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应用价值探究

何跃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C反应蛋白, 联合检测
摘要:探究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以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于急性胰腺炎临床应用价值.抽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轻型和重型各30例,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并分析联合检测灵敏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且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指标检测(P<0.05).联合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可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参考.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探讨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门诊接收行电子肠镜检查患者9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45例,常规组仅行常规结肠镜检查,静脉注射0.9%复方氯化钠1ml后接注异丙酚;试验组接受阈下剂量氯胺酮与异丙酚联合注射麻醉,观察两组各时段生命体征的变化、异丙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副反应.试验组麻醉期间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幅度较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常规组在麻醉诱导前后等时间段HR、MAP及SpO2幅度波动较大(P<0.05);另外常规组在麻醉诱导后5min的MAP、SpO2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异丙酚初始有效剂量、使用总量及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肠镜检查时间等指标上均不及试验组(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显著高于试验组的8.89%,差异显著(P<0.05).对肠镜检查患者采用阈下剂量氯胺酮配伍异丙酚的麻醉方式,一方面满足手术要求,发挥强大的镇静、镇痛作用;另一方面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保证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是一项安全可靠的用药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黄仲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分析

    将在我院治疗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连续16h以上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42例患儿给予每次8h的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9%和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和9.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72h后再次进行比较,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黄疸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和连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相当,其中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可优先选用.

    作者:苏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肺炎支原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探讨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时期7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哮喘组、对照组患儿行血清MP-IgM检测;将哮喘组患儿分为MP-IgM阳性组与MP-IgM阴性组,对MP-IgM阳性组、MP-IgM阴性组患儿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抗体检测,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哮喘组70例患儿中有29例(41.43%)患儿的MP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而对照组中共有8例(11.43%)患儿MP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结果显示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平均值为220.40±30.01×109/L,血清总IgE浓度为490.12±53.96IU/ml.MP-IgM阴性组患儿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平均值为190.11±20.14×109/L,血清IgE浓度为390.59±50.11IU/ml,MP-IgM阳性组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和血清IgE浓度明显高于MP-IgM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次研究结果充分显示肺炎支原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较高,因此应在临床中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支原体筛查,及时治疗.

    作者:陈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西医护理干预对80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科治疗的160例原发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治疗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病人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干预组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发现干预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对高血压患者,应用中西医护理干预能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目的,此外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也较佳,因此值得被推广应用.

    作者:李恒玲;许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脑卒中并认知功能障碍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治疗,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定认知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治疗前,两组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有所提高,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联用亦或仅使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均具有治疗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但联用效果更佳,此组合给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奕平;谢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在长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

    观察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在长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选择本院ICU在2014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长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经鼻胃管行胃肠内营养(EN),观察组患者经鼻肠管行EN,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反流误吸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观察组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反流误吸发生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肠管行EN,可以减少腹胀及胃潴留的发生,降低胃内容物反流以及误吸发生率,从而降低患者发生VAP,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毛洁花;刘惠玲;罗健玲;果基木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观察分析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通过随机抽样法,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选取80例进行分析,按照1:1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将研究情况纳入结果中.观察组患儿口吐泡沫、口周紫绀、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针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奕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探讨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回顾性研究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4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心电图、心脏彩超各参数变化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的79.41%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PR间期、QRS波时限、QT间期、LVEF、FS、E/A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纳差、低血压、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不良反应较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社区干预对慢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探讨社区干预对慢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选取社区60岁以上前列腺增生非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干预,干预1年后,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测试版》(BPHQLS)评估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观察组IPSS评分为(22.36±1.43)较对照组的(39.86±1.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能有效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戎昕;邹建群;张锐乔;甘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推拿针灸联合独一味胶囊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探究推拿针灸联合独一味胶囊口服治疗用于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入院的68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研究组34例给予推拿针灸联合独一味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独一味胶囊口服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82.35%,组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治疗前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各自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相较而言,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佳,组间差异显著(P<0.05).推拿、针灸及独一味胶囊联合应用于退行性膝关节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可供参考.

