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鼾症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莫云洁;黄晔;路丽芬

关键词:
摘要:儿童鼾症是指在睡眠时出现的发作性上呼吸道梗阻,一般可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升高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1].因此,鼾症患儿机体常处于慢性缺氧状态,伴有夜间深度睡眠不足,并可造成记忆力下降,部分患儿甚至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2].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3].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是儿童鼾症常见的病因,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4].帮助患儿术后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是专科护理值得研究的课题[5].本院201 1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73例手术治疗鼾症患儿,现就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清肾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和IκB激酶(IκKα)表达的影响,探讨清肾颗粒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9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1)、模型组(n=9)、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组(n=9)、清肾颗粒组(n=10).采用UUO法复制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后缝合,但不结扎输尿管;清肾颗粒组按10 mL/kg的剂量灌胃清肾颗粒(溶于温水制成含药量为0.4 g/mL的混悬液);PDTC组按10 mL/kg的剂量灌胃PDTC(溶于温水制成含药量为0.015 g/mL的混悬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温水,疗程均为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组织中NF-κB p65、p-lκB α、IκK α的蛋白含量.结果 假手术组治疗前后BUN、SCr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PDTC组、清肾颗粒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模型组BUN、SCr和U-Pro/24 h及肾组织NF-κB p65、p-IκBα和IκK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BUN(mmol/L):14.19±1.53比4.68±0.50,SCr(μmol/L):115.82±8.79比55.23±3.27,24h尿蛋白定量(mg/24 h):11.56±1.07比2.88±0.34,NF-κB p65(A值):0.81±0.16比0.20±0.04,p-IκBα(A值):3.64±0.32比2.21±0.66,IκK α(A值):1.48±0.27比0.53±0.08],清肾颗粒组、PDTC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1),且清肾颗粒组的降低程度较PDTC组更显著[BUN (mmol/L):8.01±0.95比9.78±0.93,SCr(μmol/L):84.48±5.58比92.45±7.47,U-Pro/24 h(mg/24 h):4.70±0.59比6.05±0.52,NF-κB p65(A值):0.47±0.10比0.64±0.13,p-IκB α(A值):2.82±0.47比3.03±0.55,IκKα(A值):0.83±0.06比0.93±0.18,均P<0.01].结论 清肾颗粒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改善UUO模型大鼠肾脏纤维化.

    作者:王亿平;程敏;王东;章雪莲;金华;茅燕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三重刺激技术评估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的影响

    目的 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ST)评估电针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广东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ACI患者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30例,电针组(基础治疗+电针)31例;另选健康人(不予任何干预)20例测定参考值作为对照.治疗前、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TST评定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皮质脊髓束传导功能.结果 治疗前电针组和对照组NIHSS、MBI、FMA评分及TST测试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 d后电针组和对照组TST测试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健康组;而且电针组TST测试水平[(39.91±31.76)%比(56.45±31.49)%]、总有效率(93.50%比73.33%)、NIHSS(分:2.52±1.93比4.17±3.39)、MBI(分:88.55±11.70比79.33±16.70)、FMA评分(分:85.27±16.59比74.17±24.1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电针组TST测试水平与ACI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成负相关(r=-0.725,P<0.05).结论 TST是客观评估电针治疗ACI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障碍恢复的检测方法,电针促进ACI运动神经功能恢复与减轻皮质脊髓束损伤等密切有关.

