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鸿;刚永桂;刘明;赵鹏飞;张松达;铁成楠
目的 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BAG-1)对缺氧/再复氧损伤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热休克蛋白70 (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BAG-1表达.将筛选好的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慢病毒对照组(仅含荧光蛋白的慢病毒感染组)、BAG-1小干扰RNA (siRNA)组(即BAG-1基因沉默组,感染含BAG-1基因干扰序列及荧光蛋白的慢病毒),根据沉默序列不同分为BAG-1 siRNA-α组、BAG-1 siRNA-β组.感染重组慢病毒后72 h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SH-SY5Y细胞中BAG-1和HSP70蛋白表达;缺氧处理后采用CCK-8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细胞HSP70转录水平.结果 慢病毒感染后72 h,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BAG-1 siRNA-β组干扰效果优于BAG-1siRNA-α组.各组细胞活性均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且于8h时达峰值.经缺氧处理8h后,BAG-1 siRNA-β组细胞活性[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细胞对照组、慢病毒对照组及BAG-1siRNA-α组(0.59±0.09比0.94±0.12、0.90±0.11、0.91±0.14,均P<0.01);BAG-1siRNA-β组凋亡细胞率明显高于细胞对照组、慢病毒对照组及BAG-1 siRNA-α组[(34.63±3.46)%比(14.83±3.75)%、(19.93±6.49)%、(16.40±1.18)%,均P<0.01].BAG-1 siRNA-β组HSP70蛋白及mRNA转录水平与细胞对照组、慢病毒对照组及BAG-1siRNA-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AG-1基因在缺氧神经细胞中能够发挥保护作用,减少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可以独立于HSP70基因.
作者:宋砚坤;李智;王奉涛;刘海燕;曲彦;王芸;谢春雨;胡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主动脉夹层(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囊样变性的中层而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向周围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危重症[1].AD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崔倩等[2]研究发现,多排CT(MDCT)上AD患者肺部改变发生率为肺间质病变的71.8%;StanfordA型心包积液/心脏增大发生率多于B型;通过MDCT图像观察肺部改变,可提高MDCT在AD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本院收治1例无胸痛、胸闷典型表现,以突发意识丧失伴双上肢麻木为首发症状的AD患者,随访8个月病情稳定,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在护场理论指导下应用箍围药红肿消酊治疗大鼠皮肤脓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40只SD大鼠,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红肿消治疗组.采用于采用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1 mL(3~5×109 cfu/mL)复制皮下脓肿模型,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换药;西药对照组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换药;红肿消预处理组于制模后4h用红肿消2 mL换药;红肿消治疗组制模出现硬肿后用红肿消2 mL换药,药物范围超过肿胀范围1 cm.各组均每日换药1次.观察各组大鼠精神状态、体质量、皮肤温度、脓肿波及范围和形成时间、创面破溃及愈合时间,疮周经皮氧分压(TcPO2)的变化.结果 ①制模后大鼠活动量减少,食欲变差,进食减少,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②给药后3d起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值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g:8.75±9.85比31.67±7.92,P<0.01),持续到给药后18d(g:27.13±11.70比98.00±8.94);给药后18d,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红肿消治疗组体质量增加值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g:53.28±19.69、49.12±7.23、44.71±12.42比27.13±11.70,均P<0.05).③给药后3d起,模型组脓肿周围皮肤温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33.75±0.68比35.03±0.41,P<0.01),持续到给药后10d(℃:34.30±0.35比35.03±0.41,P<0.01);给药后14 d时,红肿消预处理组温度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明显降低(℃:33.97±0.83比35.10±0.57、35.01±0.68、35.25±0.23,均P<0.01),红肿消治疗组温度较预处理组明显升高(℃:34.87±0.94比33.97±0.83,P< 0.05).④给药后13、15、17 d,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和红肿消治疗组肿胀波及范围缩小率均较模型组大,以给药后17 d变化显著[(96.37±5.09)%、(92.76±13.56)%、(98.41±3.85)%比(77.46±19.07)%,均P<0.05].⑤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和红肿消治疗组脓肿范围局限时间均较模型组缩短(d:9.28±1.38、7.33±1.97、7.67±1.63比12.63±1.99,均P< 0.05);红肿消预处理组和红肿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d:17.67±1.03、16.83±1.51比19.92±2.33,P< 0.05).⑥给药后7d,红肿消预处理组TcPO2较模型组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63.33±9.77比39.51±8.42],红肿消治疗组(44.25±6.41)较红肿消预处理组明显降低,给药后14 d,红肿消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59.50±7.34比49.52±10.17),给药后18d,西药对照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37.71±5.63比54.33±7.74),红肿消预处理组、红肿消治疗组TcPO2均较西药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红肿消酊箍围消肿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改善大鼠体质量及精神状态,增加创周血供以抗感染、抗炎,进而促进护场形成.感染早期应用红肿消酊并不能减轻局部感染症状,不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但能使皮肤脓肿尽早局限,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作者:张朝晖;朱朝军;张杨;徐强;郭悦;赵丽坤;刘婷婷;王婉莹;冀晓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本科收治1例接触种子包衣剂后引起急性重症接触性皮炎患者,应用高压氧替代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接触种子包衣剂咽部不适5d,颜面部水肿1d由急诊收入本科.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5年.入院时查体:血压139/8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105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0.93,周身皮肤发红,全身各部位重度水肿,大量渗出结黄痂,咽部黏膜充血,颈部软组织肿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余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7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 88.41%.肺部CT示:双肺下叶炎症,双侧少量胸腔积液.临床诊断:急性接触性皮炎,急性药物中毒,双肺肺炎,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险组).
