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预后分析

张芹

关键词:宫腔因素, 不孕不育, 宫腔镜, 生殖, 预后
摘要:选取本科室2014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由于宫腔因素致不孕不育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宫腔镜检查,在明确患者的不孕不育影响因素后施行宫腔镜治疗,且通过随访观察患者出院后的生殖预后状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本组50例患者治疗后在子宫内膜息肉、息肉样增生、宫腔粘连等宫腔因素上均有显著降低(P<0.05).由于宫腔因素致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宫腔镜治疗能够及时明确患者的宫腔因素,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值得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对照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膀胱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21%,复发率为28.2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复发率为5.1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杞晓昌;杨福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25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患者均给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探针检测及涂片抗酸染色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法检出结核病的阳性率.结果 165例患者后确认为结核病,结核感染T细胞检出的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PCR荧光探针检测和涂片抗酸染色检测(P<0.05),且PCR荧光探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检测(P<0.05).结论 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来诊断结核病,能有效提高临床检测阳性率,其具备了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吴小平;叶芬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分析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分娩方式的意义研究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分娩的孕妇125例,详细记录孕妇分娩结局以及生产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5例孕妇符合阴道试产指征并选择阴道试产的共69例,试产成功的共50例,占72.46%;选择性剖宫产共56例,占44.8%;试产失败后急性剖宫产的19例,占15.2%.选择性剖宫产组出血量与阴道试产成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剖宫产组出血量均大于其他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成功组孕妇分娩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再次剖宫产组孕妇分娩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无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阴道试产组出现1例先兆子宫破裂,行加急剖宫产未发生子宫破裂,母儿结局良好.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是可行的,但是临床对于其分娩方式的选择还应根据孕妇自身情况,严格按照其指征并在孕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分娩方式,产程中严格以专人监护及胎心监测,母婴安全为首要原则,降低医疗风险性.

    作者:邹泉;张琳琳;谢姣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究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针对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杨红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社区应用耳穴疗法配合梅花针叩刺防治产后抑郁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耳穴疗法配合梅花针叩刺疗法对产后抑郁的社区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辖区内社区60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耳穴压丸贴配合梅花针叩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AS、SDS及EPDS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EPD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操作难易度、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丸贴配合梅花针叩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能取得良好效果,具备使用简便、患者满意率高等优势值得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推广使用.

    作者:曾昭渊;李郁生;卢永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蓝光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蓝光治疗基础上予以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7d的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7d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可有快速降低新生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官素玲;李剑芳;段锦辉;李雪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中心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予以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糖尿病患者施以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余赛红;阳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采用两种胆道引流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对比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采用两种胆道引流术治疗的疗效.回顾性分析104例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患者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作为ERCP组;另外45例患者采取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作为PTCD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中,PTCD组手术成功率大于ERCP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黄疸病例中,ERCP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TCD组;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中,ERCP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大于PTCD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与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的效果确切,低位梗阻黄疸病例以ERCP为主,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以PTCD为主,可进一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小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临床诊断中经腹及经阴式超声联合扫查的应用意义探析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我院所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00例,采用回顾研究的方式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100例患者手术前均行经腹、经阴式超声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扫查.并根据临床病例分析经过经腹以及经阴式超声联合扫查后,所呈现的声像特征,分析经腹和经阴式超声的不同以及判断结果.经过超声联合扫查后,100例诊断子宫肌瘤的病例数据中,确诊子宫肌瘤患者为97例,比率为97%(97/100),经过经腹超声检查确诊子宫肌瘤患者92例,比率为94.8%(92/97),经阴式超声检查中,子宫肌瘤确诊95例,比率为97.9%(95/97).通过应用经腹以及经阴式超声检查,能够提高子宫肌瘤的确诊率,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舜华;陈佩霞;杨敏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窥镜技术对腰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影响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将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感觉类比评分、功能指数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感觉类比评分、功能指数评分等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觉类比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功能指数评分要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和疼痛情况,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赫;彭碧艳;易伟宏;刘东宁;王锡三;胡广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92.2±2.3分,住院时间28.5±1.3d,住院费用4869.9±204.1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5.2±2.4分,运动功能评分71.5±3.3分,满意度是96.0%,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81.2±2.5分,住院时间33.4±1.2d,住院费用7127.3±193.8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6.3±1.9分,运动功能评分53.6±3.5分,满意度是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出血患者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显著,可普及应用.