    作者:谭峰;王学文;詹杰;谭玖清;刘亚丽;刘效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ICU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多发伤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10 mg/L芬太尼(2μg·kg-1·h-1)联合8 mg/L右美托咪定(0.5~0.7 μg· kg-1·h-1)持续微量泵泵入;试验组应用布托啡诺0.4 g/L(20μg·kg-1·h-1)联合右美托咪定8 mg/L(0.5~0.7 μg·kg-1·h-1)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48 h.两组均维持镇静目标Ramsay评分2~4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达到0~3分.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6、12、24、48 h两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比较两组镇静镇痛达标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给药后各时间点CPOT评分、Ramsay评分、HR、RR、MAP、PaO2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aO2、SpO2较用药前明显升高,给药后48 h达到低[对照组:CPOT评分(分)为2.56±0.39比7.21±0.35,Ramsay评分(分)为3.34±0.69比1.12±0.25,HR(次/min)为110.52±10.98比129.21±12.36,RR(次/min)为29.09±6.38比36.04±5.15,MAP (mmHg,1 mmHg=0.133 kPa)为110.01±14.32比113.24±15.84,PaCO2(mmHg)为37.43±5.67比43.79±7.14,PaO2 (mmHg)为72.32±3.55比57.42±7.55,SpO2为0.94±0.10比0.87±0.08;试验组:CPOT评分(分)为2.01±0.72比7.67±0.73,Ramsay评分(分)为3.56±0.37比1.18±0.27,HR(次/min)为80.54±9.98比126.54±12.37,RR(次/min)为20.06±3.18比35.28±4.85,MAP(mmHg)为78.69±12.34比112.52±13.42,PaCO2 (mmHg)为35.06±4.98比43.79±6.28,PaO2 (mmHg)为97.98±7.98比58.62±6.35,SpO2为0.99±0.10比0.89±0.08];两组各时间点MAP、HR、RR、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PaO2、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镇静镇痛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in:22.6±5.4比39.8±7.2,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5% (4/42)比34.8%(15/43),P< 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ICU重症创伤患者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稳,无呼吸抑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王玥;秦秉玉;邵换璋;黄晓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镰状细胞病2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镰状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009年2月至2015年7月刚果(布)首都医院儿科收治的210例镰状细胞病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溶血性贫血、急性胸部综合征和疼痛危象为小儿镰状细胞病的常见症状.结论 贫血是镰状细胞病的首发症状,急性胸部综合征是镰状细胞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疼痛危象是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马学路;PONCE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益心汤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汤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气虚阳衰,水瘀内停型D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益心汤,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检测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心衰的复发率,比较两组各观察指标及NT-proBNP的改善情况.结果 终共76例患者完成临床研究,其中观察组39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可明显改善DHF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分:观察组为9.23±4.77比26.28±6.17,对照组为11.79±5.12比25.51±6.02,均P<0.05)、心功能指标NT-proBNP(μg/L:观察组为1 068.89±1 048.59比3 261.51±1 560.90,对照组为1 675.54±1 331.71比3 073.11±1 495.48,均P< 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74% (35/39)比72.97%(27/37),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5例复发,复发率为14.29%;对照组复发11例,其中1例为心源性猝死,复发率为40.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西药常规治疗同时联合使用中药益心汤治疗DHF,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孙怡春;朱立峰;冯春林;范兴良;张晓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舒心饮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及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蛋白A1/G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心饮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及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蛋白A1/G1(ABCA1/ABCG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嘉兴市中医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舒心饮(药物组成:黄芪30 g、党参15 g、麦冬15 g、生地黄9 g、熟地黄9 g、枸杞15g、桑寄生15g、葛根9 g),对照组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用14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及巨噬细胞ABCA1和ABC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C (mmol/L):3.72±0.58比3.38±0.66,LDL-C(mmol/L):2.39±0.68比2.05±0.59,均P<0.05],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mmol/L:1.30±0.15比1.15±0.35,P<0.0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T)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BCA1和ABCG2的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ABCA1 mRNA (2-ΔΔCt):1.05±0.12比0.92±0.16,ABCG1 mRNA(2-ΔΔCt):0.95±0.11比0.89±0.08,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BCA1和ABCG1的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ABCA1(灰度值):0.48±0.09比0.64±0.17,ABCG1(灰度值):0.37±0.21比0.61±0.12,均P<0.05].结论 舒心饮可以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巨噬细胞ABCA1和ABCG1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杰;范一平;俞跃杰;孙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在绿色通道患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对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缺陷进行分析,以期加强急诊质量控制.方法 收集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急诊科2011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绿色通道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抢救记录共206份,其中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抢救记录单104份为对照组,2013年7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危重患者护理记录102份为研究组.分析采用两种记录单后质量控制可利用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质量控制可利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32/40)比57.5%(23/40),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9% (4/102)比8.7% (9/104),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1% (95/102)比83.7% (87/104),P<0.05].结论 采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便于强化医护人员规范、熟练执行抢救流程,有利于临床质量控制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崔慧静;杨万杰;孟瑶;赫连宏;陈丹;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对小窝蛋白-1基因敲除小鼠脑缺血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窝蛋白-1 (Cavl)在脑缺血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补阳还五汤对Cav1基因敲除小鼠脑缺血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Cav1基因敲除小鼠(KO)60只及同源野生小鼠(WT) 60只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复制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模后2h各组分别给予灌胃预处理,补阳还五汤组给予补阳还五汤煎液(由黄芪120 g,当归尾6 g,川芎3 g,红花3 g,赤芍4.5 g,桃仁3 g,地龙3 g组成)5 g/kg(临床等效剂量),每日2mL;其他各组动物均给予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于制模后3、7、10、14 d各组处死5只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TNF-α、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NF-α、ICAM-1蛋白阳性细胞在整个大脑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主要表达在大脑皮质和海马区,TNF-α表达在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整个细胞结构中,ICAM-1表达在细胞膜上.KO和WT两个假手术组小鼠脑组织均有TNF-α和ICAM-1蛋白的低水平表达;各时间点KO和WT两个模型组TNF-α、ICAM-1阳性细胞数均较同鼠种假手术组明显增多,制模后3d均明显增加[KO组:TNF-α(个/mm2)为102.67±22.84比38.67±8.80,ICAM-1(个/mm2)为47.33±3.89比19.33±3.14;WT组:TNF-α(个/mm2)为70.00±17.72比45.83±10.53,ICAM-1(个/mm2)为46.67±5.43比20.50±3.21],7d达高峰[KO组:TNF-α(个/mm2)为127.50±18.06比34.83±8.77,ICAM-1(个/mm2)为76.67±14.79比20.17±3.92;WT组:TNF-α(个/mm2)为89.67±2.58比29.67±4.80,ICAM-1(个/mm2)为48.33±8.09比15.50±1.52],10 d逐渐下降,14d达低[KO组:TNF-α(个/mm2)为99.67±18.33比34.00±8.10,ICAM-1(个/mm2)为47.50±8.20比12.83±2.71;WT组:TNF-α(个/mm2)为59.67±17.07比31.17±9.70,ICAM-1(个/mm2)为44.33±7.15比19.67±3.56].KO和WT两个补阳还五汤组脑组织TNF-d、ICAM-1阳性细胞表达数均较同鼠种模型组明显降低,TNF-α均于制模后14d达低[KO组为(32.33±8.87)个/mm2,WT组为(35.00±5.83)个/mm2,P<0.01];ICAM-1在KO组于制模后7d达低[为(23.00±1.79)个/mm2],WT组于制模后14 d达低[为(21.17±5.20)个/mm2];KO模型组TNF-α阳性细胞表达较WT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 Cav1基因的缺失能导致大脑组织炎症反应增加,Cav1具有减轻大脑炎症反应的作用;补阳还五汤可通过调节TNF-α、ICAM-1的表达,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