作者:管重严;雷宇;刘伟;孙明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b1预处理对急性束缚性应激大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8只SD大鼠按随机区组法分成正常对照组、急性束缚应激模型组、人参皂苷Rb1组,每组6只.模型制备采用专业大鼠固定器束缚2h模拟急性束缚性应激状态;人参皂苷Rb1组于制模前30 min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b1 40 mg/kg,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处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制模前后大鼠血浆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 mRNA的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ol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束缚应激模型组制模后血浆CORT和ACTH含量较制模前明显升高[CORT(μg/L):3.79±0.50比2.06±0.35),ACTH(μg/L):1.69±0.12比0.94±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束缚应激模型组海马组织BDN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水平均明显降低[BDNFmRNA(A值):42.87±5.56比109.39±9.11,BDNF蛋白(灰度值):0.94±0.02比1.02±0.03,均P<0.01];与急性束缚应激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b1组海马组织BDNF的mRNA(113.73±6.24比42.87±5.56)和蛋白(1.04±0.02比0.94±0.0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人参皂苷Rbl预处理可以维持急性束缚性应激大鼠模型海马组织BDN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缓解急性束缚性应激所导致的损害.
作者:戴勤学;王均炉;潘媛媛;金深辉;莫云长;郏丹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系统,尽管治疗目标是一致的,但结合起来殊为不易.本研究从“道”“法”“术”3个层面去分析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的可能性及切入点.“道”解决的是中医西医治病殊途同归的大道至简的哲学思维;“法“解决的是中医与西医治疗原则上的可共通之处及可互补之处如何有机结合;“术”解决的是在具体的患者身上如何实现各项治疗技术优势互补,以提高诊疗效果.同时以l例重度腹腔高压综合征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救治过程作为实证,阐述上述观点在3个层面上的具体应用,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作者:陈全福;杨荣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静滴),每次30 mg,每日2次;同时静滴β-七叶皂苷钠,每次2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RP、VEGF、TNF-α水平变化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NDS评分、CRP、VEGF、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上述指标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NDS评分(分):13.01±1.37比20.63±1.68,CRP (mg/L):8.05±3.97比10.04±4.17,VEGF (ng/L):97.25±13.73比116.43±14.10,TNF-α(ng/L):8.15±2.52比11.54±2.2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00% (46/50)比77.55% (38/4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 (2/50)比8.16%(4/49),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可能与调节CRP、TNF-α、VEGF水平有关.
作者:解晓燕;华秀芝;宋江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危重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风险较普通患者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问题.1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危重症患者由于氧耗增加以及手术创伤、感染等因素的打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需要补充液体增加氧输送以及保证组织器官的灌注.进行合理的容量治疗需做好基本生命体征监测,满足液体管理和治疗所需要的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针对原发疾病如血糖、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所需的特殊监测[1].容量治疗是以患者为导向的,容量治疗前必须依据客观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正确判断患者术前状态[2-3],绝大多数围手术期患者需要通过意识状态、颅内压、呼吸道情况、心肺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尿量、有效循环血量、水和电解质情况的判定解决容量问题[4].对容量需求较大者,应结合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evO2)及血乳酸等[5]作出判断.容量治疗的目标是尽快恢复正常血容量,以达到改善和优化循环功能,防止器官功能衰竭的目的.