    作者:查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骨折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d、14d、30d视觉模拟(VAS)评分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d、14d、30d 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较为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存在显著差异(P<0.05).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解万鸿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个人预后的相关影响.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接受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颅内压、GCS评分及患者预后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低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可以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林洁文;蔡树雄;孟兵;刘远明;欧智颖;江立基;邓创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应激的影响分析

    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PCI)治疗前心理应激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7.33%(P<0.05).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心理应激事件,确保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清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影像诊断分析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食管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各20例.A组行钡餐造影诊断,B组行CT扫描诊断,C组行X线平片检查,D组行食管内窥镜检查,E组行MRI诊断检查,详细观察不同诊断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钡餐造影,可对患者压迹位置进行详细观察,且不会损伤食管壁,CT扫描可用于了解患者椎间盘突出情况,X线平片检查有助于临床医师掌握椎间盘狭窄程度,食管内窥镜,操作存在难度,易出现误诊现象.MRI诊断可准确掌握患者椎节局部的病理改变.针对食管型颈椎病,相较于其他影像诊断方式,钡餐造影诊断,准确率高,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颜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初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

    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4例急性ITP患儿,另选同期儿保科就诊的110例健康儿童,对两组儿童Hp感染率进行比较;将104例ITP儿童分成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血小板数及疗效;将34例Hp感染的ITP患儿分成抗Hp治疗组与非抗Hp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ITP患儿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Hp感染组平均血小板数及治疗有效率均低于非Hp感染组(P<0.05);抗Hp治疗组与非抗Hp治疗组的Hp阳性ITP患儿疗效比较,两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Hp感染是导致患儿发生ITP的因素之一,是否根除Hp治疗对初发ITP患儿治疗的疗效无影响.

    作者:陈萍;陈圣玺;陈月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髓形态检验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50例和难治性贫血(RA)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进行骨髓形态检验,然后比较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与MA相比,RA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病态和粒系细胞病态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与MA贫血患者骨髓中的红系巨幼变和粒系细胞巨幼变百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A和RA在临床上和骨髓检验形态学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又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在临床检验诊断时前者应该重点观察巨核系病态造血,而后者则应该重点观察红系巨幼变细胞体积.此外,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可作为临床诊断两者的鉴别指标.

    作者:苏静;裴兵;张建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的治疗及预后.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给予抗感染、氧疗、止咳化痰和扩张支气管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分析(1)临床疗效;(2)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差异.结果:(1)经治疗,显效有27例,有效有20例,无效有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2)干预后跟干预前比较,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改善(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在抗感染、氧疗、止咳化痰和扩张支气管等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气分析,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值得推广.

    作者:黄运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尿微量白蛋白在血压变异性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100例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采用超声检查测定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析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自测舒张压(DBP)、自测收缩压(SBP)、诊室舒张压、诊室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MT、MAU、动态血压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测SBP变异性和自测DBP变异系数与IMT及MAU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相对较大,与IMT及MAU存在相关性,患者治疗时应该加强血压监测,检查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尿微量蛋白水平,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映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PKRP和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对比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BPH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PKE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PKRP进行治疗,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于前列腺≥60g患者,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切除腺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前列腺<60g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出血量、切除腺体质量及手术时间相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将PKEP应用于治疗BPH中,尤其是前列腺≥60g的患者,其效果较PKRP明显提高,而对于前列腺≤60g的治疗效果和PKRP的疗效相当,临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招国炽;李炯;侯国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