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这些感冒偏方靠谱吗?

杨峥

关键词:
摘要:感冒是常见的疾病,网络上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间治感冒偏方,比如喝葱、姜、蒜煎的汤、用电吹风吹鼻子、运动出汗等等.那这些偏方是否靠谱?使用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事项?会不会造成副作用?本刊就为您解读下这些常见的感冒偏方.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四个细节养护你的胃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随之而来费解的是,我们的胃部问题却越来越多.对膳食营养健康我们越来越注意,但是对胃部养护却知之甚少,胃部发病率之高,常常被我们认为就是点“小毛病”!中国13亿人口,肠胃病患者就有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消化性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结构的改变,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作者:刘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女性腹痛的四大危害

    腹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脏腑气机不利,脏腑失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那么,腹部腹痛是什么原因?下面就由小编为您详细介绍.腹痛是什么原因1、因为饮食没有规律所导致的,比如说暴饮暴食会使饮食在肠胃中停滞,从而产生腹胀疼痛的感觉.2、情绪失调,中医认为,如果情绪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则会影响到肝脏和气血,从而引起腹胀疼痛,如果长期如此,则会产生淤血.

    作者:唐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面如刀割是什么病

    面部动不动就会像电击、刀绞一样剧痛.虽然几秒或者几分钟就过去了,但疼痛着实让人痛苦.60岁刘女士,在上个月就出现面部疼痛,偶尔还会不自觉流泪,已经持续一个月了,当地医院诊断为疑似三叉神经痛,这到底是不是三叉神经痛呢?

    作者:高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应像控制血压一样控制尿酸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富贵病”成为人们健康的头等大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肾内科执行主任冯建勋表示,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尿酸升高的患者非常普遍.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高尿酸对肾脏,乃至全身健康都有影响.因此,专家建议,应像控制血压一样控制尿酸.必要时,应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作者:林子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如何接种宫颈癌疫苗

    接种宫颈癌疫苗很有必要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孙晓光教授介绍,宫颈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癌症之一.在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10万人以上,死亡3万人,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的病因目前非常清楚,就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所导致.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已经产生了高效安全的疫苗来预防HPV的感染,可以预防和降低70%~90%的宫颈癌发生.

    作者:孔瑶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这么运动有助康复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中老年人通过运动来改善冠心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通过积极主动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积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那么适合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有哪些呢?

    作者:谢维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西药治感冒,选择有学问

    感冒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疾病,几乎所有人都被感冒困扰过,鼻塞不透气,鼻涕、喷嚏不断,甚至是发热头痛,总之会令人非常不舒服.为了摆脱感冒症状的困扰,很多患者都会选择到药店买一些感冒药来服用.不过感冒药的选择可是大有学问,只有了解了常见西药感冒药的治疗原理,对症用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崔晓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治哮喘药你用对了吗

    我国哮喘患者约有3000万人,该疾病逐年增长的患病率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尽管如此,哮喘患病人群整体管控程度较低、用药依从性较差.调查显示哮喘吸入装置的使用不当普遍存在,导致哮喘控制不佳,影响治疗效果.教会患者正确用药以及如何使用吸入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姜旻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孩子脾气暴躁爱打人怎么办

    东东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小宝宝,才三岁,脾气就已经很大了,一没顺心意,就大喊大叫,挥拳踢脚的,或者是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跟小伙伴玩的时候也是一言不合就用力推人、打人,妈妈为此苦恼不已,该怎么去好好管教这个小小“暴力狂”呢?面对小宝宝的这些暴力行为,作为家长,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作者:朱冬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人脾气不好需防范抑郁症

    我们身边常常会遇见很多老人突然间爱抱怨这抱怨那,无故摔东西,时不时地在亲友耳边唠叨身体上的种种不适或生活上的不顺心,爱去各大医院看病检查身体,但终没查出身体患病.除了看病之外,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整日愁眉苦脸,辗转难眠,脾气越来越坏,家里人见之头胀心烦,只想躲之大吉.其实,这些老人不是刷存在感,而是他真病了,病在心理,病在由孤独引发的抑郁症.主要原因为:职场退休、子女外出工作、老伴“先走一步”.

