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臂丛神经阻滞恢复时间在糖尿患者与非糖尿患者中的差异对比

黄标新;丁晓光;熊飞;田山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 恢复时间, 糖尿病
摘要: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恢复时间在糖尿患者与非糖尿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拟行上肢手术,麻醉方式选择为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观察组)22例和非糖尿病组(对照组)38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短轴平面内阻滞(神经刺激器辅助),缓慢注入0.5%罗派卡因20ml,阻滞后48h内每5min随访,行单丝测验肩关节阻滞区域,评价肩关节感觉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结果 本研究纳入60名患者,均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前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接受臂丛神经阻滞感觉恢复时间为16.52±6.53h,非糖尿病患者恢复时间为16.65±3.75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为21.21±5.45h,非糖尿病患者为16.35±6.7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为因变量,对所有患者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血糖进入了回归方程,而糖化血红蛋白并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接受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中,两组组患者感觉恢复时间没有差别,观察组患者运动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长;且运动恢复时间与血糖有关,与HbA1c无关.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预警性护理流程表的设计及应用

    目的 设计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预警性护理流程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将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拟行开颅手术的8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设计并应用预警性护理流程表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对相关并发症预防健康知识的认知评分、预防并发症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院内感染、低氧血症、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迟发性脑出血、脑脊液漏、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预防健康知识的认知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防并发症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设计并应用预警性护理流程表能够显著改善其对于并发症预防健康知识的认知评分,改善患者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容玉球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PDCA循环法在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教育中运用研究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教育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自我血糖监测,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对强化自我血糖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对自我血糖监测技术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自我血糖监测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加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从而更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文丹静;王文琼;周焕姬;黄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接受中药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胃动素显著高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确切,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极大改善,并促进了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庄大和;何丽姗;廖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分诊准确率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分诊准确率中的作用.方法 以急诊科急诊分诊工作为例,2016年3~9月采用常规工作模式,与2016年10~2017年3月实施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之后工作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实施后急诊分诊准确率、圈员各项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中的作用突出,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作者:邓红梅;潘菊芳;陈文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院前急救应用阿托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急救中运用阿托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院前急救中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院前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CHE恢复时间、氯解磷定用量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阿托品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小芳;孙宝阳;于庆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施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黄惜华;李惠怡;杨乔焕;王丽辉;赵雪婷;胡黛菊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7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史、组织学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参考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主述均为右下腹痛,术前诊断均为阑尾炎.肿瘤位于阑尾顶端6例、阑尾中部1例,直径均<1cm.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巢团状、岛屿状、管状或梁索状,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CK阳性7例,Syn阳性7例,CgA阳性3例,CD56阳性7例,Ki-67增殖指数其中4例为1%,1例为2%,1例为4%,1例为8%.神经内分泌肿瘤1级(G1)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级(G2)2例.随访1~27个月,7例患者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其的认识,减少及漏诊.

    作者:罗枫;伍世钢;李炳权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早期连续性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提升生活质量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将早期连续性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分析其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病区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护理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治疗指导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早期连续性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院内院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伟72.5%,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早期连续性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中效果理想,可提升其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

    作者:汪琰彦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吗丁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吕向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米力农联合西地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究采取米力农联合西地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独使用西地兰,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米力农联合西地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血清指标水平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LVEDD、LVESD较观察组高,LVEF较观察组低,且对照组TNF-α、IL-6、NTproBNP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力农联合西地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减少心肌损害,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尚晨黧;高珊;王丽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指导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在慢性心衰诊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2016~2017年我院收治的241例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35%且NYHA分级在 Ⅱ~Ⅳ 级)患者,随机分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组121例和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及出院前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无创监测组住院期间急性心衰发作、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更少,出院时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显著远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慢性心衰治疗有助于减少急性心衰发作,降低住院天数,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

    作者:李彬;胡婧;朱虹岷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应用效果观察及评估

    目的 探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术中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优良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取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能有效改善患儿膝关节功能.

