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洁;王雪莹;曲昕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在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及成本.方法 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对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PTCA)、射频消融术(RFCA)各10例介入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及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患者满意率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费用满意度、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介入是当今治疗心脏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应用临床路径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不但规范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还可以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质量,激励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从而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吴永娟;陈凤屏;冯佩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9例可疑性乳房肿物的患者,行乳腺肿物粗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标本送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癌者行乳房根治性切除;而CNB结果阴性者,行肿物切除冰冻活检后决定手术方式.结果 129例患者中,CNB阳性结果87例,阴性42例(其中可疑恶性者6例),这6例后证实为假阴性,没有假阳性结果.CNB诊断的敏感性93.5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5.71%.总的准确性93.28%.结论 1)CNB诊断乳房可疑性肿物的准确率高,没有假阳性结果报告,可以作为乳房根治性切除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依据;2)操作简单和不需要特殊的训练,适合于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朱际飚;施开德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成人牙周炎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方法 对来院健康体检人员随机抽样,进行牙周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 牙周炎发病率为40.50%,发病程度与年龄、性别、口腔卫生状况等有关.结论 应加强对牙周疾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工作.
作者:翁凌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探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行为,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方法 对286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实行健康教育,使其保持心态平衡,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适当增加纤维素饮食,补充微量元素钾、钙,给予高维生素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出院健康指导.结果 286例冠心病患者均获得住院临床治愈,出院后1年追踪228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转变生活理念,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冠心病应做到早防早治才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作者:叶东根;朱秋芸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肿瘤的新陈代谢离不开血液供应,实体瘤的进行性生长依赖血管网的建立和发展,目前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策略和阻断肿瘤血流策略.阻断肿瘤血流的治疗策略是破坏或栓塞已经存在的肿瘤血管,阻断肿瘤血流使肿瘤细胞坏死.阻断肿瘤血流策略中,治疗的靶点十分重要,其效应因子也同样重要,本文就截短组织因子(truncated Tissue Factor,tTF)作为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效应因子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罗凌涛;朱华群;黄正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在不同光源下新型NCC比色板比色的准确性.方法 2位比色者对180例上颌单个前牙烤瓷修复者随机分成3组,于上午8~11时,下午3~6时,分别用自然光、荧光灯、白炽灯比色.结果 NCC比色板在自然光、荧光灯、白炽灯的比色,患者终满意率为85%、80%、63.33%.结论 NCC比色板在自然光选色效果较为客观,准确,荧光灯下选色次之,白炽灯不宜用作比色之源.
作者:陶炽;吴小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的两个亚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 associated - phospholipase A2,LP-PLA2)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VCIND患者47例、VaD患者29例,对照组 31例,测定各组血清中Lp-PLA2水平.结果 VaD组血清Lp-PLA2含量(60.23±1.37)μg/L较VCIND组血清Lp-PLA2含量(20.26±1.28)μg/L高(P<0.05);VCIND组血清Lp-PLA2含量(20.26±1.28)μg/L较对照组血清Lp-PLA2含量(10.18±0.19)μg/L高(P<0.05).结论 血清Lp-PLA2水平能客观地反映VCI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血清Lp-PLA2水平与VCI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Lp-PLA2可能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VCI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白洁;苏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车祸事故不断发生,下颌骨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下颌骨处于人体面部突出部位,外伤后易发生骨折,我科2006~2007年收住下颌骨骨折病人58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庆嘉;徐旭光;王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本文是通过对核移植后胚胎融合时不同排队方式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提高重构胚胎的融合率,以提高核移植的效率.方法 采用手动排队和交流电+手动方法两种不同的排队方式,将体细胞核移植后胞质体-核质体复合体融合.结果 体细胞核移植后得到的胞质体-核质体复合体融合时,采用手动和手动+交流电两种方法调正胞质体-核质体复合体,其融合率分别为38.5%和75.7%.结论 在核移植后胞质体-核质体复合体融合时,采用交流电+手动排队融合率明显高于手动排队.
作者:纪红;刘慧雯;秦逸人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对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妊高征剖宫产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在术中胎儿娩出后,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53人,在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U.观察两组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分别为(157±8.0)ml、(245士9.7)ml;前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预防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出血,安全、方便,疗效显著,是预防妊高征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理想药物.
作者:张胜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杜邦AR生化分析仪使用八年后的性能指标,掌握仪器的工作状态.方法 对仪器进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携带污染试验.结论 该仪器使用八年后各种性能指标良好,尚能继续使用.
作者:夏克明;李光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护理干预老年患者的服药,提高老年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方法 对2007年8月~2008年3月来入院就诊的100例老年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半年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老年患者的药理知识掌握程度、正确的用药行为、服药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 加强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是提高老年患者口服用药护理安全的关键.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开展QC活动,将PDCA循环应用于静脉输液护理管理过程,比较活动前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 活动前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平均为12.8%,活动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平均为3.5%.结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
作者:林煜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方向和高等学校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文章介绍了研制多媒体课件<鼻部疾病>的过程和成果.该课件集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于一体,清晰表达了<鼻部疾病治疗>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充实,操作简便,交互性强,既包括知识的传授,又包括能力的测试,以动画模拟的形式解决了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表达的难题,在试用中获得了学生的欢迎.
作者:王丽;王云;卜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下腹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下腹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336例(观察组)与皮肤皮下脂肪全层缝合334例(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论 下腹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愈合好,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秀中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以2004级和2005级医疗本科班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取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结果 考试成绩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有极显著差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病案导学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结论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血液科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实践推广.
作者:崔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通过强化护理干预降低食管癌术后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356例食管癌患者按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各相关因素组分别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及传统护理,统计相同肺部感染因素中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具有相同肺部感染因素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强化护理组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强化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杨楠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浆D2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元,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0例健康对照者及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2二聚体的变化及采用凝固法,测定他们血浆纤维蛋白元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D2二聚体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大中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重病例D2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与小体积梗死组及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2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元为中风危险因素.
作者:刘荣梅;冯仰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实质回声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以寻找超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依据.方法 对19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肝穿活组织检查及超声检查,其中S130例、S264例、S360例、S438例,并对100例健康人进行超声检查,将肝脏实质回声形态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0、S1分期中细颗粒状肝脏实质回声所占百分比高;S2分期中粗颗粒状高;S3分期中条纹状高;S4期中网格状高.肝实质形态与S分期的相关系数是0.818.通过肝实质形态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98.0%,诊断的正确率为90.4%.结论 肝实质回声形态与肝纤维化程度呈高度正相关.细颗粒状肝实质回声形态难以区分健康人与S1期患者,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肝实质回声形态与S分期相对应,但并不能完全准确判断S分期,说明各S分期中肝实质回声形态改变并不存在绝对特征性表现,也间接说明肝脏纤维化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各分期之间并没有截然分界.肝实质回声形态的确立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是比较理想的指标且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修莉;李雪静;张蔚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CBT)患者行介入栓塞后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14例CBT患者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充分的Matas试验,颈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护理,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加强生命体征及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 本组14例术后均未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 CBT手术具有较大难度和危险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陈培雪;赖淑蓉;杨云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