    作者:黄素芬;易健;周胜强;罗东;刘柏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早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血浆置换(PE)治疗对重症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ICH)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重症CMV感染ICH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均接受早期PE治疗.记录患儿一般资料、PE治疗信息、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内)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8例重症CMV感染ICH患儿早期接受PE治疗,男性3例,女性5例;接受PE治疗时年龄(67.38±21.27)d,体质量(4.91±0.86) kg;患儿在PE治疗过程耐受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E治疗显效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100%.与治疗前比较,经PE治疗后,患儿肝脏肿大程度减小(cm:3.55±0.73比4.81±1.07,P<0.05),脾脏肿大程度无明显变化(cm:2.14±0.68比2.25±0.89,P>0.05),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均明显降低[TBil(μmol/L):72.18±30.49比224.28±73.18,DBil (μmol/L):42.36±26.90比129.00±46.03,TBA (μmol/L):64.08±38.21比130.57±54.33,ALT(U/L):73.25±63.00比178.50±130.85,AST(U/L):91.75±62.83比278.75±196.44,γ-GT (U/L):124.33±74.89比454.75±384.16,ALP(U/L):158.67±67.18比631.88±218.63,均P<0.05],CMV-IgM抗体滴度明显下降(0.35±0.32比1.51±1.26,P<0.05),CMV-IgG抗体滴度无明显变化(4.40±2.30比4.10±2.41,P>0.05).与有效组比较,显效组仅TBA、ALP显著升高[TBA(μmol/L):183.67±23.69比97.33±25.17,ALP (U/L):848.00±54.67比543.25±153.52,均P<0.05].结论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早期采用PE治疗重症CMV感染ICH患儿的近期疗效明显;TBA和ALP水平较高的患儿对PE治疗的近期疗效更敏感.

