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旭宏;裘昌林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综合性的科学评价中心,是集科研、人才培养和评价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中介性实体机构。中心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图书情报研究所、数学与统计学院等单位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组建而成,是一个文理交叉的跨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念珠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收集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腹水、胆汁等标本念珠菌培养呈阳性的资料,对3年来ICU念珠菌感染情况、阳性标本分布、不同念珠菌分布情况及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等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3年ICU共入住患者2412例次,念珠菌感染407例(16.9%),3年间念珠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至2013年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13.4%(77/573)、16.1%(146/907)、19.7%(184/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7株念珠菌来自痰液166株(占40.8%),尿液157株(占38.6%),腹水53株(占13.0%),血液13株(占3.1%),胆汁11株(占2.7%),其他7株(占1.7%)。菌属分布主要是白色念珠菌(174株)、光滑念珠菌(131株)、热带念珠菌(83株)、近平滑念珠菌(5株)、克柔念珠菌(12株)等,也检出少见的葡萄牙念珠菌和解脂念珠菌(2株)。从2011年至2013年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2013年高,2012年低,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均为0,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高(分别为10.9%、27.8%、9.6%),其次是伏立康唑(分别为6.6%、11.0%、0)、氟康唑(分别为4.7%、7.4%、1.9%),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和解脂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ICU念珠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泌尿道,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高。
作者:贾磊;郁慧杰;陆锦琪;马燮峰;刘宇婷;张玉琦;蔡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由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的2013中国脑卒中大会中指出,急性脑梗死目前已成为我国疾病致残致死的第一位原因。溶栓治疗是血管再通的理想方法,但由于治疗时间窗(发病3~4.5 h)的限制,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率很低(1.6%)[1],所以失去溶栓机会的病例颇多。如何挽救患者的生命及减少致残率成为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宗羡;常虹;郝新宇;蔡桂淑;王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救治1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81岁,因自服氟乙酰胺中毒后出现昏迷,持续抽搐,两眼上翻,口、鼻、耳出血,二便失禁,在当地医院未进行特殊处理。入院时脉搏(P)144次/min,呼吸频率(RR)44次/min,血压119/78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直径约2 mm,右侧瞳孔7 mm,对光反射消失。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H值6.94,氧分压(PaO2)72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37 mmHg;乳酸15 mmol/L,白细胞计数(WBC)26.3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68,淋巴细胞比例0.25,单核细胞1.14×109/L,丙氨酸转氨酶(ALT)11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77 U/L,乳酸脱氢酶10.27μmol · s-1· L-1,血尿酸812μmol/L,血糖12.51 mmol/L,血钠、血氯、血钙均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82.3 s,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癫痫持续状态。
作者:吴克艳;刘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例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并提供临床试验注册机构的名称和注册号。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半夏有燥湿化痰、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外用可消肿止痛。因其毒性较大,多炮制后使用,依炮制方法不同分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等。而在制半夏的中毒报道中尚无清半夏中毒的相关资料[1-4]。
作者:王献龙;陈霞;冉凤;李丹;刘军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呃逆)的临床疗效,并寻求其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各科符合入选标准的8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43例。观察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遵循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法则,选取膻中、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穴(双)行针灸治疗,每次留针20 min,针灸治疗结束5 min后,于双侧足三里穴各注射胃复安1 mL,每日1次;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肌肉注射胃复安10 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后3 d、5 d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5、7d呃逆发生频率和呃逆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3d、5d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 d:88.4%(38/43)比51.2%(22/43);治疗后5 d:95.3%(41/43)比62.8%(27/43),均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治疗后呃逆发生频率逐渐降低,呃逆持续时间逐渐缩短,治疗后7d为低,且以观察组的变化更显著〔呃逆发生频率(次/d):0.57±0.08比2.04±1.78;呃逆持续时间(min/次):1.07±0.68比9.23±5.69,均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者。
