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饮食习惯、体重和胰岛素滥用对1型糖尿病代谢控制的影响

南海荣;许玲

关键词:饮食习惯, 体重, 胰岛素, 型糖尿病, 代谢控制, 随访研究, 青少年, 应用, 身高, 病人
摘要:对一组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人的饮食、体重、身高和胰岛素应用等随访研究8 a ,以期探讨饮食习惯、体重和胰岛素滥用对1型糖尿病代谢控制的影响.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揭示它含有6个外显子,成熟的IGF-I含有B、C、A、D 4个功能区,和IGF-I受体相结合可发挥其促有丝分裂、促进生长分化及胰岛素样代谢效应,IGF-I生物学活性受IGF-I受体及IGF-I结合蛋白调节.文中还进一步阐述了IGF-I的临床意义,如临床治疗生长激素(GH)获得性抵抗、GH不敏感综合征等生长障碍、糖尿病、极度胰岛素抵抗、骨质疏松和肾脏疾病等.

    作者:赵红;汪承亚;陈家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肥胖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ob)编码,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 已知其主要功能是调控进食、能量消耗及体重.肥胖基因发生突变时,ob基因表达减弱,血瘦素水平下降,引起肥胖及糖尿病等.应用基因治疗技术将瘦素-cDNA通过特定的载体导入体内,可在体内表达瘦素,以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

    作者:李发成;关文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外生殖器疱疹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人常见并发症,DKA有许多诱因,但由外生殖器疱疹感染诱发DKA此前未有报道.

    作者:魏莉莉;董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在青年1型糖尿病并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中血浆维生素C水平较低

    近来有人发现患糖尿病肾病的人中由于其抗坏血酸的排出增加因而其血浆中水平下降,推测因维生素C下降所致的机体抗氧化防护能力下降可引起这部分人群的心血管病的致残致死率增加,以下为一组相关研究.患者为一组青年1型糖尿病人,年龄为(17±7)岁, 糖尿病程为(8±6) a,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6.7%±1.5%.测量一些反应细胞抗氧自由基能力的生物学参数,如血浆维生素C、E,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对那些 HbA1c及脂类相对异常及有亚临床并发症(视网膜病、神经病变和肾病)者进行了资料研究. 结果,血糖控制差和高血脂的患者其血浆维生素E增高;有亚临床肾病的患者血浆维生素C浓度较低[(45.4±5.7)对(62.4±5.7) μmol/L].有肾病者显示其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血浆维生素C水平及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与患者的年龄及病程呈负性相关.本研究认为维生素E的高转运能力可以解释在高脂血症者观察到的高维生素E水平的原因.有亚临床肾病者的低维生素C水平可能是由于肾脏对其清除率增加所致.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和维生素C水平的下降证明在年轻1型糖尿病人中氧化应激的存在.

    作者:厉健;王利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脂蛋白脂酶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其调节

    目前研究表明,白色脂肪组织(WAT)、棕色脂肪组织(BAT )、骨骼肌及心肌的脂蛋白脂酶(LPL)在机体的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而各种影响因素对LPL的作用又表现出组织特异性.如胰岛素可刺激脂肪组织的LPL,而儿茶酚胺在抑制WAT 的LPL活性的同时可刺激骨骼肌、心肌及BAT的LPL.烟碱可增加心肌的LPL而饮酒可增加BAT 的LPL活性,体育锻炼和生长激素可增加骨骼肌LPL活性.这些研究提示,有可能通过调节LP L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以达到使机体肥胖或消瘦的目的.

    作者:谭正怀;莫正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雌激素受体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受体(ER)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具有转录因子的作用,包括ERα和ERβ两种亚型,两种受体亚型在雌激素信号转导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尚不十分清楚.雌激素通过其受体介导的机制具有直接刺激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 ,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同时,雌激素受体基因及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关系密切;雌激素受体调控剂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作者:支会英;李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人长期服用维他命E可改善手臂动脉反应性并增加细胞内镁浓度

    糖尿病的主要临床并发症与血管改变有关.以前研究表明氧化压力过大可致一氧化氮(NO)失活,从而使内皮功能失调.维他命E(Vit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过氧化物和其它反应物质.本研究旨在了解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人长期服用VitE对臂动脉反应性、细胞内钙(Ca2+)、镁(Mg2+)含量和氧化压力指数的影响.

    作者:周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有微量白蛋白尿而血压正常的NIDDM者的血浆脑钠肽浓度

    对血压正常尿白蛋白正常或微量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分析血浆脑钠肽(BNP)和心钠肽(ANP)的浓度及它们间的关系.

