引流技术在儿童创伤骨科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0例儿童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冲洗辅助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在常规冲洗辅助负压引流的敷料中加入冲洗管,持续进行低流量灌注,冲洗液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40 mg+10%葡萄糖3000 ml。对照组使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敷料持续时间、注射器冲洗次数、敷料更换次数和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儿VSD敷料平均持续时间为(5.2±0.4)天,注射器冲洗次数平均为(10.3±3.6)次,VSD敷料更换次数平均为(3.5±0.2)次,创面闭合时间为(25.3±4.7)天。观察组患儿VSD敷料平均持续时间为(10.0±0.2)天,注射器冲洗次数平均为(27±1.1)次,VSD敷料更换次数平均为(1.3±0.1)次,创面闭合时间为(12.4±2.8)天。两组患儿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VSD材料科有效延长敷料使用时间,大大减少更换次数,有效抑制了感染的发生,促进了肉芽生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镇生;张育斌;黄伟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总结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15例患者为显效、11例为有效、15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63.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例、9例、25例及39.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呕吐现象,2例失眠现象,经调整用药剂量后恢复正常;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呕吐现象,3例失眠现象,经药物调整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
作者:鲁晓;赵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分析113起发生赔付的医疗纠纷,分析赔付特点,提出积极应对纠纷赔付的对策。方法根据赔付原因,对发生赔付医疗纠纷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样本发生赔付的医疗纠纷因诊疗行为过错占46.02%,因知情告知占30.97%、无过错的赔付占23.01%,恶性投诉占9.74%、人道救助占13.27%,赔付医疗纠纷的发生科室相对集中,赔付标准不一,赔付多以患方为主导。结论完善医疗纠纷管理体制,加强重点环节管理,推行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应对医疗纠纷赔偿。
作者:王娟;易蕊;邹明;门爱民;郭娟;王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滤泡辅助性T细胞是近年来在研究中发现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辅助性T细胞( Th细胞)。 Tfh细胞有明显区别于其他Th细胞亚群的特征性标志,但是其中主要的标志物是CXCR5+。 Tfh细胞主要的功能是通过产生IL-21,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而间接参与适应免疫应答,从而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1]。
作者:王俊文;官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近4年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随机、等比分为术后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结果。结果康复护理组患者出院时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可尽早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就诊的42例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病患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疗程为6周,并对上述两组病患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病患的各项数据指数相对于对照组情况其上升或者下浮的情况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慧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DLS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VAS评价表、ODI功能障碍指数、Henderson疗效标准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 ASD)为评价标准,评价PLIF在DLS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升高,VAS评分、ODI指数降低,经检验,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enderson疗效评价标准,5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良、可、差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9、5、3、3,治疗优良率为88.00%。随访统计结果显示,术后发生ASD的患者有7例,术后ASD发病率为14.00%,处于正常水平。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术后ASD发病率较低,安全可靠。
作者:黄东永;黄远源;陈敏;黄仕光;王友洛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