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珍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人5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在介入术前5min、介入术后2d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照组分别在同时间段进行检测.观察组按照术前5min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为A组(高敏C反应蛋白≥10mg/L)、B组(高敏C反应蛋白<10mg/L),并按照疾病类型分为C组(急性心肌梗死)、D组(稳定性心绞痛)、E组(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各组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并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术前5min、术后2d,C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D组、E组、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危险因素,其水平越高,炎症程度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越高,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能预测介入术后半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石新景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6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另选2017年2月~2017年10月105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6.2%)显著高于对照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何凤娇;王晓云;饶宝玉;何健英;罗洁儿;梁喜趣;李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对1500例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收治的1500例高危妊娠产妇临床资料,分析导致高危妊娠的危险因素及分娩结局,总结高危妊娠产妇的系统化管理经验.结果 1500例孕妇中,孕早期体重低于40kg或高于70kg的构成比例高,为14.73%,其次为流产2次以上、妊娠期高血压、胎位异常、贫血、年龄>35岁、剖宫产史等.此外,新生儿窒息143例,占9.53%;围产儿死亡62例,占4.13%;剖宫产438例,占29.20%;阴道助产分娩234例,占15.60%.结论 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加强对高危因素的防范,尤其是孕前、孕期保健的推广,对保障母婴身心安全至关重要.
作者:梁桂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经口气管插管个性化口腔护理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第3、5d首次口腔护理前改良ICU口腔护理频次评价、护理依从性、口腔护理质量评分、SAS量表评分及第5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经口气管插管个性化口腔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保护患者的口腔功能,维持口腔健康状况,减少口咽部细菌滋生,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迪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盆底功能检查的212例分娩后的青中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PFD组46例和对照组166例,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一般资料、分娩方式、产程、病史等资料,对比分析可能影响产后PFD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期增重≥20kg、阴道分娩次数≥2次、第二产程延长、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等因素是产后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产后PFD的发病率较高,高龄、孕期增重过高、阴道分娩次数过多、第二产程延长、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等因素均可能诱发产后PFD,临床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提前干预,以减少产后PFD的发生.
作者:陈晓琴;陈秋娜;宋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框架的品管圈活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框架的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及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框架的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艳芳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医内服联合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6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及ESR、CRP、Ig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ESR、CRP、IgA水平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服加熏蒸治疗在解除疼痛、防止畸形、改善功能和提高免疫水平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肖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探讨血清血清PCT、CRP水平在诊断脓毒症及评估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病情危重的患者125例.其中脓毒症患者71例,非脓毒症患者54例,然后根据71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57例和死亡组14例,非脓毒症患者记为非脓毒症组.分析对比三组间PCT、CRP的情况.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APACHEⅡ评分21.4±5.7分,SOFA评分6.7±1.6分,PCT11.2±3.3μg/L,CRP76.3±21.1mg/L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的16.2±4.3分、0.7±0.1分、0.3±0.1μg/L、17.1±6.4mg/L(P<0.05);PCT的敏感性94.3%、特异性90.7%、阳性预测值93.0%及阴性预测值92.4%均高于CRP检测的敏感性90.1%、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87.6%及阴性预测值86.5%(P<0.05);生存组患者的PCT及CPR值在3、5、7天时较第一天明显下降,且变化趋势呈持续下降(P<0.05),而死亡组则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血清PCT及CRP能明确诊断脓毒症,且PCT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CRP,二者均能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进行有效的评估.
作者:黎志勤;古雪玲;张妙芬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慢性附件炎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为88.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对照组为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复发率为0.00%,对照组为5.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效果显著,毒副反应轻,可有效防止疾病复发.
作者:于桂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带状疱疹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心理状态.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的皮肤感染、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后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带状疱疹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戴小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对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髁上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86例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患儿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和单纯手法整复法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肘内翻畸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6、12个月的关节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使治疗儿童髁上骨折的有效途径,有着较好的疗效,可提升患儿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博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疗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68眼,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5眼和对照组33眼.观察组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于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术后脉络膜脱离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力均有提高,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渗出、脉络膜脱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疗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作者:万琦;贾洪亮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LEAD患者7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纳PTA治疗.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痛行走大距离.结果 治疗前,两组PI、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ABI以及无痛行走大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后,观察组PI、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A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观察组无痛行走大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疗法可有效改善LEA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加快下肢血液循环,提高其下肢活动能力,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作者:吴照宇;马明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9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VC、FEV1/FVC,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肺功能,缩短住ICU间与机械通气时间,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吴艳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对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比2组患者SCR、BUN水平、心率、MAP、CVP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CR、BU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CVP均低于对照组,MAP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急性肾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诸伟花;杨建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28例AMI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4例,观察组行PCI治疗,对照组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ST段回落情况及心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30d内病死率3.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76%、梗死相关动脉血管再通率96.9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76%、23.17%和53.05%(P<0.05);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2.15±5.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21±7.73)%(P<0.05);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45.73±6.64)mm、ST段抬高总和(0.03±0.02)和住院天数(12.46±6.1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79±5.82)mm、(0.16±0.08)和(16.23±8.42)d(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预后良好.
作者:焦保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试验组患者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照组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功能和肺功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海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7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行高频震荡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上机2h后和上机24h后患者血气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上机2h后和24h后的各水平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其中PaO2和SaO2显著提高,PaC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改善患者气血指标水平,提高预后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王英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脑膜炎患者给予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膜炎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头孢曲松钠治疗,治疗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蛋白质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数低于对照组,葡萄糖水平高于对照组,氯化物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外周脑脊液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外周白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脑膜炎,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秦伟;牛广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NALI)早产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NALI早产患儿,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CMV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实施HFOV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d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变化,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及发育商(DQ)差异.结果 治疗1d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及DQ比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较CMV治疗NALI早产患儿效果更为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其生长发育有利.
作者:欧伟明;张菊弟;黄润忠;黄冠芬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