作者:李红峰;施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心搏骤停(CA)患者的初期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然而对于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其病死率仍较高,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脑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因此,早期恢复脑功能是持续生命支持的核心.低温治疗是目前唯一得到循证医学支持用于CPR后患者脑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将亚低温治疗研究推向高潮的是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亚低温治疗适合温度的研究.本研究将对CA患者CPR后亚低温治疗对脑保护作用的历程及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壮丽;邵敏;李跃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确诊为麻痹性肠梗阻的住院患者95例,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联疗法: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静滴),每日1次;血必净注射液40 mL静滴,每日2次;凉膈散加减(由大黄10 g、芒硝10 g、栀子15 g、连翘20 g、黄芩15 g、甘草6 g、薄荷6g、竹叶10 g、蜂蜜10 g组成)胃管注入;取足三里、三阴交、天枢、合谷、阳陵泉、中脘、下脘、大肠腧等穴,用30号毫针直刺,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72 h.观察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异常例数,以及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异常例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除恶心呕吐外上述其余指标的减少程度均以研究组更显著(腹痛为7例比44例,腹胀为6例比45例,停止排气排便为3例比48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为11例比43例,腹部X线异常为12例比48例);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h:22.65±6.72比34.35±5.38)、肠鸣音恢复时间(h:40.36±6.99比51.33±5.80)、症状消失时间(h:51.44±9.41比60.10±5.48)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93.75%(45/48)比87.37% (37/47),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作者:陈莉;王东强;李志军;刘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67例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中药外洗和内服中药的方法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7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5例;年龄22~ 81岁,平均49岁,35~55岁者51例,其中3例属于术后2年复发;就诊时间为发病后2~4d.
作者:闫振界;闫梅;王丹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椒蒿挥发油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60只BALB/c雄性小鼠,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150只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模型组、黄芪组和低、中、高剂量椒蒿挥发油组.采用腹腔接种柯萨奇B3亲心肌病毒株建立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模型.病毒感染1h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黄芪组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0.1 mL;椒蒿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给予2%、5%、10%的椒蒿挥发油0.3 mL灌胃.各组均每日1次,持续给药1周.观察各组小鼠死亡率、心脏/体质量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心肌组织匀浆中病毒滴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含量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①死亡率:模型组死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黄芪组和椒蒿挥发油低、中剂量组(60.0%比0%、23.3%、20.0%、28.7%),模型组与椒蒿挥发油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比46.7%,P>0.05);黄芪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椒蒿挥发油高剂量组(P<0.01),黄芪组与椒蒿挥发油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椒蒿挥发油低剂量与中剂量组死亡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指标:制模后8d,模型组NK细胞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15.91±3.87)%比(38.50±2.32)%],黄芪组和椒蒿挥发油低、中剂量组NK细胞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19.38±3.27)%、(18.54±3.09)%、(18.36±2.64)%比(15.91±3.87)%,均P<0.05].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匀浆中未检出病毒,黄芪组和椒蒿挥发油低、中剂量组心肌组织匀浆病毒滴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10-9/mL:1.96±0.44、1.95±0.46、1.95±0.48比2.41±0.51,均P<0.01).③肌损伤指标:正常对照组cTnI水平<0.1 μg/L,模型组[(15.84±3.89) μg/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心脏/体质量比值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10-4:8.3±1.3比4.6±0.1),黄芪组和椒蒿挥发油低、中剂量组cTnI、心脏/体质量比值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cTnI(mg/L):10.03±2.35、10.81±2.56、11.10±1.89比15.84±3.89,心脏/体质量比值(×10-4):7.2±0.8、7.3±1.0、7.3±0.6比8.3±1.3].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无炎性浸润和坏死,心肌病理变化积分均为0,模型组炎性浸润积分(分:3.25±0.45)和坏死积分(分:2.91±0.51)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黄芪组和椒蒿挥发油低、中剂量组浸润积分和坏死积分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浸润积分(分):2.92±0.39、2.95±0.35、2.95±0.37比3.25±0.45,坏死积分(分):2.46±0.50、2.50±0.51、2.54±0.50比2.91±0.51,均P<0.05].结论 椒蒿挥发油可清除体内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等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但椒蒿挥发油的作用与剂量有关,低、中剂量较高剂量效果更好.
作者:陈炜;赵磊;盛博;陆非平;张静姝;牛素平;臧学峰;赵国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上多发、常见的危重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益气活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治疗原则,清代医家王清任曾以此创立补阳还五汤沿用至今.龙蛭汤正是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用水蛭、川牛膝而成,意在增强原方的活血通络之功效,临床收效甚好.龙蛭汤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及历代医家经验,结合现代病症特点,能得到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值得深入研究.现就龙蛭汤方的组方依据作一探源.