作者:牛相来;周伟;方丽娜;马军虎;雷华;景福泉;周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成人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济南军区解放军第四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成人HI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项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剔除资料不全者后,终纳入患者电项针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头部低温脑保护等常规治疗。电项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项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和格拉斯哥-匹特兹堡昏迷评分(G-PCS评分)的变化,根据GCS和G-PCS疗效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①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及G-P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项针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及G-P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GCS评分(分):6.22±2.66比4.33±1.35,G-PCS评分(分):22.96±6.22比17.53±4.68,均P<0.05〕,且治疗后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GCS评分(分):6.22±2.66比5.17±3.01,G-PCS评分(分):22.96±6.22比16.78±7.96,均P<0.05〕。②以GCS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电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73.7%比50.0%,P<0.05);以G-PCS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电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84.2%比61.1%,P<0.05)。结论电项针治疗能够提高改善HIE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缪文丽;王弘道;李海玲;高维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是否可以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撤机。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4年3月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因细菌感染诱发AECOPD需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每日取静脉血监测PCT水平,自主呼吸试验(SBT)耐受良好者予以撤机拔管。撤机后密切观察48 h,以首次脱机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PCT水平。结果共入选52例患者,脱机成功组38例,失败组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功组和失败组入院时PCT水平(μg/L)无显著差异(分别为5.33±1.35和5.37±1.34),撤机时PCT水平均有所降低(分别为1.37±0.39和1.74±0.42),且成功组PCT水平明显低于失败组(t=2.971,P=0.005)。结论 PCT可以作为一项撤机指标,用来指导AECOPD患者撤机时间的选择。
作者:苏华田;吴笛;刘长江;赵斌;佟鑫;赵佳媛;李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胞质型磷脂酶A2α(cPLA2α)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按照COPD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26例,极重度组24例,以同期90例肺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cPLA2α水平;用酶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代谢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x)。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COPD各组血清cPLA2α和血UA水平均显著升高;随着COPD分级严重程度加重,COPD轻、中、重、极重度组患者cPLA2α、UA水平逐渐升高、NOx水平逐渐下降〔cPLA2α(ng/L):125.60±8.17、155.20±6.42、190.20±9.32、255.80±11.28比88.50±7.99,UA(μmol/L):381.23±32.22、434.95±87.71、464.81±52.65、487.45±82.61比241.95±52.33,NOx(μmol/L):59.90±17.52、45.60±6.17、38.20±4.08、25.70±3.04比74.90±18.31,均P<0.05〕。不同严重程度COPD各组间血cPLA2α和血清NOx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C、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PLA2α和NOx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s=-0.798,P=0.013)。结论联合检测血中cPLA2α和NOx可诊断COPD严重程度,cPLA2α可以作为COPD分级的新靶标。
作者:雒云祥;吴瑞萍;程红颖;张睿华;刘凤娟;路小燕;孙莉姬;闫晓林;汲海燕;宋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心室电风暴是指24 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室速/室颤)≥2次,从而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并需要紧急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临床综合征[1]。本院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反复发生室颤患者进行自动除颤并24 h监护,在除颤32次后恢复了窦性心律,报告如下。
作者:路小燕;聂山文;孙莉姬;雒云祥;闫晓林;汲海燕;宋英;李连芝;陈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采用右室流出道区域临时起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下壁AMI伴二度或三度AVB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47例和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组48例。两组均采用Seldinger法行右侧股静脉穿刺,放置6F鞘管,送入二极临时起搏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在X线引导下由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跨三尖瓣送至右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组在X线透视下撤回电极,稍微顺时针旋转电极后前送,使电极送至右室流出道区域。观察两组从开始右侧股静脉穿刺完成电极植入至起搏部位时间、起搏阈值和起搏不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起搏时间短于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组(s:324±150比354±152,P<0.05),起搏阈值均明显高于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组(V:0.9±0.4比0.7±0.3,P<0.05);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组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病死率〔0(0/48)比2.13%(1/47)〕、起搏不良发生率〔10.42%(5/48)比17.02%(8/47)〕及心室纤颤(室颤)、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短阵室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等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10.42%(5/48)比12.77%(6/47)〕均低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组。结论对下壁AMI伴二度或三度AVB患者采用右室流出道区域起搏安全有效,且稳定性好。