    作者:杨杰;李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日本2型糖尿病肾病不与醛糖还原酶基因上游的双核苷酸重复多态性相关而与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浓度有关

    已发现醛糖还原酶(ALR2)基因位于染色体7q35,其2.1 kb上游双核苷酸重复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及高加索人1型糖尿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病相关.本研究在大样本日本2型糖尿病人中同时检测了作为ALR2组织表达标志的红细胞内ALR2的蛋白浓度和ALR2基因的双核苷酸重复多态性的基因型.

    作者:李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可溶性L-选择素是2型糖尿病伴发冠状动脉性疾病的标志

    研究目的是判定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是否为糖尿病伴发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可靠标志以及是否有助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

    作者:翟木绪;隋国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蛋白摄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骨质疏松

    蛋白摄入主要通过对肝脏、软骨、下丘脑-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以及体内某些主要激素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产生和功能,并对骨的代谢及峰骨值发挥调节作用.低蛋白摄入不仅容易造成老年骨质疏松, 还使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上升,对骨折后的临床恢复过程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蛋白质在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文;傅祖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瘦素与葡萄糖代谢的关系

    瘦素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保持机体能量平衡的激素.瘦素受体的分布广泛,瘦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量代谢,也有广泛的周围作用,通过胰腺、肝脏、骨骼肌等发挥其作用.瘦素对葡萄糖的产生、转运、代谢及脂肪的分解合成有影响, 并且作用于其它影响能量代谢的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能量平衡.瘦素和受体的作用障碍 ,可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等能量代谢异常.

    作者:李剑;陆菊明;潘长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生长激素治疗非生长激素缺乏男性会损害睾丸功能吗?

    报道4例非生长激素(GH)缺乏所致矮小病人,长期应用人生长激素(hGH)治疗后在青年时期出现睾丸功能损害.

    作者:张立明;林海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血糖异常老年人的心血管病:ADA与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比较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空腹血糖标准主要以微血管性眼病及肾病的流行制订,它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标准间只有一定程度相关.本研究比较了这两种诊断标准所确定的心血管病流行率与发病率.

    作者:曹仁颐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肥胖与骨质疏松

    临床观察表明肥胖者的骨密度较正常体重者高,就其机理有人认为与肥胖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及骨骼负重增加有关.体外实验已证实成骨细胞前体细胞上可表达Leptin受体,且Leptin可提高成骨细胞的功能.因此认为Leptin是一介导脂量和骨量关系的主要因素,且可能是一种骨形成的合成因子.

    作者:赵红莉;李双庆;魏松全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放射碘治疗后PTH水平下降

    放射碘治疗是长期有效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方法之一.在终末期肾病( ESRD)的甲亢患者中,成功应用放射碘-131(131I)治疗亦有报道.放射碘治疗大副作用是骨髓受抑,但有关131I对ESRD患者甲状旁腺功能的不利影响此前未有报道.此处报道1例患甲亢的ESRD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下降.

    作者:魏莉莉;董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Leptin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相互作用

    瘦素(Leptin)主要参与体重调节.研究发现Leptin 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Leptin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室旁核中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对HPTA的调节作用,而HPTA则可能通过影响体脂含量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发挥对Leptin的调节作用.甲状腺疾病时血Leptin水平会发生改变,可能升高、降低或正常,各家报道结果很不一致.Leptin受体突变可伴发下丘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但Leptin或其受体的异常是否会引起甲状腺疾病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作者:李连喜;罗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日本人群2型糖尿病中骨骼肌特异性蛋白质磷酸酶1糖原靶亚基基因的3′-非翻译区多态性

    近有报道蛋白质磷酸酶1骨骼肌特异性糖元亚单位(PPP1R3)基因的新发现的 3′-非翻译区(UTR)多态性与Pima印第安人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相关.为阐明PPP1R3基因的这种多态性在日本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实验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426名日本2型糖尿病和380名非糖尿病者的PPP1R3基因的UTR多态性进行了研究.

    作者:李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NIDDM患者接受阿卡波糖治疗后的血浆载脂蛋白谱

    阿卡波糖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餐后糖分吸收,抑制饭后血糖高峰,辅助治疗糖尿病.本文就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在用阿卡波糖治疗后的血浆载脂蛋白(apo) 谱作一研究.

    作者:刘书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Cabergoline治疗455例高PRL血症的研究

    对455例高催乳素(PRL)血症病人研究Cabergoline使PRL降为正常的可能性,并确定其有效剂量及耐受性,同时评价其对病人临床症状、肿瘤缩小及视野损害的影响效果.

    作者:李绍生;杨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