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内复苏联合晚断脐措施在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曾合平;刘溅妹;罗演华

关键词:宫内复苏, 晚断脐, 胎儿窘迫
摘要:目的 探讨宫内复苏联合晚断脐措施在胎儿窘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发生胎儿窘迫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发生胎儿窘迫的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宫内复苏及早断脐措施;观察组给予宫内复苏及晚断脐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新生儿复苏成功率、剖宫产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阿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低出生体重、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内复苏联合晚断脐措施能有效的提高胎儿窘迫的治疗效果,并改善妊娠结局.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内容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指标水平变化、用药依从性情况以及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能够帮助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用药依从性,增加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

    作者:熊锦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常规急救治疗和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对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急救治疗和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在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接受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治疗.对比两组急救时间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情况,观察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通道建立、急救总时间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采用系统强化急救治疗效果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自通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摸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PFNA内固定.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且能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祥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超声测量胎儿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骺、骨化中心与孕周相关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超声检查技术,对胎儿进行常规的双顶径、股骨长测量,探讨胎儿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骺、骨化中心与孕周的相关性.首先研究骨骺与骨化中心的解剖学特征,包括解剖结构与组织学特点;其次研究骨骼组织检查中超声技术的原理与优势;然后研究超声检查在胎儿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骺以及骨化中心的应用;后分析了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骺以及骨化中心与孕周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肖清华;刘建强;江锦雄;曹小祯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组使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升云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早期全面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消化道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对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全面干预后,对其消化道功能恢复以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50例产妇,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早期全面干预,对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疼痛评分、泌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泌乳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针对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对其实施早期全面干预后,能够有效促进其消化道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感,尽快泌乳,而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具有可观的价值.

    作者:张小荣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基于微信延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微信延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自我效能、 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行微信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日常生活、健康行为、服药及遵医行为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弹性中坚韧性、力量、乐观性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及治疗效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开展微信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升自我效能、增强其心理弹性,全面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叶素媛;黄碧珍;钟凌;罗特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ADL评分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运动功能评分(FM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常规综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5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予以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ADL与FM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加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利于预后.

    作者:曹娟娟;夏静;宋新建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探讨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治疗甲状腺腺瘤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普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6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编序后分为对照组与微创组各组30例,分别采用传统甲状腺腺瘤开放手术治疗和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以评价微创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微创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微创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腺瘤用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术治疗的效果更好,术后更有利于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峰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3160例供精志愿者血液检测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人类精子库供精志愿者血液检测结果,探讨供精志愿者血液检查不合格的原因,为精子库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标准,对江西省人类精子库3160例供精志愿者根据学生与否分为学生组及社会人士组,根据婚姻情况不同分为已婚组、未婚组及同居组,根据年龄段不同分为≤25岁组、26~30岁组、31~35岁组、36~40岁组及41~45岁组.分别对其进行血常规、乙肝、丙肝、梅毒、HIV,TORCH及染色体的检测并分析.结果 3160例供精志愿者中血液检测不合格人数为463人,不合格率为14.6℅.其中学生组不合格率为9.3℅,社会人士组不合格率为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组不合格率为8.6℅,未婚组不合格率为16.7℅,同居组不合格率为72.7℅,三组间不合格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段各组间比较不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正式供精前,对供精志愿者血液进行相关检测及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可了解志愿者淘汰的原因,还有利于招募策略的合理制定.更为重要的,它也是保障辅助生殖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陈伊;陈亮;蒋祥龙;姚恕;杨江琴;曾鹏凯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MDM2、CDK4、P16在脂肪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DM2、CDK4、P16在脂肪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脂肪肉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MDM2、CDK4、P16在脂肪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30例脂肪肉瘤患者中,MDM2阳性表达率为60.00℅,CDK4阳性表达率为63.33℅,P16阳性表达率为73.33℅;在肿瘤是否有转移及是否有浸润方面,MDM2、CDK4、P16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由生存曲线分析图可见,MDM2、CDK4、P16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P<0.05).结论 MDM2、CDK4、P16在脂肪肉瘤组织中具有较高水平的表达,MDM2阳性、CDK4阳性、P16高表达提示脂肪肉瘤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黄志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后相关检验指标以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脂、纤维蛋白原均有所下降,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6℅,对照组达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笛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肾盏憩室结石的微创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肾盏憩室结石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B超结合C臂引导下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碎石成功,依据患者自身情况采用电灼憩室囊壁或扩张憩室盏颈对肾盏憩室进行处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69.23℅,复发率3.85℅低于对照组1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现肾盏憩室感染积脓患者2例(7.69℅),对照组术中出现肾盏憩室感染积脓患者5例(19.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2,P=0.000).结论 肾盏憩室结石应用经皮肾技术进行治疗,能够达到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效果.处理憩室盏颈、选择适宜穿刺路径、通道建立严谨,能够提高肾盏憩室结石治疗成功率.

    作者:罗裕春;黎伟寿;梁春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金纳多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金纳多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ACI患者8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金纳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SF-36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纳多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用于ACI患者,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程振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辅助生殖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后妊娠结局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后的妊娠结局及护理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多胎患者59例,于孕8~10周经阴道B超引导下行负压胚芽抽吸减胎术,对所有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59例孕妇,其中2例孕妇出现减胎术后感染行清宫术;1例孕妇胚胎停育,早期流产率为5.08℅.余56例减胎术后情况良好,其中1例孕妇胎膜早破流产,晚期流产率为1.78℅,3例早产分娩,早产率为5.36℅;52例足月分娩,足月分娩为92.86℅.结论 多胎妊娠行选择性减胎术手术成功率高,可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儿安全.

    作者:熊玉凤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PICC置管,统计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98例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中,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8.37℅;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者中年龄>60岁、Ⅲ~Ⅳ期、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0.5mg/L、传统方法穿刺、穿刺肘窝及肘正中静脉穿刺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分析,年龄、肿瘤分期、置管前D-二聚体、穿刺方法、穿刺部位及穿刺静脉是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肿瘤分期、穿刺方法及置管前D-二聚体等是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廖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结直肠黏液腺癌和非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结直肠黏液腺癌和非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0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黏液腺癌组(160例)和非黏液腺癌组(104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 黏液腺癌组年龄明显小于非黏液腺癌组(P<0.05),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及病理分期高于非黏液腺癌组(P<0.05),肿瘤直径大于非黏液腺癌组(P<0.05),总复发率及腹膜转移率高于非黏液腺癌组(P<0.05).结论 结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相比,患者更年轻,且多发现在晚期,具有肿瘤较大、易复发及易发生腹膜转移的特点.

    作者:王欣欣;闫振宇;杜治昆;苏博;张文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6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行保守外固定治疗,研究组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疗效、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3d、1W,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骨折快速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后成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空心螺钉结合钢板治疗50例三踝骨折对踝关节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索空心螺钉结合钢板治疗三踝骨折对踝关节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空心螺钉结合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空心螺钉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间踝关节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AOFAS评分明显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为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心螺钉结合钢板治疗三踝骨折有利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预后效果较好.

    作者:严瑾;谷文翰;沈敏;成钊敏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探析孟鲁司特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和肺功能的作用

    目的 探析慢阻肺稳定期病人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对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阻肺稳定期病人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联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孟鲁司特,10mg/次,晚上服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呼吸困难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分钟大通气量(MVV/预计值)、一秒率(FEV1/FVC)、一秒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呼吸困难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MVV/预计值、FEV1/FVC、FEV1/预计值、FVC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阻肺稳定期病人应用孟鲁司特可显著减低呼吸困难程度,改善肺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绍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