作者:代振涛;胡亚力;王培濯;潘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品种、品系描述清楚;②强调来源;③遗传背景;④微生物学质量;⑤明确体质量;⑥明确等级;⑦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⑧明确性别;⑨有无质量合格证明;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导向性。要求资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必要时应进行统计学处理;文字精炼,层次清楚;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应特别注意对研究过程和方法陈述的严谨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文字表述的流畅性。来稿需经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所在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附带版权转让协议)可在本刊编辑部索取。推荐信应证明稿件内容和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加盖单位公章。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科研论文一般具有职务作品的属性。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原创性研究论文,本刊要求稿件推荐信须由享有该研究知识产权的单位(即科研立项单位、病例资料所在单位)出具;多中心研究的推荐信可由作为该项研究主持者的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所在单位出具。述评、综述、论坛类稿件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组方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21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KI模型组、补肾活血法组方治疗组,每组7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顺铂20 mg/kg的方法复制AKI模型;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法组方10μL · g-1· d-1,AKI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给药6d。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的变化;收集各组小鼠静脉血,检测血肌酐(SCr)水平;取肾组织观察肾质量,并于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急性肾小管坏死评分(ATN)。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KI模型组体质量、肾质量显著降低〔体质量(g):17.18±0.29比19.33±1.43,肾质量(g):0.28±0.01比0.32±0.11,均P<0.01〕,SCr、ATN评分均显著升高〔SCr(μmol/L):86.77±10.97比14.37±0.81,ATN评分(分):3.33±0.52比0.17±0.41,均P<0.01〕;与AKI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体质量(g:18.70±0.28)、肾质量(g:0.31±0.01)显著升高,SCr(μmol/L:21.98±5.52)、ATN评分(分:2.00±0.63)显著下降(均P<0.01)。光镜下可见:AKI模型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肾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形态大致正常;治疗组小鼠肾小管坏死程度较AKI模型组明显减轻,肾小球大致正常。结论补肾活血法组方能降低顺铂诱导的AKI模型小鼠的SCr,改善其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对AKI有治疗作用。
作者:高嘉妍;张大宁;张勉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基层医院急诊内科常见的急症[1],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但在临床上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对有机磷农药特别敏感的患者,服毒后迅速出现难治性休克、呼吸衰竭(呼衰)、昏迷、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不全,这类患者病死率高,休克时间长,纠正困难,纠正后仍需长时间使用升压药物维持,称之为超敏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本院急诊科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AOPP患者892例,其中超敏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6例,发病率6.28%,治愈率81.82%,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甄国栋;李振富;陈明玉;杜中杰;李振翮;赵连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各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农药中毒频频发生,且种类多、成分复杂,给临床医生救治中毒病例带来一定的困难。阿维菌素中毒即是其中的一种新型的农药中毒。本院2011年至2013年10月共收治阿维菌素急性中毒患者19例,经过积极救治,全部成功治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彩侠;杨一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SCI模型组:采用改良的Allen撞击法复制SCI模型,术后不予以治疗;甲泼尼龙组:SCI术后静脉推注(静推)大剂量甲泼尼龙(30 mg/kg)冲击治疗,4 h后重复1次,此后静推甲泼尼龙30 mg/kg,每日2次,共3 d;人参+BMSCs组:SCI术后服用人参超微粉碎颗粒300 mg/kg,每日2次,共20 d,伤后7 d于损伤处移植大鼠BMSCs 5μL,浓度为1×107个/μL。各实验组定时观察行为学改变(BBB评分),术后30 d在镀银染色下观察脊髓组织学的变化,并检测大鼠神经电生理感觉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术后双后肢均出现暂时性活动迟缓,7 d后功能恢复接近正常。SCI模型组伤后出现双后肢瘫痪,而甲泼尼龙组与人参+BMSCs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以人参+BMSCs组恢复较为明显,达到假手术组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SCI模型组术后不同时间点BBB评分均明显降低;与SCI模型组比较,甲泼尼龙组和人参+BMSCs组BBB评分均明显升高,且以人参+BMSCs组升高更显著(均P<0.05),两组术后12 d开始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分:5.23±1.22比3.61±1.03,P<0.05)。脊髓组织学检测显示: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神经元在灰质中分布均匀,可见大量密集分布的银染阳性神经纤维,相互平行,规则排列;SCI模型组可见组织结构不完整,损伤区灰、白质缺损明显;甲泼尼龙组和人参+BMSCs组组织坏死程度较SCI模型组有所减轻。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SCI模型组已失去正常波形;甲泼尼龙组和人参+BMSCs组治疗后SEP与MEP潜伏期均较SCI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缩短,峰-峰值均较SCI模型组有显著增加,其中人参+BMSCs组的变化优于甲泼尼龙组〔SEP:潜伏期(ms):3.31±0.36比4.66±0.33,峰-峰值(mV):0.10±0.01比0.05±0.01, MEP:潜伏期(ms):3.40±0.13比4.24±0.31,峰-峰值(mV):41.12±0.56比16.46±2.83,均P<0.05〕。结论人参+BMSCs移植联合治疗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文奇;李一帆;张大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