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探奇;刘迅;毕筱刚;张扣兴;谢奇峰
目的:寻找冠心病肾阳虚证新的生化诊断指标.方法:61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3组:无心气虚组10例;心气虚不合并肾阳虚组25例;心气虚合并肾阳虚组26例.分别同步测定其24 h尿-17羟皮质类固醇(简称尿17羟)、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高密度脂蛋白磷脂(HDL-PL),并与23名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以24 h尿-17羟低下作为肾阳虚证诊断标准筛选肾阳虚证新指标并给予初步的诊断学评价.结果:26例冠心病肾阳虚证患者HDL-PL为(616±157)mg/L,明显低于无心气虚组(911±189)mg/L和心气虚不合并肾阳虚组(763±167)mg/L.以低HDL-PL血症(HDL-PL <650 mg/L)诊断冠心病肾阳虚证,其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86%,准确性为80%.结论:HDL-PL <650 mg/L作为冠心病肾阳虚证诊断指标简单实用.
作者:郭平清;林求诚;郭银庚;沈宗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0-2002年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983例上尿路结石,总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983例上尿路结石(输尿管开口以上)诊断根据全国第四次结石会议制订的标准,并经腹部X线平片和B超确诊.同时进行静脉造影.
作者:刘志亮;李占清;李日清;张志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病死率高.笔者从1998年7月-2002年6月用自拟方健心汤为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桂裕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创伤、骨折、大多角骨凹陷较浅及各种原因引起拇指腕掌关节韧带松弛等均可导致拇指腕掌关节脱位和半脱位.近年来,有关拇指腕掌关节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建兵;阚世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在美国每年有近70万人发生脑卒中[1],神经科医师每日要诊治许多急性中枢缺血的病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在过去几年中发展很快,已有一些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公认方案,其他大有希望的方法正在实践中,负责治疗卒中的神经科医师在严格遵守现行诊疗标准的前提下正对其进行不断改进.
作者:王永利;祝兆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方法: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126例,配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63例),两组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尿激酶前10~30 min或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连用7 d.对照组仅用尿激酶及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再通分别为48例(76.19%)和40例(63.49%);住院期间死亡分别为2例(3.17%)和8例(12.69%);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分别为 2例(3.17%)和 8例(12.69%);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别为16例(25.39%)和33例(52.38%).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同时,治疗组在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心肌酶释放、提高左室射血功能及减轻疼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抗AM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酶的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射血功能.
作者:秦青通;王肖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8年10月起,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方法治疗异位妊娠急腹症,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51例患者经超声检查见一侧附件区有3~5 cm大小包块,部分患者子宫直肠窝有液平,有腹痛,但无腹腔内活动性出血.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血常规检测正常,均自愿采用保守治疗.
作者:胡秀平;夏雪荣;胡秀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院内医务人员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年2-5月收治的20例患SARS医护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人员均有与SARS患者接触史,潜伏期2~7 d,首发症状为发热,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部分出现呼吸加速,外周血白细胞不高;X线胸片改变以斑片状肺部浸润影多见;综合治疗措施疗效较好,严格的隔离措施能有效防止SARS的继续传播.结论:医护人员感染SARS诊断相对容易;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症状有益.
作者:娄探奇;刘迅;毕筱刚;张扣兴;谢奇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医药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2月22日-2003年5月30日入院的71例SARS患者中医药介入治疗结果,其中中医药介入全程治疗36例,后期康复治疗35例.根据病变及病程,将SARS分为3期按中药辨证方、中药针剂、中成药配合西医治疗.①发热期治法为清肺解毒,凉血行气,透邪外达;方用抗炎Ⅰ号方、鱼腥草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天龙茶袋泡剂(我院制剂).②喘憋期治法为清热平喘,透营败毒,宣通疫浊;方用抗炎Ⅱ号方、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③恢复期治法为清化余毒,益气养阴,调补肺脾;方用抗炎Ⅲ号方、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天龙喘咳灵胶囊(我院制剂).结果:71例SARS患者住院天数9~78 d,平均(27.1±14.4)d;临床治愈70例,治愈率为98.6%;死亡1例,病死率1.4%.所有患者发病初期均发热,入院前发热天数(6.3±5.5)d,体温37.3~40.5 ℃, 其中39 ℃以上者78.5%,入院退热天数1~15 d,平均(5.7±3.4)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改善显著,且时间较早,重症患者病死率低.应强化对患者个体化辨证治疗,早用清气清营之品,解热为先.
作者:潘俊辉;杨辉;喻清和;王峰;邱志楠;钟淑卿;曾庆恩;钟南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性,67岁,2003年4月20日入院.该患者因陪护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丈夫(已死亡)后,出现发热、干咳,体温38 ℃,自觉头痛、神疲乏力,饮食、睡眠差,无鼻塞、流涕、咽痛,偶咳少量白痰.
作者:杨兆庚;孙亚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1.1 病例:2002年6月-2003年3月住院的眩晕患者中随机选择88例,分为血塞通和纳洛酮治疗组及丹参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治疗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及脑梗死,并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钱海凌;莫霄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们在救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过程中发现,SARS的爆发会让人感到紧张和恐惧,产生对环境的失控和不确定感,从而破坏其心理安宁,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行为的应激反应.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了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坚定信念,消除恐惧,给予人文关怀,起到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民;梁俊芮;杨红梅;陈素荣;张英英;胡美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病情发展,我们于1996年1月-1999年4月运用自拟中药汤剂灌肠法对30例CRF患者进行治疗,与西药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来永兰;孙文芹;安良毅;张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联用消心痛和参麦注射液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999年4月-2003年4月收治的63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及观察组(联用消心痛和参麦注射液7~10 d),比较两组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及心率、心电图、心肌酶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1),观察组显效率53.3%(16/30)和总有效率80.0%(24/30)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2%(7/33)和54.5%(18/33),P<0.05和P<0.01].结论:联用消心痛和参麦注射液对AECOPD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刘志红;张舜玲;曾中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李银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内外科救治对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及其病死原因的影响.方法:将201例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中脏腑阳闭证或阴闭证患者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103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中医药辨证治疗(中脏腑阳闭证用通腑醒神胶囊、脑脉Ⅱ号胶囊、清开灵注射液;中脏腑阴闭证用通腑醒神胶囊、脑脉Ⅰ号胶囊和川芎嗪注射液)及基础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西医治疗和基础治疗.疗程均28 d,随访6个月,分析两组并发症、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治疗组发生并发症54例,对照组75例(χ2=11.38,P<0.01).术后1周内死亡治疗组5例,对照组6例(P>0.05);7~28 d死亡治疗组5例,对照组17例(χ2=8.04,P<0.01);死于肺部感染治疗组共5例,对照组共13例(χ2=4.36,P<0.05).1周内死因主要为脑出血,7~28 d主要为肺部感染.结论:术后并发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可能与中医药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减少全身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肺部感染有关.
作者:卢明;黄燕;杜宝新;梁伟雄;黄培新;刘茂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0年2月-2002年3月,我院共收治颈部大血管损伤15例,现就其诊治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作者:王雄;季巧金;胡铭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们广安门医院医疗队于2003年5月11日在北京胸科医院三病区参加救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救治工作,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李辉;花宝金;汪卫东;邹金盘;李光熙;卢建新;李宁;崔炳南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