作者:蒙家泉;陈永斌;刘启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栓塞(PE)患者治疗后14 d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规律及与血栓近期溶解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4家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PE患者,入院后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于治疗前24 h内和治疗后14 d行CT肺动脉造影(CTPA),以Mastora评分计算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评估血栓负荷.治疗前及治疗后1、2、3、5、7和14 d测定血浆Fib、D-二聚体和FDP水平,分析其变化规律及与PAOI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42例PE患者.PE患者Fib于治疗3d达峰值(g/L:4.24±1.45比3.83±1.56),随后逐渐下降,与二次方曲线模型拟合度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5);D-二聚体和FDP治疗后持续下降,治疗后14d达低[D-二聚体(mg/L):1.58±1.38比8.84±6.35,FDP (mg/L):4.23±3.63比23.41±16.54],与三次方曲线模型拟合度高(F值分别为32.190和34.326,均P=0.000).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 PAOI变化量[(18.77±14.22)%]与Fib变化量[(1.20±0.93) g/L]无相关性(r值为-0.194,P=0.219),与D-二聚体变化量[(7.29±7.10) mg/L]和FDP变化量[(19.29±18.67) mg/L]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6和0.460,P分别为0.020和0.002).结论 PE治疗后D-二聚体和FDP水平持续下降提示血栓溶解.
作者:冯宗莲;秦志强;许承琼;覃少佳;梁世廉;陈桂荣;刘航;王毅;周怀海;梁秋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法救治1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疗效,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中西医结合救治措施.方法 对1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治.每日观察症状、体征并进行实验室检查、胸部或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 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有效治愈1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结论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大多存在正虚邪实表现,中西医结合疗法有良好疗效;中医治疗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益气、化痰、活血法贯穿始终.
作者:海文华;李顺保;孙志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五参汤对脓毒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心肌酶学和临床指标水平的影响,并分析cTnI与心肌酶学水平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2例,采用单盲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五参汤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五参汤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参汤(由西洋参、苦参、北沙参、南沙参、丹参、黄芪、三七、降香等组成),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d生化指标[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血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全心射血分数(GEF)、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治疗情况及预后指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的变化;分析入院治疗前cTnI水平与CK、CK-MB、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cTnI、CK、CK-MB、CVP、ELWI、HR、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指数、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I、GEF、MA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以五参汤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cTnI (mg/L):0.94±0.29比1.30±0.67,CK (U/L):96.00±24.30比101.38±24.55,CK-MB(U/L):31.14±6.78比36.48±8.17,CI (mL·s-1·m-2):64.51±5.83比53.34±4.67,CVP(cmH2O,1 cmH2O=0.098 kPa):10.56±1.84比11.94±2.16,ELWI (mL/kg):8.81±1.61比11.66±2.30,GEF:(33.62±3.88)%比(27.14±4.55)%,MAP(mmHg,1 mmHg=0.133 kPa):84.67±5.58比79.52±5.74,HR(次/min):87.86±9.02比82.95±5.26,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指数:2.44±0.53比2.89±0.68,APACHEⅡ评分(分):10.66±1.66比14.43±1.82,机械通气时间(d):1.67±2.11比2.10±2.26,ICU住院时间(d):8.86±2.59比10.67±2.96,总住院时间(d):13.24±4.53比16.76±5.04,均P<0.05].患者入院时治疗前的cTnI水平与CK、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2、0.335、0.327、0.328、0.338,P值分别为0.038、0.030、0.030、0.034、0.029).结论 cTnI水平升高可反映脓毒症心衰患者心肌受损的程度,可作为预测脓毒症心衰预后的一项指标;生化及临床多指标变化提示,五参汤治疗可提高脓毒症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旭成;张栋;张军;喻灿;高宇;余淑菁;潘泉利;余莉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微血管心绞痛患者70例,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 mg口服、每日3次,麝香保心丸2粒(每粒22.5 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十二导联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总数、ST段压低低电压幅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ST段压低导联总数和ST段压低低电压幅度较治疗前减少,且以观察组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心绞痛发作次数(次):5.2±0.5比9.4±1.6,ST段压低导联总数(个):2.3±0.2比4.6±2.1,ST段压低低电压幅度(mv):0.10±0.01比0.31±0.01,均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 (5/35)比22.8%(8/35),P>0.05].结论 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疗效明显.