    作者:杨必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选择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发病24h内的血清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观察,选择彩超诊断仪对颈动脉斑块性质和颈动脉内膜厚度进行检测.试验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颈动脉中层增厚、强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炎症因子表现呈正相关;临床在防治脑梗死时应加强早期干预,进而让脑梗死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作者:蔡松泉;张慧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左西孟旦和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6年3月接收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作研究对象,获得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相同病例数的A、B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以此为基础,A组使用左西孟旦治疗,B组患者使用米力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且利用统计学软件实施对比分析.A组治疗总有效率和B组相比较显著要高,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SV和LVEF指标相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米力农而言,左西孟旦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所获疗效更为满意,值得优先使用.

    作者:宋建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通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等指标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活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对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接受阴道细菌检测的女性患者100例,同时采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阴道细菌学检查,比较两组检出率和阳性率.采用PCR检验法检测出84例为阳性,检出率为84.0%,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出52例为阳性,检出率为52.0%,PCR检验法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采用PCR检验法检测加特纳菌、棒状杆菌和肠球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4.0%、14.0%、16.0%,采用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40.0%、5.0%、7.0%,PCR检验法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细菌培养法相比,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采用PCR检验法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颖嫦;罗小娟;黄少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疗效分析

    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大咯血患者中选取148例纳入本次研究,由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疾病复发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的60.8%,表明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出现高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有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而对照组出现了2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8%,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式比对照组患者安全可靠,P<0.05.在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有4例复发,对照组有23例复发,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P<0.05.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华;徐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癌的CT、MRI诊断价值分析

    择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参与研究,为本组患者分别行CT诊断以及MRI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终诊断结果.CT诊断结果显示出48例胆囊癌阳性患者,诊断准确率为(55.81%),MRI诊断结果显示出71例胆囊癌阳性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2.56%),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在胆囊周边组织病变情况以及肿瘤浸润程度判断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国勤;刘礼健;白锡光;尹忠生;曾子娟;王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MR在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诊断价值

    观察MR在膝关节PLMR及PMMR撕裂损伤诊断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7月医院诊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92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入院患者采用GE Signa 1.5T型扫描仪行MR检查,扫查矢状面、冠状面,分析MR诊断PLMR撕裂、PMMR撕裂的应用效果及价值.92例患者中,关节镜或手术诊断半月板后根部撕裂79例,其中关节镜或手术诊断PLMR 31例,诊断PMMR撕裂48例.MR诊断PLMR撕裂的准确率为87.10%(27/31),特异性为100%(48/48),灵敏度为90.0%(27/30);MR诊断PMMR撕裂的准确率为93.75%(45/48),特异性为100%(27/27),灵敏度为91.84%(45/49).膝关节PLMR及PMMR撕裂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MR诊断效果理想,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能正确的指导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利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利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疗效观察

    观察并分析利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的各项血气指标的变化.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是试验组患者的Pa02、Sa02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R、R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2.00%)亦低于对照组(52.00%),几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利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发应发生的情况,值得临床作为优选疗法.

    作者:罗振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护理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研究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产科120例待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分娩方式+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综合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活跃期、分娩方式、分娩疼痛程度、产后2h产妇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活跃期和第一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分娩疼痛、产妇产后2h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护理对产妇及新生儿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朱月球;张俊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阴道镜活检和子宫颈环形电刀锥切术对子宫颈微小浸润癌的诊治价值

    从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接受阴道镜活检和子宫颈环形电刀锥切术的4200例患者中选取126例子宫颈环形电刀锥切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126例患者均接受阴道镜活检后行子宫颈环形电刀锥切术,对其诊断和治疗价值进行分析.阴道镜活检对子宫颈微小浸润癌的敏感度较低,漏诊率和特异度较高.在进行LEEP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的126例子宫颈微小浸润癌患者在进行LEEP锥切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了病变残留,进行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后,残留率降低.阴道镜活检进行子宫颈微小侵润癌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容易出现漏诊,可以使用LEEP锥切术进行明确诊断.行LEEP锥切术的影响因素较多,术后病变残留率较高.

    作者:郑群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