    作者:张曾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TUPK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BPH伴膀胱结石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弹道碎石联合TUPKP,观察组行钬激光碎石联合TUPKP.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以及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IPSS评分、Qmax及RUV较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结石复发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BPH伴膀胱结石,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降低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因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黄敏志;黄裕清;余自强;邹火生;张河元;冯凌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1671例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状况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1671例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状况.方法 留取清洁中段尿、引流尿或术中抽取尿液标本行细菌培养,以手工方法采用Micro Scan Walk Away系统辅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167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9.53%(1329/1671),革兰阳性菌占16.34%(273/671),真菌占4.13%(69/1671).1671株病原菌中居前3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042株(62.36%)、肺炎克雷伯菌131株(7.84%)、粪肠球菌125株(7.48%).结果 尿路感染居前3位的科室为泌尿外科(40.04%)、神经内科(11.67%)和康复科(10.65%).结论 病原菌分布与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广谱抗生素应用状况均密切相关.

    作者:曾文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病毒性心肌炎血清白介素-6及铜蓝蛋白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究病毒性心肌炎血清白介素-6(IL-6)及铜蓝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IL-6及铜蓝蛋白水平.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IL-6、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IL-6、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病毒性心肌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时,可检测血清IL-6及铜蓝蛋白水平,以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过程中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忠毅;刘星;李晓雷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穴位埋线疗法联合中药口服改善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型)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利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ⅢB型联合中药口服慢性前列腺炎(CP)(湿热下注型)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男科门诊的收治的71例ⅢB型CP(湿热下注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八正散加减,对照组仅采用八正散加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肛门指检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4.97±4.93、肛门指检5.08±1.628;对照组18.11±5.20、肛门指检6.09±1.597(P<0.05).结论 穴位埋线疗法对ⅢB型CP(湿热下注型)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ⅢB型CP患者的NIH-CPSI和肛门指检评分.

    作者:郑小挺;姚文亮;张端军;王家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脐动脉S/D值在妊娠期糖尿病结局的预测作用

    目的 分析脐动脉S/D值在妊娠期糖尿病结局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60例孕妇,依据其妊娠期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者分为观察组,妊娠期未合并糖尿病者分为对照组,测定对比两组患者脐动脉S/D值,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脐动脉S/D值为3.22±0.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3±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率为4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发育异常、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均与脐动脉S/D值增高有密切关系,临床需明确掌握孕妇状况,若脐动脉S/D值增高,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

    作者:韦珊颖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大年龄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大年龄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采用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的尺桡骨骨折患儿32例,并与采用髓内克氏针技术治疗的34例患儿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切口长度、切开复位占比、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石膏连续固定时间、伤口感染率、术后再移位发生率、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发生率、肌腱及桡神经损伤发生率、前臂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切开复位占比、术后石膏固定时间、术后再移位率、激惹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大年龄儿童尺桡骨骨折整体安全可靠,相比于克氏针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吴德超;韩镜明;游超;邓超;夏永杰;王建胜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作用及准确度分析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腮腺肿瘤患者与25例参加健康体检的体检志愿者,分别设置为腮腺肿瘤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记录并CT灌注参数.再对腮腺肿瘤组施行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采用一致性检验方法,对CT灌注成像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诊断一致性进行分析.根据手术病理诊断,将腮腺肿瘤患者划分为混合瘤组、腺淋巴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比较混合瘤组、腺淋巴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的CT灌注参数.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CT灌注参数与腮腺肿瘤的相关性.结果 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8.57%、78.70%、78.69%,经一致性分析,CT灌注成像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诊断一致性良好.腮腺肿瘤组的BV、BF、PEI均高于对照组(P<0.05),TTP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的BV、BF、PEI均低于恶性肿瘤组(P<0.05),两组TTP均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而腺淋巴瘤组的BV、BF、PEI均高于混合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P<0.05),TTP低于其他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CT灌注参数中的BV、BF、PEI均与腮腺肿瘤呈正相关,TTP与腮腺肿瘤呈负相关.结论 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对腮腺肿瘤性质予以明确,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灌注参数可对腮腺肿瘤予以反映,临床诊断时可将CT灌注成像作为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辅助手段.

    作者:雍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在小儿高位隐睾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高位隐睾患儿3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高位隐睾患者接受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在降低患儿疼痛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的基础上,达到了与传统开放手术同等的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翟国敏;伍岗泉;何伟斌;卢应酬;李小卫;王坤;郭雄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