    作者:李弢;周俪姗;熊小丽;邱娅莉;袁凯;江治霞;鄢素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犀角地黄汤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犀角地黄汤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72例,按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犀角地黄汤[犀角(水牛角代替)30 g,生地黄24 g,芍药12g,牡丹皮9 g,麦冬12g,栀子10 g;中药使用颗粒剂加入100 mL温水冲调],每日1剂,分2次口服或鼻饲,疗程为7d.检测各时间点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等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d、7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Kplan-Meier法比较两组28 d累积存活率.结果 治疗后3d两组PL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109/L:对照组为67.81±17.10比59.61±17.85,试验组为87.17±17.36比59.19±18.96],但试验组上升更为明显(均P<0.01);治疗后7d试验组已恢复至正常参考值水平,对照组PLT仍低于正常水平,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09/L:120.25±17.59比95.50±15.48,P<0.05).治疗后3d对照组PT、APTT均较治疗前有延长趋势,而试验组PT较前无明显变化,APTT呈现下降趋势;治疗后7d两组PT、APTT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试验组均接近正常范围,试验组P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PT(s):16.07±1.58比20.56±1.29,APTT (s):62.22±15.06比79.38±12.78,均P<0.05].两组治疗后3d开始Fib、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持续到治疗后7d,且以试验组的下降程度更明显[Fib (g/L):3.05±0.74比7.85±1.31,D-二聚体(mg/L):3.35±1.37比9.97±3.32,APACHEⅡ评分(分):15.42±2.41比24.94±3.73,SOFA评分(分):6.03±0.88比10.50±1.44,均P<0.05].Kplan-Meier法显示,两组28 d累积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结论 犀角地黄汤能显著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其预后,其可能机制与调节并改善脓毒症时失控的炎性级联反应有关.

    作者:陈明祺;鲁俊;吕海;程璐;陈秋华;蒋华;王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儿童鼾症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儿童鼾症是指在睡眠时出现的发作性上呼吸道梗阻,一般可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升高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1].因此,鼾症患儿机体常处于慢性缺氧状态,伴有夜间深度睡眠不足,并可造成记忆力下降,部分患儿甚至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2].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3].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是儿童鼾症常见的病因,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4].帮助患儿术后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是专科护理值得研究的课题[5].本院201 1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73例手术治疗鼾症患儿,现就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莫云洁;黄晔;路丽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ACI)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年2016年1月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发病时间<6h的ACI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组(30例)及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组(31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行头颅CT灌注成像(CTPI)检查,评价其对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的影响,治疗前和治疗后3d、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其神经功能,并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3d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组缺血低灌注区面积减小的例数较丁苯酞组明显增加(26例比18例,x2=4.322,P<0.05).两组治疗后缺血低灌注区面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以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缺血低灌注区面积(mm2):2 119.19±888.54比2 828.73±783.44,NIHSS评分(分):治疗后3d为7.48±1.95比8.77±1.92,治疗后14d为4.71±1.85比6.30±1.85,均P<0.05].治疗后14 d两组各有3例谷氨酸转氨酶(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到40 ~ 80 U/L,未予以特殊治疗,1个月后复查转氨酶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能明显缩小ACI后缺血低灌注区面积,改善神经功能,两者合用效果更好,且安全有效.