    作者:马绍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安宫牛黄丸并非存放越久越好

    不少中风患者都听说甚至服用过安宫牛黄丸,将它视为急救“法宝”常备家中,没事时一个月也吃上一颗,据说能强身健体,还能降压.有的人一次买很多,以为放得越久药效越好……这些“江湖传闻”到底是真是假?来听听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姚媛怎么说.

    作者:翁淑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这么存放药物

    许多人都会在家中储存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其中有应急用的药,有没吃完的处方药,还有慢性病常用药,如镇咳药、止泻药、抗生素、降血脂和降血压药等.那么,怎样保存药品才正确呢1、吃不完的药,舍不得扔,留着下次再吃.2、冰箱当做“保质箱”,所有药品都往里装.3、将所有药品放在同一个盒子里.4、丢掉占地方的原包装,保留药品就好.5、长时间不整理家里的药箱,或者任由药品暴露在强光下.

    作者:陈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微生物界的变色龙——流感病毒

    公元217年,一个古人在亲眼目睹疾病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后,沉重地写下这样一篇文章:“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这个写文章的人,叫曹植,文章里提到的“疠气”,其实就是我的一个别名.你问我是谁?我就是流感病毒.

    作者:张隽乂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皮肤擦伤处理注意什么

    生活中自己不小心摔倒擦伤皮肤或者家里的孩子玩耍导致皮肤擦伤是经常会碰到的情况.对于皮肤擦伤这种小问题大部分人是不会亲自去或者带孩子上医院去处理的,往往都是自行在家简单处理.殊不知小小的皮肤擦伤在处理上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习以为常的一些操作,很可能就是错的,而错误的操作不仅对伤口愈合没有帮助,而且很可能加重了本来不怎么厉害的创面延长了伤口愈合的时间.因此,很有必要对简单伤口的处理要点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作者:陈振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运动处方能治小病

    运动不仅能减掉赘肉、预防疾病,还能解决一些令人困扰的健康小问题.近日,美国《健康》杂志请多位专家开出了一系列“运动处方”,帮您解决以下不适.1.白天犯困喝咖啡虽能提神,但它“治标不治本”,运动才是“标本兼治”的办法.一项研究发现,每周运动150分钟的人白天犯困的可能性会降低65%.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运动和锻炼心理学项目主任布拉德·卡迪纳尔博士说:“锻炼使人入睡更快,半夜较少醒来.”因而令人第二天精神抖擞.

    作者:许心怡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皮肤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不少得了皮炎、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好好坏坏,反反复复太缠人了.皮肤病专家说,湿疹是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皮肤病.它是因体内存在一些湿毒和湿热而导致体表症状的一种瘙痒症,由于遗传过敏体质与其复杂,的内、外因素而诱发致病,可剧烈瘙痒、频繁发作,常使病人烦躁而加重病情.

    作者:叶雪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六种坏性格让你短命

    具有情绪稳定、个性活泼积极等人格特质的人,比起消极的人,寿命会较长.人格特质与寿命长短具有决定性的关系,长寿的人拥有的人格特性包括情绪稳定、生活有条理与节制、处事认真、足智多谋,并且人生态度积极正面.相反的,较短命的人则是容易生气、情绪不稳、焦躁、忧郁等.具有喜好与他人计较、缺乏耐心、个性急躁等性格特质的人,比起其他型性格的人,身体健康受到的影响,较容易心脏病发作.

    作者:任成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儿童病毒性肺炎不妨试试中医疗法

    天气多变的秋末时节,儿童肺炎成为门急诊里一种很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以发热、咳嗽、气促、痰壅为主要症状.肺炎病原体以细菌和病毒为主.细菌感染中,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常见.病毒感染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常见.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明显增高.

    作者:姜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治远离功能性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不仅对于女性来说是痛苦不堪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幸福.不少女性的不孕不育其实属于功能性不孕症,如果能够放下心理负担,理性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合适的医生,孕育成功,抱上可爱宝宝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作者:华苓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别陷入补药误区

    肿瘤患者术后、放化疗后,还是晚期恶病质往往出现体重下降、体力下降,食欲不佳等虚损症状.所以“虚证”常常困扰肿瘤患者,临床中也有不少家属为了“补虚”不惜花费重金购买“补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教授黄学武提醒,购买和使用补药别陷入以下误区.

    作者:陈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中华气功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