作者:杨艳红;李守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胸腺五肽和四君子汤联合治疗对重症肺结核患者的影响及机制,为临床治疗重症肺结核提供新的策略.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结核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2HRZE/4HR标准化疗方案;研究组在标准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口服每次0.5 g、每日1次)、胸腺五肽(静脉注射每次1 mg,每日1次)和四君子汤(由人参9 g、白术9g、茯苓9 g和甘草6 g组成,每日1剂,加水400 mL,煎至1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治疗后4个月观察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总数(LY)、CD4+和CD8+细胞及CD4+/CD8+比值]、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平均大呼气流量(MMEF)]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D8+、TT、PT、Fib和D-二聚体及PaCO2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LY、CD4+、CD4+/CD8+、FEV1、FVC、PEF、MMEF、APTT、PaO2、SpO2和PaO2/FiO2均显著升高(均P< 0.05),且以研究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LY(109/L):1.79±0.19比1.45±0.16,CD4+:0.40±0.03比0.33±0.03,CD8+:0.20±0.01比0.23±0.02,CD4+/CD8+比值:2.10±0.23比1.67±0.20,FEV1:0.269±0.004比0.198±0.003,FVC:(3.78±0.41)%比(3.14±0.39)%,PEF (L/s):3.68±0.26比3.05±0.23,MMEF (L/s):0.96±0.06比0.74±0.05,PaO2(mmHg,1 mmHg =0.133 kPa):95.11±7.68比85.23±7.01,PaCO2(mmHg):31.76±3.26比46.28±4.36,SpO2:0.96±0.08比0.91±0.07,PaO2/FiO2 (mmHg):310.58±11.12比285.01±10.76,TT(s):15.64±1.25比18.82±1.54,PT(s):12.69±1.01比14.28±1.21,APT(s):29.01±2.02比25.21±1.80,Fib (mg/L):233.46±15.61比286.27±18.14,D-二聚体(μg/L):210.88±14.13比256.39±1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治疗后痰菌转阴率[94% (47/50)比60% (30/50)]、总有效率[88%(44/50)比64% (32/50)]和病灶吸收率[86% (43/50)比60% (30/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氧氟沙星、胸腺五肽和四君子汤联合治疗重症肺结核有助于调节酸碱平衡,改善机体缺氧状况和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加血液流通,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卫鸿;刚永桂;刘明;赵鹏飞;张松达;铁成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TMP)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50例,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TMP治疗组,每组2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菌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等治疗;TM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TMP 120 mg,每日1次,疗程为10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10d测定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共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计算两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NT-proBN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5d开始与治疗前比较出现统计学差异[NT-proBNP(ng/L):334.25±36.46比577.72±60.34,TNF-α(ng/L):388.48 +43.38比507.74±31.63,均P<0.05],TMP治疗组从治疗后1d开始即与治疗前比较出现统计学差异[NT-proBNP(ng/L):387.44±36.39比571.67±56.34,TNF-α(ng/L):403.79±23.20比505.82±31.31,P<0.05];且TMP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均P<0.01).两组治疗后LVIDs逐渐缩短,FS、LVEF逐渐升高,于治疗10d达低或高水平,且TMP治疗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TMP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LVIDs、LVEF于治疗5d表现出统计学差异[LVIDs (mm):43.23±5.57比48.21±2.29,LVEF:0.47±0.02比0.41±0.02,均P<0.05],FS于治疗1d起表现出统计学差异[FS:(23.92±1.81)%比(22.84±1.79)%,P< 0.05].TMP治疗组ICU住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d:13.16±2.67比16.48±3.08,P< 0.05),病死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20% (5/25)比36% (9/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发生起重要作用,拮抗TNF-α可以改善预后;中药TMP对脓毒症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炳炜;刘长文;胡炜;胡伟航;朱英;王剑荣;曾小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刺康复训练与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闭合性STBI患者84例,按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外科降颅内压、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康复训练(每次训练50 min,每天1~2次,10次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和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MBP和GFA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分):4.99±0.67比3.42±0.73,命名能力(分):2.98±0.77比2.84±0.47,延迟记忆(分):5.76±0.33比3.87±2.08,注意力(分):6.17±0.65比4.75±0.81,语言能力(分):3.51±0.46比2.04±0.13,抽象思维能力(分):2.94±0.27比1.58±0.96,定向力(分):6.02±0.65比4.88±0.62,FMA评分(分):68.71±34.17比41.13±14.82,MBI评分(分):69.12±10.45比37.63±6.11,MBP(μg/L):1.32±0.23比5.31±0.79,GFAP (μg/L):0.19±0.08比0.39±0.04,均P< 0.05].结论 针刺康复训练与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STB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步轩;王东雁;景兆德;宋卫东;柴峰;王勇;韩晓明;丁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