    作者:尹春丽;王耀伍;吕佩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症评分体系应用的研究进展

    目的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运用评分体系判断患者病情已被广泛接受.然而这些评分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也有各自适用范围.目前研究的热点在于制定特定疾病的相关评分,将通过评分改良用于特定的疾病,并比较各评分体系在运用时的准确性及适用性.本研究主要针对以上3个问题的新研究进展综述.重症患者的评分是ICU中评价患者的一项客观指标,但不是每一项评分都能适用于所有患者,因此,认识这些评分并正确的运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汪洋;胡才宝;蔡国龙;严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健康体检者和急诊室及ICU3种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

    目的 比较静脉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健康体检者、急诊和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分析其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采集门诊体检、急诊、ICU超过1年就诊患者的临床数据,分层比较其BG及HbA1c分布差异,并统计既往无糖尿病史的急重症患者就诊时BG异常的发生率以及潜在糖尿病的发生率.结果 收集ICU患者195例、急诊室患者349例、健康体检者2 474例.3种类型受试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检者年龄较ICU和急诊患者明显偏小(岁:44.84±12.65比61.93±18.29、67.51±17.12,均P<0.05),急诊患者平均年龄较ICU患者大(P<0.05).急诊患者中约1/3有糖尿病史,其比例明显高于ICU患者[38.1% (133/349)比23.1% (45/150)],ICU病死率明显高于急诊患者[18.5% (36/195)比4.9%(17/349),P<0.05].ICU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为(12.05±7.76)分,ICU HbA1c<6.5%和HbA1c≥6.5%者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11.3±0.7比13.3±1.7,P=0.290).41.6%(89/214)无糖尿病史的急诊患者就诊时静脉BG≥7.8mmol/L,提示存在糖耐量异常,17.3% (37/214)的患者HbA1c≥6.5%.无糖尿病史的ICU患者,入科随机BG检测有37.6% (56/149)存在糖耐量异常(≥7.8 mmol/L),6.7%的患者测HbA1c≥6.5%.结论 不同诊疗岗位受试者BG情况存在差异,急重症患者BG异常发病率高,隐匿性糖尿病发病率高.临床实践工作中需建立个体化的监测方案和诊疗流程,同时应构建系统性的糖尿病诊疗体系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

    作者:曹隽;于沁;赵晖;王娟;徐凌云;夏志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我国不同规模城市市民急救能力与意愿的分析

