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陈晓琴;陈秋娜;宋岩

关键词: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盆底功能检查的212例分娩后的青中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PFD组46例和对照组166例,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一般资料、分娩方式、产程、病史等资料,对比分析可能影响产后PFD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期增重≥20kg、阴道分娩次数≥2次、第二产程延长、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等因素是产后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产后PFD的发病率较高,高龄、孕期增重过高、阴道分娩次数过多、第二产程延长、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等因素均可能诱发产后PFD,临床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提前干预,以减少产后PFD的发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局部浸润麻醉下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局部浸润麻醉下甲状腺手术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局部浸润麻醉,局麻前观察组予以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泵注咪达唑仑.记录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局部浸润麻醉时(T1)、处理腺体时(T2)、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MAP和HR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对照组T1、T2、T3时对比,观察组同期OAA/S、VAS评分均显著更低(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0%(3/50),与对照组10.0%(5/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咪达唑仑相比,局部浸润麻醉下甲状腺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定更能有效维持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镇静镇痛效果更佳,安全性高.

    作者:蔡松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切除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切除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阴式手术切除憩室,观察组给予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中转开腹手术及输血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90.48%,对照组80.95%,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病例.对照组出现1例阴道感染、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9.52%,观察组出现1例宫颈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给予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阴式手术高,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给予治疗.

    作者:郭冰心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对胃间质瘤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对胃间质瘤患者行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和治疗组各49例.传统组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组行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传统组的73.47%,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传统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朱琼琼;陈雅宁;乔娜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方法在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比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与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第1d,引流量显著多有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术后3d、术后7d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孝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清热宣肺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热宣肺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5年1月~2017年5月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自拟清热宣肺化痰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改善情况、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宣肺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快速缓解,治疗时间明显缩短,且治疗期间并不会增加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邓湘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7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行高频震荡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上机2h后和上机24h后患者血气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上机2h后和24h后的各水平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其中PaO2和SaO2显著提高,PaC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改善患者气血指标水平,提高预后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王英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阴式子宫全切术与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在子宫多发肌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阴式子宫全切术与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在子宫多发肌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4例子宫多发肌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行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行阴式子宫全切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手术前后两组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相比,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多发肌瘤,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作者:楚贺敏;李素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血清PCT、CRP水平在诊断脓毒症及评估预后中的意义

    目的 研究探讨血清血清PCT、CRP水平在诊断脓毒症及评估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病情危重的患者125例.其中脓毒症患者71例,非脓毒症患者54例,然后根据71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57例和死亡组14例,非脓毒症患者记为非脓毒症组.分析对比三组间PCT、CRP的情况.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APACHEⅡ评分21.4±5.7分,SOFA评分6.7±1.6分,PCT11.2±3.3μg/L,CRP76.3±21.1mg/L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的16.2±4.3分、0.7±0.1分、0.3±0.1μg/L、17.1±6.4mg/L(P<0.05);PCT的敏感性94.3%、特异性90.7%、阳性预测值93.0%及阴性预测值92.4%均高于CRP检测的敏感性90.1%、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87.6%及阴性预测值86.5%(P<0.05);生存组患者的PCT及CPR值在3、5、7天时较第一天明显下降,且变化趋势呈持续下降(P<0.05),而死亡组则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血清PCT及CRP能明确诊断脓毒症,且PCT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RP,二者均能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进行有效的评估.

    作者:黎志勤;古雪玲;张妙芬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盆底功能检查的212例分娩后的青中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PFD组46例和对照组166例,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一般资料、分娩方式、产程、病史等资料,对比分析可能影响产后PFD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期增重≥20kg、阴道分娩次数≥2次、第二产程延长、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等因素是产后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产后PFD的发病率较高,高龄、孕期增重过高、阴道分娩次数过多、第二产程延长、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等因素均可能诱发产后PFD,临床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提前干预,以减少产后PFD的发生.

    作者:陈晓琴;陈秋娜;宋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方式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应用口服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方式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凝血指标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凝血指标情况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方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乔娜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院前急救中早期识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恢复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中早期识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恢复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以其中经急救人员行院前急救中心电监护与心电图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其中未经院前急救诊断、进至急诊室后由急诊科医师确诊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进入急诊室到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74.45±11.7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98.78±13.56min(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562.34±23.17m明显高于对照组521.56±19.73m(P<0.05).结论 院前急救中早期识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对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帮助.

    作者:刘金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急性肾衰竭效果

    目的 探讨对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比2组患者SCR、BUN水平、心率、MAP、CVP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CR、BU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CVP均低于对照组,MAP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急性肾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诸伟花;杨建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人5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在介入术前5min、介入术后2d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照组分别在同时间段进行检测.观察组按照术前5min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为A组(高敏C反应蛋白≥10mg/L)、B组(高敏C反应蛋白<10mg/L),并按照疾病类型分为C组(急性心肌梗死)、D组(稳定性心绞痛)、E组(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各组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并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术前5min、术后2d,C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D组、E组、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危险因素,其水平越高,炎症程度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越高,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能预测介入术后半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石新景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CRP、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对比胃癌患者和不同人群的CRP、CEA、CA199、CA724水平,分析各项指标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因胃部不适来我院诊断的患者125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胃部良性病变组和胃癌组;再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50位作为对照组.均检测C反应蛋白、癌胚抗原CEA、CA199以及CA724等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CRP、CEA、CA199、CA724等水平明显高于胃部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胃部良性病变组患者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肿瘤浸润侵袭分期中Ⅰ和Ⅱ期患者的CRP、CEA、CA199、CA724水平明显低于Ⅲ和Ⅳ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CEA、CA199、CA724以及联合检测胃癌的准确性分别为62.5%、65.0%、72.5%、82.5%以及87.5%;敏感性65.0%、75.0%、72.5%、82.5%以及85.0%;特异性分别为92.5%、87.5%85.0%、92.5%以及87.5%.结论 CRP、CEA、CA199、CA724联合应用于胃癌的检测中可提高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作者:徐汉辉;余得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目的 探究儿童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PICU住院患儿,及普通儿科病房的100例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儿童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情况及为危险因素.结果 儿童重症监护患儿的医院感染率(15.00%)显著高于普通儿科病房患儿(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的15例医院感染患儿主要以呼吸道、胃肠道为感染部位,其构成比分别为40.00%、26.67%,泌尿道感染与皮肤软组织的感染率均为13.33%,血液部位的感染率低,为6.67%.100例PICU患儿的危险因素以有创操作、机械通气、入住PICU时间、激素使用情况及广谱药物使用情况.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主要由创伤性操作等因素构成,需要将创伤性操作、维护手卫生作为防控目标,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沈权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3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采用额颞部骨瓣开颅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2组昏迷程度(GCS)、神经功能(NIHSS)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为78.31±8.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2±6.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可显著改善其昏迷程度及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声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输尿管镜辅助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男性尿道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男性尿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44例男性尿道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2例.研究组采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尿道吻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镜辅助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男性尿道损伤,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效果更为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吴俊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辅助生殖心理护理小组的建立与管理

    目的 建立辅助生殖心理护理小组,探讨心理护理小组在辅助生殖患者心理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我科在职护士10名,成立心理护理小组,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心理学知识水平,加强心理护理意识.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问卷,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了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治疗时的心理压力.结论 通过成立心理护理小组,采用心理护理模式,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从而提升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刘燕;虞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框架的品管圈活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框架的品管圈活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框架的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及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框架的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艳芳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对比两组病情复发率、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复发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37%,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作者:李碧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