    目的 分析我国不同规模城市市民急救知识知晓现状,了解市民对现场急救知识的需求程度.方法 以微信推送自制调查问卷方式在网上开展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城市市民的一般情况、学习急救知识的需求、途径及期望途径和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程度及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目的、原因等差异.结果 共回收来自全国各大城市有效调查问卷2 862份,根据问卷的城市来源将调查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来自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调查对象共有230人,来自武汉、长沙、重庆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的调查对象共l 640人,来自三线及以上城市(简称三线)调查的对象共有992人.一线城市调查的对象年龄主要为21~30岁和31 ~ 40岁(分别为106人和99人),文化程度以高中和大学为主(分别为47人和132人);来二线城市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为21~30岁和31 ~40岁(分别为778人和606人),文化程度以大学和研究生为主(分别为1 087人和240人);三线城市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为21~30岁和31~ 40岁(分别为469人和351人),文化程度以高中和大学为主(分别为230人和549人).来自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调查对象中均只有约30%接受过急救知识的培训,但各城市中96%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希望了解急救相关知识,98%以上的人愿意接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超过97%的人认为学校应该开设急救内容的课程.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途径获取急救知识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市民的比例高(分别是65.22%,67.52%和65.32%);其次是通过阅读购买的急救科普书籍(比例分别是37.83%,38.72%和36.09%);而参与学校开设急救内容的课程和红十字会、医院等专业机构组织的培训是获得专业急救知识技能有效的方法,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市民通过这两种方法获取专业急救知识技能的比例均不到20%,有74.78%、81.52%和73.79%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市民希望通过参与医院等专业机构组织的现场急救培训获取急救知识,有63.04%、64.94%、64.82%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市民希望通过学校开设急救内容的课程获取急救知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市民对如何正确拨打救援电话的知晓率高,分别为84.35%、90.00%、88.71%;其次是中暑,知晓率分别为45.22%、48.29%、47.08%;而对心肺复苏(CPR)和气道梗阻的知晓率低,均不到20%.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中对创伤急救、急性中毒、动物咬伤、溺水的知晓率虽然也都不高,但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发达的一线城市对创伤急救知晓率较二、三线城市要高(47.39%比46.52%、32.62%),而三线城市对急性中毒(25.60%比20.87%、17.20)、动物咬伤(28.43%比22.61%、24.27%)、溺水(37.80%比35.22%、32.13%)等急救知识的知晓率相对一、二线城市要高(均P<0.05).在未参与急救知识专业培训前,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分别有57.39%、52.56%、51.96%的市民表示愿意参与现场急救;而在参与急救知识专业培训后有86.96%、82.87%、84.88%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市民愿意实施现场急救,急救意愿显著提升(P=0.00).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学习急救知识的目的基本一致,约80%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市民学习急救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紧要时候有能力救助他人;约70%的市民是为了更好保障亲朋好友的安全;约60%的市民是为了在关键时候自救.结论 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公众急救知识知晓率低,但获取知识的意愿和需求非常高,希望参与专业培训获得急救知识,且专业培训能显著提高城市市民现场急救意愿.

    作者:黄莹;邹联洪;祝益民;易静芬;石泽亚;朱浙祥;梁红英;韩晓彤;刘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激光照射穴位结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50例

    目的 探讨激光穴位治疗联合口服氯雷他定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50例,将患儿按年龄分为3~6岁组(16例)、7~10岁组(20例)、11~ 14岁组(14例).应用南京小松医疗研究所的XS-998D06激光治疗仪对迎香、合谷、印堂进行穴位照射(每天2次,每次15 min),同时口服氯雷他定治疗3d.观察3个年龄组患儿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个年龄组患儿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7~10岁组患儿总有效率为100%,3~6岁组和11~ 14岁组总有效率相当;3组均未见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激光穴位治疗结合口服氯雷他定能明显提高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萧毓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

    目的 观察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使用对脑出血合并意识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 ~9分的脑出血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纳洛酮组39例,醒脑静组42例,醒脑静和纳洛酮联合用药组37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纳洛酮组以纳洛酮2 m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静滴);醒脑静注射液组将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联合组为其他两组方法同时使用;3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观察3组临床疗效、意识状态好转起效时间、GCS评分的变化.结果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均高于纳洛酮组和醒脑静组[100.0%(37/37)比94.9% (37/39)、92.9% (39/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意识状态好转起效时间较纳络酮组和醒脑静组明显缩短(h:19±10比27±11、29±10,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3组患者GCS评分均逐渐升高,且以联合用药组治疗后14d的升高更显著(分:11.3±1.3比9.2±1.6、9.5±1.8,P<0.05).结论 醒脑静和纳洛酮联合用药较两药单独使用意识好转更快,但对临床疗效结局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陈爱男;张志明;祝兆林;肖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儿哮喘患者免疫球蛋白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小儿哮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6月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45例,以同期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测定受试者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RDW和PDW水平,并评价RDW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在哮喘患儿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哮喘患儿组IgG、IgM、Ig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组[IgG(g/L):9.95±0.95比6.61±0.65,IgM(g/L):1.85±0.25比1.15±0.29,IgE(g/L):568.60±213.96比123.56±96.12,均P<0.05],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IgA (g/L):0.84±0.32比1.15±0.31,P<0.05];哮喘患儿组RDW较健康儿童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1.1)%比(12.5±0.7)%,P=0.012],而两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剧,RDW呈上升趋势,轻度、中度、重度哮喘息儿的RDW分别为(12.5±0.6)%、(13.7±0.9)%、(14.6±0.8)%,中度与轻度、重度与中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RDW诊断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95%可信区间(95%CI)为0.657 ~ 0.841 (P<0.01).结论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在小儿哮喘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哮喘患儿RDW表达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DW在哮喘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巢浩界;王一;张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aprini模型对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

    目的 观察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Caprini模型)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实施Caprini模型后收治的5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收治的556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首日即用Caprini模型进行评分,观察组根据风险等级选择机械预防和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预防;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预防,骨科大手术后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低分子肝素钙使用率、VTE发生率、低分子肝素使用相关并发症(大出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钙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83%(412/590)比17.98%(100/556),P<0.01];VTE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02% (6/590)比2.70% (15/55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观察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0.51% (3/590)比0.18% (1/556),P>0.05].结论 Capfini模型对ICU患者VTE的预防有较好的效果,且不增加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石莹;张志荣;蔡丹莉;金水芳;祝晨;沈莹莹;冯雯;王灵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泻火解毒法对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①动物实验:选择5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根据计算机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分为5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 mL/kg竹叶青蛇毒液的方法复制竹叶青蛇伤动物模型;对照组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6h,低、中、高剂量蛇伤胶囊组给予蛇伤胶囊,剂量分别为174、348和522 mg· kg-1·d-1,使用时以生理盐水稀释为17.4、34.8和52.2 g/L的药液,灌胃量则均为10 mL· kg-1·d-1;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1周.于末次灌胃后24 h经耳缘静脉取血,分离血清,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中白细胞计数(WBC)和单核细胞(MO)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②细胞实验:用MEM培养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24 h后更换培养液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个样本.采用细胞中加入5 mg/L竹叶青蛇毒液的方法复制竹叶青蛇毒细胞模型.培养6h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10%正常兔血清培养液,低、中、高剂量蛇伤胶囊组分别加5%、10%和15%含中药兔血清继续培养.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用ELISA试验检测HUVEC培养液中IL-1、IL-2、IL-6、TNF-α水平.结果 模型组血WBC、MO、IL-1、IL-2、IL-6、TNF-α和HUVEC培养液中IL-1、IL-2、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药物剂量增加,低、中、高剂量蛇伤胶囊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下降,以中剂量蛇伤胶囊组降低更显著[血清:WBC(×109/L)为9.03±2.16比12.11±4.38,MO(×109/L)为0.44±0.18比0.63±0.16,IL-1 (ng/L)为92.46±9.46比110.80±29.78,IL-2(ng/L)为92.11±17.55比112.0±18.83,IL-6 (ng/L)为481.73±147.12比667.26±226.41,TNF-α(ng/L)为7.12±2.96比9.41±1.76;HUVEC培养液:IL-1 (ng/L)为56.76±10.37比75.80±22.49,IL-2 (ng/L)为76.77±13.73比92.80±17.82,IL-6(ng/L)为231.70±107.91比413.25±178.65,TNF-α(ng/L)为223.98±30.31比252.86±30.75,均P< 0.05].结论 竹叶青蛇毒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损伤;泻火解毒法可治疗竹叶青蛇伤血管内皮炎性损伤.

    作者:何卫东;文丹;吴晖;王华新;翁淑琴;邵丹;高芳琳;